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山脊海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王和小王走进食堂,一眼就看见了黄莲,就走上前来,大王说,稀饭都凉了,怎么不吃尽抽烟啊?小王说,你留的条子我们看见了,你要去哪里?去多久?黄莲说,有可能走,也有可能不走,留个条子你们,是怕忽然走掉了。大王和小王都“噢”了一声。
大王、小王与黄莲同屋,都来自农村,讲客家话,同黄莲讲普通话。赣州城内讲的叫“官”话,据说是明王阳明在赣州当官的时候推广的。赣州是个方言岛。黄莲客家话能听懂但不会讲。那两位时不时用客家话骂领导,凭什么就我们来住这幢西北头的宿舍?北风一刮就冷得要死!骂得口沫飞溅来劲之际,会扫黄莲一眼,黄莲不答腔,不呼应,嘴角向上一翘笑笑了事。那两位就自嘲“尿桶里放爆竹”—替黄莲把话讲了。其实,黄莲并不是笑她们没有胆量向上级提意见。黄莲自知只配住此屋,再说了,此屋也自有其好处,比如,离后山近,可以眺望云山景色,冬天挂在树枝上的一串串冰凌,遍山皆是,琳琅满目,春天红霞似的一大丛一大丛的映山红。
黄莲记得住进来的第一天晚上,就领教了西北风的厉害,那风从门窗的缝隙钻进来,竟威力无比,寒气逼人,被子则如同冰窖取出,一丝儿暖气也睡不出来,她把绒衣绒裤穿上身,依然冻得瑟瑟发抖。
到了第三天头上,同屋的那两位才笑着告诉她,该在铺板上垫禾草。黄莲在城市里长大,不晓得禾草的好处,禾草垫床,比棉絮还暖。
到了云山,黄莲俨然变了个人,烟抽得越来越多,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整天没有一句话,心则变得越来越冷了,有时候她也会觉得脑子里犹如这尾砂坝,空旷静穆,唯有父亲的肩膀母亲的泪可以思念。她变得不再轻信任何人,比如杨石山,无论你是货正价实的历史反革命,还是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反正不搭理你就是了。尾砂坝是冷漠的,除了风,没什么同你沟通。她就像尾砂坝。
像杨石山这种人,“文革”开始头一两年,关“牛棚”、挨批斗、罚苦力,是运动的重点,后来就变成“死老虎”了,这就让杨石山闲着了。杨石山将尾砂坝交给了黄莲之后,无事可做,时不时还会来尾砂坝走一走,多是信步而来,离黄莲远远的,东看看西看看就走了。
有一次,杨石山看见黄莲蜷着身子睡在尾砂坝上,心里奇怪就走过来了,见黄莲满脸通红,一摸她的额头烫手,喊也不应,用力摇了好几下,才将眼睛微张。他赶快下了坝,叫来一位路过的年轻仔,一同将黄莲弄到了矿卫生院,诊断是脑膜炎。黄莲住院期间,杨石山和刘山茶天天都来医院,送点稀饭、面条。
往后,杨石山上尾砂坝就会去看看黄莲了。两人之间话也多了起来。成立公园规划小组之后,杨石山上尾砂坝的次数多了,有时还同李桃一块来。他们讲种树,植草皮,挖人工湖,做湖中亭什么的,津津乐道,还要黄莲谈意见。黄莲想,自己喜欢尾砂坝,是把它当作了避风港,杨石山倒真是当成了《为人民服务》里的张思德的炭窑。
