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大唐咸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事实证明李承乾的手腕还是很可以的,不仅很快稳住了局面,平稳的接过了李世民的权利,在李世民过世以后也能有条不紊的对国内势力继续进行梳理,还是在保证没有引起太大波澜的情况下。
如此两三年下去,确保国内已经稳住局面了,李承乾才开始采取措施来增强自己的威信,倒也不是一味的谋求对外用兵,而是先从国内开始的。
同历史上差不多的时间,官方编纂的《氏族志》经过几次修改后,终于正式出炉了。
皇族自然被列为第一等,其次是后族,而朝中各大重臣也紧跟其后。
几大世家并不如他们所预想的那样高高在上,自然免不了对此多加阻挠,可作为既得利益者,众多朝臣自然都站在皇帝一边,所以最后还是推行了下去。
而且不同于历史上那样,因为不得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这氏族的排行并没有取得特别实际的意义,民间并不是太认可。
这次因为《大唐邸报》的存在,官方有了自个的宣扬途径,而不是单纯靠着士林之间的传播来品评,可以说是搞得众人皆知。
而每一个氏族为什么排名高,对大唐有过哪些贡献,也都是有附录的,在按照官方要求一并对着民众宣扬,这样造成的影响可就大了。
原本的世家大族因为几次被含沙射影的批判,大都给普通民众造成了这些家伙就会盘剥民脂民膏,是脱离群众自命清高的家伙。
偏偏他们裤裆里确实都不干净,净干些和他们自个标榜的东西相去甚远的破事,说个道貌岸然绝对不为过,那名声能好到哪去。
这一次的《氏族志》中又基本没提到他们的功绩,反倒是对那些国朝重臣的事迹多加赞赏,就很容易的给人一种印象,这些人落到三流四流的境地,绝对是咎由自取的。
如此随着这一版的排行逐渐深入人心,那些个世家大族在所谓民望方面,那肯定是大不如前了。
只不过他们大都在当地有着众多产业,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对当地的影响力一时半会还是消除不了的。
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李承乾才能腾出手来,去收拾那些对大唐不利的家伙。
先是挫败了吐蕃对大唐松州的侵扰,然后唐俭搞得秘密外交又建功了,西突厥那边竟然直接分裂成了东西两大部分。
而慎独弄出来的那些个靠商品间接控制原突厥草原的发自也奏效了,突厥各大部族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大唐,离不开和中原的贸易往来了。
如此联系紧密,彼此之间又是个互利互惠的局面,自然对大唐越发的归心。
有了稳定的北方,李承乾才好施展手段,先是给愈发强大的薛延陀那边封了个小可汗,摆明了就是给他们添点堵,搞个掣肘,让他们加强内斗的。
而这手段还真的好用,多了大唐的认可,那位小可汗的势力瞬间就得到了加强,自然也不会甘心居于大可汗之下,彼此之间的龌龊只会越来越多,更何况背后还有类似唐俭那样的家伙,时不时去友好的劝说两句。
如此一来薛延陀这边被绊住了脚步,还有突厥草原做缓冲,西突厥那边分裂了,同样内斗不断,自顾不暇,对大唐来说正是外部环境最平稳的时候,内部也已经理顺了,自然适合出兵。
于是李承乾这边找了个借口,直接对一直不服大唐的高昌国出兵了。
不过和历史上不一样,这一次的大总管可不是原本历史上的侯君集,而是如今已经被当作下一代军神在培养的李绩。
李世民对侯君集是异常信任的,在他的履历上也可以看到出将入相的过程,不知道是不是和慎独一直猜测的一样,是因为这位就是给李世民干黑活的。
可李承乾却并没有和历史上那样对这位格外看重,历史上他们是为了造李世民的反才联手的,而这一世李世民早早的过世,还是禅位给李承乾的,他压根就没来得及生出造反的想法呢,自然也不会和侯君集早早的勾结到一起了。
彼此的瓜葛少了一些,对于这位相对年轻些就身居高位的家伙,说不定还有压制的想法呢。
毕竟李承乾自己麾下的心腹也有适合这种位置的啊,他也得慢慢提拔自己的班底不是。
就比如说这一次对高昌的战斗,苏定方和慎独两位经李承乾的手,提拔到将军的家伙就都参与了进去,各自还都承担了一路先锋,或者是副总管的角色。
既是看重了他们的勇猛,也未尝没有制衡李绩的意思在里面。
不过效果倒是一如既往的,那位高昌国王鞠文泰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只不过这次他可不是安稳的死在高昌城里,而是在慎独破城之后被抓住了,在押回长安城之后,就被当着众多部族首领的面给咔嚓了而已。
之后大唐置安西都护府,苏定方正是第一任都护,慎独却一如既往的回长安城任职了,因为他不想离家太远。
当然封赏也是少不了的,职位上调整不大,勋官和散官自然还是要升一下的。
再之后大唐还是和吐蕃和亲了,找了个宗室女子给了个公主的封号。
只不过这一次李承乾也听取了慎独的意见,并没有赏赐任何的工匠和技术,只是弄了很多吃穿用度,免得落了大唐公主的面子。
还给了她一些个手下让她方便保卫自己,同时也巩固地位。
当然少不了带去很多佛道儒三教的书籍去,都是关于加强自身修养这类的,增强统治力的或者是兵书,那肯定是没有的。
不过不久之后大唐和新晋的草原霸主薛延陀之间,还是没能避免大战了一场。
