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一期节目里,之所以会谈到法律,原因很简单。
因为法治的精神在于对人性幽暗的洞察,每个人都需要意识到自己内心的阴暗面。
我们常常说要勇敢地做自己,但是真实的自己,从来都有阳暗两面。
地上看到一张百元的纸币,你有没有心生过偷偷捡起来的冲动?
下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坐上地铁,看到孕妇、老人和小孩,你是不是也想过假装没看见,等待别人来让座?
在街头目睹两人打架,战况激烈,甚至见血,你是看热闹吃瓜的兴奋感更多,还是为两人的安全担忧的紧张感更强烈?
公交车上身边就站着一个年轻靓丽的美女,穿着还很清凉,你内心是不是也会涌现过一些不太良善的念头?
所以到底你是想做哪一面呢?
从逻辑上来说,光明跟黑暗,它其实不是二元对立的。因为所有的黑暗,不过是光明的缺乏;所有的邪恶,也都只是对良善的背离。
因此,只有追求良善,在逻辑上才是自洽的。
没有光,就不会有黑暗,没有恶,就不会有善良。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彻底地追求邪恶,他至少不会希望别人对自己邪恶吧?
所以真正的勇敢,其实是对良善的坚持,这种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只是也许大多数人,并不期待这种幸福,法治并不推崇哲学王。
什么是哲学王呢?这其实是一种哲学术语。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认为哲学家应该掌控国家的最高权力,即哲学家为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权力体系之外。
在这种理念下,它统治的合法性不在于人们的同意,而在于哲学家基于智慧统治的自然正当性。
以现代的眼光看,这是极其荒谬且不合理的构想。
我们必须要承认自己理性的有限,并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各种似非而是。
我们是如此的渺小和有限,用帕斯卡尔的话来说,我们不过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跟苇草一般的脆弱。
但正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可以把我们带向伟大与崇高。
我们生活在此地,但是我们又向往别处的生活,因为人总要对焦生活以外的目标,才能从容过此处的生活。
换言之,只有生活在别处,才能生活在此地。
低垂的麦穗跟高傲的稗草,其实长得很相似,我相信有很多人根本就分辨不出来。
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一个硕果累累,而另外一个,是具有破坏性的杂草。
所以是虚心地承认自己的有限,还是虚荣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是我们一生要去思考的话题。
人生不易,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所夸口的一切,也不过劳苦愁烦……”
听着听着,很多人都陷入了沉默,心中似乎有股念头在涌动。
原来,是这样子的吗?
顾知书讲法的目的,不是为了普法,而是为了提醒所有人,注意你内心的幽暗!
格局境界瞬间就拔高了啊!
回想起来,好像也的确如此,在听到那些生动幽默,略带搞笑的案例时,其实大家是内心兴奋的情绪居多。
他们都在关注张三如何如何,这种行为是不是犯罪,会不会过分。
却对案件里的人间疾苦,好像下意识地视而不见。
女子把张三推进粪坑,还踩上几脚,是不是很泄愤?让人拍案叫绝?
可谁会留心这件事带给那名女子多大的心理阴影呢?
她不仅差点受到不法侵害,还亲手终结了一条人命。
哪怕那只是一条罪犯的人命,但对普通人而言,也是亲手杀过人了。
杀人!
多么沉重的一个词语。
但却偏偏被所有人轻描淡写地带过了,全部心神都投入在了法外狂徒张三的身上。
玩梗乐此不疲。
结合顾知书刚才所言的那些例子,的确,每个人都好像在日常生活里,会有过阴暗的念头。
但到底是什么阻止了他们真正把那些阴暗的念头付诸行动呢?
也许这就是顾知书所说的,法治精神的熏陶,以及经过教育和道德培养,深藏在人们心中对良善的美好追求。
因为我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所以当阴暗的念头诞生时,才会感到愧疚和不安。
因为我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没有受到欲望的驱使,所以我一天下来,都可以心安理得,不会纠结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事”上,终日浑浑噩噩。
每个人都不是圣人,都会犯错,也会有产生过不好念头的时刻,但正是因为我们清醒地拒绝了这些恶念,所以我才能自我标榜,是一个好人。
邪恶与良善对立,法治与幽暗对立,明白法律的边界在哪里,可以让每个人更好地审视内心,去追逐良善,这才是普法的意义所在啊!
而不是拿着一本法律条文,一字一句地细细斟酌,咬文嚼字,那是律师在法庭上的工作,而并非是大众所渴望的需求。
至此,大家都已明白,顾知书要表达的含义了。
不由得都露出微笑,先前因风波所引起的一丝不快,彻底消失。
每个人都是有幽暗的,就算是哲学家也不例外,何况是区区一名律师?
当你能够洞悉人心的幽暗时,也就能理解了他们的行为动机,此时,你有两种选择。
坠入黑暗,或者,追逐光明。
顾知书并不希望自己的听众们选择前者,语重心长,于是他们读懂了他想说的话。
电台外的世界,好像一下子就变得宁静了下来。
“很多年轻的朋友在我账号底下留言,说自己时不时会陷入emo,经常会感到愤怒与抱怨。
看到一些让人愤怒的事件,就会忍不住仗义执言。
甚至因此和人在网络上开始对喷,谩骂,经常把自己气得没有胃口吃饭。
他们问我该怎么办?
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很不好?
