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仁厚君王俗话说“龙眼无恩”,权力最能磨灭人们心底的善良,所以历代君王多为心黑手狠、天性凉薄之辈。在众多帝王中,杨广当属异数,他的宽容仁厚是史书上罕见地。
即使是对身边的人,甚至是宫女和太监,他都非常温和宽厚,也很少对他们发火。
隋文帝宽减刑法,去除了前朝一些残酷的施刑手段,但对犯“十恶”之罪者仍然不予赦免,照样采用残虐之刑,这便是“十恶不赦”这个典故的由来。隋炀帝心肠较软,即位后进一步宽减刑法,在法律中废除了“十恶”之条。
李世民等人指责隋炀帝害死两个亲弟弟,甚至连他的嫡亲叔叔,曾经威震天下的大将军杨爽也是死于他的阴谋,这些都是毫无根据的造谣。隋炀帝即位后,只杀了废太子杨勇,他的身份太特殊,很有可能被某些对新朝不满的人利用拥立,造成政治动荡,甚至是国家的内乱。
换成谁坐在杨广的那个位置,怕是也不会留下他的命。对于谋反作乱的四弟、五弟,他在擒获后也都礼遇未杀,只是幽禁而已,还允其父子相聚,有时甚至带在身边,让他们能出外散心。
反倒是李世民自己杀四弟李元吉,灭其满门,包括襁褓中的婴儿,在人性的宽和上显然远不如杨广。
对于臣子、将领和世家子弟,杨广也一向优容宽待。比起心狠手辣的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他的人情味要浓得多。萧琮、杨约、裴炬、裴蕴、宇文述这些人,都是随驾十几二十年的老臣,他从没有慢待过半分。有些他信重的大臣死后,他甚至会伤心地在人前垂泪。
据《资治通鉴》记载,杨玄感造反时很多世家子弟投降叛军,如果放在其它朝代,恐怕会祸及满门。
但杨广却能理解这些人被迫从贼的苦衷,对其亲族不予追究,甚至连谋反者本人也多有被宽恕者。
后人谣传杨广喜欢屠戮功臣,是一种恶意的诋毁。若论起不乱杀臣属,杨广在历代帝王中肯定在前十之列。
后世曾有不少实例来证实杨广是不折不扣的暴君,然而这些都是在有心人的编造煽惑下,对前朝末世皇帝的一种诋毁,目的就在于加强李唐王朝取而代之的合理性,所以不可妄然轻信,需要逐一考证辨析。
在夺哥哥皇位的问题上,杨广确实用了心计,甚至有矫饰的地方,但基本也算是公平竞争,角逐的是才华、能力和在大臣中的口碑、在老皇帝杨坚心中的位置,杨广最终胜出,取杨勇而代之,这和李世民兵变篡位的暴力夺权是有本质不同地。
从道德上看,杨广抢这个皇位也无可厚非。做为一个十几岁就才华远胜太子的皇子,就算不去争抢,任由哥哥杨勇即了位,恐怕杨勇也没有气度和胆量去包容一个曾经统领四十万大军征服江南,为大隋打下半壁江山的大将军弟弟。
李世民曾以杨广杀高颎来指责他是残暴之君,甚至还将杨玄感造反时编造的政治攻击大加宣扬,藉此来丑化隋炀帝。
说杨广南征时倾慕南朝皇后张丽华,欲收为内宠,但高颎担心张丽华红颜祸水,像妲己一样魅惑君王,所以就横加阻挠,于是**的杨广自此便对高颎怀恨在心,即位后找借口将其杀害。
这种说法完全是**裸的血口喷人,故事编得一点也不合情理。杨广**倜傥,南征灭陈那年只有二十岁,而张丽华当时已经年过四十,一个二十岁的少年英杰倾慕一个半老徐娘,还朝思暮想着要纳入帐中,这显然是很荒谬地。
而且当时杨广还并非太子,杨勇的太子位还很稳固,高颎根本料不到他日后竟会即位,而一个亲王取个漂亮女人,干高颎何事?干江山社稷何事?
