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穿越后继承了一座青楼怎么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满江红》本是在抒发忠武将军收复北地之志,如今时过境迁,众人听到韩府君报出这一首曲子,免不了都心头一跳。
仔细想来,这场赏雪宴一开始就透着不寻常,毕竟一般人开这种宴会都不会把定国公请来。
谁不知道定国公最厌恶这种场合?定国公能忍耐那么久不发作,已经很叫人意外了!
听闻韩家是坚定的北伐派,他们韩家本就扎根北边,收复不了北地,他们的根就没了!众人心中各有思量,都在琢磨自己是另谋出路好还是紧跟着韩家走好,一时都无心听含玉弹唱。
可含玉的调子一起,所有人都像被什么摄住了心神,不由自主地抬起头看向安坐场中、素手抚琴的年轻女子。她身形纤弱、眉眼戚然,脸上只一点水红唇脂比较鲜亮,但此时此刻,连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容貌,只觉那琴声能把每个人的心脏紧紧攥在手里。
原本慷慨激昂的词句,经她一句句弹唱出来,不知怎地少了几分激越,多了几分怆然。
这种唱法巧妙地避开了她嗓子的缺点,把整首《满江红》用她自己的方式演绎了出来!
这份怆然,正好是在场许多人如今读这首《满江红》时的感受。
不少人看向含玉姑娘的目光都带着怜悯。
要知道徐家那小子连到了宫里都敢乱来,寻常花楼又怎么可能把他拒之门外?想来是韩府君初来乍到,不知晓徐家那小子不久前闹腾的那一出,所以竟把这含玉姑娘也请来了。
这样有才华的女子沦落烟花之地,正好符合许多男人“救风尘”的癖好。
光凭这首《满江红》,已经让座中之人大多觉得这含玉姑娘堪当他们的红颜知己!
只可惜他们眼下官位不算高,俸禄还得用来养家糊口,真想“救风尘”也有心无力,只能在心里为她惋惜一下。
定国公心里对含玉怀有偏见,本来想说“你也配弹《满江红》”,又想到刚才韩端劝他说“想要北伐需要拉拢更多人”,他又生生忍住了。他绷着一张脸坐在原位,眼睛没往含玉身上看,耳朵却没堵住,硬是被那琴声灌了进来。
听到“收拾旧山河”一句时,定国公终于没能忍住,抬眼往专注弹琴的女子看去,只见两行清泪从含玉脸颊滑落,在她那浅淡的妆容上留下两道泪痕。
这会儿座中众人见含玉在被定国公喝骂之后仍然弹出这种动人心弦的曲子,甚至还弹得动情落泪,不由都觉得“秦淮一绝”果真名副其实!
听说汉时流行过一种“啼妆”,女子故意把妆容弄成啼哭状,以此引人怜爱。以前他们还觉得这般矫揉造作美在哪里,如今见含玉潸然泪下,总算有些明白这“啼妆”为何曾风行一时了!
说实话,换成是他们被位高权重、可以决定自己生死的人当众叱喝过后,肯定不可能再镇定自若地抚琴弹唱了。
一曲终了,最先喝起彩来的是韩端。这次赏雪宴是韩端筹备的,有他领了头,其他人马上也跟着夸赞起来,徐昭明这小孩瞧了眼仍是绷着一张脸的祖父,一开始没敢吱声,直至其他人都夸了,他才壮起胆子给含玉叫好。
等含玉退下了,他还凑到他祖父近前小心翼翼地给含玉说好话:“祖父你看,含玉姑娘她弹得可好了对不对?我就是想听她弹琴,我没别的想法。这首《满江红》经含玉姑娘一唱,我听着心里怪难受的,恨不得自己也披甲上阵。”
定国公端起面前的酒一饮而尽,才骂道:“就你这小身板还想披甲上阵?你那是去送死!”
