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个个问题做出回应。
“呼……原来常主任每次开会之后面对的都是这种场面么……”
终于松了口气的孙惠中这样想道。
另一边,正离开会议室的常浩南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看了一眼。
不出所料,有好几个未接来电。
刚刚开会的时候他调了静音,于是都没接起来。
看来对方是因为一直没联系到他,所以只好直接找上门来了。
这样想着的功夫,他已经来到了位于超算中心一层门口附近的会客室。
里面正坐着几个人。 为首的一个,常浩南竟然还认识——
正是几个月前他刚刚获得华夏青年五四奖章之后,来京航给他做专访的那位央视女主持。
见到常浩南从门口走进来,对方几人也随即站起身。
“这次见面,应该要叫常主任了,下午好。”
二人握了握手。
哪怕倪平经验丰富而且早有准备,但真正再次面对常浩南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在心中感慨。
别人可能不知道后者的真实年龄,但她是清楚的。
毕竟就在区区三个月前,对方的身份还是京航大学的一个本科生来着。
现在算算时间,也就是刚毕业不久,结果竟然就已经开始担任科研领域的领导岗位了。
简直离谱,坐火箭升的都没这么快。
“倪女士,几个月不见,您还是光彩依旧埃”
常浩南现在面对这种场景也算是稍微习惯了一些,知道眼下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岔开话题:
“不知道我这次有什么地方能帮上忙的?”
“接到了上面的要求,要给您再做一个专访,主题是关于您开发出的那套抗洪救灾设备,所以只好再过来叨扰一次了。”
倪平在“再”这个字上加了重音。
确实,哪怕放在整个央媒的历史上,也很少会在三个月时间里给同一个人专访两次,而且还是因为完全不同的事情。
尽管常浩南这次做出的贡献确实不小,但这么快就连官方宣传都能给安排上,恐怕离不开丁高恒和曹刚纯二人做的一些工作。
对于已经有过一次类似经历的常浩南来说,做访谈这种事情已经算是轻车熟路了。
而且再次面对镜头,他也没了一开始的那种紧张感。
“那我们这就开始?”
常浩南顺势坐在倪平的对面。
“这次您可能要出一下镜,所以要先简单化个妆,否则脸会很黑。”
后者随即叫来了随行的化妆师。
随着常浩南身兼的职务和能够调动的资源越来越多,他这个人的存在肯定是藏不住的。
并且之前一直作为挡箭牌的新舟60项目和飞行器防除冰研究这两块也逐渐跟不上他的进步速度了。
而恰好,他这次在抗洪救灾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完美符合作为“公开晋升理由”的要求:影响力足够大、研究内容不敏感而且知道内情的人数很少。
因此要大书特书地宣传一波也实属正常。
……
这一次的访谈比之前那次要简短不少,哪怕算上化妆和后面补镜头,总共也就用了不到四十分钟。
时间虽短,里面的信息量也一点不少。
尤其是重点关注了常浩南在得知水灾发生之后,毅然下定决心,把专利免费授权给防洪物资生产厂家的光辉事迹。
当然,这个故事里面的片段全都是真的,绝不存在胡编乱造。
只不过发生的顺序被稍微调整了一下,以突出访谈对象的高风亮节。
作为一个有原则的人,常浩南还是提出希望能完全还原全部事实。
不过后来对方一再坚持,他也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
除此之外,访谈过程中还透露出了一些别的消息。
比如不仅一线就救灾指战员对于“息壤”赞不绝口,就连这次防洪任务全流域总指挥也青睐有加。
在息壤被成功应用于江陵大堤的泡泉口填堵之后,后者不仅要求各工厂迅速加大产量,甚至还亲笔题了字。
以及,在提交到上面去的阶段性报告中,花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介绍息壤在抗洪抢险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对于已经打定主意要通过这件事情给自己挣一笔影响力的常浩南来说,显然是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本章完)
个个问题做出回应。
“呼……原来常主任每次开会之后面对的都是这种场面么……”
终于松了口气的孙惠中这样想道。
另一边,正离开会议室的常浩南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看了一眼。
不出所料,有好几个未接来电。
刚刚开会的时候他调了静音,于是都没接起来。
看来对方是因为一直没联系到他,所以只好直接找上门来了。
这样想着的功夫,他已经来到了位于超算中心一层门口附近的会客室。
里面正坐着几个人。 为首的一个,常浩南竟然还认识——
正是几个月前他刚刚获得华夏青年五四奖章之后,来京航给他做专访的那位央视女主持。
见到常浩南从门口走进来,对方几人也随即站起身。
“这次见面,应该要叫常主任了,下午好。”
二人握了握手。
哪怕倪平经验丰富而且早有准备,但真正再次面对常浩南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在心中感慨。
别人可能不知道后者的真实年龄,但她是清楚的。
毕竟就在区区三个月前,对方的身份还是京航大学的一个本科生来着。
现在算算时间,也就是刚毕业不久,结果竟然就已经开始担任科研领域的领导岗位了。
简直离谱,坐火箭升的都没这么快。
“倪女士,几个月不见,您还是光彩依旧埃”
常浩南现在面对这种场景也算是稍微习惯了一些,知道眼下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岔开话题:
“不知道我这次有什么地方能帮上忙的?”
“接到了上面的要求,要给您再做一个专访,主题是关于您开发出的那套抗洪救灾设备,所以只好再过来叨扰一次了。”
倪平在“再”这个字上加了重音。
确实,哪怕放在整个央媒的历史上,也很少会在三个月时间里给同一个人专访两次,而且还是因为完全不同的事情。
尽管常浩南这次做出的贡献确实不小,但这么快就连官方宣传都能给安排上,恐怕离不开丁高恒和曹刚纯二人做的一些工作。
对于已经有过一次类似经历的常浩南来说,做访谈这种事情已经算是轻车熟路了。
而且再次面对镜头,他也没了一开始的那种紧张感。
“那我们这就开始?”
常浩南顺势坐在倪平的对面。
“这次您可能要出一下镜,所以要先简单化个妆,否则脸会很黑。”
后者随即叫来了随行的化妆师。
随着常浩南身兼的职务和能够调动的资源越来越多,他这个人的存在肯定是藏不住的。
并且之前一直作为挡箭牌的新舟60项目和飞行器防除冰研究这两块也逐渐跟不上他的进步速度了。
而恰好,他这次在抗洪救灾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完美符合作为“公开晋升理由”的要求:影响力足够大、研究内容不敏感而且知道内情的人数很少。
因此要大书特书地宣传一波也实属正常。
……
这一次的访谈比之前那次要简短不少,哪怕算上化妆和后面补镜头,总共也就用了不到四十分钟。
时间虽短,里面的信息量也一点不少。
尤其是重点关注了常浩南在得知水灾发生之后,毅然下定决心,把专利免费授权给防洪物资生产厂家的光辉事迹。
当然,这个故事里面的片段全都是真的,绝不存在胡编乱造。
只不过发生的顺序被稍微调整了一下,以突出访谈对象的高风亮节。
作为一个有原则的人,常浩南还是提出希望能完全还原全部事实。
不过后来对方一再坚持,他也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
除此之外,访谈过程中还透露出了一些别的消息。
比如不仅一线就救灾指战员对于“息壤”赞不绝口,就连这次防洪任务全流域总指挥也青睐有加。
在息壤被成功应用于江陵大堤的泡泉口填堵之后,后者不仅要求各工厂迅速加大产量,甚至还亲笔题了字。
以及,在提交到上面去的阶段性报告中,花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介绍息壤在抗洪抢险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对于已经打定主意要通过这件事情给自己挣一笔影响力的常浩南来说,显然是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