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滴墨青藤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态山林。
在人们的传说里称为“芝麻岭”我脑海里总想象成一个悠长的山岭上面长满芝麻一类的植物。翻开六合地图,果然在境内西北端泉水乡与安徽来安县相接壤的地带,画着一个小圆圈,一旁注着“芝麻岭”
我竟然一时兴起,决定单枪匹马到这神秘的地方看够明白。
早晨,我一路骑着摩托车,一路欣赏乡间的风景,一路任思绪飘飞着。
想起古人游山玩水无非骑马骑驴,还要助手,游玩远地还要花上几天的时间。而可以越野的摩托更加便捷,还有先进的通信工具——手机,遇到险情随时可以呼救;比起古人我还有数码相机,可以拍摄现场;另外还有营养丰富且便于携带的干粮
我想有以上种种优点,完全可以确信此行算不得冒险。
一路经过城西、程桥、竹程、竹镇、泉水等乡镇,耳畔的春风呼呼而过,绿色的影子也越来越浓厚,道路越来越仄逼,树木越来越密集。
我一路询问着准确的方向。竹镇的老农说“顺这条路往前直攻(念第二声)”;泉水的老农说“朝这条路往前直攮(念第三声)”我一路比较回味两地农民的话语,觉得很有趣味。“拱”似野猪翻地,确乎表明道路难行;“攮”似匕首直插下去,大概革命老区过去打鬼子的术语用的纯熟,一时竟不自觉地迁移它用起来了。一路任思绪纷飞反倒觉得是很有趣的体验。
到了泉水境内,这里的树木密布交织,人似在瓜藤绿架中穿行。这里只是一味地绿、绿、绿。路面漏着太阳破碎的光斑,丝丝光线飞舞着炫目的光晕。路面也绝少行人,我恍如坠入一个异域他邦。
我一路茫然的前行着,终于看到一个路口立着一个标牌,匾额上赫然写着“国家级保护区,止马岭生态林”几个大字。看到的希望,心里有了着落,也就更加振奋。越望前驱,坡面越陡。一路退挡减速,拉着引擎,艰难登攀着。
终于到了一片山地,又有一个标牌,注明“止马岭”字样。啊,终于到了。这里似乎正在开发,山路也是新开的。眼前就是一个悠长的陡坡,摩托怪叫着,攀升了上去。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树、树、树,高高低低没有尽头,我仿佛进入到一个树木的迷阵。
我胡乱地沿着一条山顶道路骑摩托艰难地前行着,一边观看两旁的树木。在密林深处还有一个养蜂场,再往前走,又是一片开阔的茶场。我向农妇打听,才明白这万亩山林就是止马岭,再往前就是安徽境内了。
我往回走着,再仔细感受这里的清幽。空气中满是花草的气息。我发现夹杂着一串串碎白小花的刺槐树,也看到密布新叶的高大栗树,余下的都是奇奇怪怪的从未见过的树木。据说这里有上千种林木,这里当是林业专家一显身手的地方。我深入密林的深处,看到有的树木似乎得竞争不到阳光而逐渐枯死,而地面又有新枝在伸展。
我想“芝麻岭”一定是读音的误传,而这“止马岭”的叫法,何其形象传神。人们常说“密不透风,疏能走马”大概这成片丛杂的野林密不透风,马更不能走过;也大概古代苏皖官员驱马至此,也就不再前行,因为这里是两省的分界岭。
正在我胡乱的想着,突然一声富含韵律的鸟鸣声陡然响起“哆,哥瑞啦”、“哆,哥瑞啦”这是一只叫不出名字的大鸟的叫声,竟能叫出几个音节,也很有节奏。这声音高一声低一声地在密林的上空回荡。我突然想到李太白那几句形容古蜀道的诗“但闻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有一两声野鸡的咯咯地回应着,我连忙录下这段极为古怪的叫唤声。