说完定国公又闭了嘴。
北伐之事拖得越久,实现的希望就越渺茫。
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朝臣换了一茬又一茬,等所有人都渐渐忘了中原本来属于他们,自然没有人愿意兴师北伐。
谁家儿孙不是儿孙?又不是所有人的老家都在北边,打仗对他们可没什么好处,他们更愿意缩在南边享受眼前的安定富贵,闭上眼睛“直把杭州作汴州”。
定国公没再说话。
徐昭明也见好就收,没继续解释什么。
另一边,盛景意接过婢女抱出来的琴,紧跟在含玉身后往偏院那边走。等走到左右无人之处,盛景意才紧张地问:“含玉姐姐,你没事吧?”
含玉摇摇头,缓声说道:“我没事。”
她们这样的身份,免不了会遇到一些难缠的客人,她在如意楼待了这么多年,若是连这点心理素质都没有根本不可能熬出头。
顶多只是这次压力比任何一次都要大而已!
盛景意见识了这么一场风波,顿时表现得更乖了,果然前期还是比较适合低调发育,高调起来很容易被人随手摁死!
其他姑娘许是听见了刚才的动静,全都静了下来,没了最开始的轻松和期待。有含玉高超的琴艺在前,后面几个姑娘都表现平平,甚至有些失常。
到前头行著辞令时,碍于定国公刚才发过飙,一开始没人敢指名让含玉唱。
直至一名姓庚的通判派人把新写的词送过来,含玉才算有机会再次登场。
这姓庚的通判写的词竟也是一首《满江红》,同样是有北望中原之意!
到含玉唱完这曲归来,众姑娘许是觉得刚才那场风波正式过去了,又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天来,有消息灵通的姑娘说道:“说起来这位庚通判长得也是一表人才,不过已经娶了妻,极少参加外面的应酬。”
另一位姑娘也贡献出自己掌握的八卦:“听说这位庚通判是北边回来的,不仅词文写得好,还能上阵杀敌呢!”
盛景意竖起耳朵听姑娘们聊八卦,很快知道这位好心给含玉打破困局的庚通判竟是一位“归正人”。
所谓的归正人,指的是从小流落外邦、后来归附正统的能人,他们之中不乏厉害人物,可惜“归正”终归不是正统,在朝中没有正经出身,地位不免有些尴尬。
&n... -->>
《满江红》本是在抒发忠武将军收复北地之志,如今时过境迁,众人听到韩府君报出这一首曲子,免不了都心头一跳。
仔细想来,这场赏雪宴一开始就透着不寻常,毕竟一般人开这种宴会都不会把定国公请来。
谁不知道定国公最厌恶这种场合?定国公能忍耐那么久不发作,已经很叫人意外了!
听闻韩家是坚定的北伐派,他们韩家本就扎根北边,收复不了北地,他们的根就没了!众人心中各有思量,都在琢磨自己是另谋出路好还是紧跟着韩家走好,一时都无心听含玉弹唱。
可含玉的调子一起,所有人都像被什么摄住了心神,不由自主地抬起头看向安坐场中、素手抚琴的年轻女子。她身形纤弱、眉眼戚然,脸上只一点水红唇脂比较鲜亮,但此时此刻,连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容貌,只觉那琴声能把每个人的心脏紧紧攥在手里。
原本慷慨激昂的词句,经她一句句弹唱出来,不知怎地少了几分激越,多了几分怆然。
这种唱法巧妙地避开了她嗓子的缺点,把整首《满江红》用她自己的方式演绎了出来!
这份怆然,正好是在场许多人如今读这首《满江红》时的感受。
不少人看向含玉姑娘的目光都带着怜悯。
要知道徐家那小子连到了宫里都敢乱来,寻常花楼又怎么可能把他拒之门外?想来是韩府君初来乍到,不知晓徐家那小子不久前闹腾的那一出,所以竟把这含玉姑娘也请来了。
这样有才华的女子沦落烟花之地,正好符合许多男人“救风尘”的癖好。
光凭这首《满江红》,已经让座中之人大多觉得这含玉姑娘堪当他们的红颜知己!
