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暗香扑鼻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严重地腐烂,老化和失灵了,本来早就该报废了,可一直来都瞒着旅客,修修补补,敲敲打打,让它继续在道路上行驶。其实这既是对车上乘客生命的不负责,也是对司职人员的不负责。象这种超期服役的车辆,由于烂到了极限,尽管驾驶员技术如何高超,也只能暂时冒险地行驶一段里程,如果继续下去,最终终是逃不脱车毁人亡这一结局的。要避免这个结果,眼下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报废旧车,重新购制一台新车。
但是,要真正报废这台行驶多年,又有着光辉历史的旧车,又是何其的艰难啊?
虽然,人们都很清楚,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政权推倒另一个政权传递式前进的,就象接力赛跑一样,当一个运动员跑不动了,他手中的接力棒就得交给他的下一个运动员,一个接着一个,续续不断,运动员可以停下来,赛跑却不能停下来,接力棒得一直传递下去。政权就是这支接力棒。而在现实中,当一个政治集团他夺得政权这支接力棒后,总是想把自己的这个政权长久的、稳固的延续下去,那怕这个政权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破败不堪了,他也不敢承认,他也是不肯轻易付与他人的,总要作一番垂死的挣扎。这就好比运动员已经接过手中的接力棒,尽管他已经跑完了自己的这段路程,早已气喘嘘嘘,应该把手中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个运动员了,这样在赛跑的路途中,只有运动员的不断变换,才能永远都保持着蓬勃的活力,保持着一个飞快的速度。但是,当这支接力棒传到自己手上时,拿着接力棒的运动员,总想自己多跑一点时间,多跑一段距离,都不肯心甘情愿地交给下一个人。这似乎没有错,可他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前进的速度。布尔什维克现在正是拿着这支接力棒奔跑的运动员,看得出来他早已脸上失去了血色,气力用尽跑不动了却还在拼命的坚持,应该往下转交了,而他就是抓住不放。戈尔巴乔夫决定顺应形势的发展要求,从自己的手中交出这只接力棒。
虽然他这也是出于一种无奈,一种迫不得已,但他必须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才是苏联的惟一出路。
他同样感到有一种悲哀向他袭来。但要拯救这个国家,拯救这个民族,他必须要抛弃那些个人的俗念,向西方学习。母宁说是一种和平演变,不如说是把权力作一次再分配。只有把这种权力置入人民的监督之下,让人民自主的选择权力的拥有者,人民才能得到实惠,国家才能带来兴旺,社会才能更快的发展,如果这种权力象过去一样,一直为某个党派集团所垄断着,这种权力它就永远只能为这个党派集团的少数人服务,而大多数人只能在没有权力的空间,享受着窒息的阴霾。这也好象是一个舞台,人民都是坐在台下的观众,按说,观众掏了腰包,是有权要求上演他们所喜欢的节目的,当权者只是台上的演员,他们是没有理由由着自己的性子想演什么就演什么,观众也只好观看什么的。西方国家为什么发展得快,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很好的竞争和监督机制,一旦演得不出色或不受观众欢迎的演员和节目,他们就得哄你下台,要求换其他演员来演。布尔什维克的执政,不正象一个蹩足的演员吗?尽管他演技相当差,但他一占上了这个舞台,就不想自己主动下场,没完没了的要坚持演下去,全然就不顾观众的情绪和忍受程度。是时候了,应该换换角色了。戈尔巴乔夫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历史的烟云袅袅娜娜,越过那层峦叠宕的山壑,冷凌的时光从历史的锋刃上流过,沉寂和喧豗都只不过时间长廊里的一闪,成为匆匆的过客,惟有遗留下的不朽声名,才会随时间一起,永远定格在史籍上并传承下去,那怕是流芳百世,永垂不朽,那怕是遗臭万年,恶名昭著。
滚滚的历史涛声,惊掠着戈尔巴乔夫的耳鼓。也许他额头那块黑色胎痕,就是他卓尔不群,有别于普遍常人的标识。他选择的“不成功,便成仁”革命从我始。他决定要跃入那湛蓝色的大海里去畅游一番,那怕是呛水,那怕要淹死,他都决定一试。他已没有了退路。
(四)
他的改革是从桎梏经济发展,制约生产力提高的社会政治体制上入手的。他知道要想从根本上让苏维埃走出困镜,必须要从这里开始,否则,那便是叶公好龙,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他的这一思想一亮相,立即就遭到周围身边人的反对,特别是那些老布尔什维克更为强烈。他们说,这不就等于把我们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轻而易举的转让出去吗?那我们过去出生入死,冒着枪林弹雨流血牺牲干什么呢?不就是为了打下江山后,自己好坐江山,舒舒服服的享受享受,快快乐乐地过一阵安逸的日子吗?尤其是那些以各种手段已经谋得了偌大一份丰厚家业,这样一来不等于釜底抽薪,革命革到了自己的头上。依靠权力成功,享受着权力的魅力,一旦离开了权力的中心,丢失了权力这根魔杖,这就等于将湖池里的鱼从水中打捞起来,置放在日头底下曝晒,那不晒成一条鱼干那才怪呢?
