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1/2)
奇书网 www.qishuwu.cc,新人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嘉娜的额头缝了足足四针之后,我们搭上第一班巴士,火速离开死气沉沉的康亚。在那个小镇,我们沿途走过低矮的庭院围墙、灰暗的建筑物,还有空无一树的大街,清楚感受到自己的脚底机械式地踩在人行道上。接下来前往的三个城镇,我倒还有些记忆:其一到处是烟囱,另一个全镇都喝扁豆汤,最后一个小镇品味糟透了。经过这三个小镇之后,巴士带我们驶向一个接一个城镇,睡在巴士上,然后在车上醒来,眼中的世界一片朦胧。我看见水泥早已崩塌的围墙,上面遗留着昔日艺术家年轻时的海报。我看见被洪水冲垮的桥梁,看见来自阿富汗的难民正在兜售像我拇指般大小的古兰经。除了嘉娜那一头披散双肩的淡棕色秀发,我一定还见到其他景象,例如巴士站的一大群人、紫红山峦、光滑的塑料告示板、活蹦乱跳的狗在后面追赶搭载我们出城的巴士、贫苦的小贩穿梭巴士间兜售他们的商品。在一个偏僻的休息站,嘉娜已经放弃寻找她所谓的“调查工作”的蛛丝马迹。她把向小贩买来的食物,诸如煮得硬硬的鸡蛋、肉饼、削皮黄瓜,还有一些没牌子的当地汽水,放在我俩的膝头。接着,清晨到来,然后夜幕低垂,再来是个多云的早晨,巴士更换了齿轮。接着愈来愈漆黑的夜晚降临,放在司机座位上方的屏幕,放射出廉价口红般的桃色光芒,嘉娜也开始说她的故事。
她与穆罕默德的“关系”(她是这么形容),始于一年半之前。她的印象里,隐约曾在塔斯奇斯拉馆一大群建筑系与机械系学生当中,和他有过一面之缘。不过她第一次真正注意他,是在塔克西姆一家饭店参加从德国回来亲戚的接风宴时。大约午夜时分,她的父母来到饭店大厅,柜台后方那个苍白、高大瘦削的男人,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能是因为,我一时想不起来以前在哪里看过他。”嘉娜说着,又对我甜蜜一笑。但我知道,这个笑并不是因为我。
秋天开学后,她在塔斯奇斯拉馆的走廊再度看见他,他们很快便“坠入爱河”两人一起漫步在伊斯坦布尔街头,一起看电影,经常到小卖部和餐厅报到。“起初我们没有聊太多。”嘉娜以不曾有的严肃语调解释。她说,不是因为穆罕默德太害羞,或不喜欢说话。随着认识愈久,以及两人共处的时光愈长,她愈发了解,这个人可能喜欢与别人打成一片,可能非常不屈不挠、固执、能言善道,甚至积极、有拼劲。“他的沉默来自内心的悲哀。”一天晚上,嘉娜这么对我说,她的目光只注视着巴士电视屏幕的警匪追逐场景,没有看我一眼。她的唇边漾起微笑,补充道:“都是来自悲伤。”屏幕上警车加速飞驰,一辆辆翻落桥面掉入河中,撞得稀烂,扭成一团。
