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红娘啼笑因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红姐的母亲王姥姥做媒,虽说没有章法可循,但是王姥姥有火眼金睛,她法眼一打量,跟透视镜一样,看出个一二。
不过呢,也曾有看不准的时候。
说来话长。王姥姥一起入厂招工的哥们大老李,有个儿子叫大文。大文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技校也没考上。于是,大老李办理了提前退休,安排儿子顶替进厂。大文老实巴交的农村孩子,从小干农活,虽说初中毕业,但是沉默寡言,厂子里的女工不少,但是没有喜欢他的。
眼看着一起进厂的小伙儿都找了媳妇儿,大老李有些着急了。于是,大老李请王姥姥(年轻时称呼王师傅)出山,帮助给儿子说个媳妇儿,“王师傅,他王姨啊,有合适的闺女,帮俺儿说说媒啊!”
“大老李,有合适的再说啊!”王姥姥答应了,但没有把话说满。
恰好,王姥姥有次回娘家,她小学同学大棉子的闺女娟儿初中毕业,也没考上高中,在家里务农,没想去城里打工,因为父亲常年有病,农村俗称“药罐子”,需要费钱看病。她作为长女,只能留在家里,帮母亲干地里的农活,包括洗衣做饭。她的母亲则干点针线活,赶集的时候砸缝纫机挣点零花钱。
娟儿还有个弟弟小号,后来参军离开家乡。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弟弟参军去了河南,退伍直接入赘到河南当地,给人家当了上门女婿,从此很少回来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王姥姥看着大棉子的家境,想到大老李的托付,于是跟大棉子提到大文。大棉子正愁着家里没个帮手,满口答应下来。
大文跟小娟一见面,俩人竟然能说到一起,一来二去,竟然是王家庄子中学同级不同班的初中同学,因为俩人不是一个村的,所以也没有过交集。聊起一届的同学来,还彼此都熟悉。说到高兴处,娟儿还咯咯乐。
王姥姥一看,俩人有戏。
说实话,原本王姥姥觉得俩年轻人没戏,本着试试看说的这门亲事。大文和娟儿的相同点都内向,本以为成不了,两个不喜欢说话的人在一起,那不“蒙倒驴”。架不住大文爹着急儿子娶媳妇儿,大棉子家又那个情况,王姥姥才出面,撮合两家让两个年轻人见一面试试。
没想到,两个年轻人竟然互相看上了对方。那时是秋天,他们在村河边的枣树林边互诉心声,如丝如水的心意渐渐地泛起爱的涟漪。半年之后,两人结了婚,还生了一个男孩,叫李小宝。
结婚前两年,他们过得还算和睦。大文厂子下班后就骑自行车回农村的家。因为大文母亲农转非,跟着大老李搬到厂子宿舍入住了。大文索性把家安在了娟的娘家,这样娟也能帮助母亲继续照顾父亲,大文厂子忙的时候,娟儿也能有娘家人作伴。
他们一起忙家务,一起照顾儿子小宝,虽然有时会因为一些琐事而拌嘴,但很快就和好如初。
小宝聪明可爱,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欢乐。然而,结婚几年以后,随着娟父亲去世。娟提出不想在农村待着了,也要进城打工,希望能够挣点钱补贴家用。大文在车间里干活,一个月就那么点薪水,不够贴补家用。娟初中毕业,肚子里有点墨水,不甘于每天在农村看孩子、喂猪、养兔子、围着锅台转。
正好县城有家新开张的“早熟悉”饭店招服务员,娟儿一应聘就选上了,管吃管住。这是一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面对各种各样的客人,娟开始感到眼花缭乱。不过,凭着她的机灵劲,很快得到领导赏识,她上学时数学成绩还不错,脑子又灵光,饭店老板让她负责前台收银。
在城里工作的日子,娟见到了许多她从未见过的东西,也接触到了不同的人和事。她开始觉得自己和大文的生活显得有些单调和乏味。
大文为了娟,也把家搬到了城里,在自己爹娘那个小区租了一个一居室。可是,娟已经变了。娟一周才回一次家,现在家里主要靠大文和大文的娘帮着带小宝。
娟每次回家,总是看不上大文,觉得他的生活太过于平淡无奇,除了说车间那点事,就是小宝。娟一点都没兴趣。酒店来的顾客都是有钱人,娟儿又负责收银,越来越看不上大文唯唯诺诺小心翼翼,“三句踹不出一个屁”的模样了。一周回家一次,俩人即使同床,她也不让大文碰。
渐渐地,两人一周见面开始没有话说,这使得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后来,即使每周回来一次,也分床睡。再后来,娟一个月才回家一次了。
这一切,大文都忍了。
一开始,大文觉得,可能是娟儿饭店太累了,他尽量满足和包容娟的要求。发了工资,留点基本开销,剩下的都交给娟。那时国营厂子效益还可以,毕竟是铁饭碗。
然而,随着大文厂子破产,大文下岗,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娟儿更加嫌弃大文了。
“真是的,还像不像个男人,天天围着锅台转,怎么赚钱养家?!”娟是越来越看不上大文了。
面对娟儿发脾气,大文一点脾气也没有。他凭借在厂子里的钳工手艺,开始骑个三轮车走街串巷干点灵活
有一次,娟儿那个叫“早熟悉”的饭店下水道堵了,正巧大文在附近干修理,娟儿给他打电话,他急急忙忙赶过来,很快就帮助疏通了厨房的下水道。本以为,他的善举能让娟儿回心转意。
“修好了!”大文向前台的娟儿说。没成想,娟看到他,故意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唯恐让饭店同事们知道他们俩是一家人。
大文长叹一声,收拾起自己的家伙事,没收“早熟悉”饭店的疏通维修费,骑着三轮车默默地走了。
饭店老板看着大文落寞的身影,又看看捂着鼻子的前台收银员娟儿,指着大文离去的方向,疑惑的问到,“你们认识?”
