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甸甸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意,无意,均不出天意!
在生命的旅程中,突然间遇到一个人或一个地方,绝非偶然,冥冥之中早有安排。譬如说,在这个2010年的冬日,杭州地区的二十来位作家沿着浙东的唐诗之路、东坡(苏轼)古道来到富阳的洞桥,乃是命定之旅。
如果说一个笔会放在大都市里开,我一般是不会去的。终日仄逼在都市中,已经厌倦了都市灰朦朦的天空,厌倦了都市里钢筋水泥的丛林,厌倦了车水马龙声色犬马,厌倦了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一颗心只想着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去涤一涤肺肠,清一清喉咙,理一理纷繁的头绪,把整个身心安置在一个完全没有干扰的处所,作一次短暂而彻底的放松。
我只晓得宁波鄞州有一个洞桥,却不知道富阳也有一个洞桥,更不知道这个洞桥就是唐代大诗人、道学家施肩吾的故里!真是孤陋寡闻!
车子一直在国道上走,我微闭着双眼养神,因为国道两旁的景色我已看过多次。而当车子拐进去洞桥的那条路时,我的精神头一下子就足了起来,我喜欢路在山中逶迤,车子在逶迤的山中走着,如同一只绿色的精灵,霎那间便有了生意,而我犹如精灵当中的仙子,一下子有了灵气。山边有一条溪,有山有水,那地儿就活了。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虽不是仁者与智者,然却酷爱山水。通向洞桥的路就在山水之间延伸着,蛇蛇然而行,感觉离市区有些远了,一颗心却静定了下来,离尘世越远,就说明离仙境近了。感觉车子走了有一段辰光了,洞桥镇尚未到,便问村妇,答曰:还有不少路呢。继续前行,有一角水库呈现在眼前,复前行,有胡杨林,望过去白茫茫一片,在冬日的阳光之下,是摄影家眼里最喜欢的景。很快,洞桥镇到了。
阳光出奇地好!真想拖把椅子坐在那里晒太阳,一杯清茶,一碟休闲果儿,那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可时值午时,要开饭了,我们一行人在镇政府吃午饭。席间,施肩吾研究会的会长王益庸作陪。王会长虽然年轻,但看其喝酒的架势,估计其酒龄是不短的了,白酒上来,无论是35度还是52度,也无论是满杯浅杯,端起就倒下,感觉他不像在喝酒,也不像在喝白开水,因为我们平时喝白开水也没他这么厉害。想起施肩吾写过一首诗,叫赠族叔处士,内有“高人酒席称无醉”句,看来施家人自古就有酒量。洞桥人好客,上菜不是用一般的盆,而是用锅,一锅锅热气腾腾,农家菜的味道就是好,落胃!
下午开会,这是一个奇特的会,是杭州作家协会富阳笔会暨施肩吾研究会年会。两个会放在一起开,倒也有趣。听听研究会的同仁们介绍施肩吾的生平行状,非常有收获。施肩吾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是诗人、作家,著有诗集西山集,全唐诗里收有他的诗作达197首之多!这份荣幸并非每个诗人都有的。同时,他又是富阳历史上头一个状元,但他没有好好去做官,而是隐居于洪州(今江西南昌)之西山,潜心修道,自号“栖真子”著有道学理论著作养生辩疑诀等。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施肩吾居然率族人泛海到了澎湖列岛,无意间成了中国民间开发台湾澎湖列岛的第一人。我觉得对于施肩吾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是可以做些文章的,他在全国范围内不是特别有名,只能说是区域名人,然而像他这样的区域名人,如果好好地宣传,就能够成为全国的名人。何则?因了他对澎湖列岛的开发与贡献。海峡两岸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而是自古以来就有了。
