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七十年代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临近春节,齐淑芳还在老家,金教授和金婆婆就跟贺建国说了一声,在他请自己夫妻同去贺楼大队过年时,婉言谢绝。
今年除夕正好是周六,春节是周日,贺建国打算周六下班后回老家。
贺家一大家子过年自己两口子去凑什么热闹?虽然两口子留在古彭市会觉得很寂寞,但是金教授和金婆婆早就看开了,当年住在牛棚时不也是自己度过?
贺建国劝了几次都不行,无奈之下,整治好年货留下,独自带着部分年货回老家。
今年贺楼大队的年味儿特别浓,里里外外热热闹闹,家家户户都大大方方地炸丸子、炸果子、包饺子、杀鸡宰鹅,一年到头难得吃一顿好的,再穷的人家也舍得磨点白面包上白菜馅的饺子,就着生产队分的猪肉添点油水。
贺家三房集合在一起陪伴老父过年,三世同堂数十人,在贺建党家摆了三桌。
王春玲眉头舒展,抛开家里所欠的债务,笑对齐淑芳道:“从现在开始,你和老三带孩子回家就别带什么口粮了,别的供不起,粮食肯定够你们吃。”
齐淑芳怀里抱着急性子五一,喂他喝了一点小米粥,听了王春玲的话,忙道:“大嫂这么说,那我和建国就不客气了。只是,我们一家子胃口可不小,把你们家的粮食吃光了怎么办?”虽然现在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但食物依然十分珍贵,估计得等到八十年代初期全国各地都实行家庭联合承包制,粮食危机才会缓解一些。
王春玲豪气地挥手道:“看你说的,难道你们家都是大肚子的弥勒佛?吃得完几千斤粮食?吃得完也没关系,尽管吃。”
她又不傻,贺建国和齐淑芳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孩子都带在身边,一年到头会在老家停留几天啊?撑死一个月,也就吃百十斤粮食。何况齐淑芳那么有本事,她在家,家里就缺不了油水,比粮食还珍贵呢。
齐淑芳抿嘴一笑。
没有矛盾地场面真让人感到舒服,和和气气,你谦我让,这才像一家人嘛!
转头看向上面那桌,贺建党兄弟和贺道荣几个成年子侄陪着贺父推杯就盏地喝着小酒,嚼着油炸的花生米,齐淑芳真希望时间停滞在这一刻。
其实张翠花和王春玲也没想到会有今天。
在齐淑芳发家之前,三家日子过得差不多,谁也不嫉妒谁,各过各的,齐淑芳没进门之前呢,贺建党家和贺建军家偶尔凑到一起过年,都恨不得不出一粒粮食,妯娌之间哪像今天这样啊?缸里满满的都是粮食,桌子上满满的都是菜,随便吃。
直到年夜饭吃得差不多了,贺建党掏出火柴盒点了一支烟,齐淑芳才把吃饱后睡着的五一抱到里间,张翠花见状也把五二带了进去,剩下的人依然觥筹交错,一片欢声笑语,回想着过去的一年,遥望着明年的丰收。
“我决定了,鸡鸭鹅这些就不用说了,先养两头猪,再把所有精力放在棉花地里。”贺建国建议他们先搞一样,但是贺建党干惯了农活,觉得可以承担,准备一起进行,打算再承包几亩荒地,专门种春玉米和红薯、土豆等高产量的农作物。
以前上交给国家的猪都瘦啊,费尽心力养一年顶多一百多斤,另外还得拨饲料粮下去给猪吃,不然光凭着猪草根本就不能把猪养到国家的标准体重一百二十斤。
贺建国担心地道:“大哥干得过来吗?”
