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大臣们都对李世民说:“契苾何力到了薛延陀,如鱼得水。”李世民说:“情况一定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契苾何力心如铁石,一定不会背叛我。”后来薛延陀的使者来到长安,讲了契苾何力的情况,李世民感动得落下泪来。
忙派人去薛延陀,答应把第15女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作为换回契苾何力为条件,他因此得以回到唐朝。可见契苾何力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真珠可汗的待遇也就一下子超过了松赞干布啊!
李世民晚年,漠北地区各部又相继归附。回纥等部族给李世民上书说:“我们很崇敬您,很想来朝拜您。就是路途不好走。”于是,李世民迅速回应他们的申请。并指示臣下修筑了“参天可汗大道”。
这条贯穿大漠南北的大道沿途设置驿站68处,备有马匹与食物供应往来使者。这是一条古代的高等级公路。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当然,一举“满足”了边疆少数民族“朝圣”的强烈愿望。
虚荣心归虚荣心,总归这属于基础设施建设,一不小心倒为边疆人民做了件大好事。这条大道的修筑,方便少数民族首领向大唐皇帝汇报本地情况。使唐王朝中央集权更加稳固,同时方便了商旅往来,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李世民去世时,少数民族在朝做官的人士和来华进贡的各国使臣,闻讯无不捶胸痛哭。有的剪发、剌面;有的割耳、切腹,血流遍地;有的要求殉葬追随他直到黄泉。这些被封建史学家称之为“外夷”的人们,感怀李世民的恩情怀,已经达到了忘我忘身的地步。李世民的昭陵有好几座少数民族将领的陵墓,突厥的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等,死后都陪葬在这里。这种现象在以往是罕见的,也可以说是李世民民族政策的一个侧影。
当时,在华的外国留学生已有数万人。各族、各国的首领,常常不畏路途遥远、一路艰辛,争相派遣使者进贡,每年正月来朝贺的各方使节往往会有好几千人。李世民曾在接见这些使者时,对自己的侍臣说:“汉武帝穷兵黩武30多年,使中原人民疲惫不堪,还所获无几。如今,我只是以仁政德行对他们加以安抚,即就是极其遥远偏僻地方的人,都成了大唐的子民。”
纵观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与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地缘关系。他比较成功地处理了与唐朝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利益攸关的多种双边乃至多边关系,例如与突厥、吐蕃、高昌及西域诸国,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国之间的关系。
他的地缘战略思想正是在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当中不断走向成熟的。他的地缘战略思想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具有他个人的独有特色。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贯穿于他的地缘战略思想的始终。
李世民像政治艺术大师般地,成功的处置了众多棘手的问题。成为当时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之后,他还要把这种高超的政治智慧应用到对他的权力格局的改革与调整当中去。
“李世民”。这个名字起得好啊!“济世安民”,李渊在给二儿子起名字的时候,好像就赋予了他经邦治国、保境安民的神圣职责。*说过:“居安思危是一个民族成熟的表现。”
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已经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杨广时代国家富强,都是因为骄奢淫逸而一朝覆灭。我怎么还能骄傲自满呢。”他还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上的末代亡国之君,所犯的罪恶都是类似的,大多都是由于奢侈腐化、横征暴敛。”所以他提出。“平定动乱要用武力,太平盛世一定要用文明的措施。
李世民有这种认识,其实并不奇怪。这是由于他既善于从隋朝暴政速亡的惨痛事例中吸取教训,同时又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
他从少年时代就追随父亲驰骋沙场。在冲锋陷阵、血流漂杵的大地,他真切地看到了在杨广统治下的隋朝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的苦难,也体验到了百业萧条、民不聊生的惨境。等到天下安定之后,城镇一片狼藉,房屋紧闭、门窗不整,全国不足200万户,已不足隋朝的三分之一。
大片良田荒芜。城市人丁稀少,商铺无人光顾。他把天下百姓的生存惨状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为了国富民强、政权巩固、天下安定。开始思考如何改善民生活,开辟大唐盛世。所以,李世民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强调“以民为本”。
国家要以人民为根本(邦以民为本)是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治理国家应该重视老百姓的作用,以人民安居乐业、赢得民心作为根本。
