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红楼之另有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直至日头偏西,最后一名贡生才呈上考卷。此时御案上已经并列摆了十多份考卷,那些都是皇子大臣们传阅后觉得写得不错、不至于污了圣眼的才敬呈上去的,胤g的考卷当然也在其列。
贡生们考完了,又在主考官的率领下给皇上叩头谢恩,在一片“吾皇万岁万万岁”的山呼声中众贡生退出金銮殿,只余胤g一人垂首鹄立。
孝文帝看向胤g,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胤g连忙跪下说:“回皇上,臣姓薛名蟠,字文龙。”
孝文帝又问:“你家祖上可曾为官?”
胤g说:“臣的曾祖父曾在朝中担任微末之职,时任中书省紫微舍人,专务撰拟诰赦。自祖父这一辈开始,便致力于打理家中产业,不曾为官了。”
孝文帝挑眉问道:“哦——听说你家里很有钱,怎么不想法子将家业扩大,或者,‘人生得意尽情欢’,反而是劳心费力地要来参加科考呢?”
胤g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臣虽是商贾之子,却自幼爱读诗书,愿遵圣贤之言,为国家分忧,不愿做那行尸走肉的鄙下之徒。”
孝文帝“呵呵”笑了两声,转而说:“朕刚才已经阅过了你的考卷,很不错。虽然是八股体制,你却写出了八大家散文之气势,大开大阖,见地不凡。想必你在会试中也是类似风格,怎么成绩却是差强人意,仅仅列于三甲之流呢?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好犀利的问题!且与自己处境正好相关。
胤g飞速地想了想,谨慎答道:“臣曾经听闻,此次科考将着力于选拔出身贫寒却怀有鸿鹄之志的士子。臣非是为自己抱不平,但是,臣以为,为国选拔人才,应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孔子语),立心为公,不能偏私。寒门士子之中的有识之士当然要选拔|出|来,豪门大户乃至像臣这样的商贾之家中的能为之士也应该甄选出来。主考官员们只为了怕被老百姓说是徇私结党就刻意回避,窃以为是因噎废食,反而是有私心之举。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只要是一心为国,公平取士,老百姓见了后效,自会心悦诚服。”
孝文帝不禁击节赞叹道:“答得好!”
孝文帝又问了胤g一些时政相关的问题,胤g俱是对答如流、奏对得体。孝文帝不禁大起惜才之意,心里暗暗就决定要将此人列入一甲。不过底下的官员们尚在察看考卷,孝文帝虽然可以一语定乾坤,可是又不想因此而落下独断专行的话柄。
孝文帝沉吟了片刻,说:“你的回答甚得朕心,果然英雄出少年,虽是书生意气,却敢言人所不敢言,针砭时弊,直抒胸臆,听得朕十分畅快。今天先这样吧,你且回家等候消息。”
胤g叩头谢恩,退出了大殿。
孝文帝这才对着下面的一众皇子和上书房大臣(当时担任审卷官)们说:“怎么样?考卷都看完了吧?”
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张太华出列,说:“回皇上。二、三甲的排名已有定论,只是这一甲的三人该如何排序,大家还在斟酌,请圣上明示。”
掌事太监便下来拿了那三份考卷呈给皇上御览。
孝文帝一看,其中一份是胤g的,他先头就看过了,文采精华,叫人叹服。另外两人的也算不错,中规中矩,其中也不乏有辞藻惊艳之处,但是,立意构局和胤g的一比就高下立现了。
孝文帝微微皱眉,说:“这三篇文章,朕以为很好决断啊,不知道众爱卿还在犹豫什么?”
张太华稳声说:“臣不敢妄自揣测圣意,不过刚才圣上单单留下薛文龙,并对其答话不吝赞美之语,当是属意薛文龙为榜首了。不过,臣以为,薛文龙虽然文采不凡,但是他身为商贾之子,难免耳濡目染一些市井之气,只怕其为人和操行未见得如其文采一般出众。臣以为——榜首应当另外推举德才兼备之士。”
孝文帝不置可否,转而看向太子,问道:“你怎么看?”
太子谨慎回答:“张太傅说得有理,儿臣复议。”
孝文帝有些无奈,一脚踢不出个闷屁来的郁闷你们理解吗?不过随即释然,张太华是太子的恩师,他能反对自己的老师吗?
这时,太子下首的三皇子站起来说:“对三甲的名次,儿臣倒有些想法。”
孝文帝有了些兴味,说:“但说无妨。”
三皇子说:“儿臣以为,薛文龙虽然文采出众,不过考试之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儿臣看来另外两位贡生的答卷也自有特色,称得上是各有千秋。另外,皇父原本打算的是此次科考多多选拔贫寒之士,虽然没有明言,办差的诸位臣工们却都是如此领会的,若是叫这身为商贾之子的薛文龙拔了头筹,岂不是叫下面办差的臣工们无可适从?”