嘉娜努力想解开他那哀伤的心结,曾经成功进入他悲痛心结背后的人生。一开始,穆罕默德曾提到,他的前生是另一个人,住在某个省份的某栋大宅邸。后来他渐渐不再畏惧,告诉嘉娜,他抛下了原来的人生,渴望新的人生;对他而言,过去已无关紧要。他曾经是别人,但他决心让自己成为另一个人。因为嘉娜只认识他的新身份,所以他告诫她,不要理会他的过去,只要认同他的新身份就好。他在追寻之旅中面临的恐怖人、事,都与他的前生无涉,而是热切追求的新人生里的一部分。在一个寒酸小镇的巴士站,我们友好地、甚至笑闹地讨论要搭哪一班巴士;我们坐在桌前,准备吃她从镇上一家鼠满为患的杂货店架上找来、起码放了十年的食物罐头;我们还在这镇上的老旧钟表修理店观察手表指针如何运转,在运动彩票商店满布灰尘的架上看到儿童连环画。在那个巴士总站,她告诉我:“那就是人生他在那本书里遭遇的那个人生。”
因车祸巧遇的十九天来,这是我们第一次提到那本书。嘉娜告诉我,要让穆罕默德谈论那本书很难,让他论及抑郁不乐的原因,以及背弃的旧人生同样困难。他们沮丧地走在伊斯坦布尔街头,或在博斯普鲁斯的餐馆喝茶,或者一起念书时,她要求看那本书,向他要那神奇的东西,但他只会严肃拒绝。穆罕默德告诉她,像她这样的女孩,竟然有意去想像炼狱、心痛与血光,根本大错特错,因为在那本书描绘的朦胧境界中“死亡”、“爱”与“恐惧”像是伪装成全副武装,冷苦冰霜的倒霉鬼那样四处游荡。
由于毅力惊人,加上多次对情人表达忧虑之情,嘉娜终于能够抚慰穆罕默德,不过程度有限。“或许他希望我去读那本书,把他从书中的魔法及恶毒本质中拯救出来。”嘉娜说:“毕竟,那时我已确定他对我的心意。”当我们的巴士停在平交道前耐心等待火车驶过时,她又补充:“或许,他无意识地期盼我们能一起进入那个人生;他心里的某个角落也许仍然认为,这么做行得通。”她像尖声驶过我家附近的火车头,喋喋不休地闲谈着。一长列箱型货车装满小麦、机械,还有碎玻璃,一列接着一列,从我们窗边通过,拉出的长长影子活像外国远道而来的密探和罪犯。
嘉娜与我不太谈及那本书对我们的影响力。那份影响力太强大,这点再明白不过,况且进行讨论绝对会让我这本书的内容,沦为闲聊和漫无目的的空谈。这本书要谈论的是,某些在我们两人的人生中都毋庸置疑、占有不可或缺地位,并且明显存在我俩之间、基本如阳光和水的东西。为了回应书中涌现而映照在我们脸上的光芒,我们出发上路,借由自身本能的力量,企图在这条道路上前进,却不想弄清楚自己究竟要走向何方。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经常为了要搭哪辆巴士,吵得不可开交。举个例子,有一次,站方播报员通过扩音器,以金属般嘈杂的声音向候车室(在这样一个小镇,候车室还架了一个衣架,显得有点过头了)里的乘客宣布巴士离开的时间和目的地,激起嘉娜上车的渴望;虽然我大力反对,最后还是屈服了。另一次,我们跟随一个拎着塑料手提箱的年轻人来到巴士候车道,走过他泪眼婆娑的母亲和老烟枪父亲身边,只因为那年轻人的身材与略微驼背的模样,使她想起穆罕默德。我们还跟着他上了这班标示“终点站土耳其航空”的巴士,随他途经三个城镇,越过两条污秽的小河,最后到达一处环绕着铁丝网围篱、有座瞭望台的营房,围墙上方写着:“快乐,就是身为土耳其人”我们搭遍各式巴士,深入大草原中心,有时只因为嘉娜迷恋巴士车身的暗绿与赭红色彩;要不就是,你瞧!巴士侧边“疾风迅雷”标志的r字母尾端,随着车身震动加速会愈来愈细、变弯,像一道闪电。当我们抵达尘埃满布的小镇,在肮脏的巴士站与冷清的超市盘桓,证实嘉娜所谓的调查工作无疾而终,我会问她,为何我们要旅行,并提醒她,我从死去乘客身上偷来的钱已经越来越少。但是,我还是会假装自己正努力理解这桩调查工作中不合逻辑的逻辑。
