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阿湄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政令就能破除的,族中人的谩骂,村人的嘲笑,而儿子要留下承继人家香火,那难以抛撇的苦痛更是强于外来的攻击!我曾问过母亲当年是如何战胜这一切的,母亲却答非所问,只说:要不走那一步,我肯定早没了,到如今骨头也都化成灰了。在新的家里,母亲又有了三个儿女,也有了爱,有了活力。即使是父亲走南闯北的日子,母亲也不惧于一人忙完田里忙家里,燕子衔泥般搭筑真正属于自己的巢!茅草房变成了瓦房,瓦房又变成了楼房,楼房是村里的第一座,电视也是村里的第一台,院里还有了压水井,有了母亲最爱的花池,这是母亲自己的家,温暖又温馨的家!这里记录着母亲的大半个人生,储存着她全部的幸福,还有爱和依恋。每次出门,她都恨不能蜗牛一样把整个家都背上;每次回家,她都要把鸡呀鸭呀花呀草呀细细检视一遍
同母异父的大哥大姐也喜欢来,把这里看作自己的另一个家,把母亲和我的父亲敬作一样的长辈。后来,二姐从这里出嫁,二哥在这里结婚。再后来,父亲就在这个院里去世,母亲就在这里逐日老去。再再后来,我也出嫁了,母亲说她此生对儿女的责任全部完成了。是啊,子孙满堂,功德圆满啊,母亲拥有的亲情越来越多,脸上的线条越来越柔和了。但母亲的背也越来越驼,身影越来越孤独,有时呆呆的,很失落的样子,有时又慌慌的,不知怎么才好似的。第一次发现这个的时候,我很震惊:难道母亲不快乐吗?当然,后来我读懂了,但这读懂,我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当儿女们一个个都成了家,而父亲又去了之后,我的母亲她没有了家。按说母亲养大了孩子,孩子都有了家,哪个家又能不是母亲的家呢?可母亲有她的传统观念,女儿一出嫁从此就是夫家的人,女儿的家是公公婆婆的家,娘家妈去那是走亲戚。当年外婆对我父亲和姨父是恭恭敬敬的,如今母亲对待三个女婿的态度虽然没那么严重,但也绝对是客客气气的,客气到生分,生分到让我伤心。那么,儿子的家才是母亲的家了?母亲是这么认为的。可事实上怎样呢?我读过这样两句台湾谚语:“一斤肉不值四两葱,一斤儿不值四两夫。”“食夫香香,食子淡淡。”一斤肉,在烹调中的作用,抵不上四两葱;一斤儿子,在女人人生中的分量,抵不上四两丈夫。吃丈夫的饭,被丈夫养着,那是天经地义,吃得心安理得,自然就香;丈夫没了,靠儿子养活的时候,儿子已不是那个可以随便指使的小孩了,再加上那更该被儿子养的媳妇就在眼前,而媳妇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那小心就得加上十分,饭的味道自然是淡了下来。而且,人老了,反应迟钝了,嘴上也唠叨了,若再有个病痛给人添乱,不但怕招人厌,连自己也先厌了。类似这样的意思,母亲时有流露,我再三解劝,可有时也无奈。什么都改变不了,包括观念、心理、人生、父亲的去世,我不知道我那些苍白的话还有什么意义。
活在当下,当下是母亲节,那就尽量送给母亲快乐吧,哪怕是轻微的短暂的。母亲节,这属于母亲的节日,对母亲来说原是生疏的。最初开始盛行这个节日的时候,我乘着兴头打电话,装作玩笑的样子,先描述城市人的“可笑”再解释洋人的“幼稚”最后才祝母亲节日快乐。母亲竟然应下了,带着三分害羞,七分欣然。温情的节日啊,把母亲不多见的温情也激发出来了。
扶着母亲,带着女儿,我们祖孙三代人,走走,看看,买衣服,买袜子,照相,闲聊,逗不知谁家的小狗母亲节的空气,是所有节日里最温润祥和的,不浓烈地喜,也不强烈地悲。归来的时候,我问母亲高兴吗,母亲点头。但我知道,在无人的地方,在寂寞袭来的时候,在母亲怀念往昔的心里,还是有些什么存在着。