这种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的,其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
简称“君舟民水”。自战国时荀子讲过后,此后在多种场合被李世民大帝广泛引用、大力宣扬。荀子的时代是乱世。他提的只能是一种奢侈的幻想,不会有哪个君主会真的把他说的当回事。因为如果真的像荀子说的那样做君主。太累了,会心力交瘁的。
而李世民正是在认认真真、一步步地把荀子老先生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不断践行、矢志不渝。再后来,历代统治者不管心里乐意不乐意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了。这是一种极其朴素的、伟大的思想,它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在:
其一,重民贵民。
重视人民,认为人民最宝贵。例如“敬天保民”、“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立君为民”等古训,都表现出对民众的重视。《左传》从国家兴亡的高度阐述了人民的重要性,其中说道:“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
其二,爱民仁民。
爱惜人民,对人民仁爱。孔子说:仁爱的人才会热爱别人(仁者爱人)。
其三,安民保民。
李世民在即位之初,就下令减少赋税和徭役,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好好喘口气。他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所以他在位的20多年间,一切言谈都以民之所想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作为都是以民之所需为根本。他曾说:“我每次在朝堂上商议国家大事,无不是三思而后行,就怕伤害到老百姓的利益。”
626年二月,他曾下旨:全国百姓中,“男子20岁、女子15岁以上,还没有婚配的,由州、县政府按照礼仪给他们礼聘婚配;有因为贫困不能自能自行解决的人,由同乡的富人或亲戚资助帮助解决聘礼或嫁妆;60岁以上的鳏夫、50岁以上的寡妇和带着孩子坚守节操者,不能强求。”
这是为了繁衍人口的需要,也是帮助适龄青年解决个人问题的实际举措。措施得力,又分不同情况具体实施,使人感到很是温馨。能够操心这么细致的,在历史上实为罕见。
李渊时代想靠分封皇族宗室来巩固统治,所以皇族子孙里有几十位小朋友都被封王。李世民即位后说道:“我现在做皇帝,要施行德政来使百姓休养生息。
怎么可以白白的让老百姓来养活我们自己的宗族呢!”于是,他下令宗室的爵位都降一级,只有少数有功的人留任,这就使百姓的负担减轻了不少。他的长孙皇后,甚至还亲自养蚕(未完待续)
p; 大臣们都对李世民说:“契苾何力到了薛延陀,如鱼得水。”李世民说:“情况一定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契苾何力心如铁石,一定不会背叛我。”后来薛延陀的使者来到长安,讲了契苾何力的情况,李世民感动得落下泪来。
忙派人去薛延陀,答应把第15女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作为换回契苾何力为条件,他因此得以回到唐朝。可见契苾何力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真珠可汗的待遇也就一下子超过了松赞干布啊!
李世民晚年,漠北地区各部又相继归附。回纥等部族给李世民上书说:“我们很崇敬您,很想来朝拜您。就是路途不好走。”于是,李世民迅速回应他们的申请。并指示臣下修筑了“参天可汗大道”。
这条贯穿大漠南北的大道沿途设置驿站68处,备有马匹与食物供应往来使者。这是一条古代的高等级公路。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当然,一举“满足”了边疆少数民族“朝圣”的强烈愿望。
虚荣心归虚荣心,总归这属于基础设施建设,一不小心倒为边疆人民做了件大好事。这条大道的修筑,方便少数民族首领向大唐皇帝汇报本地情况。使唐王朝中央集权更加稳固,同时方便了商旅往来,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李世民去世时,少数民族在朝做官的人士和来华进贡的各国使臣,闻讯无不捶胸痛哭。有的剪发、剌面;有的割耳、切腹,血流遍地;有的要求殉葬追随他直到黄泉。这些被封建史学家称之为“外夷”的人们,感怀李世民的恩情怀,已经达到了忘我忘身的地步。李世民的昭陵有好几座少数民族将领的陵墓,突厥的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等,死后都陪葬在这里。这种现象在以往是罕见的,也可以说是李世民民族政策的一个侧影。
当时,在华的外国留学生已有数万人。各族、各国的首领,常常不畏路途遥远、一路艰辛,争相派遣使者进贡,每年正月来朝贺的各方使节往往会有好几千人。李世民曾在接见这些使者时,对自己的侍臣说:“汉武帝穷兵黩武30多年,使中原人民疲惫不堪,还所获无几。如今,我只是以仁政德行对他们加以安抚,即就是极其遥远偏僻地方的人,都成了大唐的子民。”
纵观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与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地缘关系。他比较成功地处理了与唐朝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利益攸关的多种双边乃至多边关系,例如与突厥、吐蕃、高昌及西域诸国,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国之间的关系。
