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我在汉代养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汉代的识字率非常低,别说是一里,就算是十里一亭,都很难找到几个识字的。
低识字率让政令的推行愈发艰难,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通知到郡县下的每座村寨。
顾继是马邑县寺门的小吏,识得几个大字,他先用笔把诏书上的文字在竹简上写了,再以小刀细细雕刻一遍,再在心中默念好几遍确保不会忘记。
寺门里养马,还供他们用,竹简拧巴成一卷揣在怀里,翻身上马。他坐在马鞍上,表情闲适。
马鞍的打造技术并不很难,但有了此物即便是骑术不是很好的人都可以轻易操控马匹。制造马鞍,主料是皮,除此之外就是铁做的马镫。皮子包裹着木框做成座椅,中间塞了点晒干的稻草当填充物,铁马镫拴在马上,脚勾进马镫里,着力点很明确。
马具中最值钱的就是铁打的镫,铁很值钱,产量也低,不是每幅马镫都是铁做的,顾继听说朝廷那边还有木头做的镫,和皮子做的镫。
顾继想了一下,觉得这两种镫材料都不怎么样,估计很容易坏,他勾勾铁镫,满意点头:还是咱郁县令厉害,镫到的早,还是铁的。
骑马没多久就到陆家寨了,他挑得时间好,大下午的,早晨出去买卖亦或当脚夫的都回来了,剩下没回来的,估计都是去河东或者其他郡县了,没几天走不来。
到时候让村人口耳相传算了。
他找到里长说:“陛下有诏令,你看着把村里人集起来,宣布一下。”
陆里长点头,随手招了几个小孩。
都是些三四岁的孩子,拿着木质的小弓小剑在街上疯跑。农忙的时候需要他们干活捡掉地上的麦穗,但现在就拖着鼻涕玩。
“大父,有何事?”
“你去说下,让人都到院子来,有事要宣布。”
小孩呲溜吸鼻涕伸出手说:“大爷,要豆子。”
“讨命的东西。”拿了把蒸熟的豆子放小孩儿手心,小孩儿凑近闻了闻,嘻嘻哈哈走了,半晌不到,满大街都是他们的大呼小叫。
“里长有事要说,都到他家院子来。”
“里长的院子,里长的院子。”
儿童稚嫩却高分贝的尖锐童声传遍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怕是连后山坡牧羊的少年郎都听见了,更别说是往复来之的村人。
……
江观潮在陆鲁班院子里,隔着篱笆男童女童的尖啸声不断骚扰他的耳膜。
“三娘不去看看?”
陆鲁班头都不抬:“等村人聚集尚需时间,我这离里长家又近,等会儿再行吧。”
江观潮和陆鲁班的关系,是被人盯着的,陆鲁班别的不说,豆蔻年华,长得漂亮,西汉谈婚论嫁又来得早。当时江观潮在人眼中不过是个卖豆醢的,长得俊俏不错,却也是商贾,还是陇西云游至马邑,算算配陆三娘正好。
旁人不晓得他们凑在一起研究黑科技,都以为三娘好事将近,还有碎嘴的婆子上门打探合何时行昏礼。
后来江观潮和陆鲁班一起做出神臂弓,在知情人眼中就觉得他们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两人吧可能有点像是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是技术上的知音。
当然了,陆家村寨的人普遍知道陆鲁班的匠人技艺,好是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早亡的兄长,又或者是当了多年匠人的阿翁都要好,娴熟又精湛,不过轮创造力还是很不行。
自家人也不吹捧自家人,他们觉得神臂弓能做出来,还是沾了江郎的光啊,这时候再言陆鲁班跟江观潮情投意合,就折杀江郎了!