朦胧的泪光里,我仿佛看见一只燕,且飞且停,寻寻觅觅。是在寻找梁间的旧巢吗?燕的家族里,是否也会有这样的事情:小燕都有了自己的巢,老燕的巢反倒不知去哪儿了?而我,只能站着,看着,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仍旧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政令就能破除的,族中人的谩骂,村人的嘲笑,而儿子要留下承继人家香火,那难以抛撇的苦痛更是强于外来的攻击!我曾问过母亲当年是如何战胜这一切的,母亲却答非所问,只说:要不走那一步,我肯定早没了,到如今骨头也都化成灰了。在新的家里,母亲又有了三个儿女,也有了爱,有了活力。即使是父亲走南闯北的日子,母亲也不惧于一人忙完田里忙家里,燕子衔泥般搭筑真正属于自己的巢!茅草房变成了瓦房,瓦房又变成了楼房,楼房是村里的第一座,电视也是村里的第一台,院里还有了压水井,有了母亲最爱的花池,这是母亲自己的家,温暖又温馨的家!这里记录着母亲的大半个人生,储存着她全部的幸福,还有爱和依恋。每次出门,她都恨不能蜗牛一样把整个家都背上;每次回家,她都要把鸡呀鸭呀花呀草呀细细检视一遍
同母异父的大哥大姐也喜欢来,把这里看作自己的另一个家,把母亲和我的父亲敬作一样的长辈。后来,二姐从这里出嫁,二哥在这里结婚。再后来,父亲就在这个院里去世,母亲就在这里逐日老去。再再后来,我也出嫁了,母亲说她此生对儿女的责任全部完成了。是啊,子孙满堂,功德圆满啊,母亲拥有的亲情越来越多,脸上的线条越来越柔和了。但母亲的背也越来越驼,身影越来越孤独,有时呆呆的,很失落的样子,有时又慌慌的,不知怎么才好似的。第一次发现这个的时候,我很震惊:难道母亲不快乐吗?当然,后来我读懂了,但这读懂,我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当儿女们一个个都成了家,而父亲又去了之后,我的母亲她没有了家。按说母亲养大了孩子,孩子都有了家,哪个家又能不是母亲的家呢?可母亲有她的传统观念,女儿一出嫁从此就是夫家的人,女儿的家是公公婆婆的家,娘家妈去那是走亲戚。当年外婆对我父亲和姨父是恭恭敬敬的,如今母亲对待三个女婿的态度虽然没那么严重,但也绝对是客客气气的,客气到生分,生分到让我伤心。那么,儿子的家才是母亲的家了?母亲是这么认为的。可事实上怎样呢?我读过这样两句台湾谚语:“一斤肉不值四两葱,一斤儿不值四两夫。”“食夫香香,食子淡淡。”一斤肉,在烹调中的作用,抵不上四两葱;一斤儿子,在女人人生中的分量,抵不上四两丈夫。吃丈夫的饭,被丈夫养着,那是天经地义,吃得心安理得,自然就香;丈夫没了,靠儿子养活的时候,儿子已不是那个可以随便指使的小孩了,再加上那更该被儿子养的媳妇就在眼前,而媳妇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那小心就得加上十分,饭的味道自然是淡了下来。而且,人老了,反应迟钝了,嘴上也唠叨了,若再有个病痛给人添乱,不但怕招人厌,连自己也先厌了。类似这样的意思,母亲时有流露,我再三解劝,可有时也无奈。什么都改变不了,包括观念、心理、人生、父亲的去世,我不知道我那些苍白的话还有什么意义。
活在当下,当下是母亲节,那就尽量送给母亲快乐吧,哪怕是轻微的短暂的。母亲节,这属于母亲的节日,对母亲来说原是生疏的。最初开始盛行这个节日的时候,我乘着兴头打电话,装作玩笑的样子,先描述城市人的“可笑”再解释洋人的“幼稚”最后才祝母亲节日快乐。母亲竟然应下了,带着三分害羞,七分欣然。温情的节日啊,把母亲不多见的温情也激发出来了。
扶着母亲,带着女儿,我们祖孙三代人,走走,看看,买衣服,买袜子,照相,闲聊,逗不知谁家的小狗母亲节的空气,是所有节日里最温润祥和的,不浓烈地喜,也不强烈地悲。归来的时候,我问母亲高兴吗,母亲点头。但我知道,在无人的地方,在寂寞袭来的时候,在母亲怀念往昔的心里,还是有些什么存在着。
朦胧的泪光里,我仿佛看见一只燕,且飞且停,寻寻觅觅。是在寻找梁间的旧巢吗?燕的家族里,是否也会有这样的事情:小燕都有了自己的巢,老燕的巢反倒不知去哪儿了?而我,只能站着,看着,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仍旧不知道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