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潘季磬 (2/2)
奇书网 www.qishuwu.cc,我与那位尚书大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春夏汛期水涨,洪水奔溢,自然就是决堤溃坝,千里汪洋。”
魏谦的解释就连这些不识水务的举子都能听懂,纷纷面露恍然。潘定更是难得夸赞道:“阁下见识不凡,远胜庸人。敢问阁下台甫。”
魏谦则暗道侥幸,多亏没把中学时地理老师教过的东西全还回去。
扬眉吐气后,魏谦可就不客气了,阴阳怪气道:“在下不过一介书童,贱名恐污了尊耳。其实潘前辈方才所问,原也不是什么难题。在下也不过是道听途说,对了,正是从一位黄河边上的老吏那儿听来的。前辈夸在下远胜庸人,实在是谬赞了,难不成那位老吏的学识见地还能胜过在座的诸位相公不成?非要说胜在何处的话,依我看,也不过就是多拉了二十几年的屎罢了。”
“噗~”
“咳咳……”
一众举子本来正听得快意,不成想魏谦最后一句竟然是如此粗俗不堪,难免失了态,或是笑喷或是咳嗽不已。
而潘定的脸色却沉了下来,他如何能听出魏谦话里的讽刺。
魏谦得意洋洋地往赵崇明那头看去,却发现小胖子还是满脸愁容,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魏谦只以为还不够解气,趁众人起哄的功夫,依样画葫芦地反问潘定:
“潘前辈想必通晓海运之事,在下也想讨教一番:海运若要沟通南北,那要从何处出海,又要在何地返航?此间往来需耗费多少时日?一趟又能运粮多少石?而其中的折损,又有几何?”
魏谦这三个问题明显就是在刻意为难。像这种细碎繁琐的问题,即便是司掌漕运的老吏、出海运粮的船员估计都回答不上来。不过举子们即便心知肚明也不会出言点破,反倒纷纷附和着魏谦,连声催促潘定回答。
潘定深深看了魏谦两眼,站起身来。
原来潘定坐着的时候还好,这陡然一起身,那壮硕如熊的身形一下子就遮住了船壁上的灯火,将厢室内的众人都笼在了阴影之中,就仿佛在这狭窄的厢室内矗了一座小山一样,无形的压迫感让众人
不禁呼吸一窒,哪里还敢再出声。
魏谦更是咽了咽口水,生怕潘定气急了要揍他。
但潘定却不发一言,只冷哼了一声,转身拂袖而去了。
船室内众人噤声,气氛十足尴尬。潘定虽被气走了,可到底是由一个“书童”找回的场子,举子们总归是觉得丢了颜面,也再没了秉烛夜话的兴致,各自心照不宣地客气了几句,便先后离去了。
赵崇明也急着想走人,但却被“仲礼兄”拉扯着,好言寒暄了几句。眼见自家那位“道济兄”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不行,赵崇明只能寻个由头,赶紧辞别了这位王仲礼。
两人出了船室,魏谦憋了一肚子的酸水,正要破口大骂,却被赵崇明拉住就往前头走。
魏谦只以为赵崇明的路痴又犯了,忙劝道:“慎行,你走反了。”
赵崇明心中焦急不安,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和魏谦解释,只是船板上左顾右盼,似乎在找什么人。
两人寻到驿船右舷时,赵崇明突然眼神一亮,高声唤了一句:“潘前辈!”