他的地缘战略思想正是在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当中不断走向成熟的。他的地缘战略思想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具有他个人的独有特色。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贯穿于他的地缘战略思想的始终。
李世民像政治艺术大师般地,成功的处置了众多棘手的问题。成为当时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之后,他还要把这种高超的政治智慧应用到对他的权力格局的改革与调整当中去。
“李世民”。这个名字起得好啊!“济世安民”,李渊在给二儿子起名字的时候,好像就赋予了他经邦治国、保境安民的神圣职责。*说过:“居安思危是一个民族成熟的表现。”
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已经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杨广时代国家富强,都是因为骄奢淫逸而一朝覆灭。我怎么还能骄傲自满呢。”他还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上的末代亡国之君,所犯的罪恶都是类似的,大多都是由于奢侈腐化、横征暴敛。”所以他提出。“平定动乱要用武力,太平盛世一定要用文明的措施。
李世民有这种认识,其实并不奇怪。这是由于他既善于从隋朝暴政速亡的惨痛事例中吸取教训,同时又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
他从少年时代就追随父亲驰骋沙场。在冲锋陷阵、血流漂杵的大地,他真切地看到了在杨广统治下的隋朝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的苦难,也体验到了百业萧条、民不聊生的惨境。等到天下安定之后,城镇一片狼藉,房屋紧闭、门窗不整,全国不足200万户,已不足隋朝的三分之一。
大片良田荒芜。城市人丁稀少,商铺无人光顾。他把天下百姓的生存惨状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为了国富民强、政权巩固、天下安定。开始思考如何改善民生活,开辟大唐盛世。所以,李世民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强调“以民为本”。
国家要以人民为根本(邦以民为本)是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治理国家应该重视老百姓的作用,以人民安居乐业、赢得民心作为根本。
这种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的,其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
简称“君舟民水”。自战国时荀子讲过后,此后在多种场合被李世民大帝广泛引用、大力宣扬。荀子的时代是乱世。他提的只能是一种奢侈的幻想,不会有哪个君主会真的把他说的当回事。因为如果真的像荀子说的那样做君主。太累了,会心力交瘁的。
而李世民正是在认认真真、一步步地把荀子老先生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不断践行、矢志不渝。再后来,历代统治者不管心里乐意不乐意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了。这是一种极其朴素的、伟大的思想,它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在:
其一,重民贵民。
重视人民,认为人民最宝贵。例如“敬天保民”、“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立君为民”等古训,都表现出对民众的重视。《左传》从国家兴亡的高度阐述了人民的重要性,其中说道:“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
其二,爱民仁民。
爱惜人民,对人民仁爱。孔子说:仁爱的人才会热爱别人(仁者爱人)。
其三,安民保民。
李世民在即位之初,就下令减少赋税和徭役,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好好喘口气。他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所以他在位的20多年间,一切言谈都以民之所想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作为都是以民之所需为根本。他曾说:“我每次在朝堂上商议国家大事,无不是三思而后行,就怕伤害到老百姓的利益。”
626年二月,他曾下旨:全国百姓中,“男子20岁、女子15岁以上,还没有婚配的,由州、县政府按照礼仪给他们礼聘婚配;有因为贫困不能自能自行解决的人,由同乡的富人或亲戚资助帮助解决聘礼或嫁妆;60岁以上的鳏夫、50岁以上的寡妇和带着孩子坚守节操者,不能强求。”
这是为了繁衍人口的需要,也是帮助适龄青年解决个人问题的实际举措。措施得力,又分不同情况具体实施,使人感到很是温馨。能够操心这么细致的,在历史上实为罕见。
李渊时代想靠分封皇族宗室来巩固统治,所以皇族子孙里有几十位小朋友都被封王。李世民即位后说道:“我现在做皇帝,要施行德政来使百姓休养生息。
怎么可以白白的让老百姓来养活我们自己的宗族呢!”于是,他下令宗室的爵位都降一级,只有少数有功的人留任,这就使百姓的负担减轻了不少。他的长孙皇后,甚至还亲自养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