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淡菊如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匆匆碌碌的日子里,一个个节日总会如期而至。还记得清明节我回老家时,菜花遍野,满目绚烂,麦子正悄悄地鼓穗,摇曳着满身的青翠。而今再回到老家,已是端午,麦子已变成麦粒躺在场院里晒着太阳,田里是片片麦茬和割倒的油菜。那些枯黄的油菜秆举着一串串饱满的荚果,在阳光下积蓄着力量,忽而便有一荚菜籽儿迸裂开来“哔哔剥剥”蹦跳着滚落到地里,在阳光下忽地就难以寻到它们的影子了。
端午节照例是要包粽子的,尽管一个月以前,在苇叶还刚刚长大的时候,妈妈就包了粽子送来了,尽管冰箱里的粽子一直没断过,我还是决定要帮妈妈一起包粽子。妈妈包粽子的手艺是村子里有名的,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总是那么勤劳、干练、人缘好。端午节前妈妈常常赶夜帮邻居们包粽子,妈妈包的粽子角尖尖的,粽身高挑,站得稳当,而且包粽子的速度也令人咂舌。所以每逢有人家娶亲嫁女要讨个“种子”的口彩,总会把我妈请过去包喜粽。每次,妈妈总会潜心地为主人家裹“插粽”一片苇叶、一片苇叶地插,粽子裹得高高挑挑、结结实实、漂漂亮亮,叫人看了就喜欢。如今妈妈年纪大了,不再帮邻里裹粽子,只是常常包些给儿孙们吃吃。
坐在老家的院子里,一盆苇叶、一箩糯米、支起一个竹筛,摆上一摞耒草,围着几张小矮凳,我们便开始包粽子。妈妈常担心等她年纪大了,做不动家务,我们会吃不上新鲜粽子,所以每年总催我学包粽子,前年我在妈妈手把手的传授下,终于学会了包粽子。虽然包得不及妈妈的漂亮、结实,但是妈妈特别欣慰,她的“手艺”总算后继有人了,她的孙女、外孙吃粽子也不用愁了。
妈妈已经六十多岁了,动作还是那么麻利,每每我小心翼翼地扎好一个粽子,妈妈却已包完两三个了。妈妈托着一个粽子,拿起一根耒草咬在嘴里,把草茎一圈圈结实地缠在粽身上,打结前总习惯地用左手的拇指用力一按,转眼间粽子就站在竹筛里了。看看妈妈斑白的双鬓和粗糙的手指,心里不免有些酸涩。有一股咸流冲开记忆的闸门,在家乡的小河里荡漾起层层涟漪
记忆里,每年的端午前后家家户户都特别忙碌,割麦子,打麦子;割油菜、敲菜籽;沤肥、插秧可无论多忙,妈妈总会为我们包粽子,也帮邻里包粽子。妈妈总是在天蒙蒙亮时赶到河边采苇叶,记忆中许多美丽的清晨是被苇叶的清香唤醒的。当我醒来时,妈妈已把苇叶洗干净、剪清爽,用开水烫好,整齐地泡在凉水里,满屋子的清香让那个经济匮乏时代的孩子们不得不生出些垂涎和急切的期盼来。包粽子却要等晚上妈妈散工回来,煤油灯下,苇叶在妈妈手里忽而舒展,忽而蜷缩,耒草在粽身上打着圈儿,我和哥哥在妈妈身边转着圈儿抢着“齐粽子”——按粽子的馅儿不同,四个或五个扎在一块儿,打出不同的结巴,再剪去多余的苇叶尖和耒草尾。包粽子的夜晚对我们而言是个不眠之夜,无论多迟我们都不会打呵欠,都不愿偷懒先睡。妈妈总变着花样为我们兄妹俩包出不同样子、不同口味的粽子。那个年头没有蜜枣,没有果脯,更不会有咸肉包粽子。妈妈会把精心收藏的赤豆和花生米倒出来,有些年份连赤豆和花生米也没有,妈妈就从自留地里摘些青豌豆、青蚕豆,把豆籽儿包在粽子里。如果时间宽裕,妈妈还会为我们包方方正正的“针线包”妈妈把苇叶撕成宽窄一致的长条,然后一点一点地穿、编,最后做成一个魔方一样的立方体。这很费时,但禁不住我们纠缠,妈妈总会为我们做几个。幼时不懂感动,只有期盼,当最后... -->>