魏谦这才明白小胖子居然是来找潘定的,可他不知道赵崇明为什么要他来触潘定的霉头,心中反而更加纳闷了。
夜色幽深,魏谦看着船舷边的那道魁梧的身影,突然回想了起来,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觉得潘定的声音耳熟了。
潘定不就是之前那个与他续诗,还问他“卧槽”出处的怪人。
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魏谦也不知道潘定有没有认出自己。不过他想着反正已经把潘定给得罪狠了,倒也不差这一遭。
赵崇明朝潘定深深揖了一礼,说道:“晚生赵崇明,长沙府举人,这是在下的师兄魏谦。方才我兄长一时莽撞,失言冒犯了前辈,还望前辈恕罪海涵。”
魏谦知道赵崇明是个不愿得罪人的好脾气,可他却不愿让小胖子受委屈,于是拉住赵崇明,劝道:“原本是这人无礼在先,你何必要同他道歉。”
魏谦的声音不大,可在夜里却是清晰可闻。潘定只是一声冷哼,干脆别过头去。
看到潘定这傲娇的反应,魏谦不禁好笑,突然觉得潘定这人竟然莫名的有点可爱
赵崇明扯了扯魏谦的衣角,但也实在拿魏谦没什么办法,只好出声朝潘定问道:
“恕晚辈冒昧,敢问夏审言夏阁老是先生何人?”
潘定听到这一问,顿时惊讶莫名,转头看向赵崇明,不答反问道:“你认得我?”
赵崇明自然不能说他曾经在东阁读过书,那时候就见过在翰林院轮值的潘定,好在他早就已经想好了托词:
“晚辈曾听恩师说夏阁老司曾经出任过河台,我见先生熟知河政,因此有了这些许猜测。”
赵崇明的解释有些牵强,不过见赵崇明举止有礼,潘定也不隐瞒,答道:“夏阁老乃是潘某的座师。不知令师名讳是?”
“家师姓熊,讳思鲁。”
潘定心下恍然,点头道:“原来是且愚先生的高足。”虽然心中还有些疑惑,但潘定也没有打算深究,只是又淡淡说了一句:“难怪能教出你师兄这般学生。”
“咳咳……”赵崇明憋着笑咳嗽了两声。
至于魏谦,早在听到“座师”两字的时候就傻眼了。
“座师”可不是一般的老师。只有春闱中榜的人才能称这一科的主考官为“座师”。
魏谦原本以为潘定不过是个愤世嫉俗的落魄举子,没想到来头这么大,竟然是个正经的两榜进士,而进士可都是有官职傍身的。
魏谦恨不得给自己一板砖,他这还没进京呢,就把一位进士官老爷给得罪狠了。难怪小胖子非要拉着他过来赔罪修好。
这一次面对潘定的讽刺,魏谦哪里还敢回嘴,只能老老实实朝潘定行礼,陪着笑回答道:“方才的确是小子出言无状,有眼不识泰山,还望潘相公大人有大量,万勿怪罪。”
潘定却不买帐,道:“巧言而反复,前倨而后恭,你这小子实在是可厌。”
魏谦脸上笑容一僵。
识时务者为俊杰,小不忍则乱大谋……
魏谦也只能在心里嘀嘀咕咕地安慰着自己,脸上则勉强维持着笑容,又拜了拜,回道:“潘相公教训的是。”
潘定这时话锋一转,沉声说道:
“姓魏的小子,你且听着。我大明开国以来,海禁多有反复,历年往来账目难以统计。不过若依旧例,自南向北从太仓出海,顺风十五日可至天津,若以粮船二十计,可载四万五千余石。海运最盛之时,夏秋两季出海七十二次,一年往来粮草约合三百三十万石,至于其中损耗,大约五十有一。”
魏谦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潘定这一番话是在回答之前他设问的四个问题。
至于潘定为什么刚刚在船厢里不回答,魏谦也不是笨人,略一细想就能猜出来。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一个书童出头已经是僭越尊卑,坏了规矩,如果还没能在潘定这里讨得了好,回去多半会被自家主翁责罚。潘定大约也是顾忌了这一点,所以才给魏谦留足了风光。
若说之前魏谦还只是慑于潘定的官老爷身份,这一下子心里算是彻彻底底地服气了。
魏谦长揖了一礼,恭恭敬敬地回道:“小子受教了。”
现在魏谦只祈祷着潘定可千万别认出自己才好。
潘定受了魏谦这一礼,道:“你不必多心,不过是口舌上的龃龉,潘某岂会因此而同你一个小辈计较。”
魏谦心下长舒了口气,却又听潘定话锋一转,说道:
“不过……你之前同本官说‘卧槽’一词出自《道德经》,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你若能替我解惑,本官便既往不咎,如何?”
