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末世卡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章三个难题
事实上,想要将空间电磁炮小型化,变成一种可以随身携带操作的,如同火箭筒一样方便的单兵武器,所需要攻克的难关至少有三个:
首先是能量,既要携带方便,又能够进行爆发性释放的能量,在这方面,只是依靠能量卡是绝对无法满足需求的,卡片存储能量的方式的确是高效而且安全,可是安全的另一层含义就是稳定,而稳定也就意味着缺乏爆发力。
无论再怎样优化的激发系统,能量卡或者其它常规存储方式都是无法满足电磁炮射击的瞬间所需要的庞大能量的,除非是有巨型发电机或者核反应堆这一类的动力源。
其次是超导材料。
虽然超导的课题早在二十世纪就开始了研究,但是一直到了二十五世纪,最先进的超导材料依然是必须处于零下五十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才能进入到超导状态。
需要如此的低温就必须附带着制冷系统,而附带了制冷系统,就势必要增加电磁炮的体积、重量以及复杂程度。
不过,这个问题倒是有人想出了一种解决的办法,那就是……专门招聘那些拥有制冷能力的人作为操作手,利用人体的自身异能代替制冷系统。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式的解决方案,科学的意义就在于普及,在于让所有人都享受到便捷,这种需要特定人群才能够操作使用的产品,并不符合科学的价值观。
至于最后一点,则是可行的炮弹材料。
其实炮弹材料的问题,在制造电磁炮的初期根本就不算什么问题,因为随便找一块金属就可以承受住当时从零提升到第一宇宙速度左右,也就是七、八公里每秒的起步速度。
但是等到出膛速度达到了第五宇宙速度,也就是一千公里每秒的时候,普通材质的炮弹就已经无法承受了,更何况是要在十米左右的距离内,从零起步加速到一万公里每秒……
什么样的材质才能够在保持炮弹自身流线外形的同时,还能够承受得住加速带来的大力,与此同时还可以保持着对磁场的高敏感性,这便成为了制约空间电磁炮小型化的最关键因素。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除了加长导轨之外,就再没有射出空间冲击波的第二种办法。
但是,杨帆和独孤古偏偏就做到了!
攻克了这个二十五世纪中,不知道多少科学家,研究了多少年也始终没能解决的世纪难题!
供应给杨帆这门电磁炮的能量源,是一种叫做晶核动力炉的玩意,那是从山都的第六层顺来的,经过了谐振电路的功率放大,供应电磁炮发射丝毫没有问题。
至于另外两个难题,超导材料和炮弹材料,那就更简单了,只要有杨帆这个人在就行了,因为这两样材料正是来自于他身上的——殖装骨质。
对于殖装这种东西,独孤古虽然早就有所耳闻,奈何于自身一直没有灵魂进驻到殖装者内的机会,根本无从了解这玩意的工作原理和存在的价值,只能通过别人的描述才略知一二,有些甚至是纯粹靠猜的蒙出来,直到他移植进了杨帆的灵魂之中,这点好奇心才总算是最终得到了满足。
杨帆之前对于殖装骨质原理的剖析,大致的方向是正确的,只不过受制于他自己的计算能力有限,一直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表面,现在有了独孤古这台超级智脑的加入,分解、剖析的速度那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仅仅是短短的一天功夫,低级殖装的法则便已经被独孤古重新分析定义完成,虽然有一些原理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探究摸索,但是反映在具体的应用上,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殖装晶核的低级法则,归根结蒂,就是将殖装骨质,转化成一切可能出现的固体材料的能力,包括所有可能会出现的物理特性。
所以,在白级的时候,殖装者可以对殖装的硬度进行操作;而绿级的时候,就可以让骨质产生出弹力,对它的柔韧性进行操作;等到蓝级的时候,更是可以令骨质金属化、结晶化,任意的调整其光洁度、重力密度、颜色透光率等等……
不知道镰骷人究竟是通过怎样的进化,才完成了这种不可思议的生物机械,对于它们来说,这或许只是可以仿制它们所见到的任意武器,做到一般无二、完美无差的一种本能手段,但是对于地球上的科学工作者来说,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的一种材料了。
因为,它可以模拟出任何一种固体材料的任意特性,无论是地球人已经研究出来的那些,还是仅仅存在于理论中的,甚至只是科学幻想之下的……
