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梦穿康熙换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福临实在是高兴,所谓“秋高气爽人精神”,再加上刚刚挫败了一起博尔济吉特氏祖孙三人的“阴谋诡计”,真是有些志得意满的架势。于是,一出了慈宁宫,皇帝不由分说就抱起小玄烨,坐上了自己的龙辇。
“玄烨,你可愿意让皇后照顾?”
“皇阿玛,儿臣不愿意。”
“为什么呢?她可是皇后,阿玛的正妻。”福临得到满意答案,但还是继续追问。
“因为,玄烨是皇阿玛和我额娘所生,如果不能回到我亲额娘身边,还不如现在这样,纠缠在皇阿玛身边。”弘毅识趣的将头拱进福临的胸膛。
“嗯,百事孝为先,阿玛也是估计康妃、你亲额娘的感受,才没有同意。”福临言不由衷。
“再说了,皇玛玛也不会同意皇后娘娘如此做法的。”弘毅决定稍微展开一下,看看能不能收到奇效。
“此话怎讲?”福临果然感兴趣。
“儿臣在东二所,地处偏僻,况且有皇阿玛钦命的官职,自然是出入自由。如果有什么需要阿玛和皇太后指点的事情,随时可以觐见。可如果入了皇后的启祥宫,岂不是事事都要禀报皇后知晓?如果这样,我皇玛玛就会不高兴,皇阿玛也不会乐见此事的。”弘毅据实禀报。
“好,聪明的小贝勒,阿玛我的心思,你参悟的不错!你皇玛玛那边,应该也是不差!”经儿子的一番点播。福临有所顿悟。看来,对于小玄烨的争夺,自己皇额娘那边也是不愿意出现第三方势力的,毕竟,自己和皇太后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没有必要让皇后出来搅局。
“一会儿阿玛要去景山登高,你陪我一起去吧!”福临发出了邀请。
“皇阿玛,儿臣想去皇后那里一趟。”弘毅面露难色。
“还去她那里作甚?你可是刚刚让她……不悦了呀?”
“嗯,正是因为刚才玄烨拂了皇后的面子。儿臣才要去好好安慰一下她呀?毕竟。她还是阿玛的正妻,是儿臣和福全哥哥的皇额娘。”
“好!玄烨做得好!”福临忍不住夸奖一番。无论自己怎么对待后~宫的这些皇后妃嫔,皇子们没有见风使舵,而是能够公允持正。这才是他这个皇帝所希望看到的。
“既然这样。一会儿进了位育宫。阿玛和你说完正事,你交了差之后,就去办你的事情好了。”
哦?还有正经事要办?而且不能在路上说?那会是什么事呢?轮到弘毅来好奇了。
*
*
慈宁宫。
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面露不悦之色。坐在御座上,一言不发。
下首,坐着皇后博尔济吉特.乌伦珠日格,低头不语,神色黯淡。
再下首,坐着废后、静妃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却是气淡神定,目光沉静,盯着皇太后脚下,也没有只字片语。
这是紫禁城内众多博尔济吉特氏女人“常委会议”的基本格局,只在研究大事的时候才临时召开,就连苏麻喇也是不能列席的。在这之上高一层的规格,还有一个“两人小组”会议,类似于已经取消的所谓“书记办公会”,那时候就只剩下了皇太后和废后静妃了,她二位才是这里所有博尔济吉特氏女人的“首脑核心”。
“g??g-aaβ【蒙语“姑奶奶”,弘毅不会读,又不敢瞎猜,抱歉】,我……” 乌伦珠日格到底还是城府浅了,终于耐不住这无声的压力,开口准备说些什么。
“g??-g??【蒙语“姑姑”】,这是我的主意。”孟古青及时出言制止,把后面的话语权从皇后那里揽入了自己这边。
“孟古青,你这是为何?”布木布泰有些失落,心中暗暗责怪自己的侄女没有为自己考虑周全,可还是顺着侄女的意思开口了。
“姑母,我不想让乌伦珠日格……落到和我一样的下场……”配合着这场小小的演出,孟古青一改这一年多来冷峻平静的面容,一双泪汪汪的大眼睛里,终于有一滴异常饱满的泪珠夺眶而出,紧接着,两滴、三滴接踵而至,再后来,就是泪如雨下了。
“唉,她怎么会呢……”皇太后没有想到侄女的反应如此强烈,也是心中不忍起来。
“她会不会,我不知道,可不能让皇上有机会再来一次!”孟古青猛地抬头,尽管还是止不住泪水,却紧紧盯着自己的姑母毫不放弃。