稍一推敲,这种流言就不攻自破。但掌控了话语权的李世民当然不会去客观分析此事,更对杨广和张丽华的年龄只字不提。
其实污蔑者从来都不需要事实和真相,只须按着政治目的去刻意误导即可。而愚昧的百姓只知道人云亦云,又哪有思考和分辨的能力?不自觉地又充当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随着李唐王朝的大力宣扬,加之民间百姓的以讹传讹,这则荒诞不经、破绽百出的说法却流传甚广,迷惑了不知多少人。
事实上,杨广杀高颎主要是因为政治斗争。高颎是废太子杨勇的岳父,在帝位争夺时,一直坚定地站在杨勇一边,在老皇帝面前说杨广的坏话,竭力反对改立杨广为太子。
而且高颎在军中的势力盘根错节,严重威胁到了杨广的帝位和隋朝统治的稳定,任谁坐在皇位之上,怕是也不会容忍这样一个芒刺的长期存在。
开皇十九年时,为了招待前来朝觐的突厥启民可汗,炀帝下令宇文恺制造可容三千人居住的帐蓬,宇文弼便对高颎说:“天元之侈,以今方之,不亦甚乎?”指责炀帝奢侈无度,高颎深表赞同。
结果二人讨论为人告发,于607年8月被杨广以“诽谤朝政罪”一同处死。杨广为人向来宽厚,对臣属比较宽容,少有如朱元璋般杀戮之举。他一直疑忌唐公李渊,好几次对其进行打压,有一次甚至还把他抓了起来。但杨广终究是心软,没有上位者常见的那种狠辣残酷、杀伐决断,既然找不到确凿证据,他就不忍心冤杀一位大臣。
李渊看透了他的性情,一直谨小慎微,韬光养晦,杨广终于为其所惑,犯下大错,竟将河东十几郡重镇交给李渊管理,让他负责北御突厥,给了他聚兵坐大的机会。
人们常说“用人不疑”,既怀疑对方忠诚却又委以重任,隋炀帝的这个安排无疑糊涂得很。究其根由,其实是其性格中的心软、宽厚、优柔寡断等因素所致。
杨广被冠以“暴君”的又一个理由,就是传言中说他与薛道衡“和诗”时,薛道衡作的诗超过了他,杨广就心生不快,找了一个借口将他诛杀。
人们据此指责他心胸狭窄,对大臣任意杀戮,不是宽容之君,但这种说法其实是李世民派人散步的谎言。据《隋书》-《薛道衡传》记载:隋炀帝继位后,薛道衡曾上《高祖文皇帝颂》,杨广看后很不高兴,他对苏威说:“道衡致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
 ... -->>
、仁厚君王俗话说“龙眼无恩”,权力最能磨灭人们心底的善良,所以历代君王多为心黑手狠、天性凉薄之辈。在众多帝王中,杨广当属异数,他的宽容仁厚是史书上罕见地。
即使是对身边的人,甚至是宫女和太监,他都非常温和宽厚,也很少对他们发火。
隋文帝宽减刑法,去除了前朝一些残酷的施刑手段,但对犯“十恶”之罪者仍然不予赦免,照样采用残虐之刑,这便是“十恶不赦”这个典故的由来。隋炀帝心肠较软,即位后进一步宽减刑法,在法律中废除了“十恶”之条。
李世民等人指责隋炀帝害死两个亲弟弟,甚至连他的嫡亲叔叔,曾经威震天下的大将军杨爽也是死于他的阴谋,这些都是毫无根据的造谣。隋炀帝即位后,只杀了废太子杨勇,他的身份太特殊,很有可能被某些对新朝不满的人利用拥立,造成政治动荡,甚至是国家的内乱。
换成谁坐在杨广的那个位置,怕是也不会留下他的命。对于谋反作乱的四弟、五弟,他在擒获后也都礼遇未杀,只是幽禁而已,还允其父子相聚,有时甚至带在身边,让他们能出外散心。
反倒是李世民自己杀四弟李元吉,灭其满门,包括襁褓中的婴儿,在人性的宽和上显然远不如杨广。
对于臣子、将领和世家子弟,杨广也一向优容宽待。比起心狠手辣的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他的人情味要浓得多。萧琮、杨约、裴炬、裴蕴、宇文述这些人,都是随驾十几二十年的老臣,他从没有慢待过半分。有些他信重的大臣死后,他甚至会伤心地在人前垂泪。
据《资治通鉴》记载,杨玄感造反时很多世家子弟投降叛军,如果放在其它朝代,恐怕会祸及满门。
