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杜鸿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位叫王尔碑的诗人说:葬你,于心之一隅,我就是你的墓碑了。在乡村,墓碑是很常见的事象,但是,真正的墓碑往往并不是那些山野里的守望者,而是弥漫了乡村人的肉眼看不见的诗意。一般而言,乡村教师是比较准确地包容了乡村诗意的载体,那种正直、善良、宽厚、仁义与精神上的高贵,在他们身上都能窥视到。而且,他们代表了相当多的,正支撑着中国农村的乡村文人的品性,即使他们每个人都是以乡村文人非常普通的姿态存在于乡村。因此,我感觉到,乡村教师就是乡村诗意的墓碑。
说到乡村教师,自然让我想起他们朝夕相伴的一种乐器:脚踏风琴。在我的印象里,与乡村教师有关的黑板、粉笔、擦子、墨红水、教案等等事象,所张扬的空间,似乎始终局限在教师的意义或隐喻之上,而真正让人难以忘怀而又把人带到一种非常强大的诗意空间的事象,非脚踏风琴莫属了。在人们眼里,脚踏风琴与乡村教师的命运特质是那么切合,那么紧密,以致让人在很多时候,觉得它们是同一的,觉得脚踏风琴就是乡村教师的宿命。这一点儿,没有做过教师,尤其是没有做过乡村教师的人,内心是无法体会的。正如人们一直能够看见在一些乡村之上,有一些一直在不停地行走着的老师,但是,没有做过他的学生,没有与他在一个屋子里面共过命运,就无法真正知道他在那条路上走了多远,他的心究竟在何处安放。作为乡村教师的儿子,作为曾在讲台上呆了二年的师范毕业生,走近郑琦的心情,自然是与众不同的。虽然已经年近不惑,但是,作为乡村教师儿子,作为与教师始终有着亲缘感的写作者,在郑琦老师这样的前辈面前,内心总会泛起一些莫名的情愫。
那天,桐树桠的春风有些凉。一些女作者裸露的肩膀,冷得起了一些鸡皮疙瘩。但是寒冷让人清醒,加上风比平时大,让我感觉到,这种阵侯与我们要去看的乡村教师郑琦有些吻合,至少有“两袖清风”的暗示在心里涌动。写作者是否具有某种预兆事物的能力,我没有研究过。但是,当我们走过条小径,走过一池荷花,走进一个红砖小院时,我们看见到的景象,与我们的想象非常吻合。矮矮的院墙,简陋的院门,院子里有一棵不知名的树,砖瓦房前,有两个简陋的花坛,里面栽种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有高有矮,没有章法,却有种共生所需要的难得的和谐。
其实,在没进院落之前,郑琦老人就站在门口迎接我们,然后与我们一一握手。他已经习惯了与人握手。据我所知,乡村教师是不习惯与人握手的。某次我回乡与我的小学教师握手时,他竟然满脸涨红。郑老师脸上全是笑容,似乎脸上除了慈祥,再也不会生长别的,即使他与我们握过手之后,脸上不笑了,可是作为教师的慈光依然停滞在他的脸上。我实在太熟悉这种光彩了,小时候,这种光彩在学生的心目中,和每天升起的太阳没有两样。
郑老师怕屋子里空气不好,在人们参观他的辅导站时,他一一将屋子里面的椅子搬到院子里来。老人个子小,做事却非常灵活,我也去帮忙,他搬二把椅子跑两次我却只搬一把跑一次,他的样子让人一看就知道在他并不高大的身体里面,隐藏着一种强大的爆发力。人们出来时,椅子围着树被摆成卫个圈。人们刚刚坐到椅子上时,一阵风吹过来,将树上的雨露吹落下来,吓得很多人纷纷往开躲避。看着他们的样子,我觉得好笑,或许像这样的地方,这样的雨露,没有任何先兆地往下落到人们身上事情,已经是很少见了,所以人们才大惊小怪。
接下来,是程式化的座谈会。我的心却始终在院子里游荡。其间,有几名像花朵一样的小学生走进院子,进了屋子,很快后面的屋里就传来了乐器的声音。就在这时,我背后的小屋子里面,一声脚踏风琴的声音突然响了一下,或许是怕吵了我们,声音很快又嘎然而止。就是这一声脚踏风琴的声音,一把抓住了我的心魂,我忘记了自己在参加座谈会,便起身进门,沿着琴声的痕迹,转进了右厢房,一眼就看到那架脚踏风琴座在左山墙的角落里。它面前还放着一把老高背木椅。看样子,它们至少是八十年代的产品,脚踏风琴出产的时间,甚至会更长。
走近这架久违的脚踏风琴,我的眼睛有些湿润的感觉了。在外面支言片语的采访中,已经知道郑琦老师从教四十年,什么课都代过,而且由... -->>
