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安晓玲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由蔡义江先生校点的红楼梦是他从当前所有红楼梦抄本中,按照章回挑选出内容最好的,拚配而成;被认为是比较好的版本[1]。里面不仅选择了一些章回的原稿版本(如第67回),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全书120回中,贾宝玉的贴身书童只有一个名称,叫“茗烟”在“后40回”中,目前所有红楼梦的抄本和印本都清一色地称作“焙茗”而唯独这部红楼梦依然叫“茗烟”
笔者在拙文[9]:“梦稿本解‘茗烟’改名之谜”中,指出,曹雪芹对“80回石头记”进行第二次全面修改时,在第24回曾经对书童的改名作了解释:因为贾宝玉认为“茗烟”这个名字不好听,今后改叫“焙茗”因此,至少是第80回之后,所有红楼梦的版本,都一律只有“焙茗”这个名字。
为什么在张先生评点的红楼梦里,统统都是“茗烟”呢?是不是由张先生作主,自己更改的呢?笔者认为:不太可能。依然是张先生根据一部红楼梦的版本而决定采用的;就像他的第67回,大半的内容与当前各版本的描写完全不同一样,都是出自过去的一个红楼梦版本。那么,自然会出现第二个问题:到底是谁在他的手抄本里,把红楼梦中所有“焙茗”都改成“茗烟”呢?
笔者认为,这种人的确存在,那就是同曹雪芹的关系相当亲密的亲人或朋友。在文章[9]中说到:“110回石头记”、“120回石头记”的原稿以及“80回石头记”的原稿和第一次修改稿,都只有一个名字“茗烟”作为居住在江宁乡下的曹家长辈曹老,在1760年以前到北京探亲并居住在曹家期间,不仅看到了曹雪芹最新写出的“前20回”石头记的第一次初稿,而且也阅读了“110回和120回石头记”的原始手稿;这时只有“茗烟”一个名字。1760年,曹雪芹在北京发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即庚辰本)取得成功后,他托人把新修改的80回石头记(可能是甲辰本的祖本)捎到南京,要好友赵执信在南京发行。
120回红楼梦在北京畅销几年后,曹家子弟拿了12册红楼梦样本到南京组织誊抄和专卖发行;被进城的曹老看见,认为“焙茗”这个名字误抄了,他明明白白看到,统统是茗烟;而且在南京发行的甲辰本上也都是“茗烟”因而极力主张把名字都改成“茗烟”;从而,出现一批全部叫“茗烟”的“120回红楼梦”手抄本商品。
后来,曹家后人写信询问北京的曹頫,才弄准确。从此以后,120回红楼梦又回到:在第24回以前,称“茗烟”;以后各回,全部称“焙茗”
有人说,他在过去的书籍中,见过“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狱神庙慰宝玉”、“卫若兰射圃”等回目等,而且说贾宝玉同史湘云结婚,贾宝玉依靠拾煤渣度日等等,以此来证明“后40回”不是曹雪芹所作,属于伪造品。这些都是不了解曹雪芹对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所造成。就是有人亲自看过了曹雪芹的11回石头记的原始手稿,而且后来发表文章大谈其观后感,甚至编写出类似的小说等等,也不能代表曹雪芹的最终创作意图。任何一种作品在未公开发表以前,都可以随意更改,内容的取舍决定权在作者,而不是阅读者。即使公开发表了,还可以在再版时修改呢,为什么曹雪芹就不能中途改变自己的创作思想和意图?本文之所以编出“曹老”这段故事,就是想说明一个事实:即创作意图和写作内容,在成书过程中是可以改变的,就是有人阅读过创作初期的手稿,也不能用它来否定作者后来的定稿。从而提出:由于最后发表的内容与初稿不同,故而最后发表的定稿反而不是作者的原著,反而变成了赝品!岂不成了真正的本末倒置,荒唐可笑的胡说八道!
