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三国之最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午还有更。
何顒此次来,的确是代表袁绍而来的。
袁绍野心勃勃,志在除阉,如前文所说,本朝的阉宦之势极大,要想把除阉这件事做成,只凭袁绍一个人显然是不行的,汝南袁氏虽是累世公卿,但一则,只凭袁氏一家亦难做成此事,二则,袁绍那些位居高位的族人、从父们对宦官的态度大多与袁绍不同,对待宦官,他们更多的是井水不犯河水,乃至趋炎附势,并不像李膺等这些党人一样与宦官坚决势不两立,也正因此,在天下名士多被禁锢的情况下,袁家却依旧还可以保有富贵,因此之故,袁绍要想做成这件大事,就必须结交同道中人,与他同道的、有能力的人越多越好小说章节。
荀贞是个有能力的人,可是不是与他同道?又或者说,荀贞也许与他同道,亦有除阉之志,可又有没有这个勇气?在这一点上,袁绍需得到确认,所以他请何顒来面见荀贞,亲试其意。
近二十年中,两次党锢,多少名士、党人身死族灭,前车之鉴不远,惨烈之状犹在目前,荀贞若是不知历史之走向,对袁绍的招揽可能会如荀攸、戏志才一样矛盾犹豫,可他既然知道历史的走向,对袁绍递过来的橄榄枝,他当然要接住,不会拒绝。
从繁阳亭长、到西乡有秩蔷夫、再到郡北部督邮、再又到郡兵曹掾、再又到佐军司马、再又到别部司马、再又到今日/比二千石的赵国中尉,回首这些年,荀贞一步步走来不容易,尤其是今年以前,他最高的官位也不过是郡中一个的百石吏,可以说,他的发家全是因为黄巾起事。通过镇压黄巾起义,他趁势而起,朝廷解除党/禁,他因借军功位至比二千石,并结识了曹操,又通过曹操搭上了袁绍的线,到现如今,终於得到了袁绍的重视,何顒亲来与他见面。
如果说,他以前只是郡中闻名,最多州中有名,能改变的只是历史之局部,而却偏离在历史主线外的话,那么今次与何顒见过面,被正式纳入袁绍一党后,他就有了参与、改变历史主线的资格和机会了,当然,这个“参与和改变”说的并不是眼下,而是四年后。
毕竟在眼下,便是袁绍也还只是“名满天下”,没有什么操纵政局的实权,但是四年后就不一样了,四年后,旧有的实权人物几乎死了个干净,当今天子、大将军何进、十常侍等宦官全死了,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董卓入京后又“倒行逆施”,激起天下士族的不满和反对,袁绍这样有高名、有人脉的青壮派领袖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出头之机。
荀贞希望等到四年后,他能与袁绍这一党的曹操、张邈等一样,也成为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之一,如能天随人愿,那么可以说,他就由此奠定了日后逐鹿天下的资本了。
他既存了这份心思,与何顒的会谈当然就很愉快。
不等何顒显露袁绍之意,他就直言说道:“颍川与汝南接壤,我与袁本初是州里人,素闻他昔日与何公一道周急济困,援助党人,为天下志人之所望。何公回到洛阳后,请告诉袁君,日后如有需用我之处,尽管言之,只需一封书信送到,我必竭尽全力。”
荀贞的态度很诚恳,姿态也放得很低。
由不得他姿态不低,曹操的父亲深得当今天子之宠信,是现下朝中的红人,可就连曹操在面对袁绍的时候也自觉不自觉地要低一头,何顒、张邈、伍琼、许攸等俱是海内名士,成名已久,可对袁绍却也是很尊敬,何况既无强大后台、名声又不如之的荀贞?
要说起袁氏,真是“门生、故吏遍布朝中、州郡”,远的不说,只近十来年中,袁家当过三公的就有三人,熹平元年,袁隗被拜为司徒,熹平五年,袁隗又被拜为司空,光和元年,袁滂被拜为司徒,光和二年,袁滂复被拜为司徒,袁逢被拜为司空,从光和元年到光和二年三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三公里边两个都是袁家的人,光和五年,袁隗又被拜为司徒,朝廷的三公之位,多少人求之不得,对袁家来说却是轻松之极,三公有辟除府吏之权,又有“举吏”之权,所谓“举吏”就是使吏员得以升迁,可以想象袁家的门生故吏会有多少。
荀氏也是天下名族,可荀氏的发家是从荀淑起,至今不到三十年,族中固是出了几个二千石的太守国相,可莫说三公,就是九卿也没有人做到过,比起袁氏这样的顶级门阀差得远。
荀贞怎能不放低姿态?
对荀贞的表态,何顒极是欣喜。
何顒是个有侠气的人,不喜欢绕弯子,荀贞不等他提袁绍托付给他的事儿就主动表示愿与他们共除阉宦,这让他觉得很痛快,大喜,说道:“早年,我初见孟德,尝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贞之,许子将誉你为‘荒年之谷’,荒年者,乱世也。袁本初,英俊之才,有孟德、有你相助,我等同心协力,汉室虽将亡,而天下终能安也!”