“干得过来,有啥干不过来?活多才能说明收成好。”贺建党已经拟定好计划书了,“自己多种点地,到时候割的红薯藤、土豆藤都能喂猪,舍不得浪费麦麸玉米面,烂红薯烂土豆这些收成高的切片晒成干子喂猪,两头猪吃得有限,平时再多打点猪草。”
贺建军在一旁笑道:“我和大哥的打算一样,趁着年富力强,多种点地,多收点粮食,多养点鸡鸭鹅猪羊。不怕活多,就怕人懒。”
贺父年纪大了,二亩七分地收的粮食就够他吃了,没精力喂猪,决定除了鸡鸭鹅以外,再养几只羊羔,放羊割草都不是什么重活,收的麦秸秆、玉米秸秆等物储存下来就够羊羔过冬了,何况他放羊的时候也能就地割草晒干储存。
“爹,您何必这么累?不如搬到我们那里住。您要是怕您在城里没有粮食供应,家里不是有地吗?每年该收粮食的时候我陪您回来收粮食。”贺建国道。
他早就想把贺父接到身边生活了,但是贺父一直不同意。
之前贺父不同意的一个原因是国家不允许城乡混住,甚至有一段时间城里人一户只允许留一个孩子在城里,乡下人到了城里不适应是小事,主要是没有城里人的粮食供应,不在家里干活的话没有工分,没有工分就没有粮食。
另一个原因就是贺父住不惯,每次进城都会事先洗澡洗头换上体面的衣服,生怕到了城里给儿子儿媳丢脸。
贺建国和齐淑芳当然不嫌弃老父衣着打扮,但是老人的心里不这么想。
为人父母者,大多数处处都为儿女着想。
贺建国进修花了三四个月,贺父好不容易才熬过来,见到小儿子回来,他老人家立刻收拾东西回老家,哪怕在城里交了三两个朋友都抹不掉他回老家的迫切之心,一个劲地说几个月都闲得发霉了,浑身都不舒服。
听小儿子再次提出让自己去城里居住的话,贺父忙不迭地摇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去,不去,不去!我去干啥?左邻右舍没一个认识的人,话也说不上两句,我说攒粪肥田耕种,他们说工作说抢购副食品,干瞪眼,我听不懂他们说的,他们听不懂我说的,这叫话不投机半句多,哪比得上在家里?一起坐在地头上拉闲呱都知道在说啥。”
贺父才不去城里自讨苦吃。
最重要的是大儿子二儿子都在老家,让他偶尔去小儿子住几天是可以的,长时间跟着小儿子住就不行了,大儿子二儿子的脸往哪儿搁啊?虽然他不给儿子们添麻烦,和和气气地做人,但是有这么三个出息的儿子,只要他想,在贺楼大队横着走都没关系。
“爹!”
贺建国叫一声,没来得及说出其他的话,贺父赶紧打断他:“你就别劝我了,我早跟你说不去了,反正你个个星期都回来,我平时给你送菜送柴禾,又不是见不着。”
他怕贺建国继续劝自己改变主意,话题一转,看向这个桌子凑一凑,那个桌子玩一玩的小平安,“安安,安安,快过来,阿爷给你夹一块大肉!”大孙女都到说婆家的年纪了,其他孙辈就只有平安一个小女孩了,长得好嘴又甜,贺父可喜欢她了。
平安一路小跑到了跟前,喜滋滋地道:“阿爷,夹一块大肉,我吃瘦的,把肥肉省下来给阿爷吃,等我长大了,挣钱给阿爷买很多很多的肉吃!”
贺建军笑道:“哎哟哟,这小毛丫说话可真好听。”
兄弟三个转回正题,讨论明年的计划。
贺建党决定种十亩棉花,贺建军决定种八亩,虽然经济作物很重要,能赚钱,但是粮食作物不能放弃,没有足够的粮食一切白搭。
贺建国听完两个哥哥的话,增补了一些注意事项,深夜才散。
第二天一早,晚辈给长辈拜年,未婚晚辈都收到了长辈给的压岁钱,和往常一样,贺父给孙辈一人一块钱,贺建国三兄弟夫妇给子侄一人五毛,比齐淑芳刚穿越的那年涨了五倍,当年她给七个侄子压岁钱,一共给了七毛钱。
贺建国和齐淑芳不缺钱,可他们没有因为自己有钱就越过兄嫂而挥金如土,贺建党夫妇和贺建军夫妇心里觉得特别舒服。
当天傍晚贺建国一家回城,两家给带上不少粮食菜蔬,作为齐淑芳娘儿俩在家的口粮。
齐淑芳才上完一年学,粮食供应都在首都,... -->>
临近春节,齐淑芳还在老家,金教授和金婆婆就跟贺建国说了一声,在他请自己夫妻同去贺楼大队过年时,婉言谢绝。
今年除夕正好是周六,春节是周日,贺建国打算周六下班后回老家。
贺家一大家子过年自己两口子去凑什么热闹?虽然两口子留在古彭市会觉得很寂寞,但是金教授和金婆婆早就看开了,当年住在牛棚时不也是自己度过?