三姑六婆提问,都说他们是君子之交,再也不说闲话了。
陆鲁班开始可能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少女情愫,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江观潮不进一步示好,她也就歇了心思,干脆一心搞科研。
等人聚集的差不多了,他们也往里长家走。在村里的也不过就百人多点,里长家的小院子勉强塞得下。
前面的人看见了顾继,都簇拥着向前,江观潮站在后面有点好笑,他不合时宜地想到了一个比喻,高考作文中经常出现的“罐子里头拥挤的沙丁鱼”。
顾继读了诏书上的内容,政令很书面语,文邹邹的,读了好几遍村人都没听懂,他不得不把一句句话蹂、躏碎了解释:“就是说陛下广开募兵制度,招募人去当兵,骑术精湛者优先,当骑兵的话可以拿到钱。”
“还给钱?”下面嗡得一声就炸开了,金鼓轰鸣。服兵役是不给钱的,只给田地,内陆之人很在乎这些田,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份可以流传下去的厚重的基业,但是马邑这里是没办法种田的,不是说田不够好,只是田里的庄稼物估计还没种好,就被来去匆匆的匈奴骑兵用马蹄子践踏了。久而久之,当地人就以放牧为主了。
“可以上阵杀匈奴人吗?”
“可。”
……
陆家寨的壮年男子不少,顾继一走就三五成群凑成一圈,兴冲冲地讨论当兵的事。
国家的最低征兵年龄是20,但是募兵不一样,十六七岁就可以报名,连十二岁的陆十郎都蠢蠢欲动,更不要说上面年纪比他大的。
他们满腔热情,恨不得立刻上马杀敌报效祖国。
抒发了一会儿情感之后,又开始讨论当兵的收入。
步兵是没有钱的,但是管吃管喝管,有服过兵役的郎君对比当年拿到的粮饷说:“给的粮食比服役多不少。”
而骑兵的粮食也是配给的,刺猬还有钱拿出来。
陆家郎君揣度着:“便是募兵,以我等之骑术,当骑兵还不是绰绰有余?”
“骑兵一日就有两文,当上伍长十长更高,而且匈奴人的头也算功绩……”
西汉早期,富庶地区的百姓当... -->>
汉代的识字率非常低,别说是一里,就算是十里一亭,都很难找到几个识字的。
低识字率让政令的推行愈发艰难,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通知到郡县下的每座村寨。
顾继是马邑县寺门的小吏,识得几个大字,他先用笔把诏书上的文字在竹简上写了,再以小刀细细雕刻一遍,再在心中默念好几遍确保不会忘记。
寺门里养马,还供他们用,竹简拧巴成一卷揣在怀里,翻身上马。他坐在马鞍上,表情闲适。
马鞍的打造技术并不很难,但有了此物即便是骑术不是很好的人都可以轻易操控马匹。制造马鞍,主料是皮,除此之外就是铁做的马镫。皮子包裹着木框做成座椅,中间塞了点晒干的稻草当填充物,铁马镫拴在马上,脚勾进马镫里,着力点很明确。
马具中最值钱的就是铁打的镫,铁很值钱,产量也低,不是每幅马镫都是铁做的,顾继听说朝廷那边还有木头做的镫,和皮子做的镫。
顾继想了一下,觉得这两种镫材料都不怎么样,估计很容易坏,他勾勾铁镫,满意点头:还是咱郁县令厉害,镫到的早,还是铁的。
骑马没多久就到陆家寨了,他挑得时间好,大下午的,早晨出去买卖亦或当脚夫的都回来了,剩下没回来的,估计都是去河东或者其他郡县了,没几天走不来。
到时候让村人口耳相传算了。
他找到里长说:“陛下有诏令,你看着把村里人集起来,宣布一下。”
陆里长点头,随手招了几个小孩。
都是些三四岁的孩子,拿着木质的小弓小剑在街上疯跑。农忙的时候需要他们干活捡掉地上的麦穗,但现在就拖着鼻涕玩。
“大父,有何事?”
