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北乔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这才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双方还没有过于深入的交谈,但师麟却一眼把史珂看透了。头大,是指有知识,口小,是说惯于慎言;体高,除了外形似乎还暗示有身份;侧扁,当然是说厚度不够,没有多大承受力。至于最后的两句,更是将史珂的人生命运一语道破,其直指要害的精确和力度,令人叫绝。的确,史珂的人生之路,充斥其中的多是思考,或者说只有反抗之心,而无反抗之力之举。
师麟在为自己取外号时,有过考虑“他喜欢深海中的最大动物:蓝鲸。伟大的生物,雄奇的历史。不过,他有自知之明,不敢去做这样的比附”最后“他在模样体面、体量适中、多在河口游动、常常要吞食一些小鱼小虾的鲈鱼跟前停住了”而在他死后,史珂把他看成了蓝鲸——
蓝鲸,座头鲸,露脊鲸,一同喷射出壮观的水柱。须鲸的上鄂长着排须,宛若智慧老人。独角鲸的长戟啊,抹香鲸的大头啊。伟大的水族。蓝鲸作为它们当中的巨人,风度优雅。它们一直生活在那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它们当中的一个如果尝试着上岸做人,大概会好色。
这里有史珂对师麟泛爱、好色的宽容。他以重新为师麟取外号的方式,对其一生做了公正的、富人情味和人性美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是在师麟死后,史珂独守自语的。不面对任何人,不让任何人得知,此种情形下对一个死者的评价,当是出自内心的,是真诚的。与此同时,师麟没敢要的外号被史珂送上了,表明师麟这样一个洞察人情世事的智者,到头来对自己并不真正了解。
在外省书中,没有动物名外号的人物很少,恍恍惚惚之时,会有不见人只见动物的幻觉。经商的史东宾的外号是“扬子鳄”一市之长的外号是“光滑干净、瘦小机灵,就是没有良心”的石鸡一个又一个的动物名取代了人名,让人不太舒服。我的阅读在人与动物间游走,而作品中的人,似乎也在人与动物间摇摆。他们有的有动物的本能,却全部被理性的锐器剁成碎片,随风飘尽,不留丝毫。这是否在说,社会的强势和工业文明的重压,将活生生的人锻造成了铁质的机器?而另外一些人任由动物性恣意狂奔,全无人性或者说动物性远远大于人性。看来,如何将动物性与人性合理搭配是人生的一大难题。我以为,这可能是张炜煞费苦心抛出如此多外号的要旨所在。
生命的回声
在读外省书时,我分明听到了两条河流水的哗哗声,它们最终交汇了,并将走向同一个终点。然而,它们又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河,永远不可能混为一条河。是的,史珂与师麟,他们有着自己的生命之河,流动的态势、发出的声响和水面下的一切都证明了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二人步入人生黄昏之时,对往事的追忆和反思,依然大相径庭。
史珂和师麟,一个是知识分子,一个是军人,身份各异,人生遭遇的根结都归为一个“情”字。史珂深爱妻子肖紫薇,只求实实在在真真正正地拥有这份爱。应该说,这样的要求不过分。可是,命运之神却冷酷地剥夺了他的权利。有一个家,却挡不住风雨,任何人都可以破门而入:好友元吉良一生追踪、钟爱肖紫薇;造反小头目“小胡子”霸占肖紫薇。这是两股不同的力量,元吉良,是史珂最倾心的朋友,代表着人际关系层;小胡子,自然是权力的代言人。
师麟为情所累的情形,恰恰与史珂相反。史珂是被动挨打。师麟则主动出击,见一个爱一个,十足的“革命的情种”一生屡次因此而遭受磨难,却痴心不改。
走到生命的暮期,他们都选择了孤独和寂寞。呆在嘈杂的世界里太久,他们都嫌吵了。接下来的就是他们各自对人生的回望。史珂暗地里与师麟比了比“都进入了老年,不过自己比对方年轻一点——这也许是极重要的一段光阴;都独居市郊丛林,我有收音机,他没有;不过,他有一个懵懵懂懂的黄狗‘老憨’”师麟有个女儿,而史珂无儿无女,史珂的比较是极细致的,就连他比师麟少了个外号都算上了。他的书生气上来了“像赌气似的,他最后冲着黑洞洞的窗户吐出一句:‘我比你多了一个干干净净的人生!’”显然,他的意义是指师麟多次犯与性有关的错误,可谓污点斑斑,而自己从未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清清白白。