春夏汛期水涨,洪水奔溢,自然就是决堤溃坝,千里汪洋。”
魏谦的解释就连这些不识水务的举子都能听懂,纷纷面露恍然。潘定更是难得夸赞道:“阁下见识不凡,远胜庸人。敢问阁下台甫。”
魏谦则暗道侥幸,多亏没把中学时地理老师教过的东西全还回去。
扬眉吐气后,魏谦可就不客气了,阴阳怪气道:“在下不过一介书童,贱名恐污了尊耳。其实潘前辈方才所问,原也不是什么难题。在下也不过是道听途说,对了,正是从一位黄河边上的老吏那儿听来的。前辈夸在下远胜庸人,实在是谬赞了,难不成那位老吏的学识见地还能胜过在座的诸位相公不成?非要说胜在何处的话,依我看,也不过就是多拉了二十几年的屎罢了。”
“噗~”
“咳咳……”
一众举子本来正听得快意,不成想魏谦最后一句竟然是如此粗俗不堪,难免失了态,或是笑喷或是咳嗽不已。
而潘定的脸色却沉了下来,他如何能听出魏谦话里的讽刺。
魏谦得意洋洋地往赵崇明那头看去,却发现小胖子还是满脸愁容,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魏谦只以为还不够解气,趁众人起哄的功夫,依样画葫芦地反问潘定:
“潘前辈想必通晓海运之事,在下也想讨教一番:海运若要沟通南北,那要从何处出海,又要在何地返航?此间往来需耗费多少时日?一趟又能运粮多少石?而其中的折损,又有几何?”
魏谦这三个问题明显就是在刻意为难。像这种细碎繁琐的问题,即便是司掌漕运的老吏、出海运粮的船员估计都回答不上来。不过举子们即便心知肚明也不会出言点破,反倒纷纷附和着魏谦,连声催促潘定回答。
潘定深深看了魏谦两眼,站起身来。
原来潘定坐着的时候还好,这陡然一起身,那壮硕如熊的身形一下子就遮住了船壁上的灯火,将厢室内的众人都笼在了阴影之中,就仿佛在这狭窄的厢室内矗了一座小山一样,无形的压迫感让众人
不禁呼吸一窒,哪里还敢再出声。
魏谦更是咽了咽口水,生怕潘定气急了要揍他。
但潘定却不发一言,只冷哼了一声,转身拂袖而去了。
船室内众人噤声,气氛十足尴尬。潘定虽被气走了,可到底是由一个“书童”找回的场子,举子们总归是觉得丢了颜面,也再没了秉烛夜话的兴致,各自心照不宣地客气了几句,便先后离去了。
赵崇明也急着想走人,但却被“仲礼兄”拉扯着,好言寒暄了几句。眼见自家那位“道济兄”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不行,赵崇明只能寻个由头,赶紧辞别了这位王仲礼。
两人出了船室,魏谦憋了一肚子的酸水,正要破口大骂,却被赵崇明拉住就往前头走。
魏谦只以为赵崇明的路痴又犯了,忙劝道:“慎行,你走反了。”
赵崇明心中焦急不安,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和魏谦解释,只是船板上左顾右盼,似乎在找什么人。
两人寻到驿船右舷时,赵崇明突然眼神一亮,高声唤了一句:“潘前辈!”
魏谦这才明白小胖子居然是来找潘定的,可他不知道赵崇明为什么要他来触潘定的霉头,心中反而更加纳闷了。
夜色幽深,魏谦看着船舷边的那道魁梧的身影,突然回想了起来,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觉得潘定的声音耳熟了。
潘定不就是之前那个与他续诗,还问他“卧槽”出处的怪人。
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魏谦也不知道潘定有没有认出自己。不过他想着反正已经把潘定给得罪狠了,倒也不差这一遭。
赵崇明朝潘定深深揖了一礼,说道:“晚生赵崇明,长沙府举人,这是在下的师兄魏谦。方才我兄长一时莽撞,失言冒犯了前辈,还望前辈恕罪海涵。”
魏谦知道赵崇明是个不愿得罪人的好脾气,可他却不愿让小胖子受委屈,于是拉住赵崇明,劝道:“原本是这人无礼在先,你何必要同他道歉。”
魏谦的声音不大,可在夜里却是清晰可闻。潘定只是一声冷哼,干脆别过头去。
看到潘定这傲娇的反应,魏谦不禁好笑,突然觉得潘定这人竟然莫名的有点可爱
赵崇明扯了扯魏谦的衣角,但也实在拿魏谦没什么办法,只好出声朝潘定问道:
“恕晚辈冒昧,敢问夏审言夏阁老是先生何人?”
