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人贵自私 (1/2)
奇书网 www.qishuwu.cc,一切从童子功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书六礼。
一套流程下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
这还是朱承武心系地心火莲,不断简化流程,催促各司的效率。
若是按照正常侯爷娶正夫人的流程。
从最开始的有意,到最后的成亲,一两年、两三年都极为正常。
这就是这个没有经过工业革命、没有网络的世界的正常运转速度。
“兴汉表哥,这次还要麻烦您走一趟。”
福安候府。
朱承武对着赵兴汉如此说道。
“只希望侯爷不要辜负王后和赵氏的期望!”
赵兴汉接令。
虽说赵兴汉最开始对朱承武娶崔氏女有意见。
但赵兴汉从京城回来后,朱承武能感觉出来,这股气虽然还存在着,但已经小了很多了。
赵兴汉是赵王后族人,朱承武未出五服的表哥,同是也是福安候府官面上的代言人。
在明王、王后和朱承武都不能出面迎亲的时候。他出面,才能显示出福安候府对崔氏的重视。
实际上,更能彰显对崔氏重视的方法是请朱氏宗亲、族老出面。
这也是大明王朝大部分王子娶亲的做法。
但朱承武这些年来,一心武道。和朱氏宗亲接触不多。
人心隔肚皮!
朱承武对他们的信任度不高。
普通的天地奇珍,已经足够珍贵了。
能帮助一流武者突破宗师!
整个朱氏秘库中现存的都不超过十件。
更遑论地心火莲这种高阶天地奇珍!
如果让他们知道崔氏的嫁妆中有一株地心火莲,朱承武感觉有8成以上的可能会横生枝节。
大明朱氏可不是崔氏这种地方豪族。
底蕴深厚,藏书众多。
去的朱氏宗亲地位高了,将大概率认出地心火莲。
朱承武还要想办法隐瞒“自己人”!
去的朱氏宗亲地位低了,同样彰显不出对崔氏的重视。
还不如不请。
至于朱承武的绝对心腹-高要?
如果朱承武敢让已经子自宫了的高要作为代表去迎亲,崔氏那边很可能会出幺蛾子。
崔氏肯定会觉得朱承武是在侮辱他们。
哪怕高要在朱承武心中地位更高,更得朱承武信任。
社会观念如此!
谁也无法改变。
到了这个时刻,朱承武是一点意外都不想出现。
算来算去,赵兴汉就是这次迎亲的最大公约数!
赵兴汉是本次迎亲的正使,负责着最为重要的安全。
除了赵兴汉本人外,为了本次迎亲,福安候府还出动了近300余人。
其中侍卫队150余人!
福安候府侍卫队总共只有两个校,共计10个旗的兵力,约500人。
负责候府安全和封地统治。
这次一下就出动了3个旗。
已经接近三分之一了。
朱承武不是不想抽调更多,也不是不想亲自出马。
还是那个问题。
一切违背常理的行动都容易引人怀疑。
而朱承武的实力还没有到横压不服的地步。
小心翼翼的默默发展。
才是朱承武现在最应该做的。
朱承武只能在尽力保障地心火莲安全和不引狼入室中取一个中间值。
除了侍卫队之外,戴法言的外务处也出动了约100人。
那些人带着的是福安候府给崔氏的聘礼。
有白银1000两、各类药材10余车、绫罗绸缎10余车、米粮30余车、骏马10匹…
这些东西作为江南豪族的崔氏肯定不缺。
但朱承武不能不给。
不然就是不知礼。
就是福安候府看低崔氏、看低新妇。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吧!
实际上,朱承武不仅按大明礼仪将应该有的聘礼一一备齐,而且还尽量在不超出礼仪最大规定的情况下多备、细备。
不是朱承武有多喜欢那个素未谋面的新妇。
而是不准备那么多,东西不细、不杂,车马不多,又怎么能让那么多一起出动的侍卫队看起来合情合理呢?