他天真的认为:布尔什维克不是动不动就讲唯物辨证法,讲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吗?过去的那一套行不通才改弦易辙,这不正是合符辨证法,合符历史发展规律吗?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阻力呢?怎么过去提着灯盏经常给人照明的人,现在自己却要摸黑呢?
他面对的敌对势力是如此的强大,他开始是不曾想到的。在布尔什维克的章程上虽然写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牺牲一切这样震撼人心的言词,可那曾想到,那只是挂在晒场上的一只鹰皮,只能吓唬一些企图偷食的小鸡子而已,真正它的作用又有多大呢?它能动起来去捕捉小鸡,这恐怕连三岁的孩童也不会相信。戈尔巴乔夫这才明白,这一套哄骗老百姓的把戏,早已哄骗不住了,反倒哄骗起自己来了。他狼狈不堪,进退维谷。他怎么也想不到,昔日与自己称兄道弟,亲如手足的朋友也会站在他的对立面,口诛笔伐一起来反对他。他这也才真正认识到,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主义”上的同志,只有利益上的朋友。
布尔什维克推翻沙皇政权时,首先亮出的旗帜就是不能沿用帝制时代那套子承父业的世袭制度,列宁逝世,并没有让他的儿子接班,而是斯大林接任的,当时,人民的确认为这是一种新兴的权力禅让方式,取代了腐朽没落的家天下,受到人民空前的欢迎。孰不知其实这同样也是一种世袭制,只不是这种世袭制比过去的那种父传子,子传孙的范围宽泛一些罢了,过去世袭的圈子仅限于家族内部,外戚干预便是篡政,而现在的世袭却是在一个党派集团内进行,虽传承的范围比过去大了一点,实际上同样没跳出世袭这个圈子。他的权力绝不会传给圈子之外的人,那怕你再伟大高明,也享受不到这份待遇,除非你加入了他们这个派别,成为他们圈子里的人,也许会分得半杯羹,但是你必须得毫无理由地和他们保持一致,换言之,你必须首先得洗脑,换上不是你思想的你。好比你本就是一个锃亮的钢球,你必须得先丢入熔炉融化,化成钢水,从熔炉再把你倒出来,你也许会变成一枚喜欢长锈的铁钉或一把杀猪的屠刀。这时你还会是原来的自己吗?虽然在经济很发达,社会进步迅速的日本国,有天皇,老牌的帝国主义英国有女王,她们至今也都是世袭的,但她们这种世袭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权力交替,她们只是一种理念的转换,一种信仰的象征,好比是活佛的涅槃。真正的主宰,决定这个国家权力的是首相,而她们的首相是绝不允许承袭的,而是由国家全体公民公决的,在自由民主平等的竞争中来产生的。戈尔巴乔夫是多么地想学一学啊!
