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郅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隔四日, 郅玄终于出现在早朝上。
礼乐声中,群臣鱼贯入殿,分两侧落座。
以六卿为首,其次是上大夫, 再次是中大夫, 最后是下大夫。
今日是大朝, 满朝文武皆在列。自明日起, 部分中大夫和下大夫无需列席, 殿内的位置会空出许多。
郅玄头戴冕冠, 身着衮服, 腰佩宝剑步入大殿, 在群臣上首落座。
他腰间的佩剑十分特别, 长三尺二寸,剑锋锐利, 削铁如泥。剑鞘玄黑, 剑柄镶嵌彩宝,由郅地大匠冶炼, 专为国君量身打造。
自天下诸侯在中都城外会盟,人王的权柄被瓜分,王赐剑的威严亦被削弱。以四大诸侯为首,大小诸侯多佩铁剑或是本国铜剑, 少佩王赐剑。
这一现象传入中都城, 满朝卿大夫心知大势已去,参奏一次算尽义务,被人王压下不表, 再不置一词, 知情识趣得令人意外。
王赐剑象征意义非凡, 天下诸侯弃剑,摆明是小视中都城。脾气暴躁一些,坚决不能忍,势必要出兵讨伐。
然而现实情况不允许。
弃剑的不是某一国,以四大诸侯为首,大小国君皆不佩或少佩,重大场合再难见到王赐剑的出现。
这种情形下,出兵讨伐困难重重。以中都城的实力,无法同天下诸侯为敌。
人王的位置不是万年不变。
初代人王定鼎中原,靠的是推翻前朝,整合部落力量。反向推之,不管不顾出兵,同天下诸侯国对立,势必引发众怒。后果将会如何?
正因清楚这一点,中都氏族变得沉默,少见地闭上嘴巴。卿大夫们没有再三弹劾,也没有要求人王杀鸡儆猴。
出兵未必能起到震慑作用,更可能的结果是被反戈一击,中都城威严扫地,君臣一起被按在地上摩擦。
天下权柄已然倾斜,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不信也得信,不低头也得低头。
如今的中都城和人王不比往昔,失去号令天下的威严,出兵讨伐是取死之道,蛰伏合作才有生路。
人王淮十分清楚这一点。
有郅玄的承诺,他深知前方的路该如何走。中都氏族尚在追忆往日荣光,抓住体面不肯放手,他已经超脱出来,为接下来的发展加紧蓄力。
天下诸侯舍弃王赐剑是意料之中。
看到群臣奏疏,人王淮有短暂复杂,很快整理情绪,将弹劾之言抛到脑后。拿起郅玄送来的书信,展开随信送上的地图,看到图上圈画,两眼都在发光。
郅玄离开中都城前,曾同人王淮详谈。
彼此推心置腹,人王淮不再钻牛角尖,愿意放宽心胸,和天下诸侯一同向外开拓。
局限中原非长久之计。
人口发展是必然,土地粮食的需求都会上升。为满足这份需求,向外扩张是最好的途径。
郅玄没有讲述太多,也没有列举更深层次的意义,他只对人王淮摆出现实,让对方看清局限和发展会有多大差异。
再者,氏族以家为本,对利益的渴望不会停歇。
对外发展能缓解国内压力,用兵不血刃的方式缓解氏族争端。无论在诸侯国还是中都城,都是解决矛盾维持内部和平的不二法门。
人王淮心知郅玄有未尽之言,但他无意深究。
以目前的情况,中都城实力不济,不让步也必须让步。与其困坐愁城,不如主动接受条件,整合王族力量向外发展。
人王淮一念通达,行事风格发生改变,愈发向四大诸侯靠拢。
在他的影响下,中都氏族逐渐明白和天下诸侯对立毫无益处,王上主动放下身段,他们何必强撑着咬牙不放。
在中原内部,中都城和诸侯国有权柄争夺,一旦走出去,面对陌生环境,大家需要拧成一股绳,守望相助,才能拿下更多资源。
掌握的资源足够多,获取的利益足够丰厚,日后发生摩擦,才有针锋相对的底气。现如今,敢和四大诸侯叫板,无疑是鸡蛋碰石头,自找没趣。
中都城的变化显而易见,天下诸侯看在眼中,对人王淮的魄力颇为赞赏。
然而仅止于此。
权力到手,他们不可能再让出去。
人王淮心知肚明,中都氏族也是一清二楚。
放弃同诸侯国争-权,中都氏族开始关心另一件事,就是人王淮的继承人问题。
人王淮膝下儿女双全,王女是嫡出,王子皆为庶出。
王后年纪尚轻,今后未必不能生下王子。就算没有嫡出的王子,王女也能继承王位,氏族们本不应如此焦急。
问题在于人王淮的后-宫看似简单却极其复杂,原桃就是最大的变数。
西原侯的强势有目共睹。原桃如今未有子女,日后一旦生育,是否会有争夺之意?
