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我的笑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我们几个人跟着这位当地的朋友步行一个多小时走到他家的时候,他的家人早已吃过晚饭,晕,哪有什么好酒好菜?我们只看到小方桌上有一碟吃剩下的不多的萝卜干!我们心中所期待着的好酒好菜瞬间化作泡影。只见他的父亲正坐在小方桌边抽着旱烟,他的母亲则在那里刷洗碗筷。
他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天黑才回家,刚想站起身大骂,我们的这位朋友立马迎上去介绍说我们都是他妹妹的老师。听说我们是他女儿的老师,刚才还是一脸怒火的他的爸爸立马站起身热情的招呼我们快点进屋落座。他的母亲则从儿子的手里接过四条不大的沙光鱼,我记得这四条沙光鱼一斤多一点,那天晚上我们五六个人就依靠这四条不大的沙光鱼一个个喝的烂醉。
他的母亲一边接过儿子手里递过来的沙光鱼,一边嗔怪自己的儿子请客回家吃饭也不提前招呼一声,现在到哪里去准备菜?在那个普遍不富裕,甚至还是依然贫穷的年代,家家户户都是没有什么好的饭菜的,人们一日三餐还是以咸菜豆腐萝卜干为主。
他的母亲很是为难,家中一下子来了我们五六个大青年,每个人都是吃饭的年龄,而现在天已黑,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即使有钱也是买不到任何菜的。母亲的伟大之处在于她总是能够想着法子让不多的几条小鱼变得那么丰盛起来,约莫半个小时,只见好友的母亲端上来满满的一大盆冒着热气的菜。
我们在好友父亲的推推嚷嚷中拘谨的坐到餐桌上时,我们发现好友母亲端上来的这盆热气腾腾的菜竟然是一盆鱼烩菜。仅有的四条不大的沙光鱼,好友的母亲在里面放了许多家里咸菜缸里的咸菜,鱼和咸菜烩在一起,这样就变成了满满的一大盆菜。不过,我只看到满眼的菜,而那四条沙光鱼淹没其中,几乎就看不到鱼的身影。
我们坐定,好友的父亲晚饭的时候虽已经喝过酒,但是他执意要坐到餐桌上陪我们几位老师喝几杯。好在好友的父亲是个酒鬼,家中的白酒管够,不一会,好友的母亲又端来几盘切好的锅塌饼,这是同学的母亲在烧鱼的时候,顺便在锅的四周摊上面糊特意做的锅塌饼。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死锅贴子”,因为这样的面食就是拿生面直接搅拌成面糊糊做成的,没有经过发酵的面食,我们这里称之为“死面”,而经过酵母发酵过的面,我们称之为“活面”。
在家的时候,母亲也会经常做“死锅贴子”给我们吃,不过,母亲很少在鱼锅边做“死锅贴子”给我们吃,因为鱼太贵,吃不起。母亲往往会在煮一大锅的豆角或南瓜时,在锅的四周做这种“死锅贴子”给我们吃。这种农村里曾经极为普遍的一种食物,现在却成了一种时尚的美食,名字叫做“小鱼锅贴”。
好友的父亲极为热情,好友父亲的酒量也很大,他不停地给我们倒酒、劝酒。虽说是一大盆的鱼烩菜,还有几盘“死锅贴子”,但是哪够我们五六个年轻人吃的。我们谁也不肯轻易地动筷子,即使在好友父亲如打架似的劝导下,我们也只是象征性的夹了很少很少的一点鱼烩菜里的咸菜吃。咸菜的味道真的不错,只需这几条不大的小鱼,就已经让只有咸味的咸菜里面充盈着一丝浓烈的鱼的鲜味。
好友的父亲一边劝着我们喝酒吃菜,一边对我们说着,你们吃菜就对了,这叫“宁吃鱼中菜,不吃菜中鱼”,吃鱼锅里的菜,菜则鲜美无比。如果吃菜锅里的鱼,此时的鱼虽为鱼,但是鱼的鲜美已经全部被咸菜吸收殆尽,此时吃鱼反而寡而无味,倒不如咸菜来的鲜美。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有这种吃法,“宁吃鱼中菜,不吃菜中鱼”,是的,仔细一琢磨,还真的是这么回事。由此可以引申出“宁吃肉中菜,不吃菜中肉”……寻常百姓家的美食,真的有它一定的道理。无论是“鱼中菜”,还是“肉中菜”,真的是美味无比,往往吃到最后,鱼和肉还在,可是“鱼中菜”或“肉中菜”里的烩菜早已被我们挑选着吃个精光。