可是,他很少有追随和支持者。许多人都是在受同一种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其思维的方式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模式,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着共同的利益。乍一看他这样全盘否定,彻底改换门庭,都认为是一种大逆不道,是一种对马列主义理论的亵渎,是一种反马列主义的行为,就连一些平时非常激进,思想异常活跃的人到了这个关键时刻,也与他分道扬镳了。他成了真正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
都说他把苏联的改革推进了一个死胡同,都一起站出来反对他,一场没有烈火硝烟的战争开始了。这场战争虽然没有大炮机枪和刺刀,但远比有这些武器凶险得多。戈尔巴乔夫也知道凭自己的势力,也许会遭到惨败,被打得落花流水,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即使是死也要在临死前扑腾一阵,大闹一番。
他义无反顾的一路走下去。他要把苏联这块土地,当作他政治的试验田,即使是颗粒无收,他也要为后来人摸索出一点经验,探索出一点失败的教训。他已经不看重总书记这个位置了,他看重的是老百姓的利益,国家的出路和前途。他心里的抱负是否能得以实现。
(五)
戈尔巴乔夫几经搏斗,他终于成为苏联历史上第一位总统,虽然只是昙花一现,没几天就被别人所取代,他被赶下了台,他个人的确是失败了,但是他的事业却没有失败,他拿起自己的政治生命下了一把大注,这在常人眼里他是有些愚蠢,可他赢来的是国家的一种新生。一片灿烂。他让布尔什维克从苏联这个历史舞台上退出,从而结束了那暗淡无光的几十年,使老百姓看到了光明,享受到了太阳的温暖。
他个人的命运,虽然有几分令人感到悲怆,但他的胆量和胆识是令人赞叹的,是无人可攀比的。他已坐上布尔什维克总书记的位置,却不满意布尔什维克的所作所为,主动地带着自己所领导的这支队伍,从铺满着鲜花的历史舞台上撤下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何等的勇敢啊!他敢于打破封建传统保守和教条,敢于置疑马克思主义,敢于让社会主义大阵营首先从大本营内部发生裂变这些,没有足够的胆量,没有做好千刀万剐的思想准备,何以能做得出来。
当然,将过去联盟着的一个苏联,被分裂成若干个有着独立主权的国家,这是他事先没有料到的,说实话这也不是他的初衷。他只想给快要窒息的苏联注入一些清新之气,让人民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民主,驱逐被一党制笼罩下的那块乌云。其实他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自己也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做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老实拘泥于一些条条框框,走不出这小小的天地,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戈尔巴乔夫只是想在苏联这块土地上,改换一次品种,不能多少年来都千篇一律的种植同一品种的庄稼。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农谚这样说:“栽秧不如勤换种”这是多少年的经验之谈。苏联这块十分肥沃的土地,由于多年来栽植着同一种品种,土壤得不到改良,土质属性单一而缺乏活性,土地越种越瘦了,长出来的庄稼也一年不如一年。要想获丰收,不改换品种行吗?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虽然,戈尔巴乔夫自己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但他为后来者探清了路,排除了路障,他起到了一个工兵的作用,不是同样很有意义吗?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戈尔巴乔夫的成败得失。他至少有三条失误。一、他有些操之过急,他一上台,屁股还没完全坐稳,就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开始了这一番大的动作,当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如果他循序渐进,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二、他在还没有培养出一大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支持者之前,就仓促上阵,他必然会显得势单力薄,孤掌难鸣,有的还在阵前倒戈易帜,更使他猝不及防。如果在之前策划安排更精细一些,有一大批铁杆同仁的鼎力相助,历史必将会重新改写;三、在行动之前,他如果掌握了一支能够稳定大局,保证他改革没有后顾之忧的军队作他坚强的后盾,他就不会担心政局有什么变化,不会分散他的精心,甚至在局部出现动乱或矛盾激发时,还出来帮助他弹压,他就会取得彻底的胜利,至少也会在总统这个位置上呆的时间更长一些,他的许多理念,思想会得已实现,也许苏联的今天就会和现在大不同。然而他这几点都没有做得尽善尽美,最后只能带着终身的遗憾而草草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淡出这个历史的大舞台。
当历史的风云已经飘散,在已经得出结果的今天,我们再去看待和评价这个人物时,当然可以把这其中的一系列的变故看得一清二楚,但如果当时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亲历者,恐怕也是很难把握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戈尔巴乔夫不愧为是位伟人。从历史的发展角度上说,他毁掉了象铁桶一般的旧时代,建立起了一个新时代,这种和平的方式,难道不比一个政权推翻另一个政权必须要通过暴力的政治手段,而在这变革的过程,还得殃及许多无辜的生灵,来得要文明、先进一些吗?东欧许多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一夜之间纷纷易旗,这不也充分说明现在的俄罗斯新政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诱惑力吗?