它可以轻而易举的形成常温超导体,并且在超导体的外缘,仅仅用一个原子的绝缘层,就把磁场的超强磁力屏蔽到不会发生任何事故的程度……
如若不然,就在开炮的那一瞬间,受到磁场吸引而向杨帆飞过来的那些金属装备,就不仅仅是脱手而已了,就算一下子把杨帆的身体穿出十几个、几十个洞来,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它可以形成弹力超强的弦导体,从而作为先期加速的辅助……
它可以形成一个接近理论极限的光滑表面,减小空气的阻力,同时让自己的磁场受性也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值……
当然,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在发射的时候,让自己的重量无限的接近于零,数百倍的降低发射时所需要的功率,然后,在飞行的过程中,再重新以遥控的方式增重。
虽然由于炮弹速度的骇人,这种增重只能进行一点点,但这已经足以将冲击波的威力增加数成了。
总而言之,晶核动力路与殖装骨质特性的存在,杨帆的灵感,还有独孤古的分析与计算,所有这些因素全部整合到了一起,就变成了刚才那一刻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束光了。
当然,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现前提,那就是杨帆的旅级实力。
实力不达到旅级,独孤古就没有办法安然的移植进杨帆的灵魂;实力不达到旅级,他的殖装骨质就无法进行分离操作,而必须是一笔画,总不能……就像最原始的导弹那样,当骨质炮弹发射出去之后,后面还要跟着一条长长的引线吧?
虽然没有了线的束缚,但是殖装的分离操作同样还是有一个极限的,所以,这也就造成了杨帆肩上的这台空间电磁炮一个最大的缺憾——射程只有一百余米。
射出去一百多米之后,骨质炮弹便会因为超出射程,而烟消云散,空间冲击波自然也会随之消于无形,而这,也就是战场上的那弹痕沟壑刚刚好跨越过泥沼就消失的原因所在了。
不过,对于眼前这样的小型战场来说,一百多米的射击距离已经足够应付了。
第二章第二发
嗯,话题似乎又扯远了。
总而言之,当杨帆惊天动地的一炮射出之后,不管是敌人还是队友们尽皆是惊骇一片,所有的目光都投射到他所在的方向,无比惊讶于这一击的巨大威力。
而这个时候,杨帆却是以一个非常不好看的姿势,堪堪稳住了自... -->>
第一章三个难题
事实上,想要将空间电磁炮小型化,变成一种可以随身携带操作的,如同火箭筒一样方便的单兵武器,所需要攻克的难关至少有三个:
首先是能量,既要携带方便,又能够进行爆发性释放的能量,在这方面,只是依靠能量卡是绝对无法满足需求的,卡片存储能量的方式的确是高效而且安全,可是安全的另一层含义就是稳定,而稳定也就意味着缺乏爆发力。
无论再怎样优化的激发系统,能量卡或者其它常规存储方式都是无法满足电磁炮射击的瞬间所需要的庞大能量的,除非是有巨型发电机或者核反应堆这一类的动力源。
其次是超导材料。
虽然超导的课题早在二十世纪就开始了研究,但是一直到了二十五世纪,最先进的超导材料依然是必须处于零下五十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才能进入到超导状态。
需要如此的低温就必须附带着制冷系统,而附带了制冷系统,就势必要增加电磁炮的体积、重量以及复杂程度。
不过,这个问题倒是有人想出了一种解决的办法,那就是……专门招聘那些拥有制冷能力的人作为操作手,利用人体的自身异能代替制冷系统。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式的解决方案,科学的意义就在于普及,在于让所有人都享受到便捷,这种需要特定人群才能够操作使用的产品,并不符合科学的价值观。
至于最后一点,则是可行的炮弹材料。
其实炮弹材料的问题,在制造电磁炮的初期根本就不算什么问题,因为随便找一块金属就可以承受住当时从零提升到第一宇宙速度左右,也就是七、八公里每秒的起步速度。
但是等到出膛速度达到了第五宇宙速度,也就是一千公里每秒的时候,普通材质的炮弹就已经无法承受了,更何况是要在十米左右的距离内,从零起步加速到一万公里每秒……
什么样的材质才能够在保持炮弹自身流线外形的同时,还能够承受得住加速带来的大力,与此同时还可以保持着对磁场的高敏感性,这便成为了制约空间电磁炮小型化的最关键因素。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除了加长导轨之外,就再没有射出空间冲击波的第二种办法。
但是,杨帆和独孤古偏偏就做到了!
