奇书网 www.qishuwu.cc,穿越之长姐难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满的木料,另一间放着木工家伙事。覆盖着冰雪的砖石瓦块都很有条理的堆在院子里,一点都不显凌乱。院子的西南角,搭了两间牲口棚,一间里是一头牛,一间里是牛车院子中间已经扫除了一条道,积雪被堆到了两旁。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扫通往东厢房的道,见到赵清他们,急忙过来行礼问好:“赵爷爷!小玉、小山。”
李紫玉和小山也急忙见礼:“大山哥!”
这是何世贵的长子何大山,今年十八岁,长得五官端正,高高大大的。去年冬天成的亲,娶妻周晓梅,是离羊草沟子村十几里地的小东沟的。听说已经怀了身子,五个多月了。
何世贵爷俩热情地往屋里让着,外边都是积雪,也不适合谈事。赵清带着李紫玉姐弟俩顺势进了东屋里。
众人落座后,何世贵的老伴何婶带着儿媳周晓梅上了茶水,上完茶后,周晓梅退了下去。赵清喝了一口茶水,首先开了口:“我今天带着小玉和小山来跟你定三间房的木料,不要太好的,一般就行。她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房子再不修就塌了,不能住人了。你这里木料还全科吧?”
“全科全科(全科就是齐全的意思),都有,不知啥会用?”何世贵连声答道。
“也就一两天吧,越快越好,天只要不下雪就动工。”
“好,到时我用牛车把木料拉过去。”
李紫玉想问问价钱,看赵清没问,也就没吱声。她想木料到了再付钱也一样。
从何世贵家出来,李紫玉告别了老村长,带着小山回了家。到家时差不多申时中,到了做晚饭的时间了。
李紫玉仍旧煮了高粱糊糊,就着狍子下水肉吃了晚饭。灶口里扔里面几块木头,仍旧用那两块土坯砖堵严实。
看看还有点亮光,李紫玉翻出买来的布头,打算给两个小的先做双棉鞋。虽说有原主的记忆,毕竟两世第一次做鞋。比划了半天,又仔细搜索了一下记忆,也没敢直接下剪子。只好又放下,明天再说。
这一夜,大家是在盖新房和盖新棉被的双重兴奋中睡着的。想象着不远的将来能住上不漏雨雪的房子,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幸福。
第二天,李紫玉早早起来,就想去山上看看砍点柴火,毕竟吃两顿饭,早饭得大约巳时中吃(现代上午十点)。她起来时是卯时末(早上七点),三个小时的时间,余出半个小时做饭,还有两个半小时。她想利用这段时间,把盖房所需的柴火砍出来。可没等她出去,小花来了。
小花拿着针线笸箩,还没进院就喊上了:
“小玉,在家没?我来了。”
听到喊声,李紫玉急忙从屋里出来,跑着到了院门前,解开了布条,热情的把她往屋里让:“小花,你来啦?快进屋。”
小花看着李紫玉解开了布条,知道她家生活困难,懂事的什么也没说。
两人进到屋里,小花一一和小山、小文、小武、小虎和小兰打了招呼,众人难得见到玩伴,都热情地和她说话,很快玩到一起。
李紫玉想到要给两个小的做鞋,就虚心的请教小花。小花也毫不吝啬,积极地指点她。在家里,自己的针线活总是让娘亲不满意。现在能教小玉,她满腔的兴奋,特别有成就感。于是,在两个小时里,李紫玉知道了做鞋首先得糊布板,就是把旧布一张一张的用浆糊糊到一块木板上。干了以后,剪好鞋样,用布条锁上边,最少五张布板用浆糊再粘在一起,干了后才能纳鞋底。鞋底纳好后,剪好鞋面,棉鞋还得絮上棉花,把鞋面四周锁上边,再把鞋面和鞋底纳在一起,鞋就做成功了。
李紫玉打开木箱,从里面翻出旧的不能再旧的旧衣。用掺了点白面的高粱面打了浆糊。在小花的帮助下糊了好几张面板,菜板都被正反两面糊了两张。比着小虎和小兰的脚剪了鞋面,絮了棉花。两人一同忙乎,竟把两人的鞋面做好了。李紫玉通过实践,找到了手上的感觉,简直是一通百通,脑子里的记忆也给力,做出的鞋面,自己满意得不得了。通过记忆,她知道是住的离她家最近的杨婶教她做针线的。杨婶的绣活在村里颇为有名,因接绣活挣了不少银子。娘亲活着的时候,和杨婶最要好,六姐弟也得到了不少杨婶的照顾。
接近巳时中的时候,小花就回家吃饭了。李紫玉没好意思留小花吃饭,实在是饭食拿不出手。
早饭或者叫午饭更恰当,李紫玉高粱面里掺了点白面加了点盐,干烙了十几块干饼。即便没有油,孩子们也都乐疯了。这可是饼啊,他们平常高粱面糊糊也就吃个半饱,他们都不敢相信有朝一日能吃上饼。这顿饭,吃着没有油的干饼,就着热水,吃的那叫一个香甜。就是抠门的小山,也没说什么。
李紫玉心里热血翻滚,她的弟妹们满足度数也太低了。吃顿杂面饼就这么高兴,他们也太可怜了。不行啊,还得想法子,咋着得吃饱饭吧。可想啥法呢?李紫玉发愁了。
满的木料,另一间放着木工家伙事。覆盖着冰雪的砖石瓦块都很有条理的堆在院子里,一点都不显凌乱。院子的西南角,搭了两间牲口棚,一间里是一头牛,一间里是牛车院子中间已经扫除了一条道,积雪被堆到了两旁。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扫通往东厢房的道,见到赵清他们,急忙过来行礼问好:“赵爷爷!小玉、小山。”
李紫玉和小山也急忙见礼:“大山哥!”