戈尔巴乔夫,这个时代的骄子,他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敢舍弃自己所拥有一切,敢于冲往那布满地雷的地雷阵中,该是多么的英勇,他的这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慨,谁人堪与比。当今之世,不正是需要象戈尔巴乔夫这样的人物吗?如果世界上多一些这样的人物,在世界历史的长廊里将会更加光灿夺目。
说实在的,戈尔巴乔夫我是挺敬佩的。
严重地腐烂,老化和失灵了,本来早就该报废了,可一直来都瞒着旅客,修修补补,敲敲打打,让它继续在道路上行驶。其实这既是对车上乘客生命的不负责,也是对司职人员的不负责。象这种超期服役的车辆,由于烂到了极限,尽管驾驶员技术如何高超,也只能暂时冒险地行驶一段里程,如果继续下去,最终终是逃不脱车毁人亡这一结局的。要避免这个结果,眼下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报废旧车,重新购制一台新车。
但是,要真正报废这台行驶多年,又有着光辉历史的旧车,又是何其的艰难啊?
虽然,人们都很清楚,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政权推倒另一个政权传递式前进的,就象接力赛跑一样,当一个运动员跑不动了,他手中的接力棒就得交给他的下一个运动员,一个接着一个,续续不断,运动员可以停下来,赛跑却不能停下来,接力棒得一直传递下去。政权就是这支接力棒。而在现实中,当一个政治集团他夺得政权这支接力棒后,总是想把自己的这个政权长久的、稳固的延续下去,那怕这个政权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破败不堪了,他也不敢承认,他也是不肯轻易付与他人的,总要作一番垂死的挣扎。这就好比运动员已经接过手中的接力棒,尽管他已经跑完了自己的这段路程,早已气喘嘘嘘,应该把手中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个运动员了,这样在赛跑的路途中,只有运动员的不断变换,才能永远都保持着蓬勃的活力,保持着一个飞快的速度。但是,当这支接力棒传到自己手上时,拿着接力棒的运动员,总想自己多跑一点时间,多跑一段距离,都不肯心甘情愿地交给下一个人。这似乎没有错,可他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前进的速度。布尔什维克现在正是拿着这支接力棒奔跑的运动员,看得出来他早已脸上失去了血色,气力用尽跑不动了却还在拼命的坚持,应该往下转交了,而他就是抓住不放。戈尔巴乔夫决定顺应形势的发展要求,从自己的手中交出这只接力棒。
虽然他这也是出于一种无奈,一种迫不得已,但他必须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才是苏联的惟一出路。
他同样感到有一种悲哀向他袭来。但要拯救这个国家,拯救这个民族,他必须要抛弃那些个人的俗念,向西方学习。母宁说是一种和平演变,不如说是把权力作一次再分配。只有把这种权力置入人民的监督之下,让人民自主的选择权力的拥有者,人民才能得到实惠,国家才能带来兴旺,社会才能更快的发展,如果这种权力象过去一样,一直为某个党派集团所垄断着,这种权力它就永远只能为这个党派集团的少数人服务,而大多数人只能在没有权力的空间,享受着窒息的阴霾。这也好象是一个舞台,人民都是坐在台下的观众,按说,观众掏了腰包,是有权要求上演他们所喜欢的节目的,当权者只是台上的演员,他们是没有理由由着自己的性子想演什么就演什么,观众也只好观看什么的。西方国家为什么发展得快,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很好的竞争和监督机制,一旦演得不出色或不受观众欢迎的演员和节目,他们就得哄你下台,要求换其他演员来演。布尔什维克的执政,不正象一个蹩足的演员吗?尽管他演技相当差,但他一占上了这个舞台,就不想自己主动下场,没完没了的要坚持演下去,全然就不顾观众的情绪和忍受程度。是时候了,应该换换角色了。戈尔巴乔夫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历史的烟云袅袅娜娜,越过那层峦叠宕的山壑,冷凌的时光从历史的锋刃上流过,沉寂和喧豗都只不过时间长廊里的一闪,成为匆匆的过客,惟有遗留下的不朽声名,才会随时间一起,永远定格在史籍上并传承下去,那怕是流芳百世,永垂不朽,那怕是遗臭万年,恶名昭著。
滚滚的历史涛声,惊掠着戈尔巴乔夫的耳鼓。也许他额头那块黑色胎痕,就是他卓尔不群,有别于普遍常人的标识。他选择的“不成功,便成仁”革命从我始。他决定要跃入那湛蓝色的大海里去畅游一番,那怕是呛水,那怕要淹死,他都决定一试。他已没有了退路。
(四)
他的改革是从桎梏经济发展,制约生产力提高的社会政治体制上入手的。他知道要想从根本上让苏维埃走出困镜,必须要从这里开始,否则,那便是叶公好龙,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他的这一思想一亮相,立即就遭到周围身边人的反对,特别是那些老布尔什维克更为强烈。他们说,这不就等于把我们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轻而易举的转让出去吗?那我们过去出生入死,冒着枪林弹雨流血牺牲干什么呢?不就是为了打下江山后,自己好坐江山,舒舒服服的享受享受,快快乐乐地过一阵安逸的日子吗?尤其是那些以各种手段已经谋得了偌大一份丰厚家业,这样一来不等于釜底抽薪,革命革到了自己的头上。依靠权力成功,享受着权力的魅力,一旦离开了权力的中心,丢失了权力这根魔杖,这就等于将湖池里的鱼从水中打捞起来,置放在日头底下曝晒,那不晒成一条鱼干那才怪呢?