“啊?老板,不认识!啊不,看着有点面熟,可能是个老乡?”娟低下头,收拾台子上的物件,不做声了。
“怪不得人家不收费,看来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他对你有好感?!”经理打着哈哈,他感觉娟儿跟大文有故事,但是作为生意人,“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祥不周祥?”,没再继续追问此事。
以后的日子,无论大文怎么努力,也换不回娟变了的心。娟过生日,他用打零工的钱给娟买了个金戒指。放在过去,娟一定欢天喜地给他做好吃的。现如今,时尚的娟儿连看都不看一眼,直接丢进了出租房的抽屉里。
“她这是看不上咱们了,以前大文当工人,她是农民,她在村里当然体面。现在她进了城,见多了有钱人,看不上咱们了!”大文娘是农转非,如今也是城里人了,第一时间说出自己对这个儿媳妇的看法。
“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大老李骂了一句,也不知是骂自己媳妇儿,还是骂大文媳妇儿。
小宝快上小学的时候,娟儿跟常到她饭店吃饭的一位大老板好上了,那个大老板家里有媳妇儿,娟儿明明知道,可是,面对大老板一掷千金,出手阔绰,娟已经走进迷途,无法回头。
大老板在外面给娟租了房子,俩人不管不顾住在了一起。娟儿那家“早熟悉”饭店的经理都看不下去了,“娟子,这侯老板家里可是有媳妇儿,不是大哥不提醒你啊?!”
“老板,我知道,他说对我好?”娟儿羞红了脸,替那个人打掩护。侯老板许诺娟儿,要想办法跟家里婆娘离婚,带她远走高飞。
娟儿的老板摇了摇头,没再说什么。心里想,“没准娟儿,哪天看不上自己这家饭店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一个县城,好事不传,坏事传千里。娟儿跟侯老板不清不楚的事,传到大文爹娘耳朵里了。最后,娟儿的娘也知道了。娟儿的娘大棉子对大文很满意,说什么也不同意娟儿的说法。
“闺女,咱们可不能对不起老李家,再说大文那孩子,你爹有病的时候,人家可没嫌弃咱们啊?!”
娟儿已经鬼迷了心窍,说什么也不想跟大文过了。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非让她娘跟王姥姥说,这门亲事要黄了,原因是,大文那方面不行,她守活寡,让长辈们不要怪罪她。
“娟儿,小宝都上学了?说出去让人笑话,可不能离婚呢?”王姥姥劝娟儿。
“王姨,我俩在一起不适合了!他不像个男人”娟想都没想回答。
“原来你们俩不是挺好吗?”王姥姥不死心,继续问。
“王姨,这都什么时代了?原来是原来,现在是现在?现在谁家不又买车又买房?看看大文那酸样,要啥没啥?!”娟直言不讳。
“娟啊,你公公婆婆一直帮你带小宝,咱们可不能没有良心啊!不管怎么说,大文也是工人?人家当年没嫌弃咱们农民!”王姥姥也打开窗户说亮话。
“姨,您真的落伍了,什么工人农民,我们年轻时就被这个迷惑了,觉得吃国库粮当工人有面子,可又怎么样?不是一样下岗了,什么都不是!人有本事最重要啊,姨,没本事,坐吃山空,喝西北风啊?”没想到过去内向的娟,进城打工这几年,变得伶牙俐齿了。
>
红姐的母亲王姥姥做媒,虽说没有章法可循,但是王姥姥有火眼金睛,她法眼一打量,跟透视镜一样,看出个一二。
不过呢,也曾有看不准的时候。
说来话长。王姥姥一起入厂招工的哥们大老李,有个儿子叫大文。大文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技校也没考上。于是,大老李办理了提前退休,安排儿子顶替进厂。大文老实巴交的农村孩子,从小干农活,虽说初中毕业,但是沉默寡言,厂子里的女工不少,但是没有喜欢他的。
眼看着一起进厂的小伙儿都找了媳妇儿,大老李有些着急了。于是,大老李请王姥姥(年轻时称呼王师傅)出山,帮助给儿子说个媳妇儿,“王师傅,他王姨啊,有合适的闺女,帮俺儿说说媒啊!”
