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村路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昨天晚上我正要睡觉时,志军打来了电话,问我去不去山里面玩儿,他说明天要回他的老家走走。我问有谁一同去,他告诉我,有小淮、镇民。听他的话音有些结巴,知道他喝了酒,不知他的话有没有准头,就说等明天再联系吧。
志军的老家就在那座叫奶奶顶的山脚下,还是上大学时,我们到当地写生登过此山,我和几位同学曾在山顶上合影留念,还在一块大石头上,用毛笔书写“到此一游”几个字。虽然后来又到过一次,而且,我特地在山顶寻到卧在乱草之中,那块儿曾留过字的巨石。然而,时光的风雨早已将巨石上的墨迹冲刷的了无踪影。那时,我便触景生情,巨石安然,而字迹不再,举目遥望苍茫之中的崇山峻岭,不知当年与我一块儿题字的人在何方、身处何地,好不让人怅惘慨叹!到现在,一晃又是十来年光景了。
第二天一早,志军又用林嘎子的手机给我联系,让我到马庄路口下车,说他们几个人在那儿等我。我一听林嘎子也要去,心里挺高兴。我让妻子找来秋裤秋衣,换下平时的单衣单裤,然后就乘车过去了。
这次去的有林嘎子、刘拐子、志军、小淮和我。我问镇民为何没来,志军和小淮答,人家嫌没有女的,来了没劲,所以就不来了。我们五个人共骑三两摩托车,小淮和志军的摩托车比较新,跑起路来声音小,跑得快。而林嘎子的摩托比较破旧,光听见车子在后面突突地叫唤,就是不出路。我们走一程,还要回头向后瞅瞅,看看他是否跟了来。
开始爬盘山道了,那依山而上的蜿蜒山路像是与我们捉迷藏,时而山石相阻,时而峰回路转。我和志军、小淮在前面行使,不一会儿就不见了林嘎子,我们只好停在路边稍等。片刻之后,林嘎子终于赶上来。他把车溜在了路边,一边揉揉眼睛,一边拍拍肩膀。我这时才发现,他的脸上,尤其是眼窝儿,被尘土吹得跟黑脸包公一般,一时我们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不光林嘎子的身上,我们的身上也看出来脏了。小淮来时穿着白衬衣,看起来更显眼。的确,这一路的环境很糟糕,两边不是粉煤厂就是水泥厂,到处烟雾腾腾,空气十分混浊。小淮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这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站在高高的山坡上,极目宽阔的河道、迷蒙的山峦,以及掩映在绿树之中的村落,心胸极为开阔。我学着电影地道战里的一句台词:“高家庄、赵庄、马家河子”然后用手向下面一比划,再来个包抄的意思:“嗯”把大伙逗得哈哈直乐。
过了水库大坝,往前的路难走极了。路面坑坑洼洼、凸凹不平,车子行驶在上面,快不得,又需操心路面。轮子撞上了交错坚硬的沟辙,搞不好就会人仰马翻。经过半天的颠沛摇晃、艰难行走,终于来到了志军的老家――西沟村。后来听说,这一段道路归我们市管辖,再走十来里这样的崎岖山路,就是与邻县的交界处了。后来当我们离开西沟村,往志军干娘家走时,到达了交界处,看到前面已经是新埔设的宽阔水泥路面,一直延伸到了远方。不知何故,自交界处至我们市的这一段未被铺设。也许毗邻交界处,老死不相往来之原因吧。