他天真的认为:布尔什维克不是动不动就讲唯物辨证法,讲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吗?过去的那一套行不通才改弦易辙,这不正是合符辨证法,合符历史发展规律吗?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阻力呢?怎么过去提着灯盏经常给人照明的人,现在自己却要摸黑呢?
他面对的敌对势力是如此的强大,他开始是不曾想到的。在布尔什维克的章程上虽然写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牺牲一切这样震撼人心的言词,可那曾想到,那只是挂在晒场上的一只鹰皮,只能吓唬一些企图偷食的小鸡子而已,真正它的作用又有多大呢?它能动起来去捕捉小鸡,这恐怕连三岁的孩童也不会相信。戈尔巴乔夫这才明白,这一套哄骗老百姓的把戏,早已哄骗不住了,反倒哄骗起自己来了。他狼狈不堪,进退维谷。他怎么也想不到,昔日与自己称兄道弟,亲如手足的朋友也会站在他的对立面,口诛笔伐一起来反对他。他这也才真正认识到,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主义”上的同志,只有利益上的朋友。
布尔什维克推翻沙皇政权时,首先亮出的旗帜就是不能沿用帝制时代那套子承父业的世袭制度,列宁逝世,并没有让他的儿子接班,而是斯大林接任的,当时,人民的确认为这是一种新兴的权力禅让方式,取代了腐朽没落的家天下,受到人民空前的欢迎。孰不知其实这同样也是一种世袭制,只不是这种世袭制比过去的那种父传子,子传孙的范围宽泛一些罢了,过去世袭的圈子仅限于家族内部,外戚干预便是篡政,而现在的世袭却是在一个党派集团内进行,虽传承的范围比过去大了一点,实际上同样没跳出世袭这个圈子。他的权力绝不会传给圈子之外的人,那怕你再伟大高明,也享受不到这份待遇,除非你加入了他们这个派别,成为他们圈子里的人,也许会分得半杯羹,但是你必须得毫无理由地和他们保持一致,换言之,你必须首先得洗脑,换上不是你思想的你。好比你本就是一个锃亮的钢球,你必须得先丢入熔炉融化,化成钢水,从熔炉再把你倒出来,你也许会变成一枚喜欢长锈的铁钉或一把杀猪的屠刀。这时你还会是原来的自己吗?虽然在经济很发达,社会进步迅速的日本国,有天皇,老牌的帝国主义英国有女王,她们至今也都是世袭的,但她们这种世袭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权力交替,她们只是一种理念的转换,一种信仰的象征,好比是活佛的涅槃。真正的主宰,决定这个国家权力的是首相,而她们的首相是绝不允许承袭的,而是由国家全体公民公决的,在自由民主平等的竞争中来产生的。戈尔巴乔夫是多么地想学一学啊!