“大老李,有合适的再说啊!”王姥姥答应了,但没有把话说满。
恰好,王姥姥有次回娘家,她小学同学大棉子的闺女娟儿初中毕业,也没考上高中,在家里务农,没想去城里打工,因为父亲常年有病,农村俗称“药罐子”,需要费钱看病。她作为长女,只能留在家里,帮母亲干地里的农活,包括洗衣做饭。她的母亲则干点针线活,赶集的时候砸缝纫机挣点零花钱。
娟儿还有个弟弟小号,后来参军离开家乡。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弟弟参军去了河南,退伍直接入赘到河南当地,给人家当了上门女婿,从此很少回来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王姥姥看着大棉子的家境,想到大老李的托付,于是跟大棉子提到大文。大棉子正愁着家里没个帮手,满口答应下来。
大文跟小娟一见面,俩人竟然能说到一起,一来二去,竟然是王家庄子中学同级不同班的初中同学,因为俩人不是一个村的,所以也没有过交集。聊起一届的同学来,还彼此都熟悉。说到高兴处,娟儿还咯咯乐。
王姥姥一看,俩人有戏。
说实话,原本王姥姥觉得俩年轻人没戏,本着试试看说的这门亲事。大文和娟儿的相同点都内向,本以为成不了,两个不喜欢说话的人在一起,那不“蒙倒驴”。架不住大文爹着急儿子娶媳妇儿,大棉子家又那个情况,王姥姥才出面,撮合两家让两个年轻人见一面试试。
没想到,两个年轻人竟然互相看上了对方。那时是秋天,他们在村河边的枣树林边互诉心声,如丝如水的心意渐渐地泛起爱的涟漪。半年之后,两人结了婚,还生了一个男孩,叫李小宝。
结婚前两年,他们过得还算和睦。大文厂子下班后就骑自行车回农村的家。因为大文母亲农转非,跟着大老李搬到厂子宿舍入住了。大文索性把家安在了娟的娘家,这样娟也能帮助母亲继续照顾父亲,大文厂子忙的时候,娟儿也能有娘家人作伴。
他们一起忙家务,一起照顾儿子小宝,虽然有时会因为一些琐事而拌嘴,但很快就和好如初。
小宝聪明可爱,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欢乐。然而,结婚几年以后,随着娟父亲去世。娟提出不想在农村待着了,也要进城打工,希望能够挣点钱补贴家用。大文在车间里干活,一个月就那么点薪水,不够贴补家用。娟初中毕业,肚子里有点墨水,不甘于每天在农村看孩子、喂猪、养兔子、围着锅台转。
正好县城有家新开张的“早熟悉”饭店招服务员,娟儿一应聘就选上了,管吃管住。这是一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面对各种各样的客人,娟开始感到眼花缭乱。不过,凭着她的机灵劲,很快得到领导赏识,她上学时数学成绩还不错,脑子又灵光,饭店老板让她负责前台收银。
在城里工作的日子,娟见到了许多她从未见过的东西,也接触到了不同的人和事。她开始觉得自己和大文的生活显得有些单调和乏味。
大文为了娟,也把家搬到了城里,在自己爹娘那个小区租了一个一居室。可是,娟已经变了。娟一周才回一次家,现在家里主要靠大文和大文的娘帮着带小宝。
娟每次回家,总是看不上大文,觉得他的生活太过于平淡无奇,除了说车间那点事,就是小宝。娟一点都没兴趣。酒店来的顾客都是有钱人,娟儿又负责收银,越来越看不上大文唯唯诺诺小心翼翼,“三句踹不出一个屁”的模样了。一周回家一次,俩人即使同床,她也不让大文碰。
渐渐地,两人一周见面开始没有话说,这使得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后来,即使每周回来一次,也分床睡。再后来,娟一个月才回家一次了。
这一切,大文都忍了。
一开始,大文觉得,可能是娟儿饭店太累了,他尽量满足和包容娟的要求。发了工资,留点基本开销,剩下的都交给娟。那时国营厂子效益还可以,毕竟是铁饭碗。
然而,随着大文厂子破产,大文下岗,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娟儿更加嫌弃大文了。
“真是的,还像不像个男人,天天围着锅台转,怎么赚钱养家?!”娟是越来越看不上大文了。
面对娟儿发脾气,大文一点脾气也没有。他凭借在厂子里的钳工手艺,开始骑个三轮车走街串巷干点灵活
有一次,娟儿那个叫“早熟悉”的饭店下水道堵了,正巧大文在附近干修理,娟儿给他打电话,他急急忙忙赶过来,很快就帮助疏通了厨房的下水道。本以为,他的善举能让娟儿回心转意。
“修好了!”大文向前台的娟儿说。没成想,娟看到他,故意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唯恐让饭店同事们知道他们俩是一家人。
大文长叹一声,收拾起自己的家伙事,没收“早熟悉”饭店的疏通维修费,骑着三轮车默默地走了。
饭店老板看着大文落寞的身影,又看看捂着鼻子的前台收银员娟儿,指着大文离去的方向,疑惑的问到,“你们认识?”