“可亲自抚育一个阿哥,就能让皇帝……”布木布泰原本想说“就能让皇帝不再废了皇后”,话到嘴边,却终归感觉不太妥当,生生咽了回去。
“姑祖母,孙儿怕呀……”乌伦珠日格听了这半截话,一时激动,终于也落下了眼泪。
“姑母,现如今皇上对两个阿哥、特别是玄烨视如心腹,如果他能进了启祥宫育成,就和乌伦珠日格不仅仅是母子之份,假以时日,终归还会有母子之情,皇后自然会对他视若己出。这样一来,假使有一天皇上有心‘再次’废后,哪怕他‘再次’不顾朝堂群臣反对、天下民人愤懑,可他难道不会顾及储君的情感?难道他不怕百年之后的反正?”孟古青一口气说完,而且一脸用了两个“再次”,借以发泄自己两年多以来的种种积怨,同时也终于忍住了泪水,依旧换上平静的面容,配合着那冷峻的美貌,等着姑母“大发雷霆”了。
当年顺治废后,的确是在满朝文武中引起了极大地震动,不仅仅是一班信守三纲五常、君子之道的汉臣不答应,就连满洲亲贵也是不能理解。
先是大学士冯铨、陈名夏、张端、刘正宗等人从礼部诸臣整理历代废后事例的做法中。得到了福临准备废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信息。他们纷纷上疏劝谏福临说:“皇后母仪天下,关系甚重。前代如汉光武、宋仁宗、明宣宗,皆称贤主,俱以废后一节终为盛德之累。望皇上深思详虑,慎重举动。”但福临的态度非常坚定,不仅严厉斥责冯铨等人不明事理,沽名钓誉,而且当天就奏请皇太后,下“圣谕”要将皇后降为静妃,从中宫改居侧宫。
同时。福临又要求礼部立即讨论废后一事。当时。礼部尚书胡世安、侍郎吕崇烈、高珩上疏劝福临慎重考虑,并说福临的“圣谕”中没提到此事和诸王大臣商量过,如果不公开宣布,那么中外不会知道废后之事。如果公布此事。那么中外就会对此大加怀疑。妄自揣测,产生误会。或许福临也觉得此事在程序上有漏洞,于是便令诸议政王、大臣进行讨论。结果礼部员外郎孔允樾及御史宗敦一、潘朝选、陈茉、张暗、杜果、聂阶、张嘉、李敬、刘秉政、祖永杰、高尔位、白尚登、祖建明等14人也都坚决反对,上疏力争,希望福临能收回成命。
其中孔允樾作为孔圣后裔,所言尤切:“偶闻废后一事,不觉悚然。然及见冯铨等奉圣谕内,有故废无能之人一语,更为惊骇。窃思天子一言一动,万世共仰,况我皇后正位三年,未闻显有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后世有学者推测,说这位皇后“无能”,或许是因为满语和汉语都说不好。汗!】且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臣考往古,如汉之马后,唐之长孙后,敦朴俭素,皆能养和平之福。至于吕后、武后,非不聪明颖利,然倾危社稷,均作乱阶。今皇后不以才能表著,自是天姿笃厚,亦何害乎!为中宫而乃议变易耶!设皇后必不谐圣意,亦可仿旧制,选立东西二宫,共襄内治,若夫废后一节,千古典礼所在,一时风化攸关,实有惊人耳目者。且皇上亲政以来,天下以为尧舜复生,今忽有非常之举,传之圣子神孙,岂开国之主所宜有耶?臣思皇上,天下之父;皇后,天下之母。父有出母之议,为人子者,即心知母过,尚不免涕泣以谏,况绝不知母过何事,又安忍缄口严父之侧而不为母一请命乎?”
福临又令诸王、贝勒、大臣们集体讨论,讨论结果还是不同意福临废后的动议,仍然主张皇后正位中宫,并“照顾”到福临的情绪,甚至采纳孔允樾的办法,建议分立东西两宫,让皇帝有两个正宫皇后。福临更加气恼,命令大臣们继续讨论,并谕示孔允樾主动认错。孔允樾迫于压力,只好引咎自责,表示支持福临。这样,诸王大臣再开会讨论时,都表示完全按照福临的意见。
福临是铁了心要废后,连皇太后都挽回不了。在侄女和儿子之间,在家务与国政之间,布木布泰到底还是选择的后者,于是有了福临这样一纸诏书:“自古立后皆慎重遴选,使可母仪天下。今后乃睿王于朕幼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谨于八月二十五日奏闻皇太后,... -->>
福临实在是高兴,所谓“秋高气爽人精神”,再加上刚刚挫败了一起博尔济吉特氏祖孙三人的“阴谋诡计”,真是有些志得意满的架势。于是,一出了慈宁宫,皇帝不由分说就抱起小玄烨,坐上了自己的龙辇。
“玄烨,你可愿意让皇后照顾?”