我想,人的愤怒它其实是有价值的,因为如果人彻底地失去怒气,那社会可能就是死水一潭。
但是,我们不要成为怒气的奴隶,凡事都要有节制。
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悲伤、痛苦、无奈,令人丧气。但虚无会让人丧上加丧。
>
“上一期节目里,之所以会谈到法律,原因很简单。
因为法治的精神在于对人性幽暗的洞察,每个人都需要意识到自己内心的阴暗面。
我们常常说要勇敢地做自己,但是真实的自己,从来都有阳暗两面。
地上看到一张百元的纸币,你有没有心生过偷偷捡起来的冲动?
下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坐上地铁,看到孕妇、老人和小孩,你是不是也想过假装没看见,等待别人来让座?
在街头目睹两人打架,战况激烈,甚至见血,你是看热闹吃瓜的兴奋感更多,还是为两人的安全担忧的紧张感更强烈?
公交车上身边就站着一个年轻靓丽的美女,穿着还很清凉,你内心是不是也会涌现过一些不太良善的念头?
所以到底你是想做哪一面呢?
从逻辑上来说,光明跟黑暗,它其实不是二元对立的。因为所有的黑暗,不过是光明的缺乏;所有的邪恶,也都只是对良善的背离。
因此,只有追求良善,在逻辑上才是自洽的。
没有光,就不会有黑暗,没有恶,就不会有善良。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彻底地追求邪恶,他至少不会希望别人对自己邪恶吧?
所以真正的勇敢,其实是对良善的坚持,这种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只是也许大多数人,并不期待这种幸福,法治并不推崇哲学王。
什么是哲学王呢?这其实是一种哲学术语。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认为哲学家应该掌控国家的最高权力,即哲学家为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权力体系之外。
在这种理念下,它统治的合法性不在于人们的同意,而在于哲学家基于智慧统治的自然正当性。
以现代的眼光看,这是极其荒谬且不合理的构想。
我们必须要承认自己理性的有限,并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各种似非而是。
我们是如此的渺小和有限,用帕斯卡尔的话来说,我们不过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跟苇草一般的脆弱。
但正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可以把我们带向伟大与崇高。
我们生活在此地,但是我们又向往别处的生活,因为人总要对焦生活以外的目标,才能从容过此处的生活。
换言之,只有生活在别处,才能生活在此地。
低垂的麦穗跟高傲的稗草,其实长得很相似,我相信有很多人根本就分辨不出来。
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一个硕果累累,而另外一个,是具有破坏性的杂草。
所以是虚心地承认自己的有限,还是虚荣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是我们一生要去思考的话题。
人生不易,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所夸口的一切,也不过劳苦愁烦……”
听着听着,很多人都陷入了沉默,心中似乎有股念头在涌动。
原来,是这样子的吗?
顾知书讲法的目的,不是为了普法,而是为了提醒所有人,注意你内心的幽暗!
格局境界瞬间就拔高了啊!
回想起来,好像也的确如此,在听到那些生动幽默,略带搞笑的案例时,其实大家是内心兴奋的情绪居多。
他们都在关注张三如何如何,这种行为是不是犯罪,会不会过分。
却对案件里的人间疾苦,好像下意识地视而不见。
女子把张三推进粪坑,还踩上几脚,是不是很泄愤?让人拍案叫绝?
可谁会留心这件事带给那名女子多大的心理阴影呢?
她不仅差点受到不法侵害,还亲手终结了一条人命。
哪怕那只是一条罪犯的人命,但对普通人而言,也是亲手杀过人了。
杀人!
多么沉重的一个词语。
但却偏偏被所有人轻描淡写地带过了,全部心神都投入在了法外狂徒张三的身上。
玩梗乐此不疲。
结合顾知书刚才所言的那些例子,的确,每个人都好像在日常生活里,会有过阴暗的念头。
但到底是什么阻止了他们真正把那些阴暗的念头付诸行动呢?
也许这就是顾知书所说的,法治精神的熏陶,以及经过教育和道德培养,深藏在人们心中对良善的美好追求。
因为我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所以当阴暗的念头诞生时,才会感到愧疚和不安。
因为我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没有受到欲望的驱使,所以我一天下来,都可以心安理得,不会纠结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事”上,终日浑浑噩噩。
每个人都不是圣人,都会犯错,也会有产生过不好念头的时刻,但正是因为我们清醒地拒绝了这些恶念,所以我才能自我标榜,是一个好人。
邪恶与良善对立,法治与幽暗对立,明白法律的边界在哪里,可以让每个人更好地审视内心,去追逐良善,这才是普法的意义所在啊!
而不是拿着一本法律条文,一字一句地细细斟酌,咬文嚼字,那是律师在法庭上的工作,而并非是大众所渴望的需求。
至此,大家都已明白,顾知书要表达的含义了。
不由得都露出微笑,先前因风波所引起的一丝不快,彻底消失。
每个人都是有幽暗的,就算是哲学家也不例外,何况是区区一名律师?
当你能够洞悉人心的幽暗时,也就能理解了他们的行为动机,此时,你有两种选择。
坠入黑暗,或者,追逐光明。
顾知书并不希望自己的听众们选择前者,语重心长,于是他们读懂了他想说的话。
电台外的世界,好像一下子就变得宁静了下来。
“很多年轻的朋友在我账号底下留言,说自己时不时会陷入emo,经常会感到愤怒与抱怨。
看到一些让人愤怒的事件,就会忍不住仗义执言。
甚至因此和人在网络上开始对喷,谩骂,经常把自己气得没有胃口吃饭。
他们问我该怎么办?
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很不好?
我想,人的愤怒它其实是有价值的,因为如果人彻底地失去怒气,那社会可能就是死水一潭。
但是,我们不要成为怒气的奴隶,凡事都要有节制。
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悲伤、痛苦、无奈,令人丧气。但虚无会让人丧上加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