这是何世贵的长子何大山,今年十八岁,长得五官端正,高高大大的。去年冬天成的亲,娶妻周晓梅,是离羊草沟子村十几里地的小东沟的。听说已经怀了身子,五个多月了。
何世贵爷俩热情地往屋里让着,外边都是积雪,也不适合谈事。赵清带着李紫玉姐弟俩顺势进了东屋里。
众人落座后,何世贵的老伴何婶带着儿媳周晓梅上了茶水,上完茶后,周晓梅退了下去。赵清喝了一口茶水,首先开了口:“我今天带着小玉和小山来跟你定三间房的木料,不要太好的,一般就行。她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房子再不修就塌了,不能住人了。你这里木料还全科吧?”
“全科全科(全科就是齐全的意思),都有,不知啥会用?”何世贵连声答道。
“也就一两天吧,越快越好,天只要不下雪就动工。”
“好,到时我用牛车把木料拉过去。”
李紫玉想问问价钱,看赵清没问,也就没吱声。她想木料到了再付钱也一样。
从何世贵家出来,李紫玉告别了老村长,带着小山回了家。到家时差不多申时中,到了做晚饭的时间了。
李紫玉仍旧煮了高粱糊糊,就着狍子下水肉吃了晚饭。灶口里扔里面几块木头,仍旧用那两块土坯砖堵严实。
看看还有点亮光,李紫玉翻出买来的布头,打算给两个小的先做双棉鞋。虽说有原主的记忆,毕竟两世第一次做鞋。比划了半天,又仔细搜索了一下记忆,也没敢直接下剪子。只好又放下,明天再说。
这一夜,大家是在盖新房和盖新棉被的双重兴奋中睡着的。想象着不远的将来能住上不漏雨雪的房子,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幸福。
第二天,李紫玉早早起来,就想去山上看看砍点柴火,毕竟吃两顿饭,早饭得大约巳时中吃(现代上午十点)。她起来时是卯时末(早上七点),三个小时的时间,余出半个小时做饭,还有两个半小时。她想利用这段时间,把盖房所需的柴火砍出来。可没等她出去,小花来了。
小花拿着针线笸箩,还没进院就喊上了:
“小玉,在家没?我来了。”
听到喊声,李紫玉急忙从屋里出来,跑着到了院门前,解开了布条,热情的把她往屋里让:“小花,你来啦?快进屋。”
小花看着李紫玉解开了布条,知道她家生活困难,懂事的什么也没说。
两人进到屋里,小花一一和小山、小文、小武、小虎和小兰打了招呼,众人难得见到玩伴,都热情地和她说话,很快玩到一起。
李紫玉想到要给两个小的做鞋,就虚心的请教小花。小花也毫不吝啬,积极地指点她。在家里,自己的针线活总是让娘亲不满意。现在能教小玉,她满腔的兴奋,特别有成就感。于是,在两个小时里,李紫玉知道了做鞋首先得糊布板,就是把旧布一张一张的用浆糊糊到一块木板上。干了以后,剪好鞋样,用布条锁上边,最少五张布板用浆糊再粘在一起,干了后才能纳鞋底。鞋底纳好后,剪好鞋面,棉鞋还得絮上棉花,把鞋面四周锁上边,再把鞋面和鞋底纳在一起,鞋就做成功了。
李紫玉打开木箱,从里面翻出旧的不能再旧的旧衣。用掺了点白面的高粱面打了浆糊。在小花的帮助下糊了好几张面板,菜板都被正反两面糊了两张。比着小虎和小兰的脚剪了鞋面,絮了棉花。两人一同忙乎,竟把两人的鞋面做好了。李紫玉通过实践,找到了手上的感觉,简直是一通百通,脑子里的记忆也给力,做出的鞋面,自己满意得不得了。通过记忆,她知道是住的离她家最近的杨婶教她做针线的。杨婶的绣活在村里颇为有名,因接绣活挣了不少银子。娘亲活着的时候,和杨婶最要好,六姐弟也得到了不少杨婶的照顾。
接近巳时中的时候,小花就回家吃饭了。李紫玉没好意思留小花吃饭,实在是饭食拿不出手。
早饭或者叫午饭更恰当,李紫玉高粱面里掺了点白面加了点盐,干烙了十几块干饼。即便没有油,孩子们也都乐疯了。这可是饼啊,他们平常高粱面糊糊也就吃个半饱,他们都不敢相信有朝一日能吃上饼。这顿饭,吃着没有油的干饼,就着热水,吃的那叫一个香甜。就是抠门的小山,也没说什么。
李紫玉心里热血翻滚,她的弟妹们满足度数也太低了。吃顿杂面饼就这么高兴,他们也太可怜了。不行啊,还得想法子,咋着得吃饱饭吧。可想啥法呢?李紫玉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