去年国庆,黄莲接到妈的一封信,要带飞雪来云山看她,现在“四人帮”打倒了,“文革”结束了,黄莲妈就想来走动一下。她妈还没有上过云山,除了时局的原因,黄莲也难以接待,宿舍住不下,招待所住不起,老杨师傅知道了,就要黄莲妈到他家住。
她妈上山后黄莲才知道,她妈的眼睛越来越蒙了,诊断是白内障。自她爸去世之后,她妈从鞋帽厂接活到家里做,多是纳鞋底,黄莲问她妈是不是整夜纳鞋底把眼睛弄坏了,她妈叹口气说,只怪我的眼泪不值钱,流多了不就坏了?黄莲听得心酸。
山茶把自己睡的床让给了黄莲妈,在小厅里用两条长凳搭了张木板床她和石山睡。山茶买了麂子肉,还买了鱼,招待他们。
黄莲妈同山茶挺讲得来。黄莲妈闲不住,要给山茶、石山做鞋穿,山茶说,现在都时兴穿解放鞋了,也不贵,还做什么布鞋?黄莲妈说,布鞋穿着舒服。山茶见黄莲妈执意要做,就答应了。两人动手做起来,黄莲妈发现山茶是行家里手,搓麻线、裱布壳、纳鞋底、剪鞋面,样样都比她能干。山茶有本旧通历,夹着大大小小十几种纸做的鞋样,都发黄了。黄莲妈奇怪地问,你怎么有娃仔的鞋样呢?山茶含糊应道是以前留的。黄莲心头一忽闪,山茶年轻时候是带过孩子的,是不是杨石山讲的那七个红军后代中的一个呢?
但黄莲想归想,并没有张口问。
山茶不在的时候,那本放在桌上的旧通历,像有股强大的磁力,将黄莲吸引过去,她忍不住翻开来端详那些纸鞋样,一页页地翻到最后,一张照片出现在她眼前,这是一张顾矿长的黑白头像,有一根细铁丝套在项上。黄莲马上明白过来,这是一张挨批斗照的像,胸脯上该是块写着“打倒走资派”的牌子,被剪掉了,看照片背面时,明显是张贴过的,看来曾在宣传橱之类的地方张挂过。这让黄莲浮想连连,感慨万千。
黄莲妈在云山住了十多天。走的时候,小飞雪似乎很恋山茶,奶奶长奶奶短地直叫唤。
大王和小王走进食堂,一眼就看见了黄莲,就走上前来,大王说,稀饭都凉了,怎么不吃尽抽烟啊?小王说,你留的条子我们看见了,你要去哪里?去多久?黄莲说,有可能走,也有可能不走,留个条子你们,是怕忽然走掉了。大王和小王都“噢”了一声。
大王、小王与黄莲同屋,都来自农村,讲客家话,同黄莲讲普通话。赣州城内讲的叫“官”话,据说是明王阳明在赣州当官的时候推广的。赣州是个方言岛。黄莲客家话能听懂但不会讲。那两位时不时用客家话骂领导,凭什么就我们来住这幢西北头的宿舍?北风一刮就冷得要死!骂得口沫飞溅来劲之际,会扫黄莲一眼,黄莲不答腔,不呼应,嘴角向上一翘笑笑了事。那两位就自嘲“尿桶里放爆竹”—替黄莲把话讲了。其实,黄莲并不是笑她们没有胆量向上级提意见。黄莲自知只配住此屋,再说了,此屋也自有其好处,比如,离后山近,可以眺望云山景色,冬天挂在树枝上的一串串冰凌,遍山皆是,琳琅满目,春天红霞似的一大丛一大丛的映山红。
黄莲记得住进来的第一天晚上,就领教了西北风的厉害,那风从门窗的缝隙钻进来,竟威力无比,寒气逼人,被子则如同冰窖取出,一丝儿暖气也睡不出来,她把绒衣绒裤穿上身,依然冻得瑟瑟发抖。
到了第三天头上,同屋的那两位才笑着告诉她,该在铺板上垫禾草。黄莲在城市里长大,不晓得禾草的好处,禾草垫床,比棉絮还暖。