我告诉嘉娜,在塔斯奇斯拉馆上课时,我曾经探出窗外,目睹穆罕默德中枪。她听了毫不惊讶。根据她的说法,人生充满了明显、甚至有意的交集,有些鲁钝的笨蛋称其为“巧合”穆罕默德遭枪击后不久,嘉娜发现对街经营汉堡店的家伙有不寻常的举动。她记得自己听到枪声,直觉有事情发生,奔向受伤倒地的穆罕默德。而在穆罕默德受伤的地点,随即出现一辆计程车,将他俩载往卡辛姆帕萨海军医院。如果换成别人,也许会认为这只是巧合,计程车司机选择那间医院,是因为刚从海军退伍,一切只是偶然。穆罕默德肩上的伤不严重,一两天就可以出院。但是第二天早上,嘉娜到医院时,却发现他已经离开消失了。
“我去他工作的饭店,在塔斯奇斯拉馆略微查看了一下,还到他经常出入的地方,然后回家等他的电话,不过我知道这些都是白费工夫。”她冷静清楚地说,我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明白,他回去了,回到那个国度去了。打从那时开始,他就回到那本书的世界了。”
我是她追寻那个国度的“旅伴”;为了重新发掘那片乐土,我们要互相扶持。在寻找新人生的道路上,抱持“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想法并没有错。我们是心灵伴侣,也是旅途良伴;我们给予对方无条件支持。玛丽与阿里只以两片镜片就能引燃营火,我们同样有创意。所以接下来几个星期,我们在夜车上比邻而坐,两人的身体摩擦碰撞。
一些夜里,在录影机播放的第二部影片以高八度的枪声和爆破的直升机告终许久,以及我们这些困倦憔悴的乘客启程梦周公许久之后,大家把性命交托死神定夺,巴士在蹒跚前进的车轮转动下,继续无休止的旅程。我总会在车子驶过渠沟或突然煞车时惊醒,认真、良久地凝视窗边的嘉娜那张婴儿般沉睡的容颜。她的头靠在卷起充作枕头的窗帘上,淡棕色秀发在枕上垄起一座甜美的小丘,继而陡降在她的香肩上。她修长的美丽手臂,有时像一对平行的柔弱树枝,碰触着我饥渴的膝头;有时她撑起一只手臂,好像多了第二个枕头,另一只手则优雅地扶在前一只手臂的肘部。当我仔细注视她的脸,看见似乎有一抹痛楚令她皱眉。有时候,她淡棕色的眉毛在眉心纠蹙成结,前额写满疑虑,使我内心一凛。然后我会看见一抹光辉爬上她苍白的面容,开始幻想有个天鹅绒般柔软的美丽天堂,那里玫瑰盛开,日落时松鼠跳跃嬉闹,召唤我前往她颧骨和纤细喉头间的绝妙乐土;或者如果她低垂着头,秀发披散颈背,便呼唤我至那个触不着的部位。我会注视她脸上闪现的金色光辉;如果她在睡梦中甚至仅浅浅一笑,牵动饱满苍白、因经常咬唇时而轻启的双唇,我会告诉自己:虽然学校和书本都没教过,但是,噢,天使啊,看着这心爱的睡容,是多么甜蜜啊!