一位叫王尔碑的诗人说:葬你,于心之一隅,我就是你的墓碑了。在乡村,墓碑是很常见的事象,但是,真正的墓碑往往并不是那些山野里的守望者,而是弥漫了乡村人的肉眼看不见的诗意。一般而言,乡村教师是比较准确地包容了乡村诗意的载体,那种正直、善良、宽厚、仁义与精神上的高贵,在他们身上都能窥视到。而且,他们代表了相当多的,正支撑着中国农村的乡村文人的品性,即使他们每个人都是以乡村文人非常普通的姿态存在于乡村。因此,我感觉到,乡村教师就是乡村诗意的墓碑。
说到乡村教师,自然让我想起他们朝夕相伴的一种乐器:脚踏风琴。在我的印象里,与乡村教师有关的黑板、粉笔、擦子、墨红水、教案等等事象,所张扬的空间,似乎始终局限在教师的意义或隐喻之上,而真正让人难以忘怀而又把人带到一种非常强大的诗意空间的事象,非脚踏风琴莫属了。在人们眼里,脚踏风琴与乡村教师的命运特质是那么切合,那么紧密,以致让人在很多时候,觉得它们是同一的,觉得脚踏风琴就是乡村教师的宿命。这一点儿,没有做过教师,尤其是没有做过乡村教师的人,内心是无法体会的。正如人们一直能够看见在一些乡村之上,有一些一直在不停地行走着的老师,但是,没有做过他的学生,没有与他在一个屋子里面共过命运,就无法真正知道他在那条路上走了多远,他的心究竟在何处安放。作为乡村教师的儿子,作为曾在讲台上呆了二年的师范毕业生,走近郑琦的心情,自然是与众不同的。虽然已经年近不惑,但是,作为乡村教师儿子,作为与教师始终有着亲缘感的写作者,在郑琦老师这样的前辈面前,内心总会泛起一些莫名的情愫。
那天,桐树桠的春风有些凉。一些女作者裸露的肩膀,冷得起了一些鸡皮疙瘩。但是寒冷让人清醒,加上风比平时大,让我感觉到,这种阵侯与我们要去看的乡村教师郑琦有些吻合,至少有“两袖清风”的暗示在心里涌动。写作者是否具有某种预兆事物的能力,我没有研究过。但是,当我们走过条小径,走过一池荷花,走进一个红砖小院时,我们看见到的景象,与我们的想象非常吻合。矮矮的院墙,简陋的院门,院子里有一棵不知名的树,砖瓦房前,有两个简陋的花坛,里面栽种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有高有矮,没有章法,却有种共生所需要的难得的和谐。
其实,在没进院落之前,郑琦老人就站在门口迎接我们,然后与我们一一握手。他已经习惯了与人握手。据我所知,乡村教师是不习惯与人握手的。某次我回乡与我的小学教师握手时,他竟然满脸涨红。郑老师脸上全是笑容,似乎脸上除了慈祥,再也不会生长别的,即使他与我们握过手之后,脸上不笑了,可是作为教师的慈光依然停滞在他的脸上。我实在太熟悉这种光彩了,小时候,这种光彩在学生的心目中,和每天升起的太阳没有两样。
郑老师怕屋子里空气不好,在人们参观他的辅导站时,他一一将屋子里面的椅子搬到院子里来。老人个子小,做事却非常灵活,我也去帮忙,他搬二把椅子跑两次我却只搬一把跑一次,他的样子让人一看就知道在他并不高大的身体里面,隐藏着一种强大的爆发力。人们出来时,椅子围着树被摆成卫个圈。人们刚刚坐到椅子上时,一阵风吹过来,将树上的雨露吹落下来,吓得很多人纷纷往开躲避。看着他们的样子,我觉得好笑,或许像这样的地方,这样的雨露,没有任何先兆地往下落到人们身上事情,已经是很少见了,所以人们才大惊小怪。
接下来,是程式化的座谈会。我的心却始终在院子里游荡。其间,有几名像花朵一样的小学生走进院子,进了屋子,很快后面的屋里就传来了乐器的声音。就在这时,我背后的小屋子里面,一声脚踏风琴的声音突然响了一下,或许是怕吵了我们,声音很快又嘎然而止。就是这一声脚踏风琴的声音,一把抓住了我的心魂,我忘记了自己在参加座谈会,便起身进门,沿着琴声的痕迹,转进了右厢房,一眼就看到那架脚踏风琴座在左山墙的角落里。它面前还放着一把老高背木椅。看样子,它们至少是八十年代的产品,脚踏风琴出产的时间,甚至会更长。
走近这架久违的脚踏风琴,我的眼睛有些湿润的感觉了。在外面支言片语的采访中,已经知道郑琦老师从教四十年,什么课都代过,而且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