在施肩吾的故乡洞桥,当地领导非常重视他,专门辟有施肩吾纪念馆。另外,正在建造施肩吾公园,占地面积不小。施肩吾研究会也出版了施肩吾集与施肩吾传,另外,施肩吾传说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想,在此之外,尙可出版施肩吾故里与施肩吾研究,尤其是施肩吾研究这本专著,可以从施肩吾的多个领域去探索,譬如他的诗歌成就、文学成就、道学理论与实践成果、休闲养生理论以及开发澎湖列岛的贡献等等。还有一件事情值得大做特做,就是想方设法去台湾那边了解施肩吾率族人到那儿以后留下的子孙后代的情况,台湾还有没有人是施肩吾的后代或者是他率领过去的族人之后代?如果有,可以进行双向行活动,就是富阳市政府派人前去台湾进行调研,看看有没有施家后代生活在台湾,如果有,就让台湾的施姓子孙到富阳洞桥来寻根,一旦搭上这根脉,许多事情就好办了。台湾的施家后人可以到洞桥来投资,洞桥人也可以去台湾进行贸易,应该让这断了的血脉重新接上。我觉得,历史是需要重温的,文化是需要传承的,血脉是需要连接的,故乡是需要常来的。如此一来,施肩吾一个人所带出来的文化就厚重了。研究施肩吾,应着重于提升他开拓进取的精神,挖掘他的休闲养生理念,从而为和谐社会、品质生活增添光彩。
会后,离晚饭时间尚有个把小时,于是,大家纷纷要求到附近去走一走。镇政府前面就是一条大马路,与马路成直角的是一座桥,名叫陈林桥,桥上雕刻着二十四孝图,弘扬着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过了桥,是镇文化站,施肩吾纪念馆就在这个文化站里。站在纪念馆里,感觉时光倒流了,那个从洞桥走出去的诗人、道学家,那个从洞桥率族人浮舟于海上,开发了澎湖列岛的施肩吾,恍惚间活了回来,感觉他就站在面前。人的感觉真是奇怪,一个唐朝的诗人,竟然会穿越时空,给今人以如此明晰的印象。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罢了。其实,与古人相遇是不难的,读他们的诗文,就如同跟他们对话,或对座,或对羿,或对饮,或对醉。
我们到了洞桥,那么到底有无洞桥呢?自然是有的,镇政府边上有个村,村里有条溪,叫里仁溪,跨溪而建的就是一座拱形石桥,即洞桥,南北两头砌有台阶,桥面两侧有石栏石条。据说此桥建于公元1596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桥身虽有过修补,但总体还是老样子,悠然的古意之中,透着宁静与安详。可以想象,数百年来,洞桥... -->>
有意,无意,均不出天意!
在生命的旅程中,突然间遇到一个人或一个地方,绝非偶然,冥冥之中早有安排。譬如说,在这个2010年的冬日,杭州地区的二十来位作家沿着浙东的唐诗之路、东坡(苏轼)古道来到富阳的洞桥,乃是命定之旅。
如果说一个笔会放在大都市里开,我一般是不会去的。终日仄逼在都市中,已经厌倦了都市灰朦朦的天空,厌倦了都市里钢筋水泥的丛林,厌倦了车水马龙声色犬马,厌倦了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一颗心只想着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去涤一涤肺肠,清一清喉咙,理一理纷繁的头绪,把整个身心安置在一个完全没有干扰的处所,作一次短暂而彻底的放松。
我只晓得宁波鄞州有一个洞桥,却不知道富阳也有一个洞桥,更不知道这个洞桥就是唐代大诗人、道学家施肩吾的故里!真是孤陋寡闻!
车子一直在国道上走,我微闭着双眼养神,因为国道两旁的景色我已看过多次。而当车子拐进去洞桥的那条路时,我的精神头一下子就足了起来,我喜欢路在山中逶迤,车子在逶迤的山中走着,如同一只绿色的精灵,霎那间便有了生意,而我犹如精灵当中的仙子,一下子有了灵气。山边有一条溪,有山有水,那地儿就活了。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虽不是仁者与智者,然却酷爱山水。通向洞桥的路就在山水之间延伸着,蛇蛇然而行,感觉离市区有些远了,一颗心却静定了下来,离尘世越远,就说明离仙境近了。感觉车子走了有一段辰光了,洞桥镇尚未到,便问村妇,答曰:还有不少路呢。继续前行,有一角水库呈现在眼前,复前行,有胡杨林,望过去白茫茫一片,在冬日的阳光之下,是摄影家眼里最喜欢的景。很快,洞桥镇到了。
阳光出奇地好!真想拖把椅子坐在那里晒太阳,一杯清茶,一碟休闲果儿,那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可时值午时,要开饭了,我们一行人在镇政府吃午饭。席间,施肩吾研究会的会长王益庸作陪。王会长虽然年轻,但看其喝酒的架势,估计其酒龄是不短的了,白酒上来,无论是35度还是52度,也无论是满杯浅杯,端起就倒下,感觉他不像在喝酒,也不像在喝白开水,因为我们平时喝白开水也没他这么厉害。想起施肩吾写过一首诗,叫赠族叔处士,内有“高人酒席称无醉”句,看来施家人自古就有酒量。洞桥人好客,上菜不是用一般的盆,而是用锅,一锅锅热气腾腾,农家菜的味道就是好,落胃!
