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76章 顶级公文的威力
当天晚上徐学聚就把书信写好,第二天便着人寄往京城。
在书信之中徐学聚特意点出了王文龙在这篇文章之中的贡献,这也是他想要帮助王文龙的做法。
对此王文龙并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会反对。
齐、楚、浙、东林党哪家对他满不满意,于王文龙来说其实没什么区别。
王文龙的身份并没有什么涉入朝堂太深的问题,他就是个监生而已,基本是游离在朝堂之外的人物,只要不去作死很多事情都牵扯不到他身上。
而以后他写的书越来越多,在事上引起的讨论也会越加热烈,他没有太高的功名,反而更方便做事。
就好像李贽一样,辞了官才可以写那么多文字,如果不是因为攻击程朱理学太过于辛辣写也就写了,而他即使隔三差五骂朱熹也要写到七十多岁才终于被抓起来。
但李贽如果还留着官身,别说写到七十多岁,能活过五十就算不错。
……
徐学聚的文字送到京师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王文龙的文章已经在京城之中引起纷纷议论。
京师乱作一团。
常州文告的余波远未过去:大家结党在一起互相斗争,有的人对这篇文章大家称赞,有的同意王文龙的文章中部分观点,有的却斥王文龙浪笔乱言。
骂完王文龙后许多议论又转而攻击内阁,认为内阁不该和稀泥,应该要用票拟的权利在圣旨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真这么做了,内阁的声音但凡倾向哪一派,其他派别肯定会把内阁骂惨。
赵志皋到文渊阁坐了两天就又回家养病了,偌大的内阁再次只有沈一贯一个人做事,沈一贯被吵的一个头两个大。
这时沈一贯终于接到了徐学聚从福州寄来的书信。
徐学聚在信中先是委婉建议他上疏表明态度,然后又不居功的表示王文龙写篇了上疏或可参考。
“又是上疏……”沈一贯听到这词脑袋就开始疼。
沈一贯知道此刻他最好的做法就是上疏表明自己态度,但偏偏他又知道万历忌讳言税监之事,上疏内容万一一个不小心就会触怒皇帝,这文章可是万分难写。
他对于王文龙的文章没有抱多少期待。
沈一贯自己的叔父沈明臣就是万历年间三大布衣诗人之一,作为浙江名士,沈明臣当年就以秀才功名进入胡宗宪府中做幕僚,曾经和名满天下的“有明第一卿客”徐渭徐文长共事,跻身俞大猷、戚继光等一代人杰之中共理浙江。
沈一贯从小和伯父在幕府出入,对于这些知名幕僚的能力也是十分清楚。
幕僚们人才、水平都是有的,但即使惊才绝艳如徐渭,文章花团锦簇,但他们在写公文的本事上依旧平平。
最简单的道理——若是徐渭能够写出好公文,自己科举当官就行了,何必给人当幕僚?
沈一贯以为王文龙此文大抵也是如此。
但好歹徐王也是从福州千里迢迢寄来书信,沈一贯还是给予应有尊重。于是他叫来自己府中卿客,将王文龙和徐学聚合写的上疏递过去。
“我今日颇费精神,没心力看文字,还请先生念来。”
那卿客点点头,双手捧过,稍浏览了一眼,便开始念。
沈一贯最开始并不对这文章抱什么希望,只是在那儿闭目养神,竖一只耳朵,但是听着听着他就渐渐睁开眼睛。
沈一贯脸露惊讶,而给他读文字的卿客也是眼睛发亮。
这文章太好了!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这文章水平比如今朝堂之上纷纷扰扰的各派上疏水平,不知要高多少,不光是文采上优胜,在“持论”方面妙到毫巅的把握更是那些大嘴巴的六科给事中以及御史台官员拍马也比不上的。
那些个货只知道用花团锦簇的文章互相攻击,往往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求一个可以搏出位的机会,但作为沈一贯这样级别的官员对于上疏文字的要求则是严格的不得了。
阁老的文章字字珠玑,必然经过反复修改,绝对不能有冒昧之言,这样的文章光是工本费一篇一二千两都买不来。
而这篇文字居然完美符合这样的要求。
这是自然——这篇文章可是在《明史·朱赓传》作为朱首辅一生的光辉事迹留下记录的,可见写的只好,可以说整个大明二百年多的阁臣文章之中都有一号。
过了一会儿沈一贯也没法继续躺着了,他直接起身将那文章拿过来,叫仆人举了油灯仔细看。
沈一贯越看越是惊奇,最后忍不住大声称赞:“好文字!好议论!不想京师... -->>
