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楚天孤语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摆在我书桌上的是一台早已过时的pii档次的电脑,但至今仍是我的宝贝,随着电源的开启,面貌沧桑的15寸显示屏时明时暗,吃力绽放着勤奋的光辉,它仿佛神话故事中瑰丽诱人的奇异之门,引导我触摸那镜面后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正是俗称的互联网虚拟世界,它与现实世界隐秘地对应,构成了当今世界的二元一体,一如阴阳两界,昭显着某种合理与稳定。
这似乎象阴间与阳世的科技模拟,确切地说是阳世自身不知不觉创造的阴间模型。在这个冥界意义的互联网中,尽管其中人声鼎沸,实则毫无声响;尽管看似人气火热,实则只是冰冷的机械组合;尽管有无穷大之象,实则空然虚渺,一如我们无法寻找和把握冥界空间的具体方位,这都是互联网不可避免模仿出的阴间语义。因此,穿过显示器这道神秘之门,便仿佛化身为无形的鬼魅,游走于广阔的冥界,这里有数不清的“鬼”云集着。bbs、聊天群组、博客等等是他们个性云集的方式,一切尽可能地仿造阳间世界的模式。
显然,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的交流,文字的作用比现实中更大了,虽然大多只是以敲打键盘代替说话,但也有相当多文雅的“鬼”书写着自己的非工具篇章。于是,我听到了一个古怪的词语——网络文学,以及紧跟其后一个与之相伴的词——传统文学。网络文学,显而易见,其渲染的重心在于网络这个工具,而传统文学不言自明,指我们一直熟悉的以纸媒为运作平台的文学产出方式。在我对文学肤浅的认知中,尚无法充分理解文学本质上如何会以载体性质作为类别划分的依据,我只是一个游荡在网络中的“鬼”鬼在世界所意味的,是一种力量的补充。隔着一方屏幕,穿梭于“人鬼两界”我的个体感受首先是一种权利的诡变,正如鬼具备了常人所不及的功能一样。大多数鬼任凭“阳间”对“网络文学”进行激烈的探讨:预测着“网络文学”的潜力及对中国文学的意义,比较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生命力,预言着“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希望或退步。鬼不关心这些。绝大多数网络鬼魅关注并喜悦的,是他化为虚拟鬼魂后的权限变异与延伸。
这种权限的延伸向我们昭启了“网语”到来的原初意义——科技革命延伸着人的现代性权利。透过这个虚拟的仿世界系统,渺小的个人话语权力在其中延伸和膨胀。从此,个体声音流淌于广阔空间的通行权不再为作家、学者所独享,这是渺小而巨大的草根阶层的一次伟大的权利拓展,使我们又一次欣喜地看到科技革命与人文革命的完美携手。因此“网络文学”的首要、原初意义并不在于文学,而在于现代文明对普遍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力、利的升级和延伸。互联网技术对现实世界的修补性模仿,向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民写作与出版”的预备景象,任何人都可以象作家一样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汇成文字,推送到网络这个浩大公开的世界。微小的个人话语不再仅仅低吟于私人倾谈的封闭屋墙内,而是能够冲出个体的栅栏,洋溢到广大的公共空气中,被无数陌生的感官品味,乃至交流互动。这无疑是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的一次伟大而迅速的权利革命!