我们倒是讨论过天使的话题,但对话相当虚浮,根本就像嘉娜在市场(比如街角的五金行、死气沉沉的干货店)讨价还价买来的易碎物品一样,不值得一提。买来那些小东西之后,我们顶多把玩一下,就留在车站的餐馆或巴士座位上。我们也谈过死神,死神似乎是那位天使威严又沉闷的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兄弟。他无所不在,尤其是“那里”因为死神就从“那个地方”现身。我们寻找线索,希望到达“那里”找到穆罕默德,但也错失一些蛛丝马迹。我们的资讯大多由那本书而来——就像我们知道意外发生的独特时刻,学到能目视另一个世界的起始点,清楚戏院的门厅与新人生牌牛奶糖,知悉可能枪杀穆罕默德、甚至干掉我们的暗杀行动,认出锁住我前进脚步的客栈帐篷,也认识到持续很久的沉默、夜晚,以及灯光黯淡的餐桌。我应该这么写才对:说了做了这么多之后,我们再度搭上巴士;说了做了这么多之后,我们再一次启程上路,有时甚至夜幕低垂前才上车;服务员会验票,乘客互打交道,孩童和较焦躁的乘客则像看着电视屏幕那样,望向窗外铺着柏油的平坦山路。嘉娜眼中突然闪现一道微光,她开始说故事。
“还小的时候,有时我会在半夜醒来。”有一次她这么说:“我拨开窗帘向外望,会看见有个男人在街上,酒鬼、驼背的胖男人、守夜人,反正总会有个男人在街上我很怕,而且我喜欢我的床,可是也很想到街上去。”
“我对男生的认识,是在度暑假的地方与哥哥的朋友玩捉迷藏。也可能是念中学时,看他们对着书桌里拿出来的东西瞧。也许是更小的时候,我们玩游戏正起劲,他们突然说要尿尿,从他们摆动双腿的样子,我知道男生是怎么回事。”那天夜里稍晚,她又说道。
“我九岁时在海边跌倒,膝盖受了伤,母亲尖声大叫,大哭起来。我们去找饭店的医生,他说,真是个漂亮的小女娃,好甜美的小姑娘。他用双氧水清洁我的伤口,然后说,真是个聪明的小女孩。我从医生看我头发的模样,知道他喜欢瞧着我。他的眼睛有种眩惑力,把我视为另一个世界的人。他的眼皮有点沉重,看起来有些昏昏欲睡,但还是仔仔细细把我完全看个饱。”后来她又说。
另一个晚上,我们又谈起天使。“天使的目光无所不在,”她说:“他的双眼无所不看:永远存在。不过,我们这些不幸的人类,仍为不见这些目光所苦。是因为我们疏忽吗?还是我们的意志不够坚强?或是因为我们无法热爱人生?我知道,总有一天,无论日夜,我会望向巴士窗外,走遍一个又一个城镇,我的眼神终将与天使之眼相遇。我一定要学会如何注视,那么我可能就会见到天使。我对巴士充满信心。我对天使也有信心有时候不对,应该是永远有信心,没错:永远有信心。好吧,只是偶尔有信心。”
“... -->>
嘉娜的额头缝了足足四针之后,我们搭上第一班巴士,火速离开死气沉沉的康亚。在那个小镇,我们沿途走过低矮的庭院围墙、灰暗的建筑物,还有空无一树的大街,清楚感受到自己的脚底机械式地踩在人行道上。接下来前往的三个城镇,我倒还有些记忆:其一到处是烟囱,另一个全镇都喝扁豆汤,最后一个小镇品味糟透了。经过这三个小镇之后,巴士带我们驶向一个接一个城镇,睡在巴士上,然后在车上醒来,眼中的世界一片朦胧。我看见水泥早已崩塌的围墙,上面遗留着昔日艺术家年轻时的海报。我看见被洪水冲垮的桥梁,看见来自阿富汗的难民正在兜售像我拇指般大小的古兰经。除了嘉娜那一头披散双肩的淡棕色秀发,我一定还见到其他景象,例如巴士站的一大群人、紫红山峦、光滑的塑料告示板、活蹦乱跳的狗在后面追赶搭载我们出城的巴士、贫苦的小贩穿梭巴士间兜售他们的商品。在一个偏僻的休息站,嘉娜已经放弃寻找她所谓的“调查工作”的蛛丝马迹。她把向小贩买来的食物,诸如煮得硬硬的鸡蛋、肉饼、削皮黄瓜,还有一些没牌子的当地汽水,放在我俩的膝头。接着,清晨到来,然后夜幕低垂,再来是个多云的早晨,巴士更换了齿轮。接着愈来愈漆黑的夜晚降临,放在司机座位上方的屏幕,放射出廉价口红般的桃色光芒,嘉娜也开始说她的故事。