但杨广却能理解这些人被迫从贼的苦衷,对其亲族不予追究,甚至连谋反者本人也多有被宽恕者。
后人谣传杨广喜欢屠戮功臣,是一种恶意的诋毁。若论起不乱杀臣属,杨广在历代帝王中肯定在前十之列。
后世曾有不少实例来证实杨广是不折不扣的暴君,然而这些都是在有心人的编造煽惑下,对前朝末世皇帝的一种诋毁,目的就在于加强李唐王朝取而代之的合理性,所以不可妄然轻信,需要逐一考证辨析。
在夺哥哥皇位的问题上,杨广确实用了心计,甚至有矫饰的地方,但基本也算是公平竞争,角逐的是才华、能力和在大臣中的口碑、在老皇帝杨坚心中的位置,杨广最终胜出,取杨勇而代之,这和李世民兵变篡位的暴力夺权是有本质不同地。
从道德上看,杨广抢这个皇位也无可厚非。做为一个十几岁就才华远胜太子的皇子,就算不去争抢,任由哥哥杨勇即了位,恐怕杨勇也没有气度和胆量去包容一个曾经统领四十万大军征服江南,为大隋打下半壁江山的大将军弟弟。
李世民曾以杨广杀高颎来指责他是残暴之君,甚至还将杨玄感造反时编造的政治攻击大加宣扬,藉此来丑化隋炀帝。
说杨广南征时倾慕南朝皇后张丽华,欲收为内宠,但高颎担心张丽华红颜祸水,像妲己一样魅惑君王,所以就横加阻挠,于是**的杨广自此便对高颎怀恨在心,即位后找借口将其杀害。
这种说法完全是**裸的血口喷人,故事编得一点也不合情理。杨广**倜傥,南征灭陈那年只有二十岁,而张丽华当时已经年过四十,一个二十岁的少年英杰倾慕一个半老徐娘,还朝思暮想着要纳入帐中,这显然是很荒谬地。
而且当时杨广还并非太子,杨勇的太子位还很稳固,高颎根本料不到他日后竟会即位,而一个亲王取个漂亮女人,干高颎何事?干江山社稷何事?
稍一推敲,这种流言就不攻自破。但掌控了话语权的李世民当然不会去客观分析此事,更对杨广和张丽华的年龄只字不提。
其实污蔑者从来都不需要事实和真相,只须按着政治目的去刻意误导即可。而愚昧的百姓只知道人云亦云,又哪有思考和分辨的能力?不自觉地又充当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随着李唐王朝的大力宣扬,加之民间百姓的以讹传讹,这则荒诞不经、破绽百出的说法却流传甚广,迷惑了不知多少人。
事实上,杨广杀高颎主要是因为政治斗争。高颎是废太子杨勇的岳父,在帝位争夺时,一直坚定地站在杨勇一边,在老皇帝面前说杨广的坏话,竭力反对改立杨广为太子。
而且高颎在军中的势力盘根错节,严重威胁到了杨广的帝位和隋朝统治的稳定,任谁坐在皇位之上,怕是也不会容忍这样一个芒刺的长期存在。
开皇十九年时,为了招待前来朝觐的突厥启民可汗,炀帝下令宇文恺制造可容三千人居住的帐蓬,宇文弼便对高颎说:“天元之侈,以今方之,不亦甚乎?”指责炀帝奢侈无度,高颎深表赞同。
结果二人讨论为人告发,于607年8月被杨广以“诽谤朝政罪”一同处死。杨广为人向来宽厚,对臣属比较宽容,少有如朱元璋般杀戮之举。他一直疑忌唐公李渊,好几次对其进行打压,有一次甚至还把他抓了起来。但杨广终究是心软,没有上位者常见的那种狠辣残酷、杀伐决断,既然找不到确凿证据,他就不忍心冤杀一位大臣。
李渊看透了他的性情,一直谨小慎微,韬光养晦,杨广终于为其所惑,犯下大错,竟将河东十几郡重镇交给李渊管理,让他负责北御突厥,给了他聚兵坐大的机会。
人们常说“用人不疑”,既怀疑对方忠诚却又委以重任,隋炀帝的这个安排无疑糊涂得很。究其根由,其实是其性格中的心软、宽厚、优柔寡断等因素所致。
杨广被冠以“暴君”的又一个理由,就是传言中说他与薛道衡“和诗”时,薛道衡作的诗超过了他,杨广就心生不快,找了一个借口将他诛杀。
人们据此指责他心胸狭窄,对大臣任意杀戮,不是宽容之君,但这种说法其实是李世民派人散步的谎言。据《隋书》-《薛道衡传》记载:隋炀帝继位后,薛道衡曾上《高祖文皇帝颂》,杨广看后很不高兴,他对苏威说:“道衡致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