“你去说下,让人都到院子来,有事要宣布。”
小孩呲溜吸鼻涕伸出手说:“大爷,要豆子。”
“讨命的东西。”拿了把蒸熟的豆子放小孩儿手心,小孩儿凑近闻了闻,嘻嘻哈哈走了,半晌不到,满大街都是他们的大呼小叫。
“里长有事要说,都到他家院子来。”
“里长的院子,里长的院子。”
儿童稚嫩却高分贝的尖锐童声传遍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怕是连后山坡牧羊的少年郎都听见了,更别说是往复来之的村人。
……
江观潮在陆鲁班院子里,隔着篱笆男童女童的尖啸声不断骚扰他的耳膜。
“三娘不去看看?”
陆鲁班头都不抬:“等村人聚集尚需时间,我这离里长家又近,等会儿再行吧。”
江观潮和陆鲁班的关系,是被人盯着的,陆鲁班别的不说,豆蔻年华,长得漂亮,西汉谈婚论嫁又来得早。当时江观潮在人眼中不过是个卖豆醢的,长得俊俏不错,却也是商贾,还是陇西云游至马邑,算算配陆三娘正好。
旁人不晓得他们凑在一起研究黑科技,都以为三娘好事将近,还有碎嘴的婆子上门打探合何时行昏礼。
后来江观潮和陆鲁班一起做出神臂弓,在知情人眼中就觉得他们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两人吧可能有点像是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是技术上的知音。
当然了,陆家村寨的人普遍知道陆鲁班的匠人技艺,好是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早亡的兄长,又或者是当了多年匠人的阿翁都要好,娴熟又精湛,不过轮创造力还是很不行。
自家人也不吹捧自家人,他们觉得神臂弓能做出来,还是沾了江郎的光啊,这时候再言陆鲁班跟江观潮情投意合,就折杀江郎了!
三姑六婆提问,都说他们是君子之交,再也不说闲话了。
陆鲁班开始可能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少女情愫,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江观潮不进一步示好,她也就歇了心思,干脆一心搞科研。
等人聚集的差不多了,他们也往里长家走。在村里的也不过就百人多点,里长家的小院子勉强塞得下。
前面的人看见了顾继,都簇拥着向前,江观潮站在后面有点好笑,他不合时宜地想到了一个比喻,高考作文中经常出现的“罐子里头拥挤的沙丁鱼”。
顾继读了诏书上的内容,政令很书面语,文邹邹的,读了好几遍村人都没听懂,他不得不把一句句话蹂、躏碎了解释:“就是说陛下广开募兵制度,招募人去当兵,骑术精湛者优先,当骑兵的话可以拿到钱。”
“还给钱?”下面嗡得一声就炸开了,金鼓轰鸣。服兵役是不给钱的,只给田地,内陆之人很在乎这些田,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份可以流传下去的厚重的基业,但是马邑这里是没办法种田的,不是说田不够好,只是田里的庄稼物估计还没种好,就被来去匆匆的匈奴骑兵用马蹄子践踏了。久而久之,当地人就以放牧为主了。
“可以上阵杀匈奴人吗?”
“可。”
……
陆家寨的壮年男子不少,顾继一走就三五成群凑成一圈,兴冲冲地讨论当兵的事。
国家的最低征兵年龄是20,但是募兵不一样,十六七岁就可以报名,连十二岁的陆十郎都蠢蠢欲动,更不要说上面年纪比他大的。
他们满腔热情,恨不得立刻上马杀敌报效祖国。
抒发了一会儿情感之后,又开始讨论当兵的收入。
步兵是没有钱的,但是管吃管喝管,有服过兵役的郎君对比当年拿到的粮饷说:“给的粮食比服役多不少。”
而骑兵的粮食也是配给的,刺猬还有钱拿出来。
陆家郎君揣度着:“便是募兵,以我等之骑术,当骑兵还不是绰绰有余?”
“骑兵一日就有两文,当上伍长十长更高,而且匈奴人的头也算功绩……”
西汉早期,富庶地区的百姓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