“汉家将亡”这样的话,何顒都能对荀贞说出来,对荀贞是非常信任。这其中有荀氏素有清名之故,也有荀贞在颍川时曾使张让的侄子张直被捕入狱的原因。
荀贞说道:“是。”
“袁本初志在除奸,今党锢解,... -->>
下午还有更。
何顒此次来,的确是代表袁绍而来的。
袁绍野心勃勃,志在除阉,如前文所说,本朝的阉宦之势极大,要想把除阉这件事做成,只凭袁绍一个人显然是不行的,汝南袁氏虽是累世公卿,但一则,只凭袁氏一家亦难做成此事,二则,袁绍那些位居高位的族人、从父们对宦官的态度大多与袁绍不同,对待宦官,他们更多的是井水不犯河水,乃至趋炎附势,并不像李膺等这些党人一样与宦官坚决势不两立,也正因此,在天下名士多被禁锢的情况下,袁家却依旧还可以保有富贵,因此之故,袁绍要想做成这件大事,就必须结交同道中人,与他同道的、有能力的人越多越好小说章节。
荀贞是个有能力的人,可是不是与他同道?又或者说,荀贞也许与他同道,亦有除阉之志,可又有没有这个勇气?在这一点上,袁绍需得到确认,所以他请何顒来面见荀贞,亲试其意。
近二十年中,两次党锢,多少名士、党人身死族灭,前车之鉴不远,惨烈之状犹在目前,荀贞若是不知历史之走向,对袁绍的招揽可能会如荀攸、戏志才一样矛盾犹豫,可他既然知道历史的走向,对袁绍递过来的橄榄枝,他当然要接住,不会拒绝。
从繁阳亭长、到西乡有秩蔷夫、再到郡北部督邮、再又到郡兵曹掾、再又到佐军司马、再又到别部司马、再又到今日/比二千石的赵国中尉,回首这些年,荀贞一步步走来不容易,尤其是今年以前,他最高的官位也不过是郡中一个的百石吏,可以说,他的发家全是因为黄巾起事。通过镇压黄巾起义,他趁势而起,朝廷解除党/禁,他因借军功位至比二千石,并结识了曹操,又通过曹操搭上了袁绍的线,到现如今,终於得到了袁绍的重视,何顒亲来与他见面。
如果说,他以前只是郡中闻名,最多州中有名,能改变的只是历史之局部,而却偏离在历史主线外的话,那么今次与何顒见过面,被正式纳入袁绍一党后,他就有了参与、改变历史主线的资格和机会了,当然,这个“参与和改变”说的并不是眼下,而是四年后。
毕竟在眼下,便是袁绍也还只是“名满天下”,没有什么操纵政局的实权,但是四年后就不一样了,四年后,旧有的实权人物几乎死了个干净,当今天子、大将军何进、十常侍等宦官全死了,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董卓入京后又“倒行逆施”,激起天下士族的不满和反对,袁绍这样有高名、有人脉的青壮派领袖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出头之机。
荀贞希望等到四年后,他能与袁绍这一党的曹操、张邈等一样,也成为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之一,如能天随人愿,那么可以说,他就由此奠定了日后逐鹿天下的资本了。
他既存了这份心思,与何顒的会谈当然就很愉快。
不等何顒显露袁绍之意,他就直言说道:“颍川与汝南接壤,我与袁本初是州里人,素闻他昔日与何公一道周急济困,援助党人,为天下志人之所望。何公回到洛阳后,请告诉袁君,日后如有需用我之处,尽管言之,只需一封书信送到,我必竭尽全力。”
荀贞的态度很诚恳,姿态也放得很低。
由不得他姿态不低,曹操的父亲深得当今天子之宠信,是现下朝中的红人,可就连曹操在面对袁绍的时候也自觉不自觉地要低一头,何顒、张邈、伍琼、许攸等俱是海内名士,成名已久,可对袁绍却也是很尊敬,何况既无强大后台、名声又不如之的荀贞?
要说起袁氏,真是“门生、故吏遍布朝中、州郡”,远的不说,只近十来年中,袁家当过三公的就有三人,熹平元年,袁隗被拜为司徒,熹平五年,袁隗又被拜为司空,光和元年,袁滂被拜为司徒,光和二年,袁滂复被拜为司徒,袁逢被拜为司空,从光和元年到光和二年三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三公里边两个都是袁家的人,光和五年,袁隗又被拜为司徒,朝廷的三公之位,多少人求之不得,对袁家来说却是轻松之极,三公有辟除府吏之权,又有“举吏”之权,所谓“举吏”就是使吏员得以升迁,可以想象袁家的门生故吏会有多少。
荀氏也是天下名族,可荀氏的发家是从荀淑起,至今不到三十年,族中固是出了几个二千石的太守国相,可莫说三公,就是九卿也没有人做到过,比起袁氏这样的顶级门阀差得远。
荀贞怎能不放低姿态?
对荀贞的表态,何顒极是欣喜。
何顒是个有侠气的人,不喜欢绕弯子,荀贞不等他提袁绍托付给他的事儿就主动表示愿与他们共除阉宦,这让他觉得很痛快,大喜,说道:“早年,我初见孟德,尝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贞之,许子将誉你为‘荒年之谷’,荒年者,乱世也。袁本初,英俊之才,有孟德、有你相助,我等同心协力,汉室虽将亡,而天下终能安也!”
“汉家将亡”这样的话,何顒都能对荀贞说出来,对荀贞是非常信任。这其中有荀氏素有清名之故,也有荀贞在颍川时曾使张让的侄子张直被捕入狱的原因。
荀贞说道:“是。”
“袁本初志在除奸,今党锢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