第176章 顶级公文的威力
当天晚上徐学聚就把书信写好,第二天便着人寄往京城。
在书信之中徐学聚特意点出了王文龙在这篇文章之中的贡献,这也是他想要帮助王文龙的做法。
对此王文龙并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会反对。
齐、楚、浙、东林党哪家对他满不满意,于王文龙来说其实没什么区别。
王文龙的身份并没有什么涉入朝堂太深的问题,他就是个监生而已,基本是游离在朝堂之外的人物,只要不去作死很多事情都牵扯不到他身上。
而以后他写的书越来越多,在事上引起的讨论也会越加热烈,他没有太高的功名,反而更方便做事。
就好像李贽一样,辞了官才可以写那么多文字,如果不是因为攻击程朱理学太过于辛辣写也就写了,而他即使隔三差五骂朱熹也要写到七十多岁才终于被抓起来。
但李贽如果还留着官身,别说写到七十多岁,能活过五十就算不错。
……
徐学聚的文字送到京师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王文龙的文章已经在京城之中引起纷纷议论。
京师乱作一团。
常州文告的余波远未过去:大家结党在一起互相斗争,有的人对这篇文章大家称赞,有的同意王文龙的文章中部分观点,有的却斥王文龙浪笔乱言。
骂完王文龙后许多议论又转而攻击内阁,认为内阁不该和稀泥,应该要用票拟的权利在圣旨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真这么做了,内阁的声音但凡倾向哪一派,其他派别肯定会把内阁骂惨。
赵志皋到文渊阁坐了两天就又回家养病了,偌大的内阁再次只有沈一贯一个人做事,沈一贯被吵的一个头两个大。
这时沈一贯终于接到了徐学聚从福州寄来的书信。
徐学聚在信中先是委婉建议他上疏表明态度,然后又不居功的表示王文龙写篇了上疏或可参考。
“又是上疏……”沈一贯听到这词脑袋就开始疼。
沈一贯知道此刻他最好的做法就是上疏表明自己态度,但偏偏他又知道万历忌讳言税监之事,上疏内容万一一个不小心就会触怒皇帝,这文章可是万分难写。
他对于王文龙的文章没有抱多少期待。
沈一贯自己的叔父沈明臣就是万历年间三大布衣诗人之一,作为浙江名士,沈明臣当年就以秀才功名进入胡宗宪府中做幕僚,曾经和名满天下的“有明第一卿客”徐渭徐文长共事,跻身俞大猷、戚继光等一代人杰之中共理浙江。
沈一贯从小和伯父在幕府出入,对于这些知名幕僚的能力也是十分清楚。
幕僚们人才、水平都是有的,但即使惊才绝艳如徐渭,文章花团锦簇,但他们在写公文的本事上依旧平平。
最简单的道理——若是徐渭能够写出好公文,自己科举当官就行了,何必给人当幕僚?
沈一贯以为王文龙此文大抵也是如此。
但好歹徐王也是从福州千里迢迢寄来书信,沈一贯还是给予应有尊重。于是他叫来自己府中卿客,将王文龙和徐学聚合写的上疏递过去。
“我今日颇费精神,没心力看文字,还请先生念来。”
那卿客点点头,双手捧过,稍浏览了一眼,便开始念。
沈一贯最开始并不对这文章抱什么希望,只是在那儿闭目养神,竖一只耳朵,但是听着听着他就渐渐睁开眼睛。
沈一贯脸露惊讶,而给他读文字的卿客也是眼睛发亮。
这文章太好了!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这文章水平比如今朝堂之上纷纷扰扰的各派上疏水平,不知要高多少,不光是文采上优胜,在“持论”方面妙到毫巅的把握更是那些大嘴巴的六科给事中以及御史台官员拍马也比不上的。
那些个货只知道用花团锦簇的文章互相攻击,往往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求一个可以搏出位的机会,但作为沈一贯这样级别的官员对于上疏文字的要求则是严格的不得了。
阁老的文章字字珠玑,必然经过反复修改,绝对不能有冒昧之言,这样的文章光是工本费一篇一二千两都买不来。
而这篇文字居然完美符合这样的要求。
这是自然——这篇文章可是在《明史·朱赓传》作为朱首辅一生的光辉事迹留下记录的,可见写的只好,可以说整个大明二百年多的阁臣文章之中都有一号。
过了一会儿沈一贯也没法继续躺着了,他直接起身将那文章拿过来,叫仆人举了油灯仔细看。
沈一贯越看越是惊奇,最后忍不住大声称赞:“好文字!好议论!不想京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