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而已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唔=无,不。哓=了。同埋=和。咩=呢。?=呵。唔哙有乜野=不会有什么。嚟=来。过=给。话=说。
注毕不免又要发感慨了。汉风杂志(18)我没有拜读过;
但我记得一点旧事。前清光绪末年,我在日本东京留学,亲自看见的。那时的留学生中,很有一部分抱着革命的思想,而所谓革命者,其实是种族革命,要将土地从异族的手里取得,归还旧主人。除实行的之外,有些人是办报,有些人是钞旧书。所钞的大抵是中国所没有的禁书,所讲的大概是明末清初的情形,可以使青年猛省的。久之印成了一本书,因为是湖北学生界(19)的特刊,所以名曰汉声,那封面上就题着四句古语: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光祖宗之玄灵,振大汉之天声!
这是明明白白,叫我们想想汉族繁荣时代,和现状比较一下,看是如何,——必须“光复旧物”说得露骨些,就是“排满”;推而广之,就是“排外”不料二十年后,竟变成在香港大学保存国粹,而使“中外感情,自然更加浓浃”的标语了。我实在想不到这四句“集文选句”竟也会被外国人所引用。
这样的感慨,在现今的中国,发起来是可以发不完的。还不如讲点有趣的事做收梢,算是“余兴”从予先生在一般杂志(目录上说是独逸)上批评我的小说道:“作者的笔锋并且颇多诙谐的意味,所以有许多小说,人家看了,只觉得发松可笑。换言之,即因为此故,至少是使读者减却了不少对人生的认识。”(20)悲夫,这“只觉得”也!但我也确有这种的毛病,什么事都不能正正经经。便是感慨,也不肯一直发到底。只是我也自有我的苦衷。因为整年的发感慨,倘是假的,岂非无聊?倘真,则我早已感愤而死了,那里还有议论。我想,活着而想称“烈士”究竟是不容易的。
我以为有趣,想要介绍的也不过是一个广告。港报上颇多特别的广告,而这一个最奇。我第一天看循环日报,便在第一版上看见的了,此后每天必见,(21)我每见必要想一想,而直到今天终于想不通是怎么一回事:
香港城余蕙卖文
人和旅店余蕙屏联榜幅发售
香港对联香港七律
香港七绝青山七律
荻海对联荻海七绝
花地七绝花地七律
日本七绝圣经五绝
英皇七绝英太子诗
戏子七绝广昌对联
三金六十员
五金五十员
七金四十员
屏条加倍
人和旅店主人谨启
小店在香港上环海傍门牌一百一十八号
七月十一日,于广州东堤——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八月十三日语丝周刊第一四四期。
(2)作者于一九二七年二月十八日赴香港讲演,二十日回广州。
文中说的“一月”应为二月。
(3)辰江的通信载语丝第一三七期(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题为谈皇仁书院。他曾亲听过作者在香港的讲演,在信的末段说:“前月鲁迅先生由厦大到中大,有某团体请他到青年会演说。两天的演词都是些对于旧文学一种革新的说话,原是很普通的(请鲁迅先生原恕我这样说法)。但香港政府听闻他到来演说,便连忙请某团体的人去问话,问为什么请鲁迅先生来演讲,有什么用意。”
(4)作者在香港青年会共讲演两次,一次在二月十八日晚,讲题为无声的中国;一次在二月十九日,讲题为老调子已经唱完。
两篇讲稿后来分别收在三闲集和集外集拾遗中。
(5)循环日报香港出版的中文报纸,一八七四年一月由王韬创办,约于一九四七年停刊。它辟有循环世界等副刊。
(6)“藩司”“臬司”明清两代称掌管一省财政民政的布政使为藩司,俗称藩台。称掌管一省狱讼的按察使为臬司,俗称臬台。
(7)颜之推(531—?)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北齐文学家。他关于学鲜卑语、弹琵琶的话,见所著颜氏家训·教子:“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按颜之推是记述北齐“一士大夫”的话,并且表示反对,不是他自己的意见。鲁迅后来在扑空正误(收入准风月谈)一文中作过说明。
(8)和尚被焚的故事,见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八:建炎二年十二月“自金人入中原,凡官汉地者,皆置通事,高下轻重,舞文纳贿,人甚苦之。有僧讼富民,逋其钱数万缗,而通事受贿,诡言天久不雨,此僧欲焚身动天。燕京留守尼楚哈许之。僧呼号,不能自明,竟以焚死。”又宋代洪皓松漠纪闻有金国“银珠哥大王”一则,记燕京一个富僧收债的事,内容与此相似。通事,当时对口译人员的称呼。(9)“学者”指顾颉刚等。据鲁迅日记: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作者自中山大学移居白云路白云楼二十六号二楼。
(10)工商报即工商日报,香港报纸,创刊于一九二五年七月。
(11)“清党”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承认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参加该党,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但到一九二七年春季北伐军进展至长江下游,蒋介石反动派公开叛变革命,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公布所谓“清党”决议案,大肆杀戮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内许多真正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左派分子。国民党反动派称之为“清党运动”