“皇阿玛,儿臣不愿意。”
“为什么呢?她可是皇后,阿玛的正妻。”福临得到满意答案,但还是继续追问。
“因为,玄烨是皇阿玛和我额娘所生,如果不能回到我亲额娘身边,还不如现在这样,纠缠在皇阿玛身边。”弘毅识趣的将头拱进福临的胸膛。
“嗯,百事孝为先,阿玛也是估计康妃、你亲额娘的感受,才没有同意。”福临言不由衷。
“再说了,皇玛玛也不会同意皇后娘娘如此做法的。”弘毅决定稍微展开一下,看看能不能收到奇效。
“此话怎讲?”福临果然感兴趣。
“儿臣在东二所,地处偏僻,况且有皇阿玛钦命的官职,自然是出入自由。如果有什么需要阿玛和皇太后指点的事情,随时可以觐见。可如果入了皇后的启祥宫,岂不是事事都要禀报皇后知晓?如果这样,我皇玛玛就会不高兴,皇阿玛也不会乐见此事的。”弘毅据实禀报。
“好,聪明的小贝勒,阿玛我的心思,你参悟的不错!你皇玛玛那边,应该也是不差!”经儿子的一番点播。福临有所顿悟。看来,对于小玄烨的争夺,自己皇额娘那边也是不愿意出现第三方势力的,毕竟,自己和皇太后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没有必要让皇后出来搅局。
“一会儿阿玛要去景山登高,你陪我一起去吧!”福临发出了邀请。
“皇阿玛,儿臣想去皇后那里一趟。”弘毅面露难色。
“还去她那里作甚?你可是刚刚让她……不悦了呀?”
“嗯,正是因为刚才玄烨拂了皇后的面子。儿臣才要去好好安慰一下她呀?毕竟。她还是阿玛的正妻,是儿臣和福全哥哥的皇额娘。”
“好!玄烨做得好!”福临忍不住夸奖一番。无论自己怎么对待后~宫的这些皇后妃嫔,皇子们没有见风使舵,而是能够公允持正。这才是他这个皇帝所希望看到的。
“既然这样。一会儿进了位育宫。阿玛和你说完正事,你交了差之后,就去办你的事情好了。”
哦?还有正经事要办?而且不能在路上说?那会是什么事呢?轮到弘毅来好奇了。
*
*
慈宁宫。
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面露不悦之色。坐在御座上,一言不发。
下首,坐着皇后博尔济吉特.乌伦珠日格,低头不语,神色黯淡。
再下首,坐着废后、静妃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却是气淡神定,目光沉静,盯着皇太后脚下,也没有只字片语。
这是紫禁城内众多博尔济吉特氏女人“常委会议”的基本格局,只在研究大事的时候才临时召开,就连苏麻喇也是不能列席的。在这之上高一层的规格,还有一个“两人小组”会议,类似于已经取消的所谓“书记办公会”,那时候就只剩下了皇太后和废后静妃了,她二位才是这里所有博尔济吉特氏女人的“首脑核心”。
“g??g-aaβ【蒙语“姑奶奶”,弘毅不会读,又不敢瞎猜,抱歉】,我……” 乌伦珠日格到底还是城府浅了,终于耐不住这无声的压力,开口准备说些什么。
“g??-g??【蒙语“姑姑”】,这是我的主意。”孟古青及时出言制止,把后面的话语权从皇后那里揽入了自己这边。
“孟古青,你这是为何?”布木布泰有些失落,心中暗暗责怪自己的侄女没有为自己考虑周全,可还是顺着侄女的意思开口了。
“姑母,我不想让乌伦珠日格……落到和我一样的下场……”配合着这场小小的演出,孟古青一改这一年多来冷峻平静的面容,一双泪汪汪的大眼睛里,终于有一滴异常饱满的泪珠夺眶而出,紧接着,两滴、三滴接踵而至,再后来,就是泪如雨下了。
“唉,她怎么会呢……”皇太后没有想到侄女的反应如此强烈,也是心中不忍起来。
“她会不会,我不知道,可不能让皇上有机会再来一次!”孟古青猛地抬头,尽管还是止不住泪水,却紧紧盯着自己的姑母毫不放弃。
“可亲自抚育一个阿哥,就能让皇帝……”布木布泰原本想说“就能让皇帝不再废了皇后”,话到嘴边,却终归感觉不太妥当,生生咽了回去。
“姑祖母,孙儿怕呀……”乌伦珠日格听了这半截话,一时激动,终于也落下了眼泪。