这一波,看似是侍卫队在保护聘礼,实则是聘礼在掩护侍卫队。
“侯爷,崔氏的那位嫡女真的那么好吗?”
看着打乱了习武计划,站在候府大门外,目送接亲队伍离去,似乎恨不得接亲队伍下一刻就接着人回来的朱承武,春花第一次僭越了规矩,问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好奇之心也非突然出现。
看见福安候府在朱承武的压力下不断加快三书六礼过程,看见侯府给崔氏的聘礼一次又一次细化加码的时候,春花就对这位未来的侯府正夫人充满了羡慕和微微敌意。
朱承武一愣。
转头看了一眼春花忐忑而倔强的眼眸。
似有所悟。
“很好,她很好!”
朱承武平淡的回了一句。
朱承武还有下半句没说出口,“她很好,好到能给我带来地心火莲这种高阶天地奇珍!”
随着朱承武话落。
春花明亮的眼神当即黯淡了几分。
朱承武发现了,但没再做什么多余的动作。
虽然是近侍,虽然春花做事认真,虽然朱承武很信任春花…
但很多事情没结果就是没结果。
不可能就是不可能!
何必纠缠不清,给人无谓希望!
……
“还真是好大的手笔啊!”
离福安候府不远的高台上。
有人喃喃自语。
而在高台下的街道边,挤满了许多看热闹的人群。
无论哪个时代,看热闹、好八卦都是人的天性。
世界的主角永远都只有少数。
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只能成为热闹的背景之一。
因为成不了主角,所以总是向往热闹。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越得不到的越珍贵,越向往吧!
“你看福安侯现在才回候府,这是望眼欲穿、迫不及待了?”
有大胆的百姓看见朱承武在大门口站了好一会儿才回候府,猜测道。
“那是肯定的啊!听说侯爷的这位正夫人那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所以侯爷才会忍不住,不断催促下面办事的,三个多月就走完了三书六礼。”
这是大胆的、稍稍知礼的百姓。
<... -->>
三书六礼。
一套流程下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
这还是朱承武心系地心火莲,不断简化流程,催促各司的效率。
若是按照正常侯爷娶正夫人的流程。
从最开始的有意,到最后的成亲,一两年、两三年都极为正常。
这就是这个没有经过工业革命、没有网络的世界的正常运转速度。
“兴汉表哥,这次还要麻烦您走一趟。”
福安候府。
朱承武对着赵兴汉如此说道。
“只希望侯爷不要辜负王后和赵氏的期望!”
赵兴汉接令。
虽说赵兴汉最开始对朱承武娶崔氏女有意见。
但赵兴汉从京城回来后,朱承武能感觉出来,这股气虽然还存在着,但已经小了很多了。
赵兴汉是赵王后族人,朱承武未出五服的表哥,同是也是福安候府官面上的代言人。
在明王、王后和朱承武都不能出面迎亲的时候。他出面,才能显示出福安候府对崔氏的重视。
实际上,更能彰显对崔氏重视的方法是请朱氏宗亲、族老出面。
这也是大明王朝大部分王子娶亲的做法。
但朱承武这些年来,一心武道。和朱氏宗亲接触不多。
人心隔肚皮!
朱承武对他们的信任度不高。
普通的天地奇珍,已经足够珍贵了。
能帮助一流武者突破宗师!
整个朱氏秘库中现存的都不超过十件。
更遑论地心火莲这种高阶天地奇珍!
如果让他们知道崔氏的嫁妆中有一株地心火莲,朱承武感觉有8成以上的可能会横生枝节。
大明朱氏可不是崔氏这种地方豪族。
底蕴深厚,藏书众多。
去的朱氏宗亲地位高了,将大概率认出地心火莲。
朱承武还要想办法隐瞒“自己人”!
去的朱氏宗亲地位低了,同样彰显不出对崔氏的重视。
还不如不请。
至于朱承武的绝对心腹-高要?