孝文帝沉吟不语。
三皇子见皇父踌躇,便趁热打铁地说:“儿臣以为,听薛文龙刚才的那一席话,倒像是个才干优长之士。历来状元头名都是先去翰林供职,这薛文龙既有办事之才,何必拘于状元之虚名,在翰林修书编文,虚耗时日呢?儿臣倒是觉得索性连头三甲都不要他进了,只在十名之列就可以了。到时候皇父可将其外放,到时候看他到底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连太子都怔怔地看着他,心想也太黑了吧,大家还在讨论要不要让薛文龙当状元,他倒好,直接叫人家去几百里地之外喝西北风去了。
孝文帝平生还蛮看重这个儿子的,这时却一拍扶手说:“胡闹!这三甲的文章是要拿来给后来的考生作典范的,如此一来,流传出去,百姓们岂不要笑话在座的诸位爱卿都是吃闲饭的,连文章的高低优劣都甄别不出来?”
三皇子吃了个瘪,心里极其不悦。原来就是他在大殿上斥责胤g为“狂生”,胤g当时按着礼仪,不可能回头去看说话的是谁,也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只是凭着自己的立场说话,于是无形之中就得罪了三皇子。后来胤g的答话偏偏又句句都说到皇帝的心坎里去了,叫一旁积极准备挑刺的三皇子再次落了个空。他怀恨在心,便在此时下了个绊子,没想到又落空了。
不过孝文帝最后还是采用了大臣们的折衷之议,钦点胤g为一甲第三名——探花,因为皇帝虽然斥责了三皇子为“胡闹“,但是他说的一句话还是进到了皇帝心里,这薛文龙看起来倒不是那读迂书的酸儒做派,也不用进翰林熬资历了,直接就可以叫他去办点实务。
这一日,皇榜贴出来,唱喜的人一路吹吹打打,分别往三甲的家而去。
这日恰逢是东府里贾珍的生日,贾珍便治了家宴,请西府里的诸人以及亲戚们一同饮酒听戏作乐。胤g本不想去,可是现在殿试已毕,实在找不到借口不去,又加上贾蓉亲自来请,少不... -->>
直至日头偏西,最后一名贡生才呈上考卷。此时御案上已经并列摆了十多份考卷,那些都是皇子大臣们传阅后觉得写得不错、不至于污了圣眼的才敬呈上去的,胤g的考卷当然也在其列。
贡生们考完了,又在主考官的率领下给皇上叩头谢恩,在一片“吾皇万岁万万岁”的山呼声中众贡生退出金銮殿,只余胤g一人垂首鹄立。
孝文帝看向胤g,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胤g连忙跪下说:“回皇上,臣姓薛名蟠,字文龙。”
孝文帝又问:“你家祖上可曾为官?”
胤g说:“臣的曾祖父曾在朝中担任微末之职,时任中书省紫微舍人,专务撰拟诰赦。自祖父这一辈开始,便致力于打理家中产业,不曾为官了。”
孝文帝挑眉问道:“哦——听说你家里很有钱,怎么不想法子将家业扩大,或者,‘人生得意尽情欢’,反而是劳心费力地要来参加科考呢?”
胤g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臣虽是商贾之子,却自幼爱读诗书,愿遵圣贤之言,为国家分忧,不愿做那行尸走肉的鄙下之徒。”
孝文帝“呵呵”笑了两声,转而说:“朕刚才已经阅过了你的考卷,很不错。虽然是八股体制,你却写出了八大家散文之气势,大开大阖,见地不凡。想必你在会试中也是类似风格,怎么成绩却是差强人意,仅仅列于三甲之流呢?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好犀利的问题!且与自己处境正好相关。
胤g飞速地想了想,谨慎答道:“臣曾经听闻,此次科考将着力于选拔出身贫寒却怀有鸿鹄之志的士子。臣非是为自己抱不平,但是,臣以为,为国选拔人才,应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孔子语),立心为公,不能偏私。寒门士子之中的有识之士当然要选拔|出|来,豪门大户乃至像臣这样的商贾之家中的能为之士也应该甄选出来。主考官员们只为了怕被老百姓说是徇私结党就刻意回避,窃以为是因噎废食,反而是有私心之举。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只要是一心为国,公平取士,老百姓见了后效,自会心悦诚服。”
孝文帝不禁击节赞叹道:“答得好!”
