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独孤弃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我对格律诗词没有过多研究,只是喜爱,尤其对毛和岳飞的满江红更是爱不释手,因以仿效,作满江红词二首。其中满江红•情殇为入声韵,而满江红•征人为平韵,编辑“建议参照词谱修改后再投,平韵格只有姜夔的‘仙姥来时’一首可效”经红袖编辑指点,才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略为拜阅查看一通。
满江红一词原为仄韵,是为定格,据龙榆生唐宋词格律言,乐章集、清真集曾把满江红并入“仙吕调”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格为准,敝人以为毛岳之词才为经典。全诗共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一般用入声韵,情声激越,宜抒豪壮情感与恢宏襟抱。姜夔平韵是为次格,乃姜夔本人所独创,因而,满江红平韵仅此一首。原词有小序,现抄录如下:“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未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风,径至居巢,当以平韵满江红为迎送神曲。’言讫风与笔俱驶,顷刻而成。未句云‘闻佩环’,则协律矣。书以绿笺,沉于白浪。辛亥正月晦也。是岁六月,复过祠下,因刻于柱间。有客来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辄能歌此词。’按:曹操至濡须口,孙权遗曹书曰:‘春水方生,公速去。’操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濡须口与东江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归其功于姥云。”(白石道人歌曲卷三)。
姜夔满江红原词如下: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簾影间?
汉语词意与声调古今虽多有变化,然平仄大体一致。尽管姜夔本人独创此格,也不十分合辙,如下片“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词谱是“+i+--ii,+--ii--”而实际上则是“ii--iii,---iii--”而且对丈亦不工整,却依然是词中千古警句。
又如“神奇处,君试看”一句“看”字若是“守护”、“护理”之意方为平声,属十四寒平韵,与词意不合。若为“瞧”、“观察”、“看待”等意,则为去声,属十五翰仄韵,不合平调格律。古汉语中“看”字不常用,多用“视”、“瞿”等取而代之。词在古时并非像今天这样只是用来读的,多以吟唱为主。古时“看”字虽仄与平声同韵,然读唱有别,唱时“看”字可平可仄,而若要读之实为仄声才有生气。若读为“神奇处,君试kan(砍)。奠淮右,阻江南。”可以想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势与语境呢?再如老杜“却看妻子愁何在”句,更能说明这一病因所在。若为平声“却kan(砍)妻子愁何在。”只有句首和句未两个去声,读起来不仅拗口,而且也会让人顿觉丹田少气,铿锵乏力,诗意也随之荡然无存!必用时,读为仄声,唱则为平声,方能朗朗上口,余味无穷。
另,苏轼亦有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一首,下片“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即不押上韵,又不十分对丈,而且在句首又衬一“不”字,是为变格。
原词如下: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购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傅,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全词共用三韵,碧、惜为一韵;色、客、说、瑟、鹤为一韵;读、鹉、忽为一韵。虽如此,亦不失为上层之作。由此可知,词不仅可酌情增添衬字,而且还能多韵。
愚以为,格律固然应当遵循,然抒情言志更为重要。古往今来,如果诗人都让格律束缚住手脚,则无绝唱。词本来自民间,经乐府校正、传唱后,才录入音律乐典,更何况,词谱亦人所制,亘古不变,诗人钳词造句,多以削足适履而填之。汉语词汇虽然丰富,而平仄相和者未必皆和诗词音律,虽精雕细缕,仍未达意者不下百例,以致有“呤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为使诗词合律,古人又创救拗之法予以妥协。以救拗之法辅之,如不犯“孤平”则视为合律,即便如此,亦未能尽如人意。何可固执一端亘古不变耶?
救拗之法,虽与词关系不大,则亦可用之,如若朗朗上口,又能抒情达意,亦不失为好诗。拙诗满江红•征人,惟上片“难入梦、谁解想思苦。”无法救拗,但依然不算拗口。其余经救拗后,平仄多合平韵格律。下片“天公不闻臣子恨,月老更索生晨纲”一句,即为当句救拗“更索”本应平声“生晨”应为仄声,两相补救,互为应答。又下句“西北望,乘风荷戟去,杀天狼”句中“西”与“望”补“乘风”与“荷戟去”相救,只需把“杀“字”改为“斩”字,全诗既能达意,读唱亦能上口矣。岂不为好诗乎?
附:满江红•征人
雨雪霏霏,凭栏处、满目凄凉。春将逝、花开花落,寸断肝肠。烽火夜奔踏青露,硝烟散尽话苏杭。难入梦、谁解相思苦,泪千行!