她与穆罕默德的“关系”(她是这么形容),始于一年半之前。她的印象里,隐约曾在塔斯奇斯拉馆一大群建筑系与机械系学生当中,和他有过一面之缘。不过她第一次真正注意他,是在塔克西姆一家饭店参加从德国回来亲戚的接风宴时。大约午夜时分,她的父母来到饭店大厅,柜台后方那个苍白、高大瘦削的男人,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能是因为,我一时想不起来以前在哪里看过他。”嘉娜说着,又对我甜蜜一笑。但我知道,这个笑并不是因为我。
秋天开学后,她在塔斯奇斯拉馆的走廊再度看见他,他们很快便“坠入爱河”两人一起漫步在伊斯坦布尔街头,一起看电影,经常到小卖部和餐厅报到。“起初我们没有聊太多。”嘉娜以不曾有的严肃语调解释。她说,不是因为穆罕默德太害羞,或不喜欢说话。随着认识愈久,以及两人共处的时光愈长,她愈发了解,这个人可能喜欢与别人打成一片,可能非常不屈不挠、固执、能言善道,甚至积极、有拼劲。“他的沉默来自内心的悲哀。”一天晚上,嘉娜这么对我说,她的目光只注视着巴士电视屏幕的警匪追逐场景,没有看我一眼。她的唇边漾起微笑,补充道:“都是来自悲伤。”屏幕上警车加速飞驰,一辆辆翻落桥面掉入河中,撞得稀烂,扭成一团。
嘉娜努力想解开他那哀伤的心结,曾经成功进入他悲痛心结背后的人生。一开始,穆罕默德曾提到,他的前生是另一个人,住在某个省份的某栋大宅邸。后来他渐渐不再畏惧,告诉嘉娜,他抛下了原来的人生,渴望新的人生;对他而言,过去已无关紧要。他曾经是别人,但他决心让自己成为另一个人。因为嘉娜只认识他的新身份,所以他告诫她,不要理会他的过去,只要认同他的新身份就好。他在追寻之旅中面临的恐怖人、事,都与他的前生无涉,而是热切追求的新人生里的一部分。在一个寒酸小镇的巴士站,我们友好地、甚至笑闹地讨论要搭哪一班巴士;我们坐在桌前,准备吃她从镇上一家鼠满为患的杂货店架上找来、起码放了十年的食物罐头;我们还在这镇上的老旧钟表修理店观察手表指针如何运转,在运动彩票商店满布灰尘的架上看到儿童连环画。在那个巴士总站,她告诉我:“那就是人生他在那本书里遭遇的那个人生。”
因车祸巧遇的十九天来,这是我们第一次提到那本书。嘉娜告诉我,要让穆罕默德谈论那本书很难,让他论及抑郁不乐的原因,以及背弃的旧人生同样困难。他们沮丧地走在伊斯坦布尔街头,或在博斯普鲁斯的餐馆喝茶,或者一起念书时,她要求看那本书,向他要那神奇的东西,但他只会严肃拒绝。穆罕默德告诉她,像她这样的女孩,竟然有意去想像炼狱、心痛与血光,根本大错特错,因为在那本书描绘的朦胧境界中“死亡”、“爱”与“恐惧”像是伪装成全副武装,冷苦冰霜的倒霉鬼那样四处游荡。
由于毅力惊人,加上多次对情人表达忧虑之情,嘉娜终于能够抚慰穆罕默德,不过程度有限。“或许他希望我去读那本书,把他从书中的魔法及恶毒本质中拯救出来。”嘉娜说:“毕竟,那时我已确定他对我的心意。”当我们的巴士停在平交道前耐心等待火车驶过时,她又补充:“或许,他无意识地期盼我们能一起进入那个人生;他心里的某个角落也许仍然认为,这么做行得通。”她像尖声驶过我家附近的火车头,喋喋不休地闲谈着。一长列箱型货车装满小麦、机械,还有碎玻璃,一列接着一列,从我们窗边通过,拉出的长长影子活像外国远道而来的密探和罪犯。