贺建国劝了几次都不行,无奈之下,整治好年货留下,独自带着部分年货回老家。
今年贺楼大队的年味儿特别浓,里里外外热热闹闹,家家户户都大大方方地炸丸子、炸果子、包饺子、杀鸡宰鹅,一年到头难得吃一顿好的,再穷的人家也舍得磨点白面包上白菜馅的饺子,就着生产队分的猪肉添点油水。
贺家三房集合在一起陪伴老父过年,三世同堂数十人,在贺建党家摆了三桌。
王春玲眉头舒展,抛开家里所欠的债务,笑对齐淑芳道:“从现在开始,你和老三带孩子回家就别带什么口粮了,别的供不起,粮食肯定够你们吃。”
齐淑芳怀里抱着急性子五一,喂他喝了一点小米粥,听了王春玲的话,忙道:“大嫂这么说,那我和建国就不客气了。只是,我们一家子胃口可不小,把你们家的粮食吃光了怎么办?”虽然现在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但食物依然十分珍贵,估计得等到八十年代初期全国各地都实行家庭联合承包制,粮食危机才会缓解一些。
王春玲豪气地挥手道:“看你说的,难道你们家都是大肚子的弥勒佛?吃得完几千斤粮食?吃得完也没关系,尽管吃。”
她又不傻,贺建国和齐淑芳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孩子都带在身边,一年到头会在老家停留几天啊?撑死一个月,也就吃百十斤粮食。何况齐淑芳那么有本事,她在家,家里就缺不了油水,比粮食还珍贵呢。
齐淑芳抿嘴一笑。
没有矛盾地场面真让人感到舒服,和和气气,你谦我让,这才像一家人嘛!
转头看向上面那桌,贺建党兄弟和贺道荣几个成年子侄陪着贺父推杯就盏地喝着小酒,嚼着油炸的花生米,齐淑芳真希望时间停滞在这一刻。
其实张翠花和王春玲也没想到会有今天。
在齐淑芳发家之前,三家日子过得差不多,谁也不嫉妒谁,各过各的,齐淑芳没进门之前呢,贺建党家和贺建军家偶尔凑到一起过年,都恨不得不出一粒粮食,妯娌之间哪像今天这样啊?缸里满满的都是粮食,桌子上满满的都是菜,随便吃。
直到年夜饭吃得差不多了,贺建党掏出火柴盒点了一支烟,齐淑芳才把吃饱后睡着的五一抱到里间,张翠花见状也把五二带了进去,剩下的人依然觥筹交错,一片欢声笑语,回想着过去的一年,遥望着明年的丰收。
“我决定了,鸡鸭鹅这些就不用说了,先养两头猪,再把所有精力放在棉花地里。”贺建国建议他们先搞一样,但是贺建党干惯了农活,觉得可以承担,准备一起进行,打算再承包几亩荒地,专门种春玉米和红薯、土豆等高产量的农作物。
以前上交给国家的猪都瘦啊,费尽心力养一年顶多一百多斤,另外还得拨饲料粮下去给猪吃,不然光凭着猪草根本就不能把猪养到国家的标准体重一百二十斤。
贺建国担心地道:“大哥干得过来吗?”