潘定听到这一问,顿时惊讶莫名,转头看向赵崇明,不答反问道:“你认得我?”
赵崇明自然不能说他曾经在东阁读过书,那时候就见过在翰林院轮值的潘定,好在他早就已经想好了托词:
“晚辈曾听恩师说夏阁老司曾经出任过河台,我见先生熟知河政,因此有了这些许猜测。”
赵崇明的解释有些牵强,不过见赵崇明举止有礼,潘定也不隐瞒,答道:“夏阁老乃是潘某的座师。不知令师名讳是?”
“家师姓熊,讳思鲁。”
潘定心下恍然,点头道:“原来是且愚先生的高足。”虽然心中还有些疑惑,但潘定也没有打算深究,只是又淡淡说了一句:“难怪能教出你师兄这般学生。”
“咳咳……”赵崇明憋着笑咳嗽了两声。
至于魏谦,早在听到“座师”两字的时候就傻眼了。
“座师”可不是一般的老师。只有春闱中榜的人才能称这一科的主考官为“座师”。
魏谦原本以为潘定不过是个愤世嫉俗的落魄举子,没想到来头这么大,竟然是个正经的两榜进士,而进士可都是有官职傍身的。
魏谦恨不得给自己一板砖,他这还没进京呢,就把一位进士官老爷给得罪狠了。难怪小胖子非要拉着他过来赔罪修好。
这一次面对潘定的讽刺,魏谦哪里还敢回嘴,只能老老实实朝潘定行礼,陪着笑回答道:“方才的确是小子出言无状,有眼不识泰山,还望潘相公大人有大量,万勿怪罪。”
潘定却不买帐,道:“巧言而反复,前倨而后恭,你这小子实在是可厌。”
魏谦脸上笑容一僵。
识时务者为俊杰,小不忍则乱大谋……
魏谦也只能在心里嘀嘀咕咕地安慰着自己,脸上则勉强维持着笑容,又拜了拜,回道:“潘相公教训的是。”
潘定这时话锋一转,沉声说道:
“姓魏的小子,你且听着。我大明开国以来,海禁多有反复,历年往来账目难以统计。不过若依旧例,自南向北从太仓出海,顺风十五日可至天津,若以粮船二十计,可载四万五千余石。海运最盛之时,夏秋两季出海七十二次,一年往来粮草约合三百三十万石,至于其中损耗,大约五十有一。”
魏谦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潘定这一番话是在回答之前他设问的四个问题。
至于潘定为什么刚刚在船厢里不回答,魏谦也不是笨人,略一细想就能猜出来。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一个书童出头已经是僭越尊卑,坏了规矩,如果还没能在潘定这里讨得了好,回去多半会被自家主翁责罚。潘定大约也是顾忌了这一点,所以才给魏谦留足了风光。
若说之前魏谦还只是慑于潘定的官老爷身份,这一下子心里算是彻彻底底地服气了。
魏谦长揖了一礼,恭恭敬敬地回道:“小子受教了。”
现在魏谦只祈祷着潘定可千万别认出自己才好。
潘定受了魏谦这一礼,道:“你不必多心,不过是口舌上的龃龉,潘某岂会因此而同你一个小辈计较。”
魏谦心下长舒了口气,却又听潘定话锋一转,说道:
“不过……你之前同本官说‘卧槽’一词出自《道德经》,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你若能替我解惑,本官便既往不咎,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