(12)晨报副刊。鲁迅经常为晨报副刊写稿,但并非“特约撰述员”
(13)“到了汉口”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五日以前,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党反革命派,还没有正式决定“分共”公开与南京蒋介石反革命派合流,当时的武汉还是国共合作的革命政府的所在地。
(14)“枪终路寝”即被枪杀于路上的意思,由成语“寿终正寝”改变而来。
(15)陈大悲浙江杭县(今余杭)人,当时的话剧工作者。一九二三年八月,晨报副刊连续刊载他翻译的英国高尔斯华绥的剧本忠友;九月十七日陈西滢在晨报副刊发表高斯倭绥之幸运与厄运——读陈大悲先生所译的忠友一文,指责他译文中的错误。
徐丹甫在北京文艺界之分门别户中说鲁迅因此事停止了向晨报副刊投稿,意思是说鲁迅反对晨报副刊发表陈西滢的文字。
(16)制军清代对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的尊称。
(17)至纫公谊过去公函中习用的客套语。意思是十分感佩(对方)热心公事的厚意。纫,感佩。
(18)汉风杂志时甡编辑,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创刊于日本东京。第一号封面印有集南朝梁萧统文选句:
“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光祖宗之玄灵,振大汉之天声。”前二句见该书卷一班固西都赋,后二句见卷五十六班固封燕然山铭。
(19)湖北学生界清末留学日本的湖北学生主办的一种月刊,一九三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一月创刊于东京,第四期起改名汉声。同年闰五月另编“闰月增刊”一册,名为旧学,扉页背面也印有上述文选句。
(20)从予即樊仲云,浙江嵊县人,当时是商务印书馆的编辑,抗日战争时期堕落为汉奸。这里所引的文字见于他在一般杂志第三号(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发表的评论彷徨的短文。一般,是上海立达学会主办的一种月刊,一九二六年九月创刊,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停刊,开明书店发行。
(21)这个广告连续登载于一九二七年七月五日至二十日香港循环日报。
;唔=无,不。哓=了。同埋=和。咩=呢。?=呵。唔哙有乜野=不会有什么。嚟=来。过=给。话=说。
注毕不免又要发感慨了。汉风杂志(18)我没有拜读过;
但我记得一点旧事。前清光绪末年,我在日本东京留学,亲自看见的。那时的留学生中,很有一部分抱着革命的思想,而所谓革命者,其实是种族革命,要将土地从异族的手里取得,归还旧主人。除实行的之外,有些人是办报,有些人是钞旧书。所钞的大抵是中国所没有的禁书,所讲的大概是明末清初的情形,可以使青年猛省的。久之印成了一本书,因为是湖北学生界(19)的特刊,所以名曰汉声,那封面上就题着四句古语: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光祖宗之玄灵,振大汉之天声!
这是明明白白,叫我们想想汉族繁荣时代,和现状比较一下,看是如何,——必须“光复旧物”说得露骨些,就是“排满”;推而广之,就是“排外”不料二十年后,竟变成在香港大学保存国粹,而使“中外感情,自然更加浓浃”的标语了。我实在想不到这四句“集文选句”竟也会被外国人所引用。
这样的感慨,在现今的中国,发起来是可以发不完的。还不如讲点有趣的事做收梢,算是“余兴”从予先生在一般杂志(目录上说是独逸)上批评我的小说道:“作者的笔锋并且颇多诙谐的意味,所以有许多小说,人家看了,只觉得发松可笑。换言之,即因为此故,至少是使读者减却了不少对人生的认识。”(20)悲夫,这“只觉得”也!但我也确有这种的毛病,什么事都不能正正经经。便是感慨,也不肯一直发到底。只是我也自有我的苦衷。因为整年的发感慨,倘是假的,岂非无聊?倘真,则我早已感愤而死了,那里还有议论。我想,活着而想称“烈士”究竟是不容易的。
我以为有趣,想要介绍的也不过是一个广告。港报上颇多特别的广告,而这一个最奇。我第一天看循环日报,便在第一版上看见的了,此后每天必见,(21)我每见必要想一想,而直到今天终于想不通是怎么一回事:
香港城余蕙卖文
人和旅店余蕙屏联榜幅发售
香港对联香港七律
香港七绝青山七律
荻海对联荻海七绝
花地七绝花地七律
日本七绝圣经五绝
英皇七绝英太子诗
戏子七绝广昌对联
三金六十员
五金五十员
七金四十员
屏条加倍
人和旅店主人谨启
小店在香港上环海傍门牌一百一十八号
七月十一日,于广州东堤——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八月十三日语丝周刊第一四四期。
(2)作者于一九二七年二月十八日赴香港讲演,二十日回广州。
文中说的“一月”应为二月。