攻克了这个二十五世纪中,不知道多少科学家,研究了多少年也始终没能解决的世纪难题!
供应给杨帆这门电磁炮的能量源,是一种叫做晶核动力炉的玩意,那是从山都的第六层顺来的,经过了谐振电路的功率放大,供应电磁炮发射丝毫没有问题。
至于另外两个难题,超导材料和炮弹材料,那就更简单了,只要有杨帆这个人在就行了,因为这两样材料正是来自于他身上的——殖装骨质。
对于殖装这种东西,独孤古虽然早就有所耳闻,奈何于自身一直没有灵魂进驻到殖装者内的机会,根本无从了解这玩意的工作原理和存在的价值,只能通过别人的描述才略知一二,有些甚至是纯粹靠猜的蒙出来,直到他移植进了杨帆的灵魂之中,这点好奇心才总算是最终得到了满足。
杨帆之前对于殖装骨质原理的剖析,大致的方向是正确的,只不过受制于他自己的计算能力有限,一直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表面,现在有了独孤古这台超级智脑的加入,分解、剖析的速度那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仅仅是短短的一天功夫,低级殖装的法则便已经被独孤古重新分析定义完成,虽然有一些原理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探究摸索,但是反映在具体的应用上,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殖装晶核的低级法则,归根结蒂,就是将殖装骨质,转化成一切可能出现的固体材料的能力,包括所有可能会出现的物理特性。
所以,在白级的时候,殖装者可以对殖装的硬度进行操作;而绿级的时候,就可以让骨质产生出弹力,对它的柔韧性进行操作;等到蓝级的时候,更是可以令骨质金属化、结晶化,任意的调整其光洁度、重力密度、颜色透光率等等……
不知道镰骷人究竟是通过怎样的进化,才完成了这种不可思议的生物机械,对于它们来说,这或许只是可以仿制它们所见到的任意武器,做到一般无二、完美无差的一种本能手段,但是对于地球上的科学工作者来说,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的一种材料了。
因为,它可以模拟出任何一种固体材料的任意特性,无论是地球人已经研究出来的那些,还是仅仅存在于理论中的,甚至只是科学幻想之下的……
它可以轻而易举的形成常温超导体,并且在超导体的外缘,仅仅用一个原子的绝缘层,就把磁场的超强磁力屏蔽到不会发生任何事故的程度……
如若不然,就在开炮的那一瞬间,受到磁场吸引而向杨帆飞过来的那些金属装备,就不仅仅是脱手而已了,就算一下子把杨帆的身体穿出十几个、几十个洞来,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它可以形成弹力超强的弦导体,从而作为先期加速的辅助……
它可以形成一个接近理论极限的光滑表面,减小空气的阻力,同时让自己的磁场受性也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值……
当然,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在发射的时候,让自己的重量无限的接近于零,数百倍的降低发射时所需要的功率,然后,在飞行的过程中,再重新以遥控的方式增重。
虽然由于炮弹速度的骇人,这种增重只能进行一点点,但这已经足以将冲击波的威力增加数成了。
总而言之,晶核动力路与殖装骨质特性的存在,杨帆的灵感,还有独孤古的分析与计算,所有这些因素全部整合到了一起,就变成了刚才那一刻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束光了。
当然,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现前提,那就是杨帆的旅级实力。
实力不达到旅级,独孤古就没有办法安然的移植进杨帆的灵魂;实力不达到旅级,他的殖装骨质就无法进行分离操作,而必须是一笔画,总不能……就像最原始的导弹那样,当骨质炮弹发射出去之后,后面还要跟着一条长长的引线吧?
虽然没有了线的束缚,但是殖装的分离操作同样还是有一个极限的,所以,这也就造成了杨帆肩上的这台空间电磁炮一个最大的缺憾——射程只有一百余米。
射出去一百多米之后,骨质炮弹便会因为超出射程,而烟消云散,空间冲击波自然也会随之消于无形,而这,也就是战场上的那弹痕沟壑刚刚好跨越过泥沼就消失的原因所在了。
不过,对于眼前这样的小型战场来说,一百多米的射击距离已经足够应付了。
第二章第二发
嗯,话题似乎又扯远了。
总而言之,当杨帆惊天动地的一炮射出之后,不管是敌人还是队友们尽皆是惊骇一片,所有的目光都投射到他所在的方向,无比惊讶于这一击的巨大威力。
而这个时候,杨帆却是以一个非常不好看的姿势,堪堪稳住了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