下午开会,这是一个奇特的会,是杭州作家协会富阳笔会暨施肩吾研究会年会。两个会放在一起开,倒也有趣。听听研究会的同仁们介绍施肩吾的生平行状,非常有收获。施肩吾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是诗人、作家,著有诗集西山集,全唐诗里收有他的诗作达197首之多!这份荣幸并非每个诗人都有的。同时,他又是富阳历史上头一个状元,但他没有好好去做官,而是隐居于洪州(今江西南昌)之西山,潜心修道,自号“栖真子”著有道学理论著作养生辩疑诀等。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施肩吾居然率族人泛海到了澎湖列岛,无意间成了中国民间开发台湾澎湖列岛的第一人。我觉得对于施肩吾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是可以做些文章的,他在全国范围内不是特别有名,只能说是区域名人,然而像他这样的区域名人,如果好好地宣传,就能够成为全国的名人。何则?因了他对澎湖列岛的开发与贡献。海峡两岸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而是自古以来就有了。
在施肩吾的故乡洞桥,当地领导非常重视他,专门辟有施肩吾纪念馆。另外,正在建造施肩吾公园,占地面积不小。施肩吾研究会也出版了施肩吾集与施肩吾传,另外,施肩吾传说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想,在此之外,尙可出版施肩吾故里与施肩吾研究,尤其是施肩吾研究这本专著,可以从施肩吾的多个领域去探索,譬如他的诗歌成就、文学成就、道学理论与实践成果、休闲养生理论以及开发澎湖列岛的贡献等等。还有一件事情值得大做特做,就是想方设法去台湾那边了解施肩吾率族人到那儿以后留下的子孙后代的情况,台湾还有没有人是施肩吾的后代或者是他率领过去的族人之后代?如果有,可以进行双向行活动,就是富阳市政府派人前去台湾进行调研,看看有没有施家后代生活在台湾,如果有,就让台湾的施姓子孙到富阳洞桥来寻根,一旦搭上这根脉,许多事情就好办了。台湾的施家后人可以到洞桥来投资,洞桥人也可以去台湾进行贸易,应该让这断了的血脉重新接上。我觉得,历史是需要重温的,文化是需要传承的,血脉是需要连接的,故乡是需要常来的。如此一来,施肩吾一个人所带出来的文化就厚重了。研究施肩吾,应着重于提升他开拓进取的精神,挖掘他的休闲养生理念,从而为和谐社会、品质生活增添光彩。
会后,离晚饭时间尚有个把小时,于是,大家纷纷要求到附近去走一走。镇政府前面就是一条大马路,与马路成直角的是一座桥,名叫陈林桥,桥上雕刻着二十四孝图,弘扬着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过了桥,是镇文化站,施肩吾纪念馆就在这个文化站里。站在纪念馆里,感觉时光倒流了,那个从洞桥走出去的诗人、道学家,那个从洞桥率族人浮舟于海上,开发了澎湖列岛的施肩吾,恍惚间活了回来,感觉他就站在面前。人的感觉真是奇怪,一个唐朝的诗人,竟然会穿越时空,给今人以如此明晰的印象。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罢了。其实,与古人相遇是不难的,读他们的诗文,就如同跟他们对话,或对座,或对羿,或对饮,或对醉。
我们到了洞桥,那么到底有无洞桥呢?自然是有的,镇政府边上有个村,村里有条溪,叫里仁溪,跨溪而建的就是一座拱形石桥,即洞桥,南北两头砌有台阶,桥面两侧有石栏石条。据说此桥建于公元1596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桥身虽有过修补,但总体还是老样子,悠然的古意之中,透着宁静与安详。可以想象,数百年来,洞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