西沟村子不大,至今仍住着十来户人家。数间低矮的房舍全是以石块垒就,且依地势错落分布着。房前舍后全被茂密林木掩映。踏入小村,犹如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了陶老夫子所描绘的武陵源的地方了。
那黑黝黝的门洞,窄小的窗子,墙壁处覆着的绿苔;屋前古老的石碾,以及对着行人汪汪的犬吠,无不透着久远的静谧。似乎时光在这儿搁浅,让这里仍然停留在久远的古时。
老家的人十分热情,一见到志军,就远远的冲他打招呼,又是问长问短,又是询问下面的事情,样子犹如阔别经年的亲人。那浓浓的乡音、亲亲的乡情,使在场的我们颇受感染。
在我们停放摩托的西侧,有一颗很古老的柏树,粗壮的树身几人才能围抱住。浅灰色带纹理的躯干上,枝桠上下虬横,这样粗壮的柏树,在下面已经看不到了。我让小淮拿出他新买的带摄像头的手机,对着古柏拍照留念。大概他的手机像素太低了,拍照时,还要用手捂着屏幕,即使这样,仍看不大清晰。看来,人的学术有专攻,而一身多能的相机也仅仅是徒有虚名罢了。
来时林嘎子拿了好几条编织袋,他是想多拽些柿子回去的。我笑他,这么多的袋子,即使全部被装满了,那摩托能带得走吗?直说的林嘎子掂着编织袋边走边傻傻地乐。我们依着村头被灌木遮蔽的小道,向沟的下面走,没走出几步就看到扎在道边的一颗柿树。望着树上鲜红欲滴的柿子,我们停住了脚步,伸手在上面拣“软”的采摘。林嘎子没顾上吃,手拿编织袋,纵身一跳,伸手攀到了柿树上开始拽。
我看到正头顶的一条枝上,一只被老鸹啄过的柿子,鲜红的汁液向外溢出。就冲树上喊:“嘎子,看这边,老鸹啄过的那个柿子最甜了,把它拽下来!”林嘎子转身拨开树枝,举手把那个柿子拽了,然后准备向我扔。我知道这种柿子是不能接的,就让正在树下吃柿子的刘拐子去接。林嘎子的手刚松开,柿子顷刻在刘拐子的掌心开了花。只听“啪”的一声,霎时柿汁四溅,弄了刘拐子一脸一身,惹得大伙哈哈大笑。>
昨天晚上我正要睡觉时,志军打来了电话,问我去不去山里面玩儿,他说明天要回他的老家走走。我问有谁一同去,他告诉我,有小淮、镇民。听他的话音有些结巴,知道他喝了酒,不知他的话有没有准头,就说等明天再联系吧。
志军的老家就在那座叫奶奶顶的山脚下,还是上大学时,我们到当地写生登过此山,我和几位同学曾在山顶上合影留念,还在一块大石头上,用毛笔书写“到此一游”几个字。虽然后来又到过一次,而且,我特地在山顶寻到卧在乱草之中,那块儿曾留过字的巨石。然而,时光的风雨早已将巨石上的墨迹冲刷的了无踪影。那时,我便触景生情,巨石安然,而字迹不再,举目遥望苍茫之中的崇山峻岭,不知当年与我一块儿题字的人在何方、身处何地,好不让人怅惘慨叹!到现在,一晃又是十来年光景了。
第二天一早,志军又用林嘎子的手机给我联系,让我到马庄路口下车,说他们几个人在那儿等我。我一听林嘎子也要去,心里挺高兴。我让妻子找来秋裤秋衣,换下平时的单衣单裤,然后就乘车过去了。
这次去的有林嘎子、刘拐子、志军、小淮和我。我问镇民为何没来,志军和小淮答,人家嫌没有女的,来了没劲,所以就不来了。我们五个人共骑三两摩托车,小淮和志军的摩托车比较新,跑起路来声音小,跑得快。而林嘎子的摩托比较破旧,光听见车子在后面突突地叫唤,就是不出路。我们走一程,还要回头向后瞅瞅,看看他是否跟了来。
