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名门闺秀与农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日子就在林青婉幸福却又甜蜜的烦恼中度过。
幸福是说的日子过得顺心,男人疼爱,娃儿也健康成长。甜蜜的烦恼则是她要带两个小奶娃,幸好有马婶儿在一旁帮着,倒也不是很难过。
因为新增设了小作坊,家里这里的小作坊活计要轻松了很多。大家再也不用紧赶慢赶怕交货时候没货了,家里的几个女人都清闲了下来。现在小作坊的工作,交给了请来帮工的人手去做,送货的事情家里几个男人也不用跑了,而是交给杨巍和庞梁两人。
至于新增设的小作坊那里的送货,也是有安排人手的。
这三家人进入了空前清闲的阶段,这种清闲以后还会持续,毕竟生意模式已经进入正轨,哪有当东家的自己做生意还亲自去加工。
这个提议是林青婉提议,夏大成附议的。毕竟以后生意再做大些,肯定不能全家齐上阵的,合理的请人用人也是必备的。
刚清闲下来的时候,所有人都不习惯。
杨氏和姚氏忙碌惯了,每天总会去小作坊那里帮帮忙。后来发现即使她们不去帮忙,小作坊也能很好的运转。这两人知道这些后,很是失落。可是这些都是必须要经历的,所以渐渐也就习惯了下来。
现在杨氏、姚氏、周氏要干的事也就是隔几日剥制些肠衣出来,放那里慢慢用。然后就是每日有屠户送货过来的时候,去清点记账。做了多少腊味鲜送货出去,也是她们记了报给林青婉。这几个妇人都不识字,不过简单的数字还是能记下来的。
因为生意进出的太多琐碎,不像以前就那么点东西,做到心里清就可以,林青婉规定了大家都要开始记账,分工也更为明确。
屠户那里送肉每天就由家里的几个妇人去清点记数,每日做了多少腊味鲜和送出了多少腊味鲜也需要她们去记数,然后报回来给林青婉。
至于肉钱也和屠户商议好了,一月一结算。佐料什么的一直都是杨铁柱在负责,现在仍然是他在负责,和小作坊没有银钱上的关系,走的是他们家的私帐。
外面结账回来的人员只负责把钱交给林青婉,然后林青婉自己会对账核算数目是否正确,然后汇总合计,到了月底大家坐在一起核对一下,然后分红。
夏大成以前做过掌柜,对于账目这事是非常了解的,只是他成日里太忙也没功夫做这个。见林青婉自己就把所有的账目理顺了,小作坊那里越来越理顺,不禁高兴万分。
夸奖了林青婉做事爽利不说,还说新增设的小作坊那里,他准备也安排一个负责记账的账房。到时那里的账房把账目记好,然后统一报给林青婉,让她便于核对计算分红。
因为这次收地事件,杨铁柱兄弟两家和杨氏一家彻底的进入了村民的眼中,原来不知不觉人家已经发展到这么好了。
只是大家也不能说些什么,一来旁人是自食其力,另外这三家差不多成了村里手里地最多的地主。当然也免不了会有人说些酸言酸语,但是附和的人极其少。
大家就算不看当初人家在最艰难的时候悄悄帮助了很多户人家,也要看自家的生计全部寄予在别人身上。
另外小作坊招工,也是在村里挑了好几个干活利索的妇人,别人拿着小作坊的工钱肯定是要帮东家说话的,所以落峡村里对杨铁柱几家徒然冒出来的富裕还是满和谐的。
家里这边生意弄理顺了,夏大成杨铁柱两兄弟的重心,就放在了新增设的小作坊上面。
新增的小作坊设立在淮河县附近的一个村子里面,那里现在一切都刚刚起步,虽然有马叔在那边盯着,但家里的几个男人暂时大部分时间还是呆在那里的。只待所有事情捋顺以后,培养几个可靠的帮手,才能放下心来。
