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逆流伐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明军的第一道防线在前端的小横沟台地上,以左右两道壕沟加木栅的放射状工事对山前多条上山通道形成正面封锁;第二道防线在小横沟以上的灰坡山梁上,以山顶为中心设有三道阶梯状防御阵地,可对山前小横沟的交叉路口和上山古道形成封锁。(/吞噬小说网 www.tsxsw.com)
要有机关枪,全给你们突突喽!朱永兴站在第二道防线的山梁上,举目眺望,虽然距离不远,但灰尘弥漫,他只能看见前几排清军在步步逼近,却看不清楚后面的具体布置。
第一道防线虽然交给了张光翠指挥,士兵却多是吴三省的人马,其中还有三百训练成军只有半个月的火枪兵。防范是必须的,兵为将有一直是朱永兴深恶痛绝的一个问题。这不仅容易造成将领专横跋扈的军阀作风,而且士兵成为将领的附属品后,往往会被将领视为“何往而不重”的资本,成为其保存实力,甚至转而投降的倚仗。
因为明军瘴疠和伤病的休整,士兵们的恢复有快有慢,便给了朱永兴打乱编制,重新组合的机会。当然,这种措施是不彻底、不完全的,他还不敢做得过于明显,担心将领们由此而生异心。
而火枪兵的组建则是出于朱永兴固有的后世思维,热兵器迟早要取代冷兵器,虽然从缅兵手中缴获的火绳枪有种种缺陷,他也绝不会弃之不用。相比于训练出合格的弓箭手,火枪兵的训练则更为快捷。当然,朱永兴不指望这支刚刚成军的火枪兵在野战中取胜,但倚险防守的时候,火枪兵的防护不是太大的问题,可这种较老式的火绳枪的穿透力却能使进攻方的盔甲盾牌成为软弱的东西。
朱永兴曾经自鸣得意地想训练出三段击或五段击的野战火枪兵,但几次训练后便使他暂时放弃了这种想法,并且得出了一个结论:不经过极严格的长期训练,使火枪兵能进行有序的几段击纯粹是扯蛋。
“各排刚开始射击的时候,或许只有两三个士兵没有参加齐射而独自射击。紧接着队形中就出现一片火海,各排和各列的士兵们混杂在一起,士兵们装好子弹之后就立即自行开火射击,第一列的士兵们也不再跪着射击了,虽然他们确实想那么做。到那个候,面对枪声轰鸣的混乱局面,不管是将军还是下级军官,谁也无能为力,只能等待部队自行进退了。”
没错,这就是朱永兴遇到的情景,与西方一部军事著作中描述的几无差异,而朱永兴刚训练的火枪兵还是在没有敌人冲阵的情况下便犯了这样的错误。
尽管遇到了挫折,使朱永兴不能象穿越前辈那样轻轻松松地就组建起训练有素的火枪部队,但朱永兴还是想到了解决之法,并决定在阻击战中加以使用。
没有什么可藏着掖着的,在现在的形势下先声夺人,振奋军心士气才是最重要的。何况依照现在的火绳枪,凭着刚刚训练出来的火枪兵,朱永兴也不敢把他们当作致胜的杀手锏。因为那根本就不现实。
仰攻的清军已经接近了壕沟,离木栅栏也不足三十米了,在灰土扬场中,清军将领发出了嘶哑的命令。盾阵后的弓箭手向着前上方仰射出了一排箭雨,随后扛着布袋的辅兵向前冲去,填塞壕沟。
“开火!”火枪兵统领何良顺吼叫起来。
作为先声夺人,首战挫敌的火枪部队,并不归张光翠指挥,这个距离也符合朱永兴要求他们可以开始射击的条件。
站在栅栏后面、大半个身子都躲在壕沟里的火枪兵立刻将手中燃着的火绳固定到板机上,把火枪从栅栏缝中伸出去,瞄准,开火。