孝文帝又问了胤g一些时政相关的问题,胤g俱是对答如流、奏对得体。孝文帝不禁大起惜才之意,心里暗暗就决定要将此人列入一甲。不过底下的官员们尚在察看考卷,孝文帝虽然可以一语定乾坤,可是又不想因此而落下独断专行的话柄。
孝文帝沉吟了片刻,说:“你的回答甚得朕心,果然英雄出少年,虽是书生意气,却敢言人所不敢言,针砭时弊,直抒胸臆,听得朕十分畅快。今天先这样吧,你且回家等候消息。”
胤g叩头谢恩,退出了大殿。
孝文帝这才对着下面的一众皇子和上书房大臣(当时担任审卷官)们说:“怎么样?考卷都看完了吧?”
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张太华出列,说:“回皇上。二、三甲的排名已有定论,只是这一甲的三人该如何排序,大家还在斟酌,请圣上明示。”
掌事太监便下来拿了那三份考卷呈给皇上御览。
孝文帝一看,其中一份是胤g的,他先头就看过了,文采精华,叫人叹服。另外两人的也算不错,中规中矩,其中也不乏有辞藻惊艳之处,但是,立意构局和胤g的一比就高下立现了。
孝文帝微微皱眉,说:“这三篇文章,朕以为很好决断啊,不知道众爱卿还在犹豫什么?”
张太华稳声说:“臣不敢妄自揣测圣意,不过刚才圣上单单留下薛文龙,并对其答话不吝赞美之语,当是属意薛文龙为榜首了。不过,臣以为,薛文龙虽然文采不凡,但是他身为商贾之子,难免耳濡目染一些市井之气,只怕其为人和操行未见得如其文采一般出众。臣以为——榜首应当另外推举德才兼备之士。”
孝文帝不置可否,转而看向太子,问道:“你怎么看?”
太子谨慎回答:“张太傅说得有理,儿臣复议。”
孝文帝有些无奈,一脚踢不出个闷屁来的郁闷你们理解吗?不过随即释然,张太华是太子的恩师,他能反对自己的老师吗?
这时,太子下首的三皇子站起来说:“对三甲的名次,儿臣倒有些想法。”
孝文帝有了些兴味,说:“但说无妨。”
三皇子说:“儿臣以为,薛文龙虽然文采出众,不过考试之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儿臣看来另外两位贡生的答卷也自有特色,称得上是各有千秋。另外,皇父原本打算的是此次科考多多选拔贫寒之士,虽然没有明言,办差的诸位臣工们却都是如此领会的,若是叫这身为商贾之子的薛文龙拔了头筹,岂不是叫下面办差的臣工们无可适从?”
孝文帝沉吟不语。
三皇子见皇父踌躇,便趁热打铁地说:“儿臣以为,听薛文龙刚才的那一席话,倒像是个才干优长之士。历来状元头名都是先去翰林供职,这薛文龙既有办事之才,何必拘于状元之虚名,在翰林修书编文,虚耗时日呢?儿臣倒是觉得索性连头三甲都不要他进了,只在十名之列就可以了。到时候皇父可将其外放,到时候看他到底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连太子都怔怔地看着他,心想也太黑了吧,大家还在讨论要不要让薛文龙当状元,他倒好,直接叫人家去几百里地之外喝西北风去了。
孝文帝平生还蛮看重这个儿子的,这时却一拍扶手说:“胡闹!这三甲的文章是要拿来给后来的考生作典范的,如此一来,流传出去,百姓们岂不要笑话在座的诸位爱卿都是吃闲饭的,连文章的高低优劣都甄别不出来?”
三皇子吃了个瘪,心里极其不悦。原来就是他在大殿上斥责胤g为“狂生”,胤g当时按着礼仪,不可能回头去看说话的是谁,也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只是凭着自己的立场说话,于是无形之中就得罪了三皇子。后来胤g的答话偏偏又句句都说到皇帝的心坎里去了,叫一旁积极准备挑刺的三皇子再次落了个空。他怀恨在心,便在此时下了个绊子,没想到又落空了。
不过孝文帝最后还是采用了大臣们的折衷之议,钦点胤g为一甲第三名——探花,因为皇帝虽然斥责了三皇子为“胡闹“,但是他说的一句话还是进到了皇帝心里,这薛文龙看起来倒不是那读迂书的酸儒做派,也不用进翰林熬资历了,直接就可以叫他去办点实务。
这一日,皇榜贴出来,唱喜的人一路吹吹打打,分别往三甲的家而去。
这日恰逢是东府里贾珍的生日,贾珍便治了家宴,请西府里的诸人以及亲戚们一同饮酒听戏作乐。胤g本不想去,可是现在殿试已毕,实在找不到借口不去,又加上贾蓉亲自来请,少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