如果朱承武敢让已经子自宫了的高要作为代表去迎亲,崔氏那边很可能会出幺蛾子。
崔氏肯定会觉得朱承武是在侮辱他们。
哪怕高要在朱承武心中地位更高,更得朱承武信任。
社会观念如此!
谁也无法改变。
到了这个时刻,朱承武是一点意外都不想出现。
算来算去,赵兴汉就是这次迎亲的最大公约数!
赵兴汉是本次迎亲的正使,负责着最为重要的安全。
除了赵兴汉本人外,为了本次迎亲,福安候府还出动了近300余人。
其中侍卫队150余人!
福安候府侍卫队总共只有两个校,共计10个旗的兵力,约500人。
负责候府安全和封地统治。
这次一下就出动了3个旗。
已经接近三分之一了。
朱承武不是不想抽调更多,也不是不想亲自出马。
还是那个问题。
一切违背常理的行动都容易引人怀疑。
而朱承武的实力还没有到横压不服的地步。
小心翼翼的默默发展。
才是朱承武现在最应该做的。
朱承武只能在尽力保障地心火莲安全和不引狼入室中取一个中间值。
除了侍卫队之外,戴法言的外务处也出动了约100人。
那些人带着的是福安候府给崔氏的聘礼。
有白银1000两、各类药材10余车、绫罗绸缎10余车、米粮30余车、骏马10匹…
这些东西作为江南豪族的崔氏肯定不缺。
但朱承武不能不给。
不然就是不知礼。
就是福安候府看低崔氏、看低新妇。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吧!
实际上,朱承武不仅按大明礼仪将应该有的聘礼一一备齐,而且还尽量在不超出礼仪最大规定的情况下多备、细备。
不是朱承武有多喜欢那个素未谋面的新妇。
而是不准备那么多,东西不细、不杂,车马不多,又怎么能让那么多一起出动的侍卫队看起来合情合理呢?
这一波,看似是侍卫队在保护聘礼,实则是聘礼在掩护侍卫队。
“侯爷,崔氏的那位嫡女真的那么好吗?”
看着打乱了习武计划,站在候府大门外,目送接亲队伍离去,似乎恨不得接亲队伍下一刻就接着人回来的朱承武,春花第一次僭越了规矩,问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好奇之心也非突然出现。
看见福安候府在朱承武的压力下不断加快三书六礼过程,看见侯府给崔氏的聘礼一次又一次细化加码的时候,春花就对这位未来的侯府正夫人充满了羡慕和微微敌意。
朱承武一愣。
转头看了一眼春花忐忑而倔强的眼眸。
似有所悟。
“很好,她很好!”
朱承武平淡的回了一句。
朱承武还有下半句没说出口,“她很好,好到能给我带来地心火莲这种高阶天地奇珍!”
随着朱承武话落。
春花明亮的眼神当即黯淡了几分。
朱承武发现了,但没再做什么多余的动作。
虽然是近侍,虽然春花做事认真,虽然朱承武很信任春花…
但很多事情没结果就是没结果。
不可能就是不可能!
何必纠缠不清,给人无谓希望!
……
“还真是好大的手笔啊!”
离福安候府不远的高台上。
有人喃喃自语。
而在高台下的街道边,挤满了许多看热闹的人群。
无论哪个时代,看热闹、好八卦都是人的天性。
世界的主角永远都只有少数。
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只能成为热闹的背景之一。
因为成不了主角,所以总是向往热闹。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越得不到的越珍贵,越向往吧!
“你看福安侯现在才回候府,这是望眼欲穿、迫不及待了?”
有大胆的百姓看见朱承武在大门口站了好一会儿才回候府,猜测道。
“那是肯定的啊!听说侯爷的这位正夫人那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所以侯爷才会忍不住,不断催促下面办事的,三个多月就走完了三书六礼。”
这是大胆的、稍稍知礼的百姓。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