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官易同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岳浩瀚到黑垭子管理区上班已经半个多月了。八月八号这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立秋日,农历六月十八日;早上,天还没亮,伴随着几声雷声,下了一阵小雨;早饭时候,天气又变的异常晴朗了。
早上的雷声与小雨,让岳浩瀚想到了关于立秋的农谚:“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
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欠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当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立秋这日,天子会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汉代仍承此俗;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立秋后,秋忙就开始了,在江阳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箩筐,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搬一个放在箩筐里,等箩筐搬满后,倒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是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在江阳一带,关于立秋,还有一个传说。传说中,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玉皇大帝会派秋神巡视天下,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盘着一条蛇,右肩上扛着一柄巨斧。《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
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着繁衍后代,生生不息。《诗经·斯干》里说:“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如果梦到蛇,会生一个漂亮女儿。传说中的女娲是“人首蛇身”。“蛇身”不只是表示某种图腾崇拜,还指身材苗条,曲线玲珑,婀娜多姿。
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还是一位刑罚之神。古时处决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后,叫秋后问斩。秋天有杀气。“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所以蓐收到来的时候,总带有一股凉意。
对于秋天的凉意最为敏感的是梧桐树。立秋一到,它便开始落叶。“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花镜》上说:此木能知岁。它每枝有十二片叶子,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如果闰月,就会多长出一片。梧桐在清明节开花,如果不开花,这年的冬天就会十分寒冷。
在院子里栽上一棵梧桐树,不但能知岁,还可能引来凤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非梧桐不栖。所以,皇宫里是一定要栽梧桐树的。立秋这天,太史官早早就守在了宫廷的中殿外面,眼睛紧紧盯着院子里的梧桐树。一阵风来,一片树叶离开枝头,太史官立即高声喊道:“秋来了。”于是一人接着一人,大声喊道:“秋来了”、“秋来了”,秋来之声瞬时传遍宫城内外。不等回声消失,盔甲整齐的将士们护卫着皇帝蜂拥而出。他们要去郊外的狩猎场射猎。
皇帝在立秋这天,到郊外射猎有两重意思。一是表明自即日起,开始操练士兵;二是为秋神准备祭品。到了郊外,一声号角,将士们扑进森林,由远而近,把麋、狐、兔、鹿驱赶出来,让皇帝用箭射。
在皇帝狩猎的同时,遥远乡村里的人们也忙碌了起来。爱美的女孩,会摘几片梧桐的叶子,剪成不同的花样,插在发髻上。顽皮的孩童会围着她们起哄,妈妈喊他们回家了。先洗手,然后伸出来,妈妈在他们的手心,每人放七粒赤豆,再递给他们一碗井水,让他们“咯崩咯崩”咬碎了豆子,和着井水吞下。据说吃了之后,不生痢疾。爸爸呢,这天也要放下手里的活儿,去街上赶集。最重要的事,是买鸡头菜。买好了,掺些麝香,拿一张大荷叶包上,用红绳子系在腰间,哼着小曲回家。
在江阳的习俗中,立秋这天要吃鸡头菜,鸡头菜在江阳一带又叫鸡头莲,学名叫芡,爆炒了吃,脆而爽口。《神农本草经》上说吃芡能让人耳目聪明。在岳浩瀚印象中,自小到大,每逢立秋日,妈妈就会买回鸡头莲,做菜让大家吃,说是小孩子吃了聪明。
在江阳农村,有爷爷奶奶的家庭,爷爷奶奶在立秋前一天就开始忙了,又要采地里的瓜,又要拿竹竿打树上的果子,还要把茄子蒸熟了,放在院子里晾干。等到立秋的当天晚上,大家都吃过饭了,爷爷奶奶便笑眯眯地,一样样端出来,让大人孩子,边纳凉边吃。吃剩了的桃核不能乱扔,要给奶奶。于是孩子们就一个一个,捧着满把的桃核给她。... -->>