氏族们希望人王淮早立继承人,又不希望今后发生变故,想法极其矛盾,偏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于此,人王淮看在眼中,王后和原桃也是一样。
原桃无意生子,几个媵妾与她同进退。若非她们主动留下,以郅玄的强横,将妹妹带回国轻而易举,无人胆敢阻拦。
可惜中都氏族不知道原桃的想法,提到册立继承人就万般矛盾,早也不是晚也不是,每次提起这... -->>
时隔四日, 郅玄终于出现在早朝上。
礼乐声中,群臣鱼贯入殿,分两侧落座。
以六卿为首,其次是上大夫, 再次是中大夫, 最后是下大夫。
今日是大朝, 满朝文武皆在列。自明日起, 部分中大夫和下大夫无需列席, 殿内的位置会空出许多。
郅玄头戴冕冠, 身着衮服, 腰佩宝剑步入大殿, 在群臣上首落座。
他腰间的佩剑十分特别, 长三尺二寸,剑锋锐利, 削铁如泥。剑鞘玄黑, 剑柄镶嵌彩宝,由郅地大匠冶炼, 专为国君量身打造。
自天下诸侯在中都城外会盟,人王的权柄被瓜分,王赐剑的威严亦被削弱。以四大诸侯为首,大小诸侯多佩铁剑或是本国铜剑, 少佩王赐剑。
这一现象传入中都城, 满朝卿大夫心知大势已去,参奏一次算尽义务,被人王压下不表, 再不置一词, 知情识趣得令人意外。
王赐剑象征意义非凡, 天下诸侯弃剑,摆明是小视中都城。脾气暴躁一些,坚决不能忍,势必要出兵讨伐。
然而现实情况不允许。
弃剑的不是某一国,以四大诸侯为首,大小国君皆不佩或少佩,重大场合再难见到王赐剑的出现。
这种情形下,出兵讨伐困难重重。以中都城的实力,无法同天下诸侯为敌。
人王的位置不是万年不变。
初代人王定鼎中原,靠的是推翻前朝,整合部落力量。反向推之,不管不顾出兵,同天下诸侯国对立,势必引发众怒。后果将会如何?
正因清楚这一点,中都氏族变得沉默,少见地闭上嘴巴。卿大夫们没有再三弹劾,也没有要求人王杀鸡儆猴。
出兵未必能起到震慑作用,更可能的结果是被反戈一击,中都城威严扫地,君臣一起被按在地上摩擦。
天下权柄已然倾斜,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不信也得信,不低头也得低头。
如今的中都城和人王不比往昔,失去号令天下的威严,出兵讨伐是取死之道,蛰伏合作才有生路。
人王淮十分清楚这一点。
有郅玄的承诺,他深知前方的路该如何走。中都氏族尚在追忆往日荣光,抓住体面不肯放手,他已经超脱出来,为接下来的发展加紧蓄力。
天下诸侯舍弃王赐剑是意料之中。
看到群臣奏疏,人王淮有短暂复杂,很快整理情绪,将弹劾之言抛到脑后。拿起郅玄送来的书信,展开随信送上的地图,看到图上圈画,两眼都在发光。
郅玄离开中都城前,曾同人王淮详谈。
彼此推心置腹,人王淮不再钻牛角尖,愿意放宽心胸,和天下诸侯一同向外开拓。
局限中原非长久之计。
人口发展是必然,土地粮食的需求都会上升。为满足这份需求,向外扩张是最好的途径。
郅玄没有讲述太多,也没有列举更深层次的意义,他只对人王淮摆出现实,让对方看清局限和发展会有多大差异。
再者,氏族以家为本,对利益的渴望不会停歇。
对外发展能缓解国内压力,用兵不血刃的方式缓解氏族争端。无论在诸侯国还是中都城,都是解决矛盾维持内部和平的不二法门。
人王淮心知郅玄有未尽之言,但他无意深究。
以目前的情况,中都城实力不济,不让步也必须让步。与其困坐愁城,不如主动接受条件,整合王族力量向外发展。
人王淮一念通达,行事风格发生改变,愈发向四大诸侯靠拢。
在他的影响下,中都氏族逐渐明白和天下诸侯对立毫无益处,王上主动放下身段,他们何必强撑着咬牙不放。
在中原内部,中都城和诸侯国有权柄争夺,一旦走出去,面对陌生环境,大家需要拧成一股绳,守望相助,才能拿下更多资源。
掌握的资源足够多,获取的利益足够丰厚,日后发生摩擦,才有针锋相对的底气。现如今,敢和四大诸侯叫板,无疑是鸡蛋碰石头,自找没趣。
中都城的变化显而易见,天下诸侯看在眼中,对人王淮的魄力颇为赞赏。
然而仅止于此。
权力到手,他们不可能再让出去。
人王淮心知肚明,中都氏族也是一清二楚。
放弃同诸侯国争-权,中都氏族开始关心另一件事,就是人王淮的继承人问题。
人王淮膝下儿女双全,王女是嫡出,王子皆为庶出。
王后年纪尚轻,今后未必不能生下王子。就算没有嫡出的王子,王女也能继承王位,氏族们本不应如此焦急。
问题在于人王淮的后-宫看似简单却极其复杂,原桃就是最大的变数。
西原侯的强势有目共睹。原桃如今未有子女,日后一旦生育,是否会有争夺之意?
氏族们希望人王淮早立继承人,又不希望今后发生变故,想法极其矛盾,偏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于此,人王淮看在眼中,王后和原桃也是一样。
原桃无意生子,几个媵妾与她同进退。若非她们主动留下,以郅玄的强横,将妹妹带回国轻而易举,无人胆敢阻拦。
可惜中都氏族不知道原桃的想法,提到册立继承人就万般矛盾,早也不是晚也不是,每次提起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