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龙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陶砚瓦是1985年百万大裁军时第一批转业的,当时才0岁刚出头。当时地方上对部队转业干部需求量大,一般都能如愿安置。如果是能写材料,有点文字能力的,安置得更好。陶砚瓦在部队一直做文字工作:报道员、创作员、干事,经常在报刊电台发表些东西。部队里每个年度都按发表篇数给各个单位排名,排名靠前的脸上有光,排名靠后的就坐不住。这就引起各级政工首长甚至军事首长重视。能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人,那就很吃香了。他们当兵就不用枪炮了,只须靠着手中的破笔头,也就有了受奖、立功、入党、提干的机会。陶砚瓦的档案里记载曾荣立三等功三次,嘉奖多次,都是因为他在军队报刊、地方报刊发表了作品。而对他转业安置至为关键的,是他在人民日报文艺版的金台随感发表的作品,政府部门对此比较认可。当时国务院办公厅、民航总局、国家建材局等单位都想要他,国办先把他档案提走了。等他到单位报到后发现,当时部长级、司局长级、处长级都有不少军队转业干部,俗称“老转”。彼此一见面,都热络得很,统称“战友”。那时在各单位,不少转业干部都是香饽饽。
可是好景不长。部队干部的安置越来越困难,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什么当年转业的人多,安置得很好,后来转业的人少,反而安置困难呢?当然有经济改革深入,国有企业的安置渠道减少,以及政府机构改革,部门编制减少等重要因素。但多年后陶砚瓦又发现第三个原因:就是党政部门的负责人中,基本没有了转业干部的影子,全部是硕士博士之类的所谓高学历人才,而这些人中就没见过一个真心喜欢有军旅生涯的人的人。陶砚瓦发现了这个原因,但没跟任何人讲过。因为机关上百号人中,屈指算来,军队转业干部只有区区几个,说这个话题不是自讨没趣吗?更由于前几年曾有转业干部集体进京上访事件发生,各单位就把转业干部划入什么影响稳定的因素。有个晚上陶砚瓦值班,恰好就接到让各单位详细调查本单位转业干部思想动向的通知。“文革”时军队干部“支左”,领导管理知识分子何等风光!如今的“老转”们竟沦落如此,而什么硕士博士却风光无限。
陶砚瓦来到二楼西北角尚济民的办公室门外,孙健早在斜对面屋子坐着,用手朝一把手方向指指,表示可以直接敲门,领导等着呢。陶砚瓦就敲门,听到里面有声音说“进来!”。
陶砚瓦就进了门。
尚济民办公室很敞亮。靠南边窗户底下一组三个硕大的真皮沙发,可一排坐下五人;靠西南角窗户下摆放着两个落地花盆,里面栽培着进口绿植。陶砚瓦不谙此道,叫不出名字。靠北面墙是一排6组书柜,里面摆满各种大部头成套的书籍。书都是尚济民的,因为前任走时,把原来摆放的书都打包带走了。尚济民的办公桌紧挨西墙,他背靠着书柜,坐在沙发椅上,右手边恰好对着西北角的窗户。屋门一侧,靠东墙摆着一个矮柜一张书案,矮柜里有些饮料和酒饮器皿,上面摆着个微波炉。书案上铺着毛毡,整齐摆放着精美的文房四宝。里间有床和卫生间,赘言不述。
外屋还有一件家具必须提及:紧挨尚济民办公桌右前方,靠西墙对着门口有一把椅子,如果不是和尚济民特别亲密,而尚济民又没任何示意,一般下属都不敢坐在那里。
这时尚济民让了:“来,砚瓦,坐这儿!”