问题的焦点就在这儿。史珂一生清清白白,在晚年叩击生命时,那声音却是由沉闷、郁悒、苦痛合奏而成的。他在沉重中反思人生,逝去的种种景象如同一根绳子勒得他喘不过气来。师麟呢,人生多坎坷,在常人看来,红色被淹没了,他的人生是灰色的。可他总带着爽朗的笑声遥想往事,有不快和沉思,但忏悔好像少得很。他本该要忏悔的,与史珂相比,他才是要反思并沉于痛苦涡流中的那种人。再者,史珂一直是在反思中度过的,今天只是反思的时空;而师麟是在过好今天的前提下溯流而上。
同样,思考这两个问题,对我们来说,也是极为痛苦的。作者张炜常为知识分子的命运把脉,倡导知识分子的清洁精神。在柏慧中,张炜就表达了追思与自洁的立场。我们无法判断这种追思与自洁之于人生的现实意义,只感觉到了知识分子如此这般的困惑和痛苦。在柏慧中,张炜没能解决这一矛盾,到了外省书,这个矛盾还是存在。
史珂是在逃避的情况下追思的,抱着个人的法则让每天为追思而存在,我们没有看到清洁的精神,却目睹了他的痛苦。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史珂式的追思耗去了无数个今天,获取了无数的苦痛,惟独不见任何的现实意义。可叹的是,史珂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虽然他曾对自己说:“是的,许多人一生都在沉默,那堆积得如同山峦一般的冥思苦想啊,又有什么用?它们甚至没有痕迹。”师麟求得师香帮助了结一生后“史珂明白为什么今夜要写这本书:一个一个都走了,留下他来写;这本书的不同,在于它没有那么多豪志;不是留给未来,而只是为了呼应旧友——这就够了”看来,史珂还是要继续活在昨天。
其实,外省书,该是内省书才对。我们应当自省、反省,听一听生命的回声,但我们必须知道这样做的准则和目的。
上,这才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双方还没有过于深入的交谈,但师麟却一眼把史珂看透了。头大,是指有知识,口小,是说惯于慎言;体高,除了外形似乎还暗示有身份;侧扁,当然是说厚度不够,没有多大承受力。至于最后的两句,更是将史珂的人生命运一语道破,其直指要害的精确和力度,令人叫绝。的确,史珂的人生之路,充斥其中的多是思考,或者说只有反抗之心,而无反抗之力之举。
师麟在为自己取外号时,有过考虑“他喜欢深海中的最大动物:蓝鲸。伟大的生物,雄奇的历史。不过,他有自知之明,不敢去做这样的比附”最后“他在模样体面、体量适中、多在河口游动、常常要吞食一些小鱼小虾的鲈鱼跟前停住了”而在他死后,史珂把他看成了蓝鲸——
蓝鲸,座头鲸,露脊鲸,一同喷射出壮观的水柱。须鲸的上鄂长着排须,宛若智慧老人。独角鲸的长戟啊,抹香鲸的大头啊。伟大的水族。蓝鲸作为它们当中的巨人,风度优雅。它们一直生活在那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它们当中的一个如果尝试着上岸做人,大概会好色。
这里有史珂对师麟泛爱、好色的宽容。他以重新为师麟取外号的方式,对其一生做了公正的、富人情味和人性美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是在师麟死后,史珂独守自语的。不面对任何人,不让任何人得知,此种情形下对一个死者的评价,当是出自内心的,是真诚的。与此同时,师麟没敢要的外号被史珂送上了,表明师麟这样一个洞察人情世事的智者,到头来对自己并不真正了解。
在外省书中,没有动物名外号的人物很少,恍恍惚惚之时,会有不见人只见动物的幻觉。经商的史东宾的外号是“扬子鳄”一市之长的外号是“光滑干净、瘦小机灵,就是没有良心”的石鸡一个又一个的动物名取代了人名,让人不太舒服。我的阅读在人与动物间游走,而作品中的人,似乎也在人与动物间摇摆。他们有的有动物的本能,却全部被理性的锐器剁成碎片,随风飘尽,不留丝毫。这是否在说,社会的强势和工业文明的重压,将活生生的人锻造成了铁质的机器?而另外一些人任由动物性恣意狂奔,全无人性或者说动物性远远大于人性。看来,如何将动物性与人性合理搭配是人生的一大难题。我以为,这可能是张炜煞费苦心抛出如此多外号的要旨所在。