“干得过来,有啥干不过来?活多才能说明收成好。”贺建党已经拟定好计划书了,“自己多种点地,到时候割的红薯藤、土豆藤都能喂猪,舍不得浪费麦麸玉米面,烂红薯烂土豆这些收成高的切片晒成干子喂猪,两头猪吃得有限,平时再多打点猪草。”
贺建军在一旁笑道:“我和大哥的打算一样,趁着年富力强,多种点地,多收点粮食,多养点鸡鸭鹅猪羊。不怕活多,就怕人懒。”
贺父年纪大了,二亩七分地收的粮食就够他吃了,没精力喂猪,决定除了鸡鸭鹅以外,再养几只羊羔,放羊割草都不是什么重活,收的麦秸秆、玉米秸秆等物储存下来就够羊羔过冬了,何况他放羊的时候也能就地割草晒干储存。
“爹,您何必这么累?不如搬到我们那里住。您要是怕您在城里没有粮食供应,家里不是有地吗?每年该收粮食的时候我陪您回来收粮食。”贺建国道。
他早就想把贺父接到身边生活了,但是贺父一直不同意。
之前贺父不同意的一个原因是国家不允许城乡混住,甚至有一段时间城里人一户只允许留一个孩子在城里,乡下人到了城里不适应是小事,主要是没有城里人的粮食供应,不在家里干活的话没有工分,没有工分就没有粮食。
另一个原因就是贺父住不惯,每次进城都会事先洗澡洗头换上体面的衣服,生怕到了城里给儿子儿媳丢脸。
贺建国和齐淑芳当然不嫌弃老父衣着打扮,但是老人的心里不这么想。
为人父母者,大多数处处都为儿女着想。
贺建国进修花了三四个月,贺父好不容易才熬过来,见到小儿子回来,他老人家立刻收拾东西回老家,哪怕在城里交了三两个朋友都抹不掉他回老家的迫切之心,一个劲地说几个月都闲得发霉了,浑身都不舒服。
听小儿子再次提出让自己去城里居住的话,贺父忙不迭地摇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去,不去,不去!我去干啥?左邻右舍没一个认识的人,话也说不上两句,我说攒粪肥田耕种,他们说工作说抢购副食品,干瞪眼,我听不懂他们说的,他们听不懂我说的,这叫话不投机半句多,哪比得上在家里?一起坐在地头上拉闲呱都知道在说啥。”
贺父才不去城里自讨苦吃。
最重要的是大儿子二儿子都在老家,让他偶尔去小儿子住几天是可以的,长时间跟着小儿子住就不行了,大儿子二儿子的脸往哪儿搁啊?虽然他不给儿子们添麻烦,和和气气地做人,但是有这么三个出息的儿子,只要他想,在贺楼大队横着走都没关系。
“爹!”
贺建国叫一声,没来得及说出其他的话,贺父赶紧打断他:“你就别劝我了,我早跟你说不去了,反正你个个星期都回来,我平时给你送菜送柴禾,又不是见不着。”
他怕贺建国继续劝自己改变主意,话题一转,看向这个桌子凑一凑,那个桌子玩一玩的小平安,“安安,安安,快过来,阿爷给你夹一块大肉!”大孙女都到说婆家的年纪了,其他孙辈就只有平安一个小女孩了,长得好嘴又甜,贺父可喜欢她了。
平安一路小跑到了跟前,喜滋滋地道:“阿爷,夹一块大肉,我吃瘦的,把肥肉省下来给阿爷吃,等我长大了,挣钱给阿爷买很多很多的肉吃!”
贺建军笑道:“哎哟哟,这小毛丫说话可真好听。”
兄弟三个转回正题,讨论明年的计划。
贺建党决定种十亩棉花,贺建军决定种八亩,虽然经济作物很重要,能赚钱,但是粮食作物不能放弃,没有足够的粮食一切白搭。
贺建国听完两个哥哥的话,增补了一些注意事项,深夜才散。
第二天一早,晚辈给长辈拜年,未婚晚辈都收到了长辈给的压岁钱,和往常一样,贺父给孙辈一人一块钱,贺建国三兄弟夫妇给子侄一人五毛,比齐淑芳刚穿越的那年涨了五倍,当年她给七个侄子压岁钱,一共给了七毛钱。
贺建国和齐淑芳不缺钱,可他们没有因为自己有钱就越过兄嫂而挥金如土,贺建党夫妇和贺建军夫妇心里觉得特别舒服。
当天傍晚贺建国一家回城,两家给带上不少粮食菜蔬,作为齐淑芳娘儿俩在家的口粮。
齐淑芳才上完一年学,粮食供应都在首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