可是,我国的红学界居然不明白如此浅显的道理,硬要以红楼梦的“后40回”与第五回的预示存在差别,曹府没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全部败落,曹家人统统砍头,或者集体沿街乞讨,因此“后40回”不是曹雪芹的原著,而是高鹗等人的伪造品。
我国的红学总喜欢走偏门,专门盯着被删除了的、未发表的红楼梦内容,探讨、争论个没完;非要对曹雪芹父子否定和遗弃掉的小说内容津津乐道,兴趣极浓,而忽视了对红楼梦已经公开的、甚至最终定稿内容的注意、研究和引导,实在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非常不可取。
由蔡义江先生校点的红楼梦是他从当前所有红楼梦抄本中,按照章回挑选出内容最好的,拚配而成;被认为是比较好的版本[1]。里面不仅选择了一些章回的原稿版本(如第67回),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全书120回中,贾宝玉的贴身书童只有一个名称,叫“茗烟”在“后40回”中,目前所有红楼梦的抄本和印本都清一色地称作“焙茗”而唯独这部红楼梦依然叫“茗烟”
笔者在拙文[9]:“梦稿本解‘茗烟’改名之谜”中,指出,曹雪芹对“80回石头记”进行第二次全面修改时,在第24回曾经对书童的改名作了解释:因为贾宝玉认为“茗烟”这个名字不好听,今后改叫“焙茗”因此,至少是第80回之后,所有红楼梦的版本,都一律只有“焙茗”这个名字。
为什么在张先生评点的红楼梦里,统统都是“茗烟”呢?是不是由张先生作主,自己更改的呢?笔者认为:不太可能。依然是张先生根据一部红楼梦的版本而决定采用的;就像他的第67回,大半的内容与当前各版本的描写完全不同一样,都是出自过去的一个红楼梦版本。那么,自然会出现第二个问题:到底是谁在他的手抄本里,把红楼梦中所有“焙茗”都改成“茗烟”呢?
笔者认为,这种人的确存在,那就是同曹雪芹的关系相当亲密的亲人或朋友。在文章[9]中说到:“110回石头记”、“120回石头记”的原稿以及“80回石头记”的原稿和第一次修改稿,都只有一个名字“茗烟”作为居住在江宁乡下的曹家长辈曹老,在1760年以前到北京探亲并居住在曹家期间,不仅看到了曹雪芹最新写出的“前20回”石头记的第一次初稿,而且也阅读了“110回和120回石头记”的原始手稿;这时只有“茗烟”一个名字。1760年,曹雪芹在北京发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即庚辰本)取得成功后,他托人把新修改的80回石头记(可能是甲辰本的祖本)捎到南京,要好友赵执信在南京发行。
120回红楼梦在北京畅销几年后,曹家子弟拿了12册红楼梦样本到南京组织誊抄和专卖发行;被进城的曹老看见,认为“焙茗”这个名字误抄了,他明明白白看到,统统是茗烟;而且在南京发行的甲辰本上也都是“茗烟”因而极力主张把名字都改成“茗烟”;从而,出现一批全部叫“茗烟”的“120回红楼梦”手抄本商品。
后来,曹家后人写信询问北京的曹頫,才弄准确。从此以后,120回红楼梦又回到:在第24回以前,称“茗烟”;以后各回,全部称“焙茗”
有人说,他在过去的书籍中,见过“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狱神庙慰宝玉”、“卫若兰射圃”等回目等,而且说贾宝玉同史湘云结婚,贾宝玉依靠拾煤渣度日等等,以此来证明“后40回”不是曹雪芹所作,属于伪造品。这些都是不了解曹雪芹对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所造成。就是有人亲自看过了曹雪芹的11回石头记的原始手稿,而且后来发表文章大谈其观后感,甚至编写出类似的小说等等,也不能代表曹雪芹的最终创作意图。任何一种作品在未公开发表以前,都可以随意更改,内容的取舍决定权在作者,而不是阅读者。即使公开发表了,还可以在再版时修改呢,为什么曹雪芹就不能中途改变自己的创作思想和意图?本文之所以编出“曹老”这段故事,就是想说明一个事实:即创作意图和写作内容,在成书过程中是可以改变的,就是有人阅读过创作初期的手稿,也不能用它来否定作者后来的定稿。从而提出:由于最后发表的内容与初稿不同,故而最后发表的定稿反而不是作者的原著,反而变成了赝品!岂不成了真正的本末倒置,荒唐可笑的胡说八道!
可是,我国的红学界居然不明白如此浅显的道理,硬要以红楼梦的“后40回”与第五回的预示存在差别,曹府没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全部败落,曹家人统统砍头,或者集体沿街乞讨,因此“后40回”不是曹雪芹的原著,而是高鹗等人的伪造品。
我国的红学总喜欢走偏门,专门盯着被删除了的、未发表的红楼梦内容,探讨、争论个没完;非要对曹雪芹父子否定和遗弃掉的小说内容津津乐道,兴趣极浓,而忽视了对红楼梦已经公开的、甚至最终定稿内容的注意、研究和引导,实在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非常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