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朕的大明朕做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我夫人真是个才女。”
听到徐婉儿赌气的念诗,朱由校在她看不到的方向翻了个白眼,夸奖道。
“哼。”
听到皇帝的话,徐婉儿又是傲娇的一声冷哼。
“哼。”
见到自己姐姐的样子,跟在她身后的徐慧儿也学着自己姐姐的样子,哼了一声。
“。。。”
无奈的捂着一手捂着自己的额头,朱由校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对这只萝莉太放纵了。
看样子今天回去之后,要再惹的这只萝莉哭上一鼻子。
看着正在与皇帝对诗的皇帝与皇后二人。
周应秋与孙如游对视一眼,纷纷选择了无视。
大明的风气没后世想的那么礼教森严。
相反,自打西边儿那群金碧眼的玩意儿带着那个劳什子上帝进来后,这思想是越来越开放了。
前些年死了个七十五岁的思想家,叫李贽,可谓是将能惊世骇俗的事儿都给做了一遍。
身为王阳明的心学子弟,抨击程朱理学、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尊重妇女、提倡婚姻自由。
这位仁兄一改之前儒家对秦始皇千古暴君的评价,赞扬秦始皇为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
这位老先生在开坛讲学时,不管哪座寺庙,还是深山老林,和尚、樵夫、农民,乃至于女子都来听讲。
横扫儒、释、道三教,做回自己。
有李贽带头,在接下里的时间里,大明将进入一个思辩时代。
某种程度上,这场思辨才是导致亡国的罪魁祸首。
当然,对于这些事情,周应秋与孙如游是不知道。
看着皇帝拉着皇后的手,这关系在明面上起码是和睦的。
想来应该是不会出现如神宗和王皇后那种,皇后金印被焚毁后,十几二十年不给补皇后金印的情况。。。吧。
对于身后来年各个大臣的想法,朱由校并不知道。
要是知道了,肯定要打这二人的板子。
丫的,什么事儿都想管。
松开了拉着徐婉儿的手,朱由校突然像是看到了什么,指着地里道。
“把那块土挖过来看看。”
“是。”
闻言,立刻就有好几个太监上前,在皇帝指着的方向寻摸起来。
很快,就有找到东西的太监抱着块土疙瘩来到了皇帝的身前。
示意对方将东西扔在地上,朱由校看着身后的两位大臣问道。
“你们知道,这是何物吗?”
“这是?”
看着太监从田间抱回来的土块,周应秋与孙如游不由得感觉身上起了疙瘩。
密集恐惧症。
在这土块的臆测,整齐的排列着十几个黄色的、长条形的虫卵,密密麻麻的,让人很是不适。
“夫君。”
看到这虫卵,一大一小两个妹纸不由得往皇帝的身上靠了靠。
感受到身上的压力,朱由校伸手拍了拍二女的腰。
周应秋与孙如游虽然不是泥腿子出身,但那也是寒门子弟,就没亲自下过田。
“孙尚书学究五车,不知道此是何物?”
“这。”
听到皇帝的话,孙如游的脸上不由得留下冷汗。
但对于皇帝的问话,他却是不得不答,试探着道。
“此物应该是虫卵。”
“不仅是虫卵。”
听到孙如游的话,朱由校摇了摇头,了当的道。
他很小的时候,家里人种地,他在地头玩,挖出来过这玩意儿。
“而且还是蝗虫的卵。”
“蝗虫?”
“古人有言,腐草为萤,未言有产卵者。”
摇了摇头,看着眼前的虫卵虽然依旧觉得悚然,但孙如游还是道。
“臣尝听闻,蝗之所生,必于大泽,如北直隶、山东诸地,河池一旦因天旱而干涸,则必生蝗。”
“湖边沼泽。”
听着孙如游的话,朱由校摇了摇头。
孙如游的话,说的也不错,也算一种总结。
在干旱的年月,湖泊水域面积减小,洼地裸露,就为蝗虫的提供了合适的繁衍场所。
故此,人们就经常见到蝗虫在干涸的沼泽周围出现,以为蝗虫是鱼虾干死之后所化。
蝗虫在成虫聚群后,往往会自发的往低洼易涝的地方,寻求新的产卵地。
而一旦而等到天气转好,水面恢复,产卵在湖泊干涸地的蝗虫卵被淹死,鱼虾重新反演,就会觉得蝗虫又变成了鱼虾。
中国古代,不是缺少发明,而是缺少一种科学的总结方法。
对于很多东西,我们都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但就是没能总结,缺少一种科学的方法论。
“你若不信,将这块土带回去,孵化出来便知道了。”
朱由校并未因为孙如游怀疑自己的话而动怒,反而是对身侧的太监道。
“找个箱子,将其装起来,带回西苑。”
“奴婢遵旨。”
听到皇帝要养这玩意儿,给孙如游证明一下蝗虫是卵生,在场的众人纷纷感觉自己的汗毛都立起来了。
“陛下,这是否有所不妥?”