嘉娜与我不太谈及那本书对我们的影响力。那份影响力太强大,这点再明白不过,况且进行讨论绝对会让我这本书的内容,沦为闲聊和漫无目的的空谈。这本书要谈论的是,某些在我们两人的人生中都毋庸置疑、占有不可或缺地位,并且明显存在我俩之间、基本如阳光和水的东西。为了回应书中涌现而映照在我们脸上的光芒,我们出发上路,借由自身本能的力量,企图在这条道路上前进,却不想弄清楚自己究竟要走向何方。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经常为了要搭哪辆巴士,吵得不可开交。举个例子,有一次,站方播报员通过扩音器,以金属般嘈杂的声音向候车室(在这样一个小镇,候车室还架了一个衣架,显得有点过头了)里的乘客宣布巴士离开的时间和目的地,激起嘉娜上车的渴望;虽然我大力反对,最后还是屈服了。另一次,我们跟随一个拎着塑料手提箱的年轻人来到巴士候车道,走过他泪眼婆娑的母亲和老烟枪父亲身边,只因为那年轻人的身材与略微驼背的模样,使她想起穆罕默德。我们还跟着他上了这班标示“终点站土耳其航空”的巴士,随他途经三个城镇,越过两条污秽的小河,最后到达一处环绕着铁丝网围篱、有座瞭望台的营房,围墙上方写着:“快乐,就是身为土耳其人”我们搭遍各式巴士,深入大草原中心,有时只因为嘉娜迷恋巴士车身的暗绿与赭红色彩;要不就是,你瞧!巴士侧边“疾风迅雷”标志的r字母尾端,随着车身震动加速会愈来愈细、变弯,像一道闪电。当我们抵达尘埃满布的小镇,在肮脏的巴士站与冷清的超市盘桓,证实嘉娜所谓的调查工作无疾而终,我会问她,为何我们要旅行,并提醒她,我从死去乘客身上偷来的钱已经越来越少。但是,我还是会假装自己正努力理解这桩调查工作中不合逻辑的逻辑。
我告诉嘉娜,在塔斯奇斯拉馆上课时,我曾经探出窗外,目睹穆罕默德中枪。她听了毫不惊讶。根据她的说法,人生充满了明显、甚至有意的交集,有些鲁钝的笨蛋称其为“巧合”穆罕默德遭枪击后不久,嘉娜发现对街经营汉堡店的家伙有不寻常的举动。她记得自己听到枪声,直觉有事情发生,奔向受伤倒地的穆罕默德。而在穆罕默德受伤的地点,随即出现一辆计程车,将他俩载往卡辛姆帕萨海军医院。如果换成别人,也许会认为这只是巧合,计程车司机选择那间医院,是因为刚从海军退伍,一切只是偶然。穆罕默德肩上的伤不严重,一两天就可以出院。但是第二天早上,嘉娜到医院时,却发现他已经离开消失了。
“我去他工作的饭店,在塔斯奇斯拉馆略微查看了一下,还到他经常出入的地方,然后回家等他的电话,不过我知道这些都是白费工夫。”她冷静清楚地说,我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明白,他回去了,回到那个国度去了。打从那时开始,他就回到那本书的世界了。”
我是她追寻那个国度的“旅伴”;为了重新发掘那片乐土,我们要互相扶持。在寻找新人生的道路上,抱持“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想法并没有错。我们是心灵伴侣,也是旅途良伴;我们给予对方无条件支持。玛丽与阿里只以两片镜片就能引燃营火,我们同样有创意。所以接下来几个星期,我们在夜车上比邻而坐,两人的身体摩擦碰撞。
一些夜里,在录影机播放的第二部影片以高八度的枪声和爆破的直升机告终许久,以及我们这些困倦憔悴的乘客启程梦周公许久之后,大家把性命交托死神定夺,巴士在蹒跚前进的车轮转动下,继续无休止的旅程。我总会在车子驶过渠沟或突然煞车时惊醒,认真、良久地凝视窗边的嘉娜那张婴儿般沉睡的容颜。她的头靠在卷起充作枕头的窗帘上,淡棕色秀发在枕上垄起一座甜美的小丘,继而陡降在她的香肩上。她修长的美丽手臂,有时像一对平行的柔弱树枝,碰触着我饥渴的膝头;有时她撑起一只手臂,好像多了第二个枕头,另一只手则优雅地扶在前一只手臂的肘部。当我仔细注视她的脸,看见似乎有一抹痛楚令她皱眉。有时候,她淡棕色的眉毛在眉心纠蹙成结,前额写满疑虑,使我内心一凛。然后我会看见一抹光辉爬上她苍白的面容,开始幻想有个天鹅绒般柔软的美丽天堂,那里玫瑰盛开,日落时松鼠跳跃嬉闹,召唤我前往她颧骨和纤细喉头间的绝妙乐土;或者如果她低垂着头,秀发披散颈背,便呼唤我至那个触不着的部位。我会注视她脸上闪现的金色光辉;如果她在睡梦中甚至仅浅浅一笑,牵动饱满苍白、因经常咬唇时而轻启的双唇,我会告诉自己:虽然学校和书本都没教过,但是,噢,天使啊,看着这心爱的睡容,是多么甜蜜啊!