陶砚瓦已预感到要有重要事情发生了。
“砚瓦,今年多大了?”尚济民的语气象兄长一般亲切。
“马上就满56岁。老了。”陶砚瓦说完,似有一肚子委曲要倾吐。
“瞎说!”尚济民笑着嗔怪道。“你才56岁,就喊老了?”说完这句,他端起茶杯,狠呷了一... -->>
陶砚瓦是1985年百万大裁军时第一批转业的,当时才0岁刚出头。当时地方上对部队转业干部需求量大,一般都能如愿安置。如果是能写材料,有点文字能力的,安置得更好。陶砚瓦在部队一直做文字工作:报道员、创作员、干事,经常在报刊电台发表些东西。部队里每个年度都按发表篇数给各个单位排名,排名靠前的脸上有光,排名靠后的就坐不住。这就引起各级政工首长甚至军事首长重视。能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人,那就很吃香了。他们当兵就不用枪炮了,只须靠着手中的破笔头,也就有了受奖、立功、入党、提干的机会。陶砚瓦的档案里记载曾荣立三等功三次,嘉奖多次,都是因为他在军队报刊、地方报刊发表了作品。而对他转业安置至为关键的,是他在人民日报文艺版的金台随感发表的作品,政府部门对此比较认可。当时国务院办公厅、民航总局、国家建材局等单位都想要他,国办先把他档案提走了。等他到单位报到后发现,当时部长级、司局长级、处长级都有不少军队转业干部,俗称“老转”。彼此一见面,都热络得很,统称“战友”。那时在各单位,不少转业干部都是香饽饽。
可是好景不长。部队干部的安置越来越困难,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什么当年转业的人多,安置得很好,后来转业的人少,反而安置困难呢?当然有经济改革深入,国有企业的安置渠道减少,以及政府机构改革,部门编制减少等重要因素。但多年后陶砚瓦又发现第三个原因:就是党政部门的负责人中,基本没有了转业干部的影子,全部是硕士博士之类的所谓高学历人才,而这些人中就没见过一个真心喜欢有军旅生涯的人的人。陶砚瓦发现了这个原因,但没跟任何人讲过。因为机关上百号人中,屈指算来,军队转业干部只有区区几个,说这个话题不是自讨没趣吗?更由于前几年曾有转业干部集体进京上访事件发生,各单位就把转业干部划入什么影响稳定的因素。有个晚上陶砚瓦值班,恰好就接到让各单位详细调查本单位转业干部思想动向的通知。“文革”时军队干部“支左”,领导管理知识分子何等风光!如今的“老转”们竟沦落如此,而什么硕士博士却风光无限。
陶砚瓦来到二楼西北角尚济民的办公室门外,孙健早在斜对面屋子坐着,用手朝一把手方向指指,表示可以直接敲门,领导等着呢。陶砚瓦就敲门,听到里面有声音说“进来!”。
陶砚瓦就进了门。
尚济民办公室很敞亮。靠南边窗户底下一组三个硕大的真皮沙发,可一排坐下五人;靠西南角窗户下摆放着两个落地花盆,里面栽培着进口绿植。陶砚瓦不谙此道,叫不出名字。靠北面墙是一排6组书柜,里面摆满各种大部头成套的书籍。书都是尚济民的,因为前任走时,把原来摆放的书都打包带走了。尚济民的办公桌紧挨西墙,他背靠着书柜,坐在沙发椅上,右手边恰好对着西北角的窗户。屋门一侧,靠东墙摆着一个矮柜一张书案,矮柜里有些饮料和酒饮器皿,上面摆着个微波炉。书案上铺着毛毡,整齐摆放着精美的文房四宝。里间有床和卫生间,赘言不述。
外屋还有一件家具必须提及:紧挨尚济民办公桌右前方,靠西墙对着门口有一把椅子,如果不是和尚济民特别亲密,而尚济民又没任何示意,一般下属都不敢坐在那里。
这时尚济民让了:“来,砚瓦,坐这儿!”
陶砚瓦已预感到要有重要事情发生了。
“砚瓦,今年多大了?”尚济民的语气象兄长一般亲切。
“马上就满56岁。老了。”陶砚瓦说完,似有一肚子委曲要倾吐。
“瞎说!”尚济民笑着嗔怪道。“你才56岁,就喊老了?”说完这句,他端起茶杯,狠呷了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