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淡菊如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相迎,并留饭。那时候,交通不便,大都是步行,去趟县城不容易,早上去,下午回,中午能落脚的也就是姑姑家。爷爷隔三差五就会去城里女儿家,姑姑姑父再忙都要忙点菜,热点米酒让爷爷酒足饭饱后回家。
我和哥哥是每逢寒假在姑姑家待的时间最长。姑父心灵手巧,每逢年前就要写对联、凿喜庆买前补贴过年的花销。我和哥哥放了寒假边去给姑姑、姑父帮忙,描对子,贴金字什么的,关于这些,我曾经在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那些快乐的记忆至今温暖。总之,在我们眼里,姑姑一家是街上人,天天住在街上,有电灯,有好吃的,我们无比享受。我记忆中,第一次吃香肠,吃兔肉,吃耳糕,吃肉包都是在姑姑家吃到的。我们帮姑姑姑父干活,姑姑在我们回家前总会包“红包”给我们,虽然不多,但对于平时身无分文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发了大财,让整个年过得格外满足。后来黄海路拆迁,姑姑又搬过几回家,住过简陋的宿舍,住过集资商品房,直到三年前,姑姑回到生她养她的村子,问一户人家买了农民集居点的这幢三层小楼加小院。
姑父虽然出生和所受的教育比姑姑好,但是遭遇文化大革命后,家境并不好,当时找不着老婆,姑姑嫁给姑父,姑父待小姑特别好。不仅如此,对我们一大家子,乃至全村的人都很好。姑父跟我们这些侄子、侄女都聊得起来,我们各房的大事、小事,凡拿不定主意的,都得请姑父来定夺。大到建房、要儿媳、嫁闺女,小到抓猪仔、蒸馒头、做酒都要叫上姑父商量、帮忙。姑父对丈人家、舅子家的事情比自家的事情还看得重要。对姑姑更是恩爱有加、百依百顺,包括姑姑生病后反复去化疗都是听姑姑的,只要姑姑想去哪儿治,想怎么治都听姑姑的。姑姑生病的三四年里,基本都是姑父一人挣钱、一人照顾。只要听说什么药可以治疗癌症,不管多少钱,姑父都会想办法买回来给姑姑吃。姑父知道姑姑的病难以治疗,但他想尽一切办法就是希望延长姑姑的生命,多一天是一天。姑父对姑姑的那份呵护,那份真情让我们晚辈感动,甚至汗颜。
姑姑出殡那天,天气特别好,姑姑家屋后的一棵小桃树开满了桃花,那些桃花深红夹着粉红,仿佛一只只哭红的眼睛。吹吹手开始了奏乐,那乐声尖锐悲恸,像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在空气中舞动,切碎阳光,切碎风中的落叶。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求学、打工了。八个跟姑姑差不多甚至比姑姑还大的老人抬着姑姑的棺材,一步一步走出姑姑家的小院,走出村子。村子里,有人去留茶的习俗,亲朋好久家在姑姑灵柩必经的途中早已摆好水果、茶食,准备了纸钱和一碗糖茶。姑姑的女儿还有二叔、三叔、四叔家不在灵车要经过的路线中,他们就在姑姑家不远的路上用椅子摆茶、点纸钱。离姑姑家不远的一二十米远就有十来户给姑姑留茶,向姑姑道别。三个叔叔七八十岁了,姑姑的灵柩停在他家摆茶的椅子旁,叔叔们就一边点纸钱,一边抹眼泪,我们一行身披白袍的晚辈个个痛哭流涕,姑姑这是真要离开我们,离开村子了。青光正好,姑姑生前种的油菜已经含苞待放,姑姑却看不到那金黄一片了。灵车在前面缓缓地前行,风中有纸钱飞舞姑父一直跟在灵车后面,看一户一户人家留茶、磕头,然后默默地抹眼睛。送葬的车子越开越远,姑父的身影渐渐变成一个模糊的黑影,那蹒跚的腿啊,如此沉重。
在殡仪馆,一道门隔开了生死,关闭了哭声和泪水。姑姑被拉走了,被送进烈火熊熊的火炉,完成生命的最后一道程。她高大的身躯,还有她的华服、闪亮的“首饰”都将化为灰烬。一个半小时后,工作人员喊家属前去观看焚烧后的尸骨,表弟和表妹夫妇赶紧奔了过去,堂姐、堂哥,还有姨兄他们也都围过去了,我不敢去看,我只想留下姑姑安然熟睡的样子在脑海。远远望着他们,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声传来,一阵骨头和化纤、塑料烧焦的浓烈气味裹挟着热气扑鼻而来,我捂着鼻子,泪水滴落在手背上,有寒气从腿部升起直至全身。难以想象,生命之于一种病,身躯之于一团火,是多么的不堪和难耐!
骨灰盒是我帮姑姑挑的,清白的蓝田玉,雕刻着荷叶、荷花,符合姑姑的人品,也满足姑姑的喜好。从殡仪馆出来,表弟捧着骨灰盒,夹着一把黑色雨伞,雨伞里有姑姑魂灵,表弟一声声喊着:“妈妈,跟我家去啊!”从此,姑姑温和的笑容将在村子里消失,姑姑的大块头躯体缩在一个小小的方盒子里,盒子上姑姑在相片里露出灿烂的笑容
从此,姑姑将活在姑父的思念里,活在我们的记忆里,直到姑父百年以后,直到我们老去生命的无常与被动,常带给我们悲痛和苦难,也让我们感受到爱与亲情何其重要和珍贵。
明天是嬢嬢去世的“头七”谨以此文祭奠我亲爱的嬢嬢。愿嬢嬢安息!愿生者长久!