坐在林间闭目倾听着,突然听到呼呼的大音。我担心从林子背后突然跳出一只大黑熊,给我脸上轻轻一击,我半个脸面也就瘪塌下去。想象着从电视里看到的这类恐怖的一幕,便不敢再往深处探索,只得原路悄悄退回。
那空气一截是香甜的,一截是甘苦的,一截又幽微着草药的气息,一抹浓又一抹淡。那悲鸟的呼号一直回荡在密林的上方。
我深深地感到这里的确是一大片原生态的密林,是人迹罕至的神秘地域。
在一处向阳的斜坡,我小坐一会,品咋空气的芳香,心灵似乎和这清幽的密林融为一体。我相信这片密林能荡涤厚积在心灵中的尘世污垢。
从县城到止马岭来回用了五个多小时,有几次还看到水蛇在悠闲地穿越路面,这也足以证明这里是极为珍贵的原生地带。
止马岭,一个奇妙的地方,一个神秘的地方。
都市文明只能把心灵熏染麻木冷硬,而人们内心也会逐渐厌倦人文的造作与虚假,纯粹自然的山川风物也就成了心灵的渴求。但一旦汹汹的物欲人流涌向这里,这里也就不再清净。
回来的路上,也看到农民用拖拉机满载着新伐的树木往山脚拖。止马岭是土质山地,不像八百的峨嵋山是石质山地可以被恶意开采,但止马岭上树木一旦被随意砍伐,那么止马岭迟早会成为童山秃岭,那么止马岭也就是一般意义的地理方位而已。据说这里迟早将开发为旅游景点,但人流一旦涌入,那生态结构也势必被破坏。
有时想这些偏僻清幽地方不被人们发现反倒幸运,一旦被发现了,命运就难卜了。八百的金牛湖就曾是白鹭的天堂,现在为了迎合俗众的消费心理,那纵横水面的水上飞艇把白鹭惊吓得无处藏身,人们反倒抱怨看不到那悠雅飘举的白色身影了。
可以偏激一点说,清幽宁静的地域一旦成了人类的乐园,也便是其他物种的地狱。
止马岭上那只悲鸟的高亢悲凉的叫声一直在我心头回荡,我似乎逐渐参透其内涵了。
态山林。
在人们的传说里称为“芝麻岭”我脑海里总想象成一个悠长的山岭上面长满芝麻一类的植物。翻开六合地图,果然在境内西北端泉水乡与安徽来安县相接壤的地带,画着一个小圆圈,一旁注着“芝麻岭”
我竟然一时兴起,决定单枪匹马到这神秘的地方看够明白。
早晨,我一路骑着摩托车,一路欣赏乡间的风景,一路任思绪飘飞着。
想起古人游山玩水无非骑马骑驴,还要助手,游玩远地还要花上几天的时间。而可以越野的摩托更加便捷,还有先进的通信工具——手机,遇到险情随时可以呼救;比起古人我还有数码相机,可以拍摄现场;另外还有营养丰富且便于携带的干粮
我想有以上种种优点,完全可以确信此行算不得冒险。
一路经过城西、程桥、竹程、竹镇、泉水等乡镇,耳畔的春风呼呼而过,绿色的影子也越来越浓厚,道路越来越仄逼,树木越来越密集。
我一路询问着准确的方向。竹镇的老农说“顺这条路往前直攻(念第二声)”;泉水的老农说“朝这条路往前直攮(念第三声)”我一路比较回味两地农民的话语,觉得很有趣味。“拱”似野猪翻地,确乎表明道路难行;“攮”似匕首直插下去,大概革命老区过去打鬼子的术语用的纯熟,一时竟不自觉地迁移它用起来了。一路任思绪纷飞反倒觉得是很有趣的体验。
到了泉水境内,这里的树木密布交织,人似在瓜藤绿架中穿行。这里只是一味地绿、绿、绿。路面漏着太阳破碎的光斑,丝丝光线飞舞着炫目的光晕。路面也绝少行人,我恍如坠入一个异域他邦。
我一路茫然的前行着,终于看到一个路口立着一个标牌,匾额上赫然写着“国家级保护区,止马岭生态林”几个大字。看到的希望,心里有了着落,也就更加振奋。越望前驱,坡面越陡。一路退挡减速,拉着引擎,艰难登攀着。