随着一阵轰鸣,火光闪现,白色烟雾陡然在栅栏后升起,上百颗弹丸急速飞出,射向几十米外的清军。
老式火绳枪因为口径大,笨重,不能代替弩兵或弓箭手为步兵提供充足灵活的火力而被最终淘汰。但它的威力却很大,大型火绳枪常常有开一枪就打死好几个人或好几匹马的记载,而且在长矛兵和堑壕的掩护下组成固定的阵地来对抗敌军也相当有效。
伴着惨叫和哀嚎,清军的攻击阵列遭到了第一次猛烈的打击,大型枪弹不仅打死了很多填壕的辅兵和暴露身体的持盾兵,连盾牌都被击穿,后面不少清兵莫名其妙地被击中,惨叫一声倒了下去。
火枪兵射击完毕,立刻取下火绳,将手中的火枪向后一递,火枪被身后的队友接过,另一支装填完毕的火枪塞到了他的手里。
固定火绳,伸出,瞄准,射击。一系列的动作迅速而准确,不过十几秒钟的时间,明军火枪兵又发射出了一轮子弹。
这就是朱永兴想出来的解决办法,类似于工厂的流水线作业,三个、四个或五个火枪兵排成一列,分别完成各自的工作,然后由第一个火枪兵开火射击。
这样一来,不仅发射速度提高了数倍,而且工作简化,减少了因为紧张而出错的可能。射击手只要专心射击,不必因为又要装填,又要注意火绳的位置,大大降低了走火的机率。
轰鸣声一阵接着一阵,白烟愈加浓密,只听到对面纷乱的惨叫和惊呼,却几乎看不清前方的情况。六轮射击过后,火枪兵统领何良顺下达了停止射击的命令,以便观察打击效果。
硝烟逐渐散去,但灰尘飞扬,依旧看不太清敌军攻击阵列的全部情况,可壕沟前已经是狼籍一片。盾牌、刀枪、尸体,还有倒在地上惨叫哀嚎的伤兵,一副血淋淋的场景呈现在明军面前。
只是火枪的轮番射击,便已经打垮了清军的第一次进攻。明军看得越来越清楚了,清军在狼狈逃窜,漫天的黄土飞扬,好象千军万马在下山。
明军的第一道防线在前端的小横沟台地上,以左右两道壕沟加木栅的放射状工事对山前多条上山通道形成正面封锁;第二道防线在小横沟以上的灰坡山梁上,以山顶为中心设有三道阶梯状防御阵地,可对山前小横沟的交叉路口和上山古道形成封锁。(/吞噬小说网 www.tsxsw.com)
要有机关枪,全给你们突突喽!朱永兴站在第二道防线的山梁上,举目眺望,虽然距离不远,但灰尘弥漫,他只能看见前几排清军在步步逼近,却看不清楚后面的具体布置。
第一道防线虽然交给了张光翠指挥,士兵却多是吴三省的人马,其中还有三百训练成军只有半个月的火枪兵。防范是必须的,兵为将有一直是朱永兴深恶痛绝的一个问题。这不仅容易造成将领专横跋扈的军阀作风,而且士兵成为将领的附属品后,往往会被将领视为“何往而不重”的资本,成为其保存实力,甚至转而投降的倚仗。
因为明军瘴疠和伤病的休整,士兵们的恢复有快有慢,便给了朱永兴打乱编制,重新组合的机会。当然,这种措施是不彻底、不完全的,他还不敢做得过于明显,担心将领们由此而生异心。
而火枪兵的组建则是出于朱永兴固有的后世思维,热兵器迟早要取代冷兵器,虽然从缅兵手中缴获的火绳枪有种种缺陷,他也绝不会弃之不用。相比于训练出合格的弓箭手,火枪兵的训练则更为快捷。当然,朱永兴不指望这支刚刚成军的火枪兵在野战中取胜,但倚险防守的时候,火枪兵的防护不是太大的问题,可这种较老式的火绳枪的穿透力却能使进攻方的盔甲盾牌成为软弱的东西。
朱永兴曾经自鸣得意地想训练出三段击或五段击的野战火枪兵,但几次训练后便使他暂时放弃了这种想法,并且得出了一个结论:不经过极严格的长期训练,使火枪兵能进行有序的几段击纯粹是扯蛋。