我们倒是讨论过天使的话题,但对话相当虚浮,根本就像嘉娜在市场(比如街角的五金行、死气沉沉的干货店)讨价还价买来的易碎物品一样,不值得一提。买来那些小东西之后,我们顶多把玩一下,就留在车站的餐馆或巴士座位上。我们也谈过死神,死神似乎是那位天使威严又沉闷的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兄弟。他无所不在,尤其是“那里”因为死神就从“那个地方”现身。我们寻找线索,希望到达“那里”找到穆罕默德,但也错失一些蛛丝马迹。我们的资讯大多由那本书而来——就像我们知道意外发生的独特时刻,学到能目视另一个世界的起始点,清楚戏院的门厅与新人生牌牛奶糖,知悉可能枪杀穆罕默德、甚至干掉我们的暗杀行动,认出锁住我前进脚步的客栈帐篷,也认识到持续很久的沉默、夜晚,以及灯光黯淡的餐桌。我应该这么写才对:说了做了这么多之后,我们再度搭上巴士;说了做了这么多之后,我们再一次启程上路,有时甚至夜幕低垂前才上车;服务员会验票,乘客互打交道,孩童和较焦躁的乘客则像看着电视屏幕那样,望向窗外铺着柏油的平坦山路。嘉娜眼中突然闪现一道微光,她开始说故事。
“还小的时候,有时我会在半夜醒来。”有一次她这么说:“我拨开窗帘向外望,会看见有个男人在街上,酒鬼、驼背的胖男人、守夜人,反正总会有个男人在街上我很怕,而且我喜欢我的床,可是也很想到街上去。”
“我对男生的认识,是在度暑假的地方与哥哥的朋友玩捉迷藏。也可能是念中学时,看他们对着书桌里拿出来的东西瞧。也许是更小的时候,我们玩游戏正起劲,他们突然说要尿尿,从他们摆动双腿的样子,我知道男生是怎么回事。”那天夜里稍晚,她又说道。
“我九岁时在海边跌倒,膝盖受了伤,母亲尖声大叫,大哭起来。我们去找饭店的医生,他说,真是个漂亮的小女娃,好甜美的小姑娘。他用双氧水清洁我的伤口,然后说,真是个聪明的小女孩。我从医生看我头发的模样,知道他喜欢瞧着我。他的眼睛有种眩惑力,把我视为另一个世界的人。他的眼皮有点沉重,看起来有些昏昏欲睡,但还是仔仔细细把我完全看个饱。”后来她又说。
另一个晚上,我们又谈起天使。“天使的目光无所不在,”她说:“他的双眼无所不看:永远存在。不过,我们这些不幸的人类,仍为不见这些目光所苦。是因为我们疏忽吗?还是我们的意志不够坚强?或是因为我们无法热爱人生?我知道,总有一天,无论日夜,我会望向巴士窗外,走遍一个又一个城镇,我的眼神终将与天使之眼相遇。我一定要学会如何注视,那么我可能就会见到天使。我对巴士充满信心。我对天使也有信心有时候不对,应该是永远有信心,没错:永远有信心。好吧,只是偶尔有信心。”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