当然,因为暂时还没有可靠的人手,新增设的小作坊只是负责加工送货的,结账等事还是要家里几个男人去。不过一切都已步入正轨,可靠人手的这事儿需要以后慢慢培养。
******
天渐渐又开始炎热起来,转眼又是六月。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淮河县小作坊已经步入正轨,夏大成和杨铁柱他们只需要每隔几日过去一个人监督一下就可以了。
做了生意以后,杨铁根才发现自己的不足。
不识字,很多东西让他办起来都非常艰难。为了以后可以成为家里一个好帮手,不吃闲饭,杨铁根开始学识字了。
教他的人是已经识了很多字,并且在林青婉的培养下能够看帐记账的杨铁柱。杨铁柱识字也才一两年,很多东西懂得都还粗糙,但是教杨铁根却是够用了。
顺便的同时,还把马婶儿的儿子马小亮带着一起学。
马婶儿一家的身契都在林青婉手里,也算是自家人,用起来也比较放心,杨铁柱就打算把马小亮也培养出来,到时候就可以更省心一些,现在杨铁柱已经开始明白培养人手的好处了。
马小亮是不识字的,马婶儿知道主人家要培养自己的儿子大喜过望,一再交代马小亮要认真学,以后好好给主人家当帮手。马小亮这孩子也是一个实诚的人,虽然平时寡言腼腆,但胜在人聪明。心里知道主人家的好,更是想好好学以后当个好帮手。
见家里几个人都在学识字,姚氏也眼馋了起来。
不识字的苦处可不是杨铁根一个人懂的,姚氏也懂,因为她每次在小作坊那里记账显得很吃力,总是怕忘了,一遍遍来找林青婉报数。不但她自己累得慌,也把林青婉弄得焦头烂额。
林青婉见姚氏眼馋,索性把姚氏拉过来一起学。由她来教,刚好把姚氏家两个妞妞带着一起启蒙。
听闻林青婉要教姚氏和两个女娃娃识字,杨氏的儿媳妇周氏也眼馋了,几人商量一下,索性带着闺女一起过来学。
... -->>
日子就在林青婉幸福却又甜蜜的烦恼中度过。
幸福是说的日子过得顺心,男人疼爱,娃儿也健康成长。甜蜜的烦恼则是她要带两个小奶娃,幸好有马婶儿在一旁帮着,倒也不是很难过。
因为新增设了小作坊,家里这里的小作坊活计要轻松了很多。大家再也不用紧赶慢赶怕交货时候没货了,家里的几个女人都清闲了下来。现在小作坊的工作,交给了请来帮工的人手去做,送货的事情家里几个男人也不用跑了,而是交给杨巍和庞梁两人。
至于新增设的小作坊那里的送货,也是有安排人手的。
这三家人进入了空前清闲的阶段,这种清闲以后还会持续,毕竟生意模式已经进入正轨,哪有当东家的自己做生意还亲自去加工。
这个提议是林青婉提议,夏大成附议的。毕竟以后生意再做大些,肯定不能全家齐上阵的,合理的请人用人也是必备的。
刚清闲下来的时候,所有人都不习惯。
杨氏和姚氏忙碌惯了,每天总会去小作坊那里帮帮忙。后来发现即使她们不去帮忙,小作坊也能很好的运转。这两人知道这些后,很是失落。可是这些都是必须要经历的,所以渐渐也就习惯了下来。
现在杨氏、姚氏、周氏要干的事也就是隔几日剥制些肠衣出来,放那里慢慢用。然后就是每日有屠户送货过来的时候,去清点记账。做了多少腊味鲜送货出去,也是她们记了报给林青婉。这几个妇人都不识字,不过简单的数字还是能记下来的。
因为生意进出的太多琐碎,不像以前就那么点东西,做到心里清就可以,林青婉规定了大家都要开始记账,分工也更为明确。
屠户那里送肉每天就由家里的几个妇人去清点记数,每日做了多少腊味鲜和送出了多少腊味鲜也需要她们去记数,然后报回来给林青婉。