“各排刚开始射击的时候,或许只有两三个士兵没有参加齐射而独自射击。紧接着队形中就出现一片火海,各排和各列的士兵们混杂在一起,士兵们装好子弹之后就立即自行开火射击,第一列的士兵们也不再跪着射击了,虽然他们确实想那么做。到那个候,面对枪声轰鸣的混乱局面,不管是将军还是下级军官,谁也无能为力,只能等待部队自行进退了。”
没错,这就是朱永兴遇到的情景,与西方一部军事著作中描述的几无差异,而朱永兴刚训练的火枪兵还是在没有敌人冲阵的情况下便犯了这样的错误。
尽管遇到了挫折,使朱永兴不能象穿越前辈那样轻轻松松地就组建起训练有素的火枪部队,但朱永兴还是想到了解决之法,并决定在阻击战中加以使用。
没有什么可藏着掖着的,在现在的形势下先声夺人,振奋军心士气才是最重要的。何况依照现在的火绳枪,凭着刚刚训练出来的火枪兵,朱永兴也不敢把他们当作致胜的杀手锏。因为那根本就不现实。
仰攻的清军已经接近了壕沟,离木栅栏也不足三十米了,在灰土扬场中,清军将领发出了嘶哑的命令。盾阵后的弓箭手向着前上方仰射出了一排箭雨,随后扛着布袋的辅兵向前冲去,填塞壕沟。
“开火!”火枪兵统领何良顺吼叫起来。
作为先声夺人,首战挫敌的火枪部队,并不归张光翠指挥,这个距离也符合朱永兴要求他们可以开始射击的条件。
站在栅栏后面、大半个身子都躲在壕沟里的火枪兵立刻将手中燃着的火绳固定到板机上,把火枪从栅栏缝中伸出去,瞄准,开火。
随着一阵轰鸣,火光闪现,白色烟雾陡然在栅栏后升起,上百颗弹丸急速飞出,射向几十米外的清军。
老式火绳枪因为口径大,笨重,不能代替弩兵或弓箭手为步兵提供充足灵活的火力而被最终淘汰。但它的威力却很大,大型火绳枪常常有开一枪就打死好几个人或好几匹马的记载,而且在长矛兵和堑壕的掩护下组成固定的阵地来对抗敌军也相当有效。
伴着惨叫和哀嚎,清军的攻击阵列遭到了第一次猛烈的打击,大型枪弹不仅打死了很多填壕的辅兵和暴露身体的持盾兵,连盾牌都被击穿,后面不少清兵莫名其妙地被击中,惨叫一声倒了下去。
火枪兵射击完毕,立刻取下火绳,将手中的火枪向后一递,火枪被身后的队友接过,另一支装填完毕的火枪塞到了他的手里。
固定火绳,伸出,瞄准,射击。一系列的动作迅速而准确,不过十几秒钟的时间,明军火枪兵又发射出了一轮子弹。
这就是朱永兴想出来的解决办法,类似于工厂的流水线作业,三个、四个或五个火枪兵排成一列,分别完成各自的工作,然后由第一个火枪兵开火射击。
这样一来,不仅发射速度提高了数倍,而且工作简化,减少了因为紧张而出错的可能。射击手只要专心射击,不必因为又要装填,又要注意火绳的位置,大大降低了走火的机率。
轰鸣声一阵接着一阵,白烟愈加浓密,只听到对面纷乱的惨叫和惊呼,却几乎看不清前方的情况。六轮射击过后,火枪兵统领何良顺下达了停止射击的命令,以便观察打击效果。
硝烟逐渐散去,但灰尘飞扬,依旧看不太清敌军攻击阵列的全部情况,可壕沟前已经是狼籍一片。盾牌、刀枪、尸体,还有倒在地上惨叫哀嚎的伤兵,一副血淋淋的场景呈现在明军面前。
只是火枪的轮番射击,便已经打垮了清军的第一次进攻。明军看得越来越清楚了,清军在狼狈逃窜,漫天的黄土飞扬,好象千军万马在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