菜少人多,反而剩下许多的菜,我们谁也不好意思大口夹菜,我们只是在好友父亲不停地劝酒劝菜中,一个个不知不觉喝醉了,我们全然不记得那天晚上我们是如何走回到宿舍的。
菜和鱼我们都没吃多少,不过,那天晚上,好友母亲摊的“死锅贴子”我们每个人倒是吃了不少,只记得好友的母亲来来回回做了好几锅这样的“死锅贴子”。
后来我调回到我的老家工作,这位好友曾经到我家玩过一次,其实,好友不是找我叙旧喝酒的。
那天下午我快要下班的时候,好友到我的学校找到我,我很是高兴,买了些许多好吃的菜领着好友到我家吃饭喝酒。那晚,好友是住在我家的,第二天早上,我们都早早地起床,我要上班,他说他今天也有紧要的事要做。
临出门时,只见好友又折了回来,他让我借点钱给他。我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我只好把身上所有的家当,一共二十元钱借给了他。当时我的月工资也就七八十元,二十元,在那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大钱,当我掏钱给他的时候,他却瞄准了我床底下的一双刚买不久的皮鞋,只见他弯腰从床底拿出这双我的新鞋,然后坐到床上毫不客气的穿在自己的脚上。站起身,仔细打量一番,说道:“有点小,但是将就穿!”
我还没反应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就拿着我的钱、穿着我的鞋一边往外走,一边对我说道:“过几天,连鞋和钱一起还给你!”
过几天,,就是过了二十几年,从此,所谓的好友从未联系,当然,我的钱和鞋也杳无踪影。直到去年他带着一个陌生中年人来我现在工作的学校找过我,那天他是为了替这位他带来的朋友的孩子转学特意找我帮忙的,我们至少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见了面的我们竟然没有丝毫的陌生和激动,我知道:我们曾经的友谊已经逝去了,不再回来!
当我们几个人跟着这位当地的朋友步行一个多小时走到他家的时候,他的家人早已吃过晚饭,晕,哪有什么好酒好菜?我们只看到小方桌上有一碟吃剩下的不多的萝卜干!我们心中所期待着的好酒好菜瞬间化作泡影。只见他的父亲正坐在小方桌边抽着旱烟,他的母亲则在那里刷洗碗筷。
他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天黑才回家,刚想站起身大骂,我们的这位朋友立马迎上去介绍说我们都是他妹妹的老师。听说我们是他女儿的老师,刚才还是一脸怒火的他的爸爸立马站起身热情的招呼我们快点进屋落座。他的母亲则从儿子的手里接过四条不大的沙光鱼,我记得这四条沙光鱼一斤多一点,那天晚上我们五六个人就依靠这四条不大的沙光鱼一个个喝的烂醉。
他的母亲一边接过儿子手里递过来的沙光鱼,一边嗔怪自己的儿子请客回家吃饭也不提前招呼一声,现在到哪里去准备菜?在那个普遍不富裕,甚至还是依然贫穷的年代,家家户户都是没有什么好的饭菜的,人们一日三餐还是以咸菜豆腐萝卜干为主。
他的母亲很是为难,家中一下子来了我们五六个大青年,每个人都是吃饭的年龄,而现在天已黑,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即使有钱也是买不到任何菜的。母亲的伟大之处在于她总是能够想着法子让不多的几条小鱼变得那么丰盛起来,约莫半个小时,只见好友的母亲端上来满满的一大盆冒着热气的菜。
我们在好友父亲的推推嚷嚷中拘谨的坐到餐桌上时,我们发现好友母亲端上来的这盆热气腾腾的菜竟然是一盆鱼烩菜。仅有的四条不大的沙光鱼,好友的母亲在里面放了许多家里咸菜缸里的咸菜,鱼和咸菜烩在一起,这样就变成了满满的一大盆菜。不过,我只看到满眼的菜,而那四条沙光鱼淹没其中,几乎就看不到鱼的身影。