在匆匆碌碌的日子里,一个个节日总会如期而至。还记得清明节我回老家时,菜花遍野,满目绚烂,麦子正悄悄地鼓穗,摇曳着满身的青翠。而今再回到老家,已是端午,麦子已变成麦粒躺在场院里晒着太阳,田里是片片麦茬和割倒的油菜。那些枯黄的油菜秆举着一串串饱满的荚果,在阳光下积蓄着力量,忽而便有一荚菜籽儿迸裂开来“哔哔剥剥”蹦跳着滚落到地里,在阳光下忽地就难以寻到它们的影子了。
端午节照例是要包粽子的,尽管一个月以前,在苇叶还刚刚长大的时候,妈妈就包了粽子送来了,尽管冰箱里的粽子一直没断过,我还是决定要帮妈妈一起包粽子。妈妈包粽子的手艺是村子里有名的,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总是那么勤劳、干练、人缘好。端午节前妈妈常常赶夜帮邻居们包粽子,妈妈包的粽子角尖尖的,粽身高挑,站得稳当,而且包粽子的速度也令人咂舌。所以每逢有人家娶亲嫁女要讨个“种子”的口彩,总会把我妈请过去包喜粽。每次,妈妈总会潜心地为主人家裹“插粽”一片苇叶、一片苇叶地插,粽子裹得高高挑挑、结结实实、漂漂亮亮,叫人看了就喜欢。如今妈妈年纪大了,不再帮邻里裹粽子,只是常常包些给儿孙们吃吃。
坐在老家的院子里,一盆苇叶、一箩糯米、支起一个竹筛,摆上一摞耒草,围着几张小矮凳,我们便开始包粽子。妈妈常担心等她年纪大了,做不动家务,我们会吃不上新鲜粽子,所以每年总催我学包粽子,前年我在妈妈手把手的传授下,终于学会了包粽子。虽然包得不及妈妈的漂亮、结实,但是妈妈特别欣慰,她的“手艺”总算后继有人了,她的孙女、外孙吃粽子也不用愁了。
妈妈已经六十多岁了,动作还是那么麻利,每每我小心翼翼地扎好一个粽子,妈妈却已包完两三个了。妈妈托着一个粽子,拿起一根耒草咬在嘴里,把草茎一圈圈结实地缠在粽身上,打结前总习惯地用左手的拇指用力一按,转眼间粽子就站在竹筛里了。看看妈妈斑白的双鬓和粗糙的手指,心里不免有些酸涩。有一股咸流冲开记忆的闸门,在家乡的小河里荡漾起层层涟漪
记忆里,每年的端午前后家家户户都特别忙碌,割麦子,打麦子;割油菜、敲菜籽;沤肥、插秧可无论多忙,妈妈总会为我们包粽子,也帮邻里包粽子。妈妈总是在天蒙蒙亮时赶到河边采苇叶,记忆中许多美丽的清晨是被苇叶的清香唤醒的。当我醒来时,妈妈已把苇叶洗干净、剪清爽,用开水烫好,整齐地泡在凉水里,满屋子的清香让那个经济匮乏时代的孩子们不得不生出些垂涎和急切的期盼来。包粽子却要等晚上妈妈散工回来,煤油灯下,苇叶在妈妈手里忽而舒展,忽而蜷缩,耒草在粽身上打着圈儿,我和哥哥在妈妈身边转着圈儿抢着“齐粽子”——按粽子的馅儿不同,四个或五个扎在一块儿,打出不同的结巴,再剪去多余的苇叶尖和耒草尾。包粽子的夜晚对我们而言是个不眠之夜,无论多迟我们都不会打呵欠,都不愿偷懒先睡。妈妈总变着花样为我们兄妹俩包出不同样子、不同口味的粽子。那个年头没有蜜枣,没有果脯,更不会有咸肉包粽子。妈妈会把精心收藏的赤豆和花生米倒出来,有些年份连赤豆和花生米也没有,妈妈就从自留地里摘些青豌豆、青蚕豆,把豆籽儿包在粽子里。如果时间宽裕,妈妈还会为我们包方方正正的“针线包”妈妈把苇叶撕成宽窄一致的长条,然后一点一点地穿、编,最后做成一个魔方一样的立方体。这很费时,但禁不住我们纠缠,妈妈总会为我们做几个。幼时不懂感动,只有期盼,当最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