(如烟写于2017年3月12日夜)
相迎,并留饭。那时候,交通不便,大都是步行,去趟县城不容易,早上去,下午回,中午能落脚的也就是姑姑家。爷爷隔三差五就会去城里女儿家,姑姑姑父再忙都要忙点菜,热点米酒让爷爷酒足饭饱后回家。
我和哥哥是每逢寒假在姑姑家待的时间最长。姑父心灵手巧,每逢年前就要写对联、凿喜庆买前补贴过年的花销。我和哥哥放了寒假边去给姑姑、姑父帮忙,描对子,贴金字什么的,关于这些,我曾经在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那些快乐的记忆至今温暖。总之,在我们眼里,姑姑一家是街上人,天天住在街上,有电灯,有好吃的,我们无比享受。我记忆中,第一次吃香肠,吃兔肉,吃耳糕,吃肉包都是在姑姑家吃到的。我们帮姑姑姑父干活,姑姑在我们回家前总会包“红包”给我们,虽然不多,但对于平时身无分文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发了大财,让整个年过得格外满足。后来黄海路拆迁,姑姑又搬过几回家,住过简陋的宿舍,住过集资商品房,直到三年前,姑姑回到生她养她的村子,问一户人家买了农民集居点的这幢三层小楼加小院。
姑父虽然出生和所受的教育比姑姑好,但是遭遇文化大革命后,家境并不好,当时找不着老婆,姑姑嫁给姑父,姑父待小姑特别好。不仅如此,对我们一大家子,乃至全村的人都很好。姑父跟我们这些侄子、侄女都聊得起来,我们各房的大事、小事,凡拿不定主意的,都得请姑父来定夺。大到建房、要儿媳、嫁闺女,小到抓猪仔、蒸馒头、做酒都要叫上姑父商量、帮忙。姑父对丈人家、舅子家的事情比自家的事情还看得重要。对姑姑更是恩爱有加、百依百顺,包括姑姑生病后反复去化疗都是听姑姑的,只要姑姑想去哪儿治,想怎么治都听姑姑的。姑姑生病的三四年里,基本都是姑父一人挣钱、一人照顾。只要听说什么药可以治疗癌症,不管多少钱,姑父都会想办法买回来给姑姑吃。姑父知道姑姑的病难以治疗,但他想尽一切办法就是希望延长姑姑的生命,多一天是一天。姑父对姑姑的那份呵护,那份真情让我们晚辈感动,甚至汗颜。
姑姑出殡那天,天气特别好,姑姑家屋后的一棵小桃树开满了桃花,那些桃花深红夹着粉红,仿佛一只只哭红的眼睛。吹吹手开始了奏乐,那乐声尖锐悲恸,像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在空气中舞动,切碎阳光,切碎风中的落叶。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求学、打工了。八个跟姑姑差不多甚至比姑姑还大的老人抬着姑姑的棺材,一步一步走出姑姑家的小院,走出村子。村子里,有人去留茶的习俗,亲朋好久家在姑姑灵柩必经的途中早已摆好水果、茶食,准备了纸钱和一碗糖茶。姑姑的女儿还有二叔、三叔、四叔家不在灵车要经过的路线中,他们就在姑姑家不远的路上用椅子摆茶、点纸钱。离姑姑家不远的一二十米远就有十来户给姑姑留茶,向姑姑道别。三个叔叔七八十岁了,姑姑的灵柩停在他家摆茶的椅子旁,叔叔们就一边点纸钱,一边抹眼泪,我们一行身披白袍的晚辈个个痛哭流涕,姑姑这是真要离开我们,离开村子了。青光正好,姑姑生前种的油菜已经含苞待放,姑姑却看不到那金黄一片了。灵车在前面缓缓地前行,风中有纸钱飞舞姑父一直跟在灵车后面,看一户一户人家留茶、磕头,然后默默地抹眼睛。送葬的车子越开越远,姑父的身影渐渐变成一个模糊的黑影,那蹒跚的腿啊,如此沉重。
在殡仪馆,一道门隔开了生死,关闭了哭声和泪水。姑姑被拉走了,被送进烈火熊熊的火炉,完成生命的最后一道程。她高大的身躯,还有她的华服、闪亮的“首饰”都将化为灰烬。一个半小时后,工作人员喊家属前去观看焚烧后的尸骨,表弟和表妹夫妇赶紧奔了过去,堂姐、堂哥,还有姨兄他们也都围过去了,我不敢去看,我只想留下姑姑安然熟睡的样子在脑海。远远望着他们,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声传来,一阵骨头和化纤、塑料烧焦的浓烈气味裹挟着热气扑鼻而来,我捂着鼻子,泪水滴落在手背上,有寒气从腿部升起直至全身。难以想象,生命之于一种病,身躯之于一团火,是多么的不堪和难耐!
骨灰盒是我帮姑姑挑的,清白的蓝田玉,雕刻着荷叶、荷花,符合姑姑的人品,也满足姑姑的喜好。从殡仪馆出来,表弟捧着骨灰盒,夹着一把黑色雨伞,雨伞里有姑姑魂灵,表弟一声声喊着:“妈妈,跟我家去啊!”从此,姑姑温和的笑容将在村子里消失,姑姑的大块头躯体缩在一个小小的方盒子里,盒子上姑姑在相片里露出灿烂的笑容
从此,姑姑将活在姑父的思念里,活在我们的记忆里,直到姑父百年以后,直到我们老去生命的无常与被动,常带给我们悲痛和苦难,也让我们感受到爱与亲情何其重要和珍贵。
明天是嬢嬢去世的“头七”谨以此文祭奠我亲爱的嬢嬢。愿嬢嬢安息!愿生者长久!
(如烟写于2017年3月12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