只可惜他们眼下官位不算高,俸禄还得用来养家糊口,真想“救风尘”也有心无力,只能在心里为她惋惜一下。
定国公心里对含玉怀有偏见,本来想说“你也配弹《满江红》”,又想到刚才韩端劝他说“想要北伐需要拉拢更多人”,他又生生忍住了。他绷着一张脸坐在原位,眼睛没往含玉身上看,耳朵却没堵住,硬是被那琴声灌了进来。
听到“收拾旧山河”一句时,定国公终于没能忍住,抬眼往专注弹琴的女子看去,只见两行清泪从含玉脸颊滑落,在她那浅淡的妆容上留下两道泪痕。
这会儿座中众人见含玉在被定国公喝骂之后仍然弹出这种动人心弦的曲子,甚至还弹得动情落泪,不由都觉得“秦淮一绝”果真名副其实!
听说汉时流行过一种“啼妆”,女子故意把妆容弄成啼哭状,以此引人怜爱。以前他们还觉得这般矫揉造作美在哪里,如今见含玉潸然泪下,总算有些明白这“啼妆”为何曾风行一时了!
说实话,换成是他们被位高权重、可以决定自己生死的人当众叱喝过后,肯定不可能再镇定自若地抚琴弹唱了。
一曲终了,最先喝起彩来的是韩端。这次赏雪宴是韩端筹备的,有他领了头,其他人马上也跟着夸赞起来,徐昭明这小孩瞧了眼仍是绷着一张脸的祖父,一开始没敢吱声,直至其他人都夸了,他才壮起胆子给含玉叫好。
等含玉退下了,他还凑到他祖父近前小心翼翼地给含玉说好话:“祖父你看,含玉姑娘她弹得可好了对不对?我就是想听她弹琴,我没别的想法。这首《满江红》经含玉姑娘一唱,我听着心里怪难受的,恨不得自己也披甲上阵。”
定国公端起面前的酒一饮而尽,才骂道:“就你这小身板还想披甲上阵?你那是去送死!”
说完定国公又闭了嘴。
北伐之事拖得越久,实现的希望就越渺茫。
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朝臣换了一茬又一茬,等所有人都渐渐忘了中原本来属于他们,自然没有人愿意兴师北伐。
谁家儿孙不是儿孙?又不是所有人的老家都在北边,打仗对他们可没什么好处,他们更愿意缩在南边享受眼前的安定富贵,闭上眼睛“直把杭州作汴州”。
定国公没再说话。
徐昭明也见好就收,没继续解释什么。
另一边,盛景意接过婢女抱出来的琴,紧跟在含玉身后往偏院那边走。等走到左右无人之处,盛景意才紧张地问:“含玉姐姐,你没事吧?”
含玉摇摇头,缓声说道:“我没事。”
她们这样的身份,免不了会遇到一些难缠的客人,她在如意楼待了这么多年,若是连这点心理素质都没有根本不可能熬出头。
顶多只是这次压力比任何一次都要大而已!
盛景意见识了这么一场风波,顿时表现得更乖了,果然前期还是比较适合低调发育,高调起来很容易被人随手摁死!
其他姑娘许是听见了刚才的动静,全都静了下来,没了最开始的轻松和期待。有含玉高超的琴艺在前,后面几个姑娘都表现平平,甚至有些失常。
到前头行著辞令时,碍于定国公刚才发过飙,一开始没人敢指名让含玉唱。
直至一名姓庚的通判派人把新写的词送过来,含玉才算有机会再次登场。
这姓庚的通判写的词竟也是一首《满江红》,同样是有北望中原之意!
到含玉唱完这曲归来,众姑娘许是觉得刚才那场风波正式过去了,又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天来,有消息灵通的姑娘说道:“说起来这位庚通判长得也是一表人才,不过已经娶了妻,极少参加外面的应酬。”
另一位姑娘也贡献出自己掌握的八卦:“听说这位庚通判是北边回来的,不仅词文写得好,还能上阵杀敌呢!”
盛景意竖起耳朵听姑娘们聊八卦,很快知道这位好心给含玉打破困局的庚通判竟是一位“归正人”。
所谓的归正人,指的是从小流落外邦、后来归附正统的能人,他们之中不乏厉害人物,可惜“归正”终归不是正统,在朝中没有正经出身,地位不免有些尴尬。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