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淡菊如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池如此派生感慨,兵马俑也如此!秦朝庞大的地下帝国军队,带着沉睡了几千年的幽梦,恍惚间走到二十一世纪的阳光下,气势犹在、威武犹在,只是身上的铠甲已褪去了光彩,手中的枪戟早已氧化成空气。当阵容强大的秦俑矗立眼前,除了惊叹还是惊叹!在这里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秦俑,听导游介绍,据专家统计已出土的六千多尊秦俑中,地位不同,分工有别,服饰各异,仅发型就达八十多种,胡须就有三十多种,刚出土时还能看到每个秦俑不同的指纹!一尊尊秦俑高大威武,神情各异,他们用沉默守卫着秦陵,陪伴着秦始皇的灵魂,两千多年的守候,守候着一个世界奇迹,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是谁塑造了若多的陶俑,编排了庞大的地下军团?是什么技法缔造了非凡的精彩和巨大的规模?那些粗糙的劳苦人民的双手何以捏塑出这么多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塑像来?不可思议的太多太多!
和秦俑一同出土的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马车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听导游的讲解:马车主要由青铜所铸,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个别部件分开铸造后,再用嵌铸、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马车的各种链条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伞盖的厚度仅0。1~0。4厘米,而面积却为1。12和2。3平方米,它是浑铸法一次铸出的。即使在今天,要铸成这么大而薄、均匀呈穹窿形的铜件也绝非易事。陈列馆内有一个铜马车的仿制品,现代人用了二十多道现代工艺和多种现代工具,却达不到真品的精致度。秦陵铜车马真不愧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据导游介绍,铜马脖子上的金银珠串项链,当今几代人的苦心研究都没能解密焊接技术,无法攻克金银焊接的难题。惭愧啊,现代的机器工艺却无法企及。千多年前的手工工艺!我不禁感慨秦代工匠的神勇和工艺的精湛,不知当年的工匠该怎样的用心、潜心才能手工打制出如此精美的工艺品来?可是那些精湛的技艺早已随秦代的工匠埋葬在秦陵地宫,再也无法重现天日了。而今天,在一个浮躁的时代,用一颗浮躁的心,又如何打造如此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来?
西安的游程一共四天,穿梭于碑林之中,赏名家书作,愧叹之余却想着我的学生们已不会用毛笔书心写意了,我的同事朋友们都用电脑代替手笔了,多年以后,我们能给后人留些什么作品呢?行走于法门寺内,感受着佛光普照、佛法精深,即使在释迦摩尼灵骨舍利子面前,我们也无法气静神定,信心弥坚,因为利欲熏透,凡心难改了。“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生渡此生?”穿越了几千年的历史,从秦唐走来,从唐三藏的喃喃经声传来,佛祖、佛法何时能走进当代人的内心,铸成坚不可摧的信仰呢?
西安之旅已结束了,但许多问题我却无法回答,寻访了秦唐流韵,感慨了光阴无情,繁华散尽,尘埃落定,不知是否会有些什么落定在我们这些走马观花的游人心中。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香会消,玉会殒,雕栏会朽,玉砌会碎,不变的也许就是那些美丽的传说、无边的佛法和不尽的期待。群玉山头花依旧,月下瑶台人未逢。愿多年以后,我还能重访秦唐流韵,重拾一段记忆。
2008年8月7日
清池如此派生感慨,兵马俑也如此!秦朝庞大的地下帝国军队,带着沉睡了几千年的幽梦,恍惚间走到二十一世纪的阳光下,气势犹在、威武犹在,只是身上的铠甲已褪去了光彩,手中的枪戟早已氧化成空气。当阵容强大的秦俑矗立眼前,除了惊叹还是惊叹!在这里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秦俑,听导游介绍,据专家统计已出土的六千多尊秦俑中,地位不同,分工有别,服饰各异,仅发型就达八十多种,胡须就有三十多种,刚出土时还能看到每个秦俑不同的指纹!一尊尊秦俑高大威武,神情各异,他们用沉默守卫着秦陵,陪伴着秦始皇的灵魂,两千多年的守候,守候着一个世界奇迹,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是谁塑造了若多的陶俑,编排了庞大的地下军团?是什么技法缔造了非凡的精彩和巨大的规模?那些粗糙的劳苦人民的双手何以捏塑出这么多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塑像来?不可思议的太多太多!
和秦俑一同出土的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马车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听导游的讲解:马车主要由青铜所铸,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个别部件分开铸造后,再用嵌铸、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马车的各种链条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伞盖的厚度仅0。1~0。4厘米,而面积却为1。12和2。3平方米,它是浑铸法一次铸出的。即使在今天,要铸成这么大而薄、均匀呈穹窿形的铜件也绝非易事。陈列馆内有一个铜马车的仿制品,现代人用了二十多道现代工艺和多种现代工具,却达不到真品的精致度。秦陵铜车马真不愧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据导游介绍,铜马脖子上的金银珠串项链,当今几代人的苦心研究都没能解密焊接技术,无法攻克金银焊接的难题。惭愧啊,现代的机器工艺却无法企及。千多年前的手工工艺!我不禁感慨秦代工匠的神勇和工艺的精湛,不知当年的工匠该怎样的用心、潜心才能手工打制出如此精美的工艺品来?可是那些精湛的技艺早已随秦代的工匠埋葬在秦陵地宫,再也无法重现天日了。而今天,在一个浮躁的时代,用一颗浮躁的心,又如何打造如此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来?
西安的游程一共四天,穿梭于碑林之中,赏名家书作,愧叹之余却想着我的学生们已不会用毛笔书心写意了,我的同事朋友们都用电脑代替手笔了,多年以后,我们能给后人留些什么作品呢?行走于法门寺内,感受着佛光普照、佛法精深,即使在释迦摩尼灵骨舍利子面前,我们也无法气静神定,信心弥坚,因为利欲熏透,凡心难改了。“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生渡此生?”穿越了几千年的历史,从秦唐走来,从唐三藏的喃喃经声传来,佛祖、佛法何时能走进当代人的内心,铸成坚不可摧的信仰呢?
西安之旅已结束了,但许多问题我却无法回答,寻访了秦唐流韵,感慨了光阴无情,繁华散尽,尘埃落定,不知是否会有些什么落定在我们这些走马观花的游人心中。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香会消,玉会殒,雕栏会朽,玉砌会碎,不变的也许就是那些美丽的传说、无边的佛法和不尽的期待。群玉山头花依旧,月下瑶台人未逢。愿多年以后,我还能重访秦唐流韵,重拾一段记忆。
2008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