“啊?老板,不认识!啊不,看着有点面熟,可能是个老乡?”娟低下头,收拾台子上的物件,不做声了。
“怪不得人家不收费,看来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他对你有好感?!”经理打着哈哈,他感觉娟儿跟大文有故事,但是作为生意人,“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祥不周祥?”,没再继续追问此事。
以后的日子,无论大文怎么努力,也换不回娟变了的心。娟过生日,他用打零工的钱给娟买了个金戒指。放在过去,娟一定欢天喜地给他做好吃的。现如今,时尚的娟儿连看都不看一眼,直接丢进了出租房的抽屉里。
“她这是看不上咱们了,以前大文当工人,她是农民,她在村里当然体面。现在她进了城,见多了有钱人,看不上咱们了!”大文娘是农转非,如今也是城里人了,第一时间说出自己对这个儿媳妇的看法。
“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大老李骂了一句,也不知是骂自己媳妇儿,还是骂大文媳妇儿。
小宝快上小学的时候,娟儿跟常到她饭店吃饭的一位大老板好上了,那个大老板家里有媳妇儿,娟儿明明知道,可是,面对大老板一掷千金,出手阔绰,娟已经走进迷途,无法回头。
大老板在外面给娟租了房子,俩人不管不顾住在了一起。娟儿那家“早熟悉”饭店的经理都看不下去了,“娟子,这侯老板家里可是有媳妇儿,不是大哥不提醒你啊?!”
“老板,我知道,他说对我好?”娟儿羞红了脸,替那个人打掩护。侯老板许诺娟儿,要想办法跟家里婆娘离婚,带她远走高飞。
娟儿的老板摇了摇头,没再说什么。心里想,“没准娟儿,哪天看不上自己这家饭店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一个县城,好事不传,坏事传千里。娟儿跟侯老板不清不楚的事,传到大文爹娘耳朵里了。最后,娟儿的娘也知道了。娟儿的娘大棉子对大文很满意,说什么也不同意娟儿的说法。
“闺女,咱们可不能对不起老李家,再说大文那孩子,你爹有病的时候,人家可没嫌弃咱们啊?!”
娟儿已经鬼迷了心窍,说什么也不想跟大文过了。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非让她娘跟王姥姥说,这门亲事要黄了,原因是,大文那方面不行,她守活寡,让长辈们不要怪罪她。
“娟儿,小宝都上学了?说出去让人笑话,可不能离婚呢?”王姥姥劝娟儿。
“王姨,我俩在一起不适合了!他不像个男人”娟想都没想回答。
“原来你们俩不是挺好吗?”王姥姥不死心,继续问。
“王姨,这都什么时代了?原来是原来,现在是现在?现在谁家不又买车又买房?看看大文那酸样,要啥没啥?!”娟直言不讳。
“娟啊,你公公婆婆一直帮你带小宝,咱们可不能没有良心啊!不管怎么说,大文也是工人?人家当年没嫌弃咱们农民!”王姥姥也打开窗户说亮话。
“姨,您真的落伍了,什么工人农民,我们年轻时就被这个迷惑了,觉得吃国库粮当工人有面子,可又怎么样?不是一样下岗了,什么都不是!人有本事最重要啊,姨,没本事,坐吃山空,喝西北风啊?”没想到过去内向的娟,进城打工这几年,变得伶牙俐齿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