到了云山,黄莲俨然变了个人,烟抽得越来越多,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整天没有一句话,心则变得越来越冷了,有时候她也会觉得脑子里犹如这尾砂坝,空旷静穆,唯有父亲的肩膀母亲的泪可以思念。她变得不再轻信任何人,比如杨石山,无论你是货正价实的历史反革命,还是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反正不搭理你就是了。尾砂坝是冷漠的,除了风,没什么同你沟通。她就像尾砂坝。
像杨石山这种人,“文革”开始头一两年,关“牛棚”、挨批斗、罚苦力,是运动的重点,后来就变成“死老虎”了,这就让杨石山闲着了。杨石山将尾砂坝交给了黄莲之后,无事可做,时不时还会来尾砂坝走一走,多是信步而来,离黄莲远远的,东看看西看看就走了。
有一次,杨石山看见黄莲蜷着身子睡在尾砂坝上,心里奇怪就走过来了,见黄莲满脸通红,一摸她的额头烫手,喊也不应,用力摇了好几下,才将眼睛微张。他赶快下了坝,叫来一位路过的年轻仔,一同将黄莲弄到了矿卫生院,诊断是脑膜炎。黄莲住院期间,杨石山和刘山茶天天都来医院,送点稀饭、面条。
往后,杨石山上尾砂坝就会去看看黄莲了。两人之间话也多了起来。成立公园规划小组之后,杨石山上尾砂坝的次数多了,有时还同李桃一块来。他们讲种树,植草皮,挖人工湖,做湖中亭什么的,津津乐道,还要黄莲谈意见。黄莲想,自己喜欢尾砂坝,是把它当作了避风港,杨石山倒真是当成了《为人民服务》里的张思德的炭窑。
去年国庆,黄莲接到妈的一封信,要带飞雪来云山看她,现在“四人帮”打倒了,“文革”结束了,黄莲妈就想来走动一下。她妈还没有上过云山,除了时局的原因,黄莲也难以接待,宿舍住不下,招待所住不起,老杨师傅知道了,就要黄莲妈到他家住。
她妈上山后黄莲才知道,她妈的眼睛越来越蒙了,诊断是白内障。自她爸去世之后,她妈从鞋帽厂接活到家里做,多是纳鞋底,黄莲问她妈是不是整夜纳鞋底把眼睛弄坏了,她妈叹口气说,只怪我的眼泪不值钱,流多了不就坏了?黄莲听得心酸。
山茶把自己睡的床让给了黄莲妈,在小厅里用两条长凳搭了张木板床她和石山睡。山茶买了麂子肉,还买了鱼,招待他们。
黄莲妈同山茶挺讲得来。黄莲妈闲不住,要给山茶、石山做鞋穿,山茶说,现在都时兴穿解放鞋了,也不贵,还做什么布鞋?黄莲妈说,布鞋穿着舒服。山茶见黄莲妈执意要做,就答应了。两人动手做起来,黄莲妈发现山茶是行家里手,搓麻线、裱布壳、纳鞋底、剪鞋面,样样都比她能干。山茶有本旧通历,夹着大大小小十几种纸做的鞋样,都发黄了。黄莲妈奇怪地问,你怎么有娃仔的鞋样呢?山茶含糊应道是以前留的。黄莲心头一忽闪,山茶年轻时候是带过孩子的,是不是杨石山讲的那七个红军后代中的一个呢?
但黄莲想归想,并没有张口问。
山茶不在的时候,那本放在桌上的旧通历,像有股强大的磁力,将黄莲吸引过去,她忍不住翻开来端详那些纸鞋样,一页页地翻到最后,一张照片出现在她眼前,这是一张顾矿长的黑白头像,有一根细铁丝套在项上。黄莲马上明白过来,这是一张挨批斗照的像,胸脯上该是块写着“打倒走资派”的牌子,被剪掉了,看照片背面时,明显是张贴过的,看来曾在宣传橱之类的地方张挂过。这让黄莲浮想连连,感慨万千。
黄莲妈在云山住了十多天。走的时候,小飞雪似乎很恋山茶,奶奶长奶奶短地直叫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