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wu.cc,邓四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嘣嘣嘣,嘣嘣嘣”

    仿佛在弹奏着一曲激情四射的乡村民谣,时而高亢张扬如熊熊燃烧的烈火,时而低沉雄浑如地心岩浆的喷涌怒吼,时而舒缓低回如越过心房的昨夜长风,时而清脆婉转如溪流潺潺的如泣如诉

    春播秋收,夏长冬藏。生命的音符响彻于青山绿水,忙时为农,闲时为工。俨然季节的候鸟穿梭于春夏秋冬与岁月轮回之间,力与美最朴素的结合碰撞出最简单而又充满无限激情蕴藏无限憧憬的优美旋律。这便是记忆之中的行走于乡村青山绿水之间的弹花匠。现在已经很少看见从事这种职业的匠人了。与其说乡村弹花匠是一种来自遥远历史深处最古朴的职业,倒不如说乡村的弹花匠更是一种用生命和激情在演绎沧桑岁月并带给最广大民众无限温暖与感动的歌手。

    “嘣嘣嘣,嘣嘣嘣”

    一曲古老的歌谣就这么轻轻地一弹千年,生命的长度和高度就在这血脉贲张的弹唱之中激荡定格成一抹岁月的剪影。

    一副木制的弹枋,长约两米左右,前端弯曲如钩,仿佛农家燕窝里石磨上放置的推磨时才用的磨钩挂一般形状。弯曲的弹枋下方,有一根细细的牛皮筋将弹枋两头连接起来,还有一个木制的手锤,手锤的形状看上去就像一个秤砣一样。另外还有一张四四方方的用木板做成的绷子,外加一个圆形的云盘。

    我一生中第一次见过的弹花匠其实是两个朴实得甚至有些木讷的浙江人。

    三十多年前,两个浙江人在我家街上的裁缝铺里租房弹棉花制棉絮。

    这两个浙江人是父子俩,一个年过半百,中等身材,面容清瘦,粗眉大眼,穿着十分朴素,身边带着一个跟着他学弹棉花的男孩,说是他的儿子,十四五岁左右,他们自我介绍说是浙江人,现在三十多年过去,我只模糊地记得他们好象是浙江嘉什么地方的人,仿佛是嘉兴或者另一个名叫嘉定的地方的人,因为时间久远,现在也无法确定他们究竟是浙江哪个地方的人了,只知他们大致就是浙江人却是确凿无疑的。我父亲当时问他,你年纪这么大了怎么儿子还这么小,怎么也带起出来跑江湖弹棉花。浙江人说,他早年没挣到钱,结婚结得晚,他们那里的人对读书不大感兴趣,大多人家都喜欢经商和做手艺,挣几年钱,积蓄下来,就给儿子娶媳妇,然后又经商又挣钱。

    每天一大早天刚麻麻亮,浙江人父子俩就早早地起床了,然后在我家厨房里去煮早饭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无论煮什么都喜欢往里面放些白糖,喜欢吃甜食,不喜欢吃辣子。我曾经去偷吃过他们煮的饭菜,甜蜜甜蜜的,没有一点盐味和辣味,就像猫儿饮食一样,难吃死了。他们父子俩常常一人蹲在灶前扯风箱烧火,一人在灶前转灶淘米洗菜切菜,两人也常常互相对话,讲的是浙江方言,讲起话来就像唱歌一样,慢条斯理的,有气无力的,仿佛饿了很久没有吃饭的人一般。让人不知道他们究竟说的是些什么内容。父子俩在煮饭时也常常面红脖子粗地争论着什么,争论到激烈的时候,浙江人也常常大声地怒斥他的儿子,于是,他的儿子便低着头红涨着脸不再开腔了。吃完早饭,一些乡下人便找上门来找浙江人打棉絮了。

    浙江人便和寻上门来打棉絮的人谈论每斤棉花的价钱和手工费等等事宜,一番讨价还价,有时候,双方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争辩得激烈的时候,浙江人的头就像拨浪鼓一样左右直摇晃。嘴里大声喊着:“不行不行,这个价格打下来,我要亏本要亏本,你还要添点才行才行!”于是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协议。

    浙江人便在我家堂屋里搭上四根条凳铺上木床似的绷子,当着来打棉絮的乡下人的面称好棉花,然后将一砣一砣的棉花撒在木板上,接着在嘴上戴上一个雪白的纱布口罩,在腰间捆上一根布带,在身后插上一根大拇指粗细弯曲的斑竹棍,斑竹棍顶端垂下一根绳子系住弹枋中间的木枋。浙江人便左手捏住弹枋的木枋,右手捏住一柄木锤在弹枋下方的牛皮筋上使劲地敲击,速度越敲越快,牛皮筋发出“嘣嘣嘣”震耳欲聋的颤响,刚才躺在木板上还是石头一般一砣一砣的棉花在牛皮筋的震颤和追撵下顿时变得犹如雪花飞舞,瞬间又蓬松酥软成为厚厚的一层积雪一般懒洋洋地平铺在木板之上。

    “嘣嘣嘣,嘣嘣嘣”浙江人继续手持木锤在牛皮筋上使劲地敲打,整个身子和步伐都随着弹枋和手锤时进时退,时左时右,时快时慢,时紧时缓,蓬松酥软的棉花犹如积雪一般越堆越高,丝丝缕缕的棉花碎絮在堂屋的空气中四处自由飘荡。弹到兴高采烈之时,弹花匠还会将那弹枋在积雪般的棉花堆上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地飘曳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