生命的回声
在读外省书时,我分明听到了两条河流水的哗哗声,它们最终交汇了,并将走向同一个终点。然而,它们又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河,永远不可能混为一条河。是的,史珂与师麟,他们有着自己的生命之河,流动的态势、发出的声响和水面下的一切都证明了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二人步入人生黄昏之时,对往事的追忆和反思,依然大相径庭。
史珂和师麟,一个是知识分子,一个是军人,身份各异,人生遭遇的根结都归为一个“情”字。史珂深爱妻子肖紫薇,只求实实在在真真正正地拥有这份爱。应该说,这样的要求不过分。可是,命运之神却冷酷地剥夺了他的权利。有一个家,却挡不住风雨,任何人都可以破门而入:好友元吉良一生追踪、钟爱肖紫薇;造反小头目“小胡子”霸占肖紫薇。这是两股不同的力量,元吉良,是史珂最倾心的朋友,代表着人际关系层;小胡子,自然是权力的代言人。
师麟为情所累的情形,恰恰与史珂相反。史珂是被动挨打。师麟则主动出击,见一个爱一个,十足的“革命的情种”一生屡次因此而遭受磨难,却痴心不改。
走到生命的暮期,他们都选择了孤独和寂寞。呆在嘈杂的世界里太久,他们都嫌吵了。接下来的就是他们各自对人生的回望。史珂暗地里与师麟比了比“都进入了老年,不过自己比对方年轻一点——这也许是极重要的一段光阴;都独居市郊丛林,我有收音机,他没有;不过,他有一个懵懵懂懂的黄狗‘老憨’”师麟有个女儿,而史珂无儿无女,史珂的比较是极细致的,就连他比师麟少了个外号都算上了。他的书生气上来了“像赌气似的,他最后冲着黑洞洞的窗户吐出一句:‘我比你多了一个干干净净的人生!’”显然,他的意义是指师麟多次犯与性有关的错误,可谓污点斑斑,而自己从未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清清白白。
问题的焦点就在这儿。史珂一生清清白白,在晚年叩击生命时,那声音却是由沉闷、郁悒、苦痛合奏而成的。他在沉重中反思人生,逝去的种种景象如同一根绳子勒得他喘不过气来。师麟呢,人生多坎坷,在常人看来,红色被淹没了,他的人生是灰色的。可他总带着爽朗的笑声遥想往事,有不快和沉思,但忏悔好像少得很。他本该要忏悔的,与史珂相比,他才是要反思并沉于痛苦涡流中的那种人。再者,史珂一直是在反思中度过的,今天只是反思的时空;而师麟是在过好今天的前提下溯流而上。
同样,思考这两个问题,对我们来说,也是极为痛苦的。作者张炜常为知识分子的命运把脉,倡导知识分子的清洁精神。在柏慧中,张炜就表达了追思与自洁的立场。我们无法判断这种追思与自洁之于人生的现实意义,只感觉到了知识分子如此这般的困惑和痛苦。在柏慧中,张炜没能解决这一矛盾,到了外省书,这个矛盾还是存在。
史珂是在逃避的情况下追思的,抱着个人的法则让每天为追思而存在,我们没有看到清洁的精神,却目睹了他的痛苦。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史珂式的追思耗去了无数个今天,获取了无数的苦痛,惟独不见任何的现实意义。可叹的是,史珂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虽然他曾对自己说:“是的,许多人一生都在沉默,那堆积得如同山峦一般的冥思苦想啊,又有什么用?它们甚至没有痕迹。”师麟求得师香帮助了结一生后“史珂明白为什么今夜要写这本书:一个一个都走了,留下他来写;这本书的不同,在于它没有那么多豪志;不是留给未来,而只是为了呼应旧友——这就够了”看来,史珂还是要继续活在昨天。
其实,外省书,该是内省书才对。我们应当自省、反省,听一听生命的回声,但我们必须知道这样做的准则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