“姑母,现如今皇上对两个阿哥、特别是玄烨视如心腹,如果他能进了启祥宫育成,就和乌伦珠日格不仅仅是母子之份,假以时日,终归还会有母子之情,皇后自然会对他视若己出。这样一来,假使有一天皇上有心‘再次’废后,哪怕他‘再次’不顾朝堂群臣反对、天下民人愤懑,可他难道不会顾及储君的情感?难道他不怕百年之后的反正?”孟古青一口气说完,而且一脸用了两个“再次”,借以发泄自己两年多以来的种种积怨,同时也终于忍住了泪水,依旧换上平静的面容,配合着那冷峻的美貌,等着姑母“大发雷霆”了。
当年顺治废后,的确是在满朝文武中引起了极大地震动,不仅仅是一班信守三纲五常、君子之道的汉臣不答应,就连满洲亲贵也是不能理解。
先是大学士冯铨、陈名夏、张端、刘正宗等人从礼部诸臣整理历代废后事例的做法中。得到了福临准备废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信息。他们纷纷上疏劝谏福临说:“皇后母仪天下,关系甚重。前代如汉光武、宋仁宗、明宣宗,皆称贤主,俱以废后一节终为盛德之累。望皇上深思详虑,慎重举动。”但福临的态度非常坚定,不仅严厉斥责冯铨等人不明事理,沽名钓誉,而且当天就奏请皇太后,下“圣谕”要将皇后降为静妃,从中宫改居侧宫。
同时。福临又要求礼部立即讨论废后一事。当时。礼部尚书胡世安、侍郎吕崇烈、高珩上疏劝福临慎重考虑,并说福临的“圣谕”中没提到此事和诸王大臣商量过,如果不公开宣布,那么中外不会知道废后之事。如果公布此事。那么中外就会对此大加怀疑。妄自揣测,产生误会。或许福临也觉得此事在程序上有漏洞,于是便令诸议政王、大臣进行讨论。结果礼部员外郎孔允樾及御史宗敦一、潘朝选、陈茉、张暗、杜果、聂阶、张嘉、李敬、刘秉政、祖永杰、高尔位、白尚登、祖建明等14人也都坚决反对,上疏力争,希望福临能收回成命。
其中孔允樾作为孔圣后裔,所言尤切:“偶闻废后一事,不觉悚然。然及见冯铨等奉圣谕内,有故废无能之人一语,更为惊骇。窃思天子一言一动,万世共仰,况我皇后正位三年,未闻显有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后世有学者推测,说这位皇后“无能”,或许是因为满语和汉语都说不好。汗!】且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臣考往古,如汉之马后,唐之长孙后,敦朴俭素,皆能养和平之福。至于吕后、武后,非不聪明颖利,然倾危社稷,均作乱阶。今皇后不以才能表著,自是天姿笃厚,亦何害乎!为中宫而乃议变易耶!设皇后必不谐圣意,亦可仿旧制,选立东西二宫,共襄内治,若夫废后一节,千古典礼所在,一时风化攸关,实有惊人耳目者。且皇上亲政以来,天下以为尧舜复生,今忽有非常之举,传之圣子神孙,岂开国之主所宜有耶?臣思皇上,天下之父;皇后,天下之母。父有出母之议,为人子者,即心知母过,尚不免涕泣以谏,况绝不知母过何事,又安忍缄口严父之侧而不为母一请命乎?”
福临又令诸王、贝勒、大臣们集体讨论,讨论结果还是不同意福临废后的动议,仍然主张皇后正位中宫,并“照顾”到福临的情绪,甚至采纳孔允樾的办法,建议分立东西两宫,让皇帝有两个正宫皇后。福临更加气恼,命令大臣们继续讨论,并谕示孔允樾主动认错。孔允樾迫于压力,只好引咎自责,表示支持福临。这样,诸王大臣再开会讨论时,都表示完全按照福临的意见。
福临是铁了心要废后,连皇太后都挽回不了。在侄女和儿子之间,在家务与国政之间,布木布泰到底还是选择的后者,于是有了福临这样一纸诏书:“自古立后皆慎重遴选,使可母仪天下。今后乃睿王于朕幼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谨于八月二十五日奏闻皇太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