(3)辰江的通信载语丝第一三七期(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题为谈皇仁书院。他曾亲听过作者在香港的讲演,在信的末段说:“前月鲁迅先生由厦大到中大,有某团体请他到青年会演说。两天的演词都是些对于旧文学一种革新的说话,原是很普通的(请鲁迅先生原恕我这样说法)。但香港政府听闻他到来演说,便连忙请某团体的人去问话,问为什么请鲁迅先生来演讲,有什么用意。”
(4)作者在香港青年会共讲演两次,一次在二月十八日晚,讲题为无声的中国;一次在二月十九日,讲题为老调子已经唱完。
两篇讲稿后来分别收在三闲集和集外集拾遗中。
(5)循环日报香港出版的中文报纸,一八七四年一月由王韬创办,约于一九四七年停刊。它辟有循环世界等副刊。
(6)“藩司”“臬司”明清两代称掌管一省财政民政的布政使为藩司,俗称藩台。称掌管一省狱讼的按察使为臬司,俗称臬台。
(7)颜之推(531—?)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北齐文学家。他关于学鲜卑语、弹琵琶的话,见所著颜氏家训·教子:“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按颜之推是记述北齐“一士大夫”的话,并且表示反对,不是他自己的意见。鲁迅后来在扑空正误(收入准风月谈)一文中作过说明。
(8)和尚被焚的故事,见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八:建炎二年十二月“自金人入中原,凡官汉地者,皆置通事,高下轻重,舞文纳贿,人甚苦之。有僧讼富民,逋其钱数万缗,而通事受贿,诡言天久不雨,此僧欲焚身动天。燕京留守尼楚哈许之。僧呼号,不能自明,竟以焚死。”又宋代洪皓松漠纪闻有金国“银珠哥大王”一则,记燕京一个富僧收债的事,内容与此相似。通事,当时对口译人员的称呼。(9)“学者”指顾颉刚等。据鲁迅日记: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作者自中山大学移居白云路白云楼二十六号二楼。
(10)工商报即工商日报,香港报纸,创刊于一九二五年七月。
(11)“清党”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承认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参加该党,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但到一九二七年春季北伐军进展至长江下游,蒋介石反动派公开叛变革命,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公布所谓“清党”决议案,大肆杀戮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内许多真正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左派分子。国民党反动派称之为“清党运动”
(12)晨报副刊。鲁迅经常为晨报副刊写稿,但并非“特约撰述员”
(13)“到了汉口”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五日以前,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党反革命派,还没有正式决定“分共”公开与南京蒋介石反革命派合流,当时的武汉还是国共合作的革命政府的所在地。
(14)“枪终路寝”即被枪杀于路上的意思,由成语“寿终正寝”改变而来。
(15)陈大悲浙江杭县(今余杭)人,当时的话剧工作者。一九二三年八月,晨报副刊连续刊载他翻译的英国高尔斯华绥的剧本忠友;九月十七日陈西滢在晨报副刊发表高斯倭绥之幸运与厄运——读陈大悲先生所译的忠友一文,指责他译文中的错误。
徐丹甫在北京文艺界之分门别户中说鲁迅因此事停止了向晨报副刊投稿,意思是说鲁迅反对晨报副刊发表陈西滢的文字。
(16)制军清代对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的尊称。
(17)至纫公谊过去公函中习用的客套语。意思是十分感佩(对方)热心公事的厚意。纫,感佩。
(18)汉风杂志时甡编辑,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创刊于日本东京。第一号封面印有集南朝梁萧统文选句:
“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光祖宗之玄灵,振大汉之天声。”前二句见该书卷一班固西都赋,后二句见卷五十六班固封燕然山铭。
(19)湖北学生界清末留学日本的湖北学生主办的一种月刊,一九三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一月创刊于东京,第四期起改名汉声。同年闰五月另编“闰月增刊”一册,名为旧学,扉页背面也印有上述文选句。
(20)从予即樊仲云,浙江嵊县人,当时是商务印书馆的编辑,抗日战争时期堕落为汉奸。这里所引的文字见于他在一般杂志第三号(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发表的评论彷徨的短文。一般,是上海立达学会主办的一种月刊,一九二六年九月创刊,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停刊,开明书店发行。
(21)这个广告连续登载于一九二七年七月五日至二十日香港循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