这就是所谓“网络文学”原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意义。这个被称作“网络文学”的事物并不是为了文学而来到这个世界,它只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草根群体借助科技力量拓展话语权力的社会现象,浓厚的文学面貌是其基本表象,但不止于文学。它的真名不叫“网络文学”而叫“网络文学现象”但它错误而无奈地以“文学”为主语,以“网络”为修饰定语,就此生出一个暧昧的文学新名词,这掩盖了它的初始面目和首要意义!“网络文学现象”的通俗定义就是——大量流徙于互联网上的,剥离了阳世身份的虚拟鬼魅们舞文弄墨的社会现象。在“网络文学现象”这个词语里,文学不是作为主语,而是作为动词存在,用以描述、定义这样一种现象,因此其更确切的称谓是“网络书写现象”
这个被尴尬地归类为文学术语的互联网现象,真正的价值本应该是对人权利的延伸。现代文明理念的人权软件虽已臻完善,但由于现实世界硬件体系的各种局限,使前者依然无法完全释放其效能(例如,不是只要想出版、传播自己的文字就一定能如你所愿)。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却导致硬件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升级,使现代文明理念在实践领域得到其理论系统的应有飞跃。而今博客时代的到来更加促进深化了全民写作的景象。因此,从对个人在社会的权利认同与追求的价值角度看,网络文学(现象)无论如何都应该被肯定!而转换到文学角度审视,网络文学(现象)也鲜明地显现出独特的性格魅力。文学本质上当然不以载体性质作为类别划分的理论基础,但载体却经常是孕育新生事物的温床,因为新生技术往往意味着对传统结构的弥补,势必在这新添的土壤中萌生出性格独具的植被。网络复制了“阳间”的景象,但没有严格复制它的科层神经系统,这成为它的文学面貌有异于传统文学世界的原因。现实社会的各种羁绊和功利性在网络上的薄弱化,以及个人“权利”因网络而放大,决定了网络可以成为灵魂逃亡的聚集地,从而在其中悄然酝酿着强烈的自我精神聚集和迸裂的蓄发力,或许可以乐观地认为这将有利于文学皈依我们诚实的心灵。于是,作为文学概念的真正的“网络文学”模糊地诞生了,尽管它诞生在自己的名字之后。
由于“网络书写现象”未得其名,一开始就与“网络文学”混淆,所以至今仍在混淆着。许多批评网络文学低劣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批评的对象并不是作为静态名词的“网络文学”而是作为进行时态的轰轰烈烈的“网络书写现象”这就好比本着鉴赏瓷器的优美法则,却评价着瓷器烧制过程的粗陋架势,无疑是一种错位,更何况“网络书写现象”的首要意义并不在文学。但这也是难以避免的,现实文学世界从来就是名词术语的静态群集,它在外观上似乎不经动词的冶炼,就直接凝固于印刷制品中,因为它的“草稿”阶段是隐秘的,从小学生的作文到个人抽屉中的日记都是它作为动词状态下的草稿,只不过这些草稿与橱窗中的印刷世界严格地隔离开来,以追求作为名词的文学的华贵气质。这是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一个很大的面貌差异,也是阴间鬼魂们的落魄散乱与阳间生物精致岸然的面貌区别。阳间的生命从蝼蚁到人类多种多样,而在阴间都叫鬼魂。这就是阴间的身份平等性,它训喻任何人,无论你在阳间多么风光,死后都只是一个鬼魂,跟蝼蚁的鬼魂没有不同,任何鬼魂的基本权利与起跑线都是一样的,而投胎到科层森严的阳世将以何面目出现,就看自己的努力了。互联网模拟了阴间的身份平等性,无论你在现实中的身份、地位、能耐如何,到了这个世界都化为乌有,每个人都成了只能感觉而无法触及的鬼魂,而鬼魂们的起跑线和权限都一样。