可是,他很少有追随和支持者。许多人都是在受同一种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其思维的方式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模式,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着共同的利益。乍一看他这样全盘否定,彻底改换门庭,都认为是一种大逆不道,是一种对马列主义理论的亵渎,是一种反马列主义的行为,就连一些平时非常激进,思想异常活跃的人到了这个关键时刻,也与他分道扬镳了。他成了真正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
都说他把苏联的改革推进了一个死胡同,都一起站出来反对他,一场没有烈火硝烟的战争开始了。这场战争虽然没有大炮机枪和刺刀,但远比有这些武器凶险得多。戈尔巴乔夫也知道凭自己的势力,也许会遭到惨败,被打得落花流水,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即使是死也要在临死前扑腾一阵,大闹一番。
他义无反顾的一路走下去。他要把苏联这块土地,当作他政治的试验田,即使是颗粒无收,他也要为后来人摸索出一点经验,探索出一点失败的教训。他已经不看重总书记这个位置了,他看重的是老百姓的利益,国家的出路和前途。他心里的抱负是否能得以实现。
(五)
戈尔巴乔夫几经搏斗,他终于成为苏联历史上第一位总统,虽然只是昙花一现,没几天就被别人所取代,他被赶下了台,他个人的确是失败了,但是他的事业却没有失败,他拿起自己的政治生命下了一把大注,这在常人眼里他是有些愚蠢,可他赢来的是国家的一种新生。一片灿烂。他让布尔什维克从苏联这个历史舞台上退出,从而结束了那暗淡无光的几十年,使老百姓看到了光明,享受到了太阳的温暖。
他个人的命运,虽然有几分令人感到悲怆,但他的胆量和胆识是令人赞叹的,是无人可攀比的。他已坐上布尔什维克总书记的位置,却不满意布尔什维克的所作所为,主动地带着自己所领导的这支队伍,从铺满着鲜花的历史舞台上撤下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何等的勇敢啊!他敢于打破封建传统保守和教条,敢于置疑马克思主义,敢于让社会主义大阵营首先从大本营内部发生裂变这些,没有足够的胆量,没有做好千刀万剐的思想准备,何以能做得出来。
当然,将过去联盟着的一个苏联,被分裂成若干个有着独立主权的国家,这是他事先没有料到的,说实话这也不是他的初衷。他只想给快要窒息的苏联注入一些清新之气,让人民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民主,驱逐被一党制笼罩下的那块乌云。其实他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自己也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做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老实拘泥于一些条条框框,走不出这小小的天地,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戈尔巴乔夫只是想在苏联这块土地上,改换一次品种,不能多少年来都千篇一律的种植同一品种的庄稼。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农谚这样说:“栽秧不如勤换种”这是多少年的经验之谈。苏联这块十分肥沃的土地,由于多年来栽植着同一种品种,土壤得不到改良,土质属性单一而缺乏活性,土地越种越瘦了,长出来的庄稼也一年不如一年。要想获丰收,不改换品种行吗?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虽然,戈尔巴乔夫自己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但他为后来者探清了路,排除了路障,他起到了一个工兵的作用,不是同样很有意义吗?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戈尔巴乔夫的成败得失。他至少有三条失误。一、他有些操之过急,他一上台,屁股还没完全坐稳,就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开始了这一番大的动作,当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如果他循序渐进,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二、他在还没有培养出一大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支持者之前,就仓促上阵,他必然会显得势单力薄,孤掌难鸣,有的还在阵前倒戈易帜,更使他猝不及防。如果在之前策划安排更精细一些,有一大批铁杆同仁的鼎力相助,历史必将会重新改写;三、在行动之前,他如果掌握了一支能够稳定大局,保证他改革没有后顾之忧的军队作他坚强的后盾,他就不会担心政局有什么变化,不会分散他的精心,甚至在局部出现动乱或矛盾激发时,还出来帮助他弹压,他就会取得彻底的胜利,至少也会在总统这个位置上呆的时间更长一些,他的许多理念,思想会得已实现,也许苏联的今天就会和现在大不同。然而他这几点都没有做得尽善尽美,最后只能带着终身的遗憾而草草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淡出这个历史的大舞台。
当历史的风云已经飘散,在已经得出结果的今天,我们再去看待和评价这个人物时,当然可以把这其中的一系列的变故看得一清二楚,但如果当时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亲历者,恐怕也是很难把握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戈尔巴乔夫不愧为是位伟人。从历史的发展角度上说,他毁掉了象铁桶一般的旧时代,建立起了一个新时代,这种和平的方式,难道不比一个政权推翻另一个政权必须要通过暴力的政治手段,而在这变革的过程,还得殃及许多无辜的生灵,来得要文明、先进一些吗?东欧许多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一夜之间纷纷易旗,这不也充分说明现在的俄罗斯新政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诱惑力吗?
戈尔巴乔夫,这个时代的骄子,他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敢舍弃自己所拥有一切,敢于冲往那布满地雷的地雷阵中,该是多么的英勇,他的这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慨,谁人堪与比。当今之世,不正是需要象戈尔巴乔夫这样的人物吗?如果世界上多一些这样的人物,在世界历史的长廊里将会更加光灿夺目。
说实在的,戈尔巴乔夫我是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