见到皇帝要养蝗虫这种害人的玩意儿,孙如游当即就劝诫道。
“蝗虫乃是害虫,毁之尤且不怠,岂能养之?”
“这话就说的岔了。”
听到孙如游的话,朱由校摆了摆手道。
“蝗虫所过,百里无鸡鸣,寸草不生,农之大害也,不可不谓之为国敌。”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若是不知其因何而生,何谈灭之?”
“朕只是随眼一瞧,就看到这些个蝗虫卵,你再令这些农户检查检查,地里是不是还有,可万万不要闹起了蝗灾埃”
说着,朱由校不想再谈论这个话题,而是看向刘时敏道。
“奴婢领命。”
听到皇帝的话,刘时敏连忙派人去往下吩咐。
这地是皇田,属于皇帝的私人产业,这要是闹腾蝗灾,那受损失的是宫内。
“陛下,蝗虫既生于涸泽,又消于涸泽,便是说此物经不得水淹。”
见到太监离去,站在孙如游身侧的周应秋突然开口道。
“臣以为陛下当颁谕令,令百姓深耕田亩,让此物曝光于天光之下,待有雨水浸漫,亦或河水灌溉,则蝗虫必灭。”
ps:以前找资料的时候无意间在熊廷弼相关词条中发现,熊廷弼死后,江夏知县王尔玉诬陷追赃逼死熊廷弼之子熊兆圭。
好奇之下一百度,王尔玉中乙丑科(天启五年(1625年))三甲第六十六名进士,任江夏知县。
当然,这都不是最为引人注目的。
最吸引我目光的是,王尔玉的性别一栏中,赫然写了个女。
我不喜欢纪传体史书,所以没看明史。但在熹宗实录中没找到这人的记录,如果编辑百度词条的人没瞎写,恐怕明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女子做县令的朝代。
(本章完)
。” “我夫人真是个才女。”
听到徐婉儿赌气的念诗,朱由校在她看不到的方向翻了个白眼,夸奖道。
“哼。”
听到皇帝的话,徐婉儿又是傲娇的一声冷哼。
“哼。”
见到自己姐姐的样子,跟在她身后的徐慧儿也学着自己姐姐的样子,哼了一声。
“。。。”
无奈的捂着一手捂着自己的额头,朱由校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对这只萝莉太放纵了。
看样子今天回去之后,要再惹的这只萝莉哭上一鼻子。
看着正在与皇帝对诗的皇帝与皇后二人。
周应秋与孙如游对视一眼,纷纷选择了无视。
大明的风气没后世想的那么礼教森严。
相反,自打西边儿那群金碧眼的玩意儿带着那个劳什子上帝进来后,这思想是越来越开放了。
前些年死了个七十五岁的思想家,叫李贽,可谓是将能惊世骇俗的事儿都给做了一遍。
身为王阳明的心学子弟,抨击程朱理学、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尊重妇女、提倡婚姻自由。
这位仁兄一改之前儒家对秦始皇千古暴君的评价,赞扬秦始皇为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
这位老先生在开坛讲学时,不管哪座寺庙,还是深山老林,和尚、樵夫、农民,乃至于女子都来听讲。
横扫儒、释、道三教,做回自己。
有李贽带头,在接下里的时间里,大明将进入一个思辩时代。
某种程度上,这场思辨才是导致亡国的罪魁祸首。
当然,对于这些事情,周应秋与孙如游是不知道。
看着皇帝拉着皇后的手,这关系在明面上起码是和睦的。
想来应该是不会出现如神宗和王皇后那种,皇后金印被焚毁后,十几二十年不给补皇后金印的情况。。。吧。
对于身后来年各个大臣的想法,朱由校并不知道。
要是知道了,肯定要打这二人的板子。
丫的,什么事儿都想管。
松开了拉着徐婉儿的手,朱由校突然像是看到了什么,指着地里道。
“把那块土挖过来看看。”
“是。”
闻言,立刻就有好几个太监上前,在皇帝指着的方向寻摸起来。
很快,就有找到东西的太监抱着块土疙瘩来到了皇帝的身前。
示意对方将东西扔在地上,朱由校看着身后的两位大臣问道。
“你们知道,这是何物吗?”