开始爬盘山道了,那依山而上的蜿蜒山路像是与我们捉迷藏,时而山石相阻,时而峰回路转。我和志军、小淮在前面行使,不一会儿就不见了林嘎子,我们只好停在路边稍等。片刻之后,林嘎子终于赶上来。他把车溜在了路边,一边揉揉眼睛,一边拍拍肩膀。我这时才发现,他的脸上,尤其是眼窝儿,被尘土吹得跟黑脸包公一般,一时我们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不光林嘎子的身上,我们的身上也看出来脏了。小淮来时穿着白衬衣,看起来更显眼。的确,这一路的环境很糟糕,两边不是粉煤厂就是水泥厂,到处烟雾腾腾,空气十分混浊。小淮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这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站在高高的山坡上,极目宽阔的河道、迷蒙的山峦,以及掩映在绿树之中的村落,心胸极为开阔。我学着电影地道战里的一句台词:“高家庄、赵庄、马家河子”然后用手向下面一比划,再来个包抄的意思:“嗯”把大伙逗得哈哈直乐。
过了水库大坝,往前的路难走极了。路面坑坑洼洼、凸凹不平,车子行驶在上面,快不得,又需操心路面。轮子撞上了交错坚硬的沟辙,搞不好就会人仰马翻。经过半天的颠沛摇晃、艰难行走,终于来到了志军的老家――西沟村。后来听说,这一段道路归我们市管辖,再走十来里这样的崎岖山路,就是与邻县的交界处了。后来当我们离开西沟村,往志军干娘家走时,到达了交界处,看到前面已经是新埔设的宽阔水泥路面,一直延伸到了远方。不知何故,自交界处至我们市的这一段未被铺设。也许毗邻交界处,老死不相往来之原因吧。
西沟村子不大,至今仍住着十来户人家。数间低矮的房舍全是以石块垒就,且依地势错落分布着。房前舍后全被茂密林木掩映。踏入小村,犹如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了陶老夫子所描绘的武陵源的地方了。
那黑黝黝的门洞,窄小的窗子,墙壁处覆着的绿苔;屋前古老的石碾,以及对着行人汪汪的犬吠,无不透着久远的静谧。似乎时光在这儿搁浅,让这里仍然停留在久远的古时。
老家的人十分热情,一见到志军,就远远的冲他打招呼,又是问长问短,又是询问下面的事情,样子犹如阔别经年的亲人。那浓浓的乡音、亲亲的乡情,使在场的我们颇受感染。
在我们停放摩托的西侧,有一颗很古老的柏树,粗壮的树身几人才能围抱住。浅灰色带纹理的躯干上,枝桠上下虬横,这样粗壮的柏树,在下面已经看不到了。我让小淮拿出他新买的带摄像头的手机,对着古柏拍照留念。大概他的手机像素太低了,拍照时,还要用手捂着屏幕,即使这样,仍看不大清晰。看来,人的学术有专攻,而一身多能的相机也仅仅是徒有虚名罢了。
来时林嘎子拿了好几条编织袋,他是想多拽些柿子回去的。我笑他,这么多的袋子,即使全部被装满了,那摩托能带得走吗?直说的林嘎子掂着编织袋边走边傻傻地乐。我们依着村头被灌木遮蔽的小道,向沟的下面走,没走出几步就看到扎在道边的一颗柿树。望着树上鲜红欲滴的柿子,我们停住了脚步,伸手在上面拣“软”的采摘。林嘎子没顾上吃,手拿编织袋,纵身一跳,伸手攀到了柿树上开始拽。
我看到正头顶的一条枝上,一只被老鸹啄过的柿子,鲜红的汁液向外溢出。就冲树上喊:“嘎子,看这边,老鸹啄过的那个柿子最甜了,把它拽下来!”林嘎子转身拨开树枝,举手把那个柿子拽了,然后准备向我扔。我知道这种柿子是不能接的,就让正在树下吃柿子的刘拐子去接。林嘎子的手刚松开,柿子顷刻在刘拐子的掌心开了花。只听“啪”的一声,霎时柿汁四溅,弄了刘拐子一脸一身,惹得大伙哈哈大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