慎独自然又挑起了开路先锋的重任,李绩依然是三军统帅,一战将薛延陀给灭了。
感受到大唐... -->>
事实证明李承乾的手腕还是很可以的,不仅很快稳住了局面,平稳的接过了李世民的权利,在李世民过世以后也能有条不紊的对国内势力继续进行梳理,还是在保证没有引起太大波澜的情况下。
如此两三年下去,确保国内已经稳住局面了,李承乾才开始采取措施来增强自己的威信,倒也不是一味的谋求对外用兵,而是先从国内开始的。
同历史上差不多的时间,官方编纂的《氏族志》经过几次修改后,终于正式出炉了。
皇族自然被列为第一等,其次是后族,而朝中各大重臣也紧跟其后。
几大世家并不如他们所预想的那样高高在上,自然免不了对此多加阻挠,可作为既得利益者,众多朝臣自然都站在皇帝一边,所以最后还是推行了下去。
而且不同于历史上那样,因为不得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这氏族的排行并没有取得特别实际的意义,民间并不是太认可。
这次因为《大唐邸报》的存在,官方有了自个的宣扬途径,而不是单纯靠着士林之间的传播来品评,可以说是搞得众人皆知。
而每一个氏族为什么排名高,对大唐有过哪些贡献,也都是有附录的,在按照官方要求一并对着民众宣扬,这样造成的影响可就大了。
原本的世家大族因为几次被含沙射影的批判,大都给普通民众造成了这些家伙就会盘剥民脂民膏,是脱离群众自命清高的家伙。
偏偏他们裤裆里确实都不干净,净干些和他们自个标榜的东西相去甚远的破事,说个道貌岸然绝对不为过,那名声能好到哪去。
这一次的《氏族志》中又基本没提到他们的功绩,反倒是对那些国朝重臣的事迹多加赞赏,就很容易的给人一种印象,这些人落到三流四流的境地,绝对是咎由自取的。
如此随着这一版的排行逐渐深入人心,那些个世家大族在所谓民望方面,那肯定是大不如前了。
只不过他们大都在当地有着众多产业,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对当地的影响力一时半会还是消除不了的。
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李承乾才能腾出手来,去收拾那些对大唐不利的家伙。
先是挫败了吐蕃对大唐松州的侵扰,然后唐俭搞得秘密外交又建功了,西突厥那边竟然直接分裂成了东西两大部分。
而慎独弄出来的那些个靠商品间接控制原突厥草原的发自也奏效了,突厥各大部族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大唐,离不开和中原的贸易往来了。
如此联系紧密,彼此之间又是个互利互惠的局面,自然对大唐越发的归心。
有了稳定的北方,李承乾才好施展手段,先是给愈发强大的薛延陀那边封了个小可汗,摆明了就是给他们添点堵,搞个掣肘,让他们加强内斗的。
而这手段还真的好用,多了大唐的认可,那位小可汗的势力瞬间就得到了加强,自然也不会甘心居于大可汗之下,彼此之间的龌龊只会越来越多,更何况背后还有类似唐俭那样的家伙,时不时去友好的劝说两句。
如此一来薛延陀这边被绊住了脚步,还有突厥草原做缓冲,西突厥那边分裂了,同样内斗不断,自顾不暇,对大唐来说正是外部环境最平稳的时候,内部也已经理顺了,自然适合出兵。
于是李承乾这边找了个借口,直接对一直不服大唐的高昌国出兵了。
不过和历史上不一样,这一次的大总管可不是原本历史上的侯君集,而是如今已经被当作下一代军神在培养的李绩。
李世民对侯君集是异常信任的,在他的履历上也可以看到出将入相的过程,不知道是不是和慎独一直猜测的一样,是因为这位就是给李世民干黑活的。
可李承乾却并没有和历史上那样对这位格外看重,历史上他们是为了造李世民的反才联手的,而这一世李世民早早的过世,还是禅位给李承乾的,他压根就没来得及生出造反的想法呢,自然也不会和侯君集早早的勾结到一起了。
彼此的瓜葛少了一些,对于这位相对年轻些就身居高位的家伙,说不定还有压制的想法呢。
毕竟李承乾自己麾下的心腹也有适合这种位置的啊,他也得慢慢提拔自己的班底不是。
就比如说这一次对高昌的战斗,苏定方和慎独两位经李承乾的手,提拔到将军的家伙就都参与了进去,各自还都承担了一路先锋,或者是副总管的角色。
既是看重了他们的勇猛,也未尝没有制衡李绩的意思在里面。
不过效果倒是一如既往的,那位高昌国王鞠文泰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只不过这次他可不是安稳的死在高昌城里,而是在慎独破城之后被抓住了,在押回长安城之后,就被当着众多部族首领的面给咔嚓了而已。
之后大唐置安西都护府,苏定方正是第一任都护,慎独却一如既往的回长安城任职了,因为他不想离家太远。
当然封赏也是少不了的,职位上调整不大,勋官和散官自然还是要升一下的。
再之后大唐还是和吐蕃和亲了,找了个宗室女子给了个公主的封号。
只不过这一次李承乾也听取了慎独的意见,并没有赏赐任何的工匠和技术,只是弄了很多吃穿用度,免得落了大唐公主的面子。
还给了她一些个手下让她方便保卫自己,同时也巩固地位。
当然少不了带去很多佛道儒三教的书籍去,都是关于加强自身修养这类的,增强统治力的或者是兵书,那肯定是没有的。
不过不久之后大唐和新晋的草原霸主薛延陀之间,还是没能避免大战了一场。
慎独自然又挑起了开路先锋的重任,李绩依然是三军统帅,一战将薛延陀给灭了。
感受到大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