“这是?”
看着太监从田间抱回来的土块,周应秋与孙如游不由得感觉身上起了疙瘩。
密集恐惧症。
在这土块的臆测,整齐的排列着十几个黄色的、长条形的虫卵,密密麻麻的,让人很是不适。
“夫君。”
看到这虫卵,一大一小两个妹纸不由得往皇帝的身上靠了靠。
感受到身上的压力,朱由校伸手拍了拍二女的腰。
周应秋与孙如游虽然不是泥腿子出身,但那也是寒门子弟,就没亲自下过田。
“孙尚书学究五车,不知道此是何物?”
“这。”
听到皇帝的话,孙如游的脸上不由得留下冷汗。
但对于皇帝的问话,他却是不得不答,试探着道。
“此物应该是虫卵。”
“不仅是虫卵。”
听到孙如游的话,朱由校摇了摇头,了当的道。
他很小的时候,家里人种地,他在地头玩,挖出来过这玩意儿。
“而且还是蝗虫的卵。”
“蝗虫?”
“古人有言,腐草为萤,未言有产卵者。”
摇了摇头,看着眼前的虫卵虽然依旧觉得悚然,但孙如游还是道。
“臣尝听闻,蝗之所生,必于大泽,如北直隶、山东诸地,河池一旦因天旱而干涸,则必生蝗。”
“湖边沼泽。”
听着孙如游的话,朱由校摇了摇头。
孙如游的话,说的也不错,也算一种总结。
在干旱的年月,湖泊水域面积减小,洼地裸露,就为蝗虫的提供了合适的繁衍场所。
故此,人们就经常见到蝗虫在干涸的沼泽周围出现,以为蝗虫是鱼虾干死之后所化。
蝗虫在成虫聚群后,往往会自发的往低洼易涝的地方,寻求新的产卵地。
而一旦而等到天气转好,水面恢复,产卵在湖泊干涸地的蝗虫卵被淹死,鱼虾重新反演,就会觉得蝗虫又变成了鱼虾。
中国古代,不是缺少发明,而是缺少一种科学的总结方法。
对于很多东西,我们都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但就是没能总结,缺少一种科学的方法论。
“你若不信,将这块土带回去,孵化出来便知道了。”
朱由校并未因为孙如游怀疑自己的话而动怒,反而是对身侧的太监道。
“找个箱子,将其装起来,带回西苑。”
“奴婢遵旨。”
听到皇帝要养这玩意儿,给孙如游证明一下蝗虫是卵生,在场的众人纷纷感觉自己的汗毛都立起来了。
“陛下,这是否有所不妥?”
见到皇帝要养蝗虫这种害人的玩意儿,孙如游当即就劝诫道。
“蝗虫乃是害虫,毁之尤且不怠,岂能养之?”
“这话就说的岔了。”
听到孙如游的话,朱由校摆了摆手道。
“蝗虫所过,百里无鸡鸣,寸草不生,农之大害也,不可不谓之为国敌。”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若是不知其因何而生,何谈灭之?”
“朕只是随眼一瞧,就看到这些个蝗虫卵,你再令这些农户检查检查,地里是不是还有,可万万不要闹起了蝗灾埃”
说着,朱由校不想再谈论这个话题,而是看向刘时敏道。
“奴婢领命。”
听到皇帝的话,刘时敏连忙派人去往下吩咐。
这地是皇田,属于皇帝的私人产业,这要是闹腾蝗灾,那受损失的是宫内。
“陛下,蝗虫既生于涸泽,又消于涸泽,便是说此物经不得水淹。”
见到太监离去,站在孙如游身侧的周应秋突然开口道。
“臣以为陛下当颁谕令,令百姓深耕田亩,让此物曝光于天光之下,待有雨水浸漫,亦或河水灌溉,则蝗虫必灭。”
ps:以前找资料的时候无意间在熊廷弼相关词条中发现,熊廷弼死后,江夏知县王尔玉诬陷追赃逼死熊廷弼之子熊兆圭。
好奇之下一百度,王尔玉中乙丑科(天启五年(1625年))三甲第六十六名进士,任江夏知县。
当然,这都不是最为引人注目的。
最吸引我目光的是,王尔玉的性别一栏中,赫然写了个女。
我不喜欢纪传体史书,所以没看明史。但在熹宗实录中没找到这人的记录,如果编辑百度词条的人没瞎写,恐怕明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女子做县令的朝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