至于肉钱也和屠户商议好了,一月一结算。佐料什么的一直都是杨铁柱在负责,现在仍然是他在负责,和小作坊没有银钱上的关系,走的是他们家的私帐。
外面结账回来的人员只负责把钱交给林青婉,然后林青婉自己会对账核算数目是否正确,然后汇总合计,到了月底大家坐在一起核对一下,然后分红。
夏大成以前做过掌柜,对于账目这事是非常了解的,只是他成日里太忙也没功夫做这个。见林青婉自己就把所有的账目理顺了,小作坊那里越来越理顺,不禁高兴万分。
夸奖了林青婉做事爽利不说,还说新增设的小作坊那里,他准备也安排一个负责记账的账房。到时那里的账房把账目记好,然后统一报给林青婉,让她便于核对计算分红。
因为这次收地事件,杨铁柱兄弟两家和杨氏一家彻底的进入了村民的眼中,原来不知不觉人家已经发展到这么好了。
只是大家也不能说些什么,一来旁人是自食其力,另外这三家差不多成了村里手里地最多的地主。当然也免不了会有人说些酸言酸语,但是附和的人极其少。
大家就算不看当初人家在最艰难的时候悄悄帮助了很多户人家,也要看自家的生计全部寄予在别人身上。
另外小作坊招工,也是在村里挑了好几个干活利索的妇人,别人拿着小作坊的工钱肯定是要帮东家说话的,所以落峡村里对杨铁柱几家徒然冒出来的富裕还是满和谐的。
家里这边生意弄理顺了,夏大成杨铁柱两兄弟的重心,就放在了新增设的小作坊上面。
新增的小作坊设立在淮河县附近的一个村子里面,那里现在一切都刚刚起步,虽然有马叔在那边盯着,但家里的几个男人暂时大部分时间还是呆在那里的。只待所有事情捋顺以后,培养几个可靠的帮手,才能放下心来。
当然,因为暂时还没有可靠的人手,新增设的小作坊只是负责加工送货的,结账等事还是要家里几个男人去。不过一切都已步入正轨,可靠人手的这事儿需要以后慢慢培养。
******
天渐渐又开始炎热起来,转眼又是六月。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淮河县小作坊已经步入正轨,夏大成和杨铁柱他们只需要每隔几日过去一个人监督一下就可以了。
做了生意以后,杨铁根才发现自己的不足。
不识字,很多东西让他办起来都非常艰难。为了以后可以成为家里一个好帮手,不吃闲饭,杨铁根开始学识字了。
教他的人是已经识了很多字,并且在林青婉的培养下能够看帐记账的杨铁柱。杨铁柱识字也才一两年,很多东西懂得都还粗糙,但是教杨铁根却是够用了。
顺便的同时,还把马婶儿的儿子马小亮带着一起学。
马婶儿一家的身契都在林青婉手里,也算是自家人,用起来也比较放心,杨铁柱就打算把马小亮也培养出来,到时候就可以更省心一些,现在杨铁柱已经开始明白培养人手的好处了。
马小亮是不识字的,马婶儿知道主人家要培养自己的儿子大喜过望,一再交代马小亮要认真学,以后好好给主人家当帮手。马小亮这孩子也是一个实诚的人,虽然平时寡言腼腆,但胜在人聪明。心里知道主人家的好,更是想好好学以后当个好帮手。
见家里几个人都在学识字,姚氏也眼馋了起来。
不识字的苦处可不是杨铁根一个人懂的,姚氏也懂,因为她每次在小作坊那里记账显得很吃力,总是怕忘了,一遍遍来找林青婉报数。不但她自己累得慌,也把林青婉弄得焦头烂额。
林青婉见姚氏眼馋,索性把姚氏拉过来一起学。由她来教,刚好把姚氏家两个妞妞带着一起启蒙。
听闻林青婉要教姚氏和两个女娃娃识字,杨氏的儿媳妇周氏也眼馋了,几人商量一下,索性带着闺女一起过来学。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