终于到了一片山地,又有一个标牌,注明“止马岭”字样。啊,终于到了。这里似乎正在开发,山路也是新开的。眼前就是一个悠长的陡坡,摩托怪叫着,攀升了上去。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树、树、树,高高低低没有尽头,我仿佛进入到一个树木的迷阵。
我胡乱地沿着一条山顶道路骑摩托艰难地前行着,一边观看两旁的树木。在密林深处还有一个养蜂场,再往前走,又是一片开阔的茶场。我向农妇打听,才明白这万亩山林就是止马岭,再往前就是安徽境内了。
我往回走着,再仔细感受这里的清幽。空气中满是花草的气息。我发现夹杂着一串串碎白小花的刺槐树,也看到密布新叶的高大栗树,余下的都是奇奇怪怪的从未见过的树木。据说这里有上千种林木,这里当是林业专家一显身手的地方。我深入密林的深处,看到有的树木似乎得竞争不到阳光而逐渐枯死,而地面又有新枝在伸展。
我想“芝麻岭”一定是读音的误传,而这“止马岭”的叫法,何其形象传神。人们常说“密不透风,疏能走马”大概这成片丛杂的野林密不透风,马更不能走过;也大概古代苏皖官员驱马至此,也就不再前行,因为这里是两省的分界岭。
正在我胡乱的想着,突然一声富含韵律的鸟鸣声陡然响起“哆,哥瑞啦”、“哆,哥瑞啦”这是一只叫不出名字的大鸟的叫声,竟能叫出几个音节,也很有节奏。这声音高一声低一声地在密林的上空回荡。我突然想到李太白那几句形容古蜀道的诗“但闻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有一两声野鸡的咯咯地回应着,我连忙录下这段极为古怪的叫唤声。
坐在林间闭目倾听着,突然听到呼呼的大音。我担心从林子背后突然跳出一只大黑熊,给我脸上轻轻一击,我半个脸面也就瘪塌下去。想象着从电视里看到的这类恐怖的一幕,便不敢再往深处探索,只得原路悄悄退回。
那空气一截是香甜的,一截是甘苦的,一截又幽微着草药的气息,一抹浓又一抹淡。那悲鸟的呼号一直回荡在密林的上方。
我深深地感到这里的确是一大片原生态的密林,是人迹罕至的神秘地域。
在一处向阳的斜坡,我小坐一会,品咋空气的芳香,心灵似乎和这清幽的密林融为一体。我相信这片密林能荡涤厚积在心灵中的尘世污垢。
从县城到止马岭来回用了五个多小时,有几次还看到水蛇在悠闲地穿越路面,这也足以证明这里是极为珍贵的原生地带。
止马岭,一个奇妙的地方,一个神秘的地方。
都市文明只能把心灵熏染麻木冷硬,而人们内心也会逐渐厌倦人文的造作与虚假,纯粹自然的山川风物也就成了心灵的渴求。但一旦汹汹的物欲人流涌向这里,这里也就不再清净。
回来的路上,也看到农民用拖拉机满载着新伐的树木往山脚拖。止马岭是土质山地,不像八百的峨嵋山是石质山地可以被恶意开采,但止马岭上树木一旦被随意砍伐,那么止马岭迟早会成为童山秃岭,那么止马岭也就是一般意义的地理方位而已。据说这里迟早将开发为旅游景点,但人流一旦涌入,那生态结构也势必被破坏。
有时想这些偏僻清幽地方不被人们发现反倒幸运,一旦被发现了,命运就难卜了。八百的金牛湖就曾是白鹭的天堂,现在为了迎合俗众的消费心理,那纵横水面的水上飞艇把白鹭惊吓得无处藏身,人们反倒抱怨看不到那悠雅飘举的白色身影了。
可以偏激一点说,清幽宁静的地域一旦成了人类的乐园,也便是其他物种的地狱。
止马岭上那只悲鸟的高亢悲凉的叫声一直在我心头回荡,我似乎逐渐参透其内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