岳浩瀚到黑垭子管理区上班已经半个多月了。八月八号这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立秋日,农历六月十八日;早上,天还没亮,伴随着几声雷声,下了一阵小雨;早饭时候,天气又变的异常晴朗了。
早上的雷声与小雨,让岳浩瀚想到了关于立秋的农谚:“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
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欠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当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立秋这日,天子会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汉代仍承此俗;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立秋后,秋忙就开始了,在江阳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箩筐,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搬一个放在箩筐里,等箩筐搬满后,倒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是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在江阳一带,关于立秋,还有一个传说。传说中,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玉皇大帝会派秋神巡视天下,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盘着一条蛇,右肩上扛着一柄巨斧。《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
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着繁衍后代,生生不息。《诗经·斯干》里说:“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如果梦到蛇,会生一个漂亮女儿。传说中的女娲是“人首蛇身”。“蛇身”不只是表示某种图腾崇拜,还指身材苗条,曲线玲珑,婀娜多姿。
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还是一位刑罚之神。古时处决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后,叫秋后问斩。秋天有杀气。“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所以蓐收到来的时候,总带有一股凉意。
对于秋天的凉意最为敏感的是梧桐树。立秋一到,它便开始落叶。“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花镜》上说:此木能知岁。它每枝有十二片叶子,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如果闰月,就会多长出一片。梧桐在清明节开花,如果不开花,这年的冬天就会十分寒冷。
在院子里栽上一棵梧桐树,不但能知岁,还可能引来凤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非梧桐不栖。所以,皇宫里是一定要栽梧桐树的。立秋这天,太史官早早就守在了宫廷的中殿外面,眼睛紧紧盯着院子里的梧桐树。一阵风来,一片树叶离开枝头,太史官立即高声喊道:“秋来了。”于是一人接着一人,大声喊道:“秋来了”、“秋来了”,秋来之声瞬时传遍宫城内外。不等回声消失,盔甲整齐的将士们护卫着皇帝蜂拥而出。他们要去郊外的狩猎场射猎。
皇帝在立秋这天,到郊外射猎有两重意思。一是表明自即日起,开始操练士兵;二是为秋神准备祭品。到了郊外,一声号角,将士们扑进森林,由远而近,把麋、狐、兔、鹿驱赶出来,让皇帝用箭射。
在皇帝狩猎的同时,遥远乡村里的人们也忙碌了起来。爱美的女孩,会摘几片梧桐的叶子,剪成不同的花样,插在发髻上。顽皮的孩童会围着她们起哄,妈妈喊他们回家了。先洗手,然后伸出来,妈妈在他们的手心,每人放七粒赤豆,再递给他们一碗井水,让他们“咯崩咯崩”咬碎了豆子,和着井水吞下。据说吃了之后,不生痢疾。爸爸呢,这天也要放下手里的活儿,去街上赶集。最重要的事,是买鸡头菜。买好了,掺些麝香,拿一张大荷叶包上,用红绳子系在腰间,哼着小曲回家。
在江阳的习俗中,立秋这天要吃鸡头菜,鸡头菜在江阳一带又叫鸡头莲,学名叫芡,爆炒了吃,脆而爽口。《神农本草经》上说吃芡能让人耳目聪明。在岳浩瀚印象中,自小到大,每逢立秋日,妈妈就会买回鸡头莲,做菜让大家吃,说是小孩子吃了聪明。
在江阳农村,有爷爷奶奶的家庭,爷爷奶奶在立秋前一天就开始忙了,又要采地里的瓜,又要拿竹竿打树上的果子,还要把茄子蒸熟了,放在院子里晾干。等到立秋的当天晚上,大家都吃过饭了,爷爷奶奶便笑眯眯地,一样样端出来,让大人孩子,边纳凉边吃。吃剩了的桃核不能乱扔,要给奶奶。于是孩子们就一个一个,捧着满把的桃核给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