我们坐定,好友的父亲晚饭的时候虽已经喝过酒,但是他执意要坐到餐桌上陪我们几位老师喝几杯。好在好友的父亲是个酒鬼,家中的白酒管够,不一会,好友的母亲又端来几盘切好的锅塌饼,这是同学的母亲在烧鱼的时候,顺便在锅的四周摊上面糊特意做的锅塌饼。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死锅贴子”,因为这样的面食就是拿生面直接搅拌成面糊糊做成的,没有经过发酵的面食,我们这里称之为“死面”,而经过酵母发酵过的面,我们称之为“活面”。
在家的时候,母亲也会经常做“死锅贴子”给我们吃,不过,母亲很少在鱼锅边做“死锅贴子”给我们吃,因为鱼太贵,吃不起。母亲往往会在煮一大锅的豆角或南瓜时,在锅的四周做这种“死锅贴子”给我们吃。这种农村里曾经极为普遍的一种食物,现在却成了一种时尚的美食,名字叫做“小鱼锅贴”。
好友的父亲极为热情,好友父亲的酒量也很大,他不停地给我们倒酒、劝酒。虽说是一大盆的鱼烩菜,还有几盘“死锅贴子”,但是哪够我们五六个年轻人吃的。我们谁也不肯轻易地动筷子,即使在好友父亲如打架似的劝导下,我们也只是象征性的夹了很少很少的一点鱼烩菜里的咸菜吃。咸菜的味道真的不错,只需这几条不大的小鱼,就已经让只有咸味的咸菜里面充盈着一丝浓烈的鱼的鲜味。
好友的父亲一边劝着我们喝酒吃菜,一边对我们说着,你们吃菜就对了,这叫“宁吃鱼中菜,不吃菜中鱼”,吃鱼锅里的菜,菜则鲜美无比。如果吃菜锅里的鱼,此时的鱼虽为鱼,但是鱼的鲜美已经全部被咸菜吸收殆尽,此时吃鱼反而寡而无味,倒不如咸菜来的鲜美。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有这种吃法,“宁吃鱼中菜,不吃菜中鱼”,是的,仔细一琢磨,还真的是这么回事。由此可以引申出“宁吃肉中菜,不吃菜中肉”……寻常百姓家的美食,真的有它一定的道理。无论是“鱼中菜”,还是“肉中菜”,真的是美味无比,往往吃到最后,鱼和肉还在,可是“鱼中菜”或“肉中菜”里的烩菜早已被我们挑选着吃个精光。
菜少人多,反而剩下许多的菜,我们谁也不好意思大口夹菜,我们只是在好友父亲不停地劝酒劝菜中,一个个不知不觉喝醉了,我们全然不记得那天晚上我们是如何走回到宿舍的。
菜和鱼我们都没吃多少,不过,那天晚上,好友母亲摊的“死锅贴子”我们每个人倒是吃了不少,只记得好友的母亲来来回回做了好几锅这样的“死锅贴子”。
后来我调回到我的老家工作,这位好友曾经到我家玩过一次,其实,好友不是找我叙旧喝酒的。
那天下午我快要下班的时候,好友到我的学校找到我,我很是高兴,买了些许多好吃的菜领着好友到我家吃饭喝酒。那晚,好友是住在我家的,第二天早上,我们都早早地起床,我要上班,他说他今天也有紧要的事要做。
临出门时,只见好友又折了回来,他让我借点钱给他。我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我只好把身上所有的家当,一共二十元钱借给了他。当时我的月工资也就七八十元,二十元,在那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大钱,当我掏钱给他的时候,他却瞄准了我床底下的一双刚买不久的皮鞋,只见他弯腰从床底拿出这双我的新鞋,然后坐到床上毫不客气的穿在自己的脚上。站起身,仔细打量一番,说道:“有点小,但是将就穿!”
我还没反应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就拿着我的钱、穿着我的鞋一边往外走,一边对我说道:“过几天,连鞋和钱一起还给你!”
过几天,,就是过了二十几年,从此,所谓的好友从未联系,当然,我的钱和鞋也杳无踪影。直到去年他带着一个陌生中年人来我现在工作的学校找过我,那天他是为了替这位他带来的朋友的孩子转学特意找我帮忙的,我们至少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见了面的我们竟然没有丝毫的陌生和激动,我知道:我们曾经的友谊已经逝去了,不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