人犹在,遍体伤;心已碎,欲何往?踏破青山英雄赴国殇!天公不闻臣子恨,月老更索生辰纲。西北望、乘风荷戟去,斩天狼。
强词夺理,遗笑大方!若诸君仍有疑意,请在红袖论坛不吝赐教。
独孤弃
二〇〇六年八月二十七日
其实,我对格律诗词没有过多研究,只是喜爱,尤其对毛和岳飞的满江红更是爱不释手,因以仿效,作满江红词二首。其中满江红•情殇为入声韵,而满江红•征人为平韵,编辑“建议参照词谱修改后再投,平韵格只有姜夔的‘仙姥来时’一首可效”经红袖编辑指点,才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略为拜阅查看一通。
满江红一词原为仄韵,是为定格,据龙榆生唐宋词格律言,乐章集、清真集曾把满江红并入“仙吕调”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格为准,敝人以为毛岳之词才为经典。全诗共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一般用入声韵,情声激越,宜抒豪壮情感与恢宏襟抱。姜夔平韵是为次格,乃姜夔本人所独创,因而,满江红平韵仅此一首。原词有小序,现抄录如下:“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未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风,径至居巢,当以平韵满江红为迎送神曲。’言讫风与笔俱驶,顷刻而成。未句云‘闻佩环’,则协律矣。书以绿笺,沉于白浪。辛亥正月晦也。是岁六月,复过祠下,因刻于柱间。有客来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辄能歌此词。’按:曹操至濡须口,孙权遗曹书曰:‘春水方生,公速去。’操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濡须口与东江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归其功于姥云。”(白石道人歌曲卷三)。
姜夔满江红原词如下: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簾影间?
汉语词意与声调古今虽多有变化,然平仄大体一致。尽管姜夔本人独创此格,也不十分合辙,如下片“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词谱是“+i+--ii,+--ii--”而实际上则是“ii--iii,---iii--”而且对丈亦不工整,却依然是词中千古警句。
又如“神奇处,君试看”一句“看”字若是“守护”、“护理”之意方为平声,属十四寒平韵,与词意不合。若为“瞧”、“观察”、“看待”等意,则为去声,属十五翰仄韵,不合平调格律。古汉语中“看”字不常用,多用“视”、“瞿”等取而代之。词在古时并非像今天这样只是用来读的,多以吟唱为主。古时“看”字虽仄与平声同韵,然读唱有别,唱时“看”字可平可仄,而若要读之实为仄声才有生气。若读为“神奇处,君试kan(砍)。奠淮右,阻江南。”可以想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势与语境呢?再如老杜“却看妻子愁何在”句,更能说明这一病因所在。若为平声“却kan(砍)妻子愁何在。”只有句首和句未两个去声,读起来不仅拗口,而且也会让人顿觉丹田少气,铿锵乏力,诗意也随之荡然无存!必用时,读为仄声,唱则为平声,方能朗朗上口,余味无穷。
另,苏轼亦有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一首,下片“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即不押上韵,又不十分对丈,而且在句首又衬一“不”字,是为变格。
原词如下: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购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傅,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全词共用三韵,碧、惜为一韵;色、客、说、瑟、鹤为一韵;读、鹉、忽为一韵。虽如此,亦不失为上层之作。由此可知,词不仅可酌情增添衬字,而且还能多韵。
愚以为,格律固然应当遵循,然抒情言志更为重要。古往今来,如果诗人都让格律束缚住手脚,则无绝唱。词本来自民间,经乐府校正、传唱后,才录入音律乐典,更何况,词谱亦人所制,亘古不变,诗人钳词造句,多以削足适履而填之。汉语词汇虽然丰富,而平仄相和者未必皆和诗词音律,虽精雕细缕,仍未达意者不下百例,以致有“呤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为使诗词合律,古人又创救拗之法予以妥协。以救拗之法辅之,如不犯“孤平”则视为合律,即便如此,亦未能尽如人意。何可固执一端亘古不变耶?
救拗之法,虽与词关系不大,则亦可用之,如若朗朗上口,又能抒情达意,亦不失为好诗。拙诗满江红•征人,惟上片“难入梦、谁解想思苦。”无法救拗,但依然不算拗口。其余经救拗后,平仄多合平韵格律。下片“天公不闻臣子恨,月老更索生晨纲”一句,即为当句救拗“更索”本应平声“生晨”应为仄声,两相补救,互为应答。又下句“西北望,乘风荷戟去,杀天狼”句中“西”与“望”补“乘风”与“荷戟去”相救,只需把“杀“字”改为“斩”字,全诗既能达意,读唱亦能上口矣。岂不为好诗乎?
附:满江红•征人
雨雪霏霏,凭栏处、满目凄凉。春将逝、花开花落,寸断肝肠。烽火夜奔踏青露,硝烟散尽话苏杭。难入梦、谁解相思苦,泪千行!
人犹在,遍体伤;心已碎,欲何往?踏破青山英雄赴国殇!天公不闻臣子恨,月老更索生辰纲。西北望、乘风荷戟去,斩天狼。
强词夺理,遗笑大方!若诸君仍有疑意,请在红袖论坛不吝赐教。
独孤弃
二〇〇六年八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