与真正鬼魂企盼投胎于阳间不同,虚拟冥界互联网上的模拟鬼魅们却大多是为了缓解现实生活的压力,而主动化身为不为人知的鬼魅投入网络,享受虚拟世界的多彩生活。网络中的书写者们也大多如此!他们爱好写作但难以挤身于科层世界的文学圈,网络终于满足了他们的作家梦,使其文字被众多的人看到并与之交流,这种权利已让他们很快乐了——这与“网络书写现象”的首要意义是对应的,当然他们也绝不会拒绝自己的文字接受阳间的肉体召唤。也有少部分鬼魂如我辈者,由于经济窘困,总希望自己魂烟飘渺的文字得到一副现实世界的纸质皮囊,以换取阳间的物质回报。他们就象一群蛰伏在网络的急于投胎的鬼。
让我们把目光再回到“网络文学”的文学意义。既然网络文学已经产生,那么怎样评估和预测它的价值和意义呢?这是阳间文化... -->>
摆在我书桌上的是一台早已过时的pii档次的电脑,但至今仍是我的宝贝,随着电源的开启,面貌沧桑的15寸显示屏时明时暗,吃力绽放着勤奋的光辉,它仿佛神话故事中瑰丽诱人的奇异之门,引导我触摸那镜面后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正是俗称的互联网虚拟世界,它与现实世界隐秘地对应,构成了当今世界的二元一体,一如阴阳两界,昭显着某种合理与稳定。
这似乎象阴间与阳世的科技模拟,确切地说是阳世自身不知不觉创造的阴间模型。在这个冥界意义的互联网中,尽管其中人声鼎沸,实则毫无声响;尽管看似人气火热,实则只是冰冷的机械组合;尽管有无穷大之象,实则空然虚渺,一如我们无法寻找和把握冥界空间的具体方位,这都是互联网不可避免模仿出的阴间语义。因此,穿过显示器这道神秘之门,便仿佛化身为无形的鬼魅,游走于广阔的冥界,这里有数不清的“鬼”云集着。bbs、聊天群组、博客等等是他们个性云集的方式,一切尽可能地仿造阳间世界的模式。
显然,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的交流,文字的作用比现实中更大了,虽然大多只是以敲打键盘代替说话,但也有相当多文雅的“鬼”书写着自己的非工具篇章。于是,我听到了一个古怪的词语——网络文学,以及紧跟其后一个与之相伴的词——传统文学。网络文学,显而易见,其渲染的重心在于网络这个工具,而传统文学不言自明,指我们一直熟悉的以纸媒为运作平台的文学产出方式。在我对文学肤浅的认知中,尚无法充分理解文学本质上如何会以载体性质作为类别划分的依据,我只是一个游荡在网络中的“鬼”鬼在世界所意味的,是一种力量的补充。隔着一方屏幕,穿梭于“人鬼两界”我的个体感受首先是一种权利的诡变,正如鬼具备了常人所不及的功能一样。大多数鬼任凭“阳间”对“网络文学”进行激烈的探讨:预测着“网络文学”的潜力及对中国文学的意义,比较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生命力,预言着“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希望或退步。鬼不关心这些。绝大多数网络鬼魅关注并喜悦的,是他化为虚拟鬼魂后的权限变异与延伸。
这种权限的延伸向我们昭启了“网语”到来的原初意义——科技革命延伸着人的现代性权利。透过这个虚拟的仿世界系统,渺小的个人话语权力在其中延伸和膨胀。从此,个体声音流淌于广阔空间的通行权不再为作家、学者所独享,这是渺小而巨大的草根阶层的一次伟大的权利拓展,使我们又一次欣喜地看到科技革命与人文革命的完美携手。因此“网络文学”的首要、原初意义并不在于文学,而在于现代文明对普遍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力、利的升级和延伸。互联网技术对现实世界的修补性模仿,向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民写作与出版”的预备景象,任何人都可以象作家一样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汇成文字,推送到网络这个浩大公开的世界。微小的个人话语不再仅仅低吟于私人倾谈的封闭屋墙内,而是能够冲出个体的栅栏,洋溢到广大的公共空气中,被无数陌生的感官品味,乃至交流互动。这无疑是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的一次伟大而迅速的权利革命!
这就是所谓“网络文学”原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意义。这个被称作“网络文学”的事物并不是为了文学而来到这个世界,它只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草根群体借助科技力量拓展话语权力的社会现象,浓厚的文学面貌是其基本表象,但不止于文学。它的真名不叫“网络文学”而叫“网络文学现象”但它错误而无奈地以“文学”为主语,以“网络”为修饰定语,就此生出一个暧昧的文学新名词,这掩盖了它的初始面目和首要意义!“网络文学现象”的通俗定义就是——大量流徙于互联网上的,剥离了阳世身份的虚拟鬼魅们舞文弄墨的社会现象。在“网络文学现象”这个词语里,文学不是作为主语,而是作为动词存在,用以描述、定义这样一种现象,因此其更确切的称谓是“网络书写现象”
这个被尴尬地归类为文学术语的互联网现象,真正的价值本应该是对人权利的延伸。现代文明理念的人权软件虽已臻完善,但由于现实世界硬件体系的各种局限,使前者依然无法完全释放其效能(例如,不是只要想出版、传播自己的文字就一定能如你所愿)。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却导致硬件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升级,使现代文明理念在实践领域得到其理论系统的应有飞跃。而今博客时代的到来更加促进深化了全民写作的景象。因此,从对个人在社会的权利认同与追求的价值角度看,网络文学(现象)无论如何都应该被肯定!而转换到文学角度审视,网络文学(现象)也鲜明地显现出独特的性格魅力。文学本质上当然不以载体性质作为类别划分的理论基础,但载体却经常是孕育新生事物的温床,因为新生技术往往意味着对传统结构的弥补,势必在这新添的土壤中萌生出性格独具的植被。网络复制了“阳间”的景象,但没有严格复制它的科层神经系统,这成为它的文学面貌有异于传统文学世界的原因。现实社会的各种羁绊和功利性在网络上的薄弱化,以及个人“权利”因网络而放大,决定了网络可以成为灵魂逃亡的聚集地,从而在其中悄然酝酿着强烈的自我精神聚集和迸裂的蓄发力,或许可以乐观地认为这将有利于文学皈依我们诚实的心灵。于是,作为文学概念的真正的“网络文学”模糊地诞生了,尽管它诞生在自己的名字之后。
由于“网络书写现象”未得其名,一开始就与“网络文学”混淆,所以至今仍在混淆着。许多批评网络文学低劣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批评的对象并不是作为静态名词的“网络文学”而是作为进行时态的轰轰烈烈的“网络书写现象”这就好比本着鉴赏瓷器的优美法则,却评价着瓷器烧制过程的粗陋架势,无疑是一种错位,更何况“网络书写现象”的首要意义并不在文学。但这也是难以避免的,现实文学世界从来就是名词术语的静态群集,它在外观上似乎不经动词的冶炼,就直接凝固于印刷制品中,因为它的“草稿”阶段是隐秘的,从小学生的作文到个人抽屉中的日记都是它作为动词状态下的草稿,只不过这些草稿与橱窗中的印刷世界严格地隔离开来,以追求作为名词的文学的华贵气质。这是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一个很大的面貌差异,也是阴间鬼魂们的落魄散乱与阳间生物精致岸然的面貌区别。阳间的生命从蝼蚁到人类多种多样,而在阴间都叫鬼魂。这就是阴间的身份平等性,它训喻任何人,无论你在阳间多么风光,死后都只是一个鬼魂,跟蝼蚁的鬼魂没有不同,任何鬼魂的基本权利与起跑线都是一样的,而投胎到科层森严的阳世将以何面目出现,就看自己的努力了。互联网模拟了阴间的身份平等性,无论你在现实中的身份、地位、能耐如何,到了这个世界都化为乌有,每个人都成了只能感觉而无法触及的鬼魂,而鬼魂们的起跑线和权限都一样。
与真正鬼魂企盼投胎于阳间不同,虚拟冥界互联网上的模拟鬼魅们却大多是为了缓解现实生活的压力,而主动化身为不为人知的鬼魅投入网络,享受虚拟世界的多彩生活。网络中的书写者们也大多如此!他们爱好写作但难以挤身于科层世界的文学圈,网络终于满足了他们的作家梦,使其文字被众多的人看到并与之交流,这种权利已让他们很快乐了——这与“网络书写现象”的首要意义是对应的,当然他们也绝不会拒绝自己的文字接受阳间的肉体召唤。也有少部分鬼魂如我辈者,由于经济窘困,总希望自己魂烟飘渺的文字得到一副现实世界的纸质皮囊,以换取阳间的物质回报。他们就象一群蛰伏在网络的急于投胎的鬼。
让我们把目光再回到“网络文学”的文学意义。既然网络文学已经产生,那么怎样评估和预测它的价值和意义呢?这是阳间文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