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卷四 李渊搞事,趁早坑爹。 (1/2)
奇书网 www.qishuwu.cc,这太子,不做也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334章 卷四 李渊搞事,趁早坑爹。
王宫中,李承乾自然也听说了元氏商行的事儿。
他想不明白,不过一个区区商行开业,就能引起这么大的动静。
日月山的老百姓犹如朝圣一般的涌入商行,也许他们并没买什么,但总是给这元氏商行带来了足够的人气。
作为一个后世人,李承乾当然知道流量的重要性,当下也是皱了皱眉头。
“这元氏商行究竟什么来头?”李承乾问道。
李勤俭闻言说道:“听说是北魏孝文帝的后裔,对于这位,虽然毁誉参半,但在鲜卑族还是有些拥趸的。
哪怕过去这么多年,提起这位,大家还是有些感怀的。”
一听他这么说,李承乾脑子里迅速过了一下,北魏孝文帝他自然知道,拓跋宏嘛,都死一百多年了,当即无奈地摇了摇头,道:“果然在哪里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啊,无妨,在大明他们还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来。”
到了这会儿,他哪里还不知道老百姓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元氏出自名门,说白了,元氏于鲜卑人来说,那是另一种形势的名门望族。
他们之所以愿意捧场,说白了也就是凑个热闹罢了。
“微臣也是这么觉得的。”李勤俭说道,“之前微臣也去这元氏商行看了一眼,见他们商行发卖的都是吐谷浑的一些货物,尤其是盐,一看就是吐谷浑那边的青盐。”
“青盐?”李承乾一听倒是一愣,难道说元氏和吐谷浑有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得不防了,“他们是从哪里入境的?青盐又是从哪里弄来的?”
“入境倒是清楚,从大唐入境的。”李勤俭说道,“但微臣也只能查到这个,更多的,微臣就不知道了。”
听他这么一说,李承乾就明白了,这老小子是来暗示自己的。
也正常,随着大明的发展,大家都在索取更大的权利,对李承乾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或者说这样的氛围,才能将大明经营得更好。
不过此时,李承乾倒是没做什么表态,而是疑惑的自言自语:“大唐?”
这就有意思了,吐谷浑的青盐经过大唐进入大明王廷,属实有些说不过去。
大明和吐谷浑又不是不交界,没道理走大唐绕一圈才对。
“刘三,把吴安叫来。”李承乾说道。
刘三正准备去喊人,值守的士卒就进了大殿说道:“殿下,吴安求见。”
李承乾一愣,这是有情况埃
“传。”
不多时,吴安入殿,躬身施礼道:“殿下,微臣有要事汇报?”
“有关元氏商行的?”李承乾问道。
吴安一愣,但还是马上点头说道:“是。”
李承乾闻言,微微摆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
李勤俭见状,便知道自己今天白来了,当下也是施了一礼便躬身告退。
待大殿只有刘三、尉迟宝林等亲近之人时,李承乾这才说道:“说来听听。”
“有密谍发现元氏商行和裴默这些元谋旧臣有所勾连,而且,桃源那边也有消息传来,元氏商行此番入境的绝大多数货物,都是从吐谷浑过来的。”吴安说道。
和元谋旧臣有所勾连?
李承乾一愣,不过很快,他也就想通了。
如此一来的话,那么元氏商行的青盐倒是能够理解了。
据李承乾所知,李渊和慕容伏允还是有些私交的。
是的,你没看错,这两家伙是有私交的。
很讽刺的一件事,在李世民继位之前,吐谷浑和大唐的关系还算说得过去,而且,吐谷浑甚至还派兵帮李渊打过仗。
至少李渊在位的时候,吐谷浑从没有干过扣留大唐使者,起兵犯边的事。
大唐和吐谷浑真正交恶,恰巧就是李世民继位后的事情。
当然,你要说这两个家伙私交能有多好,那也是扯淡,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他们这种身居高位的人,哪儿来永远的朋友?讲的不就是利益么?
李承乾只是略微一思索,便明白了。
这两老东西,现在是在玩守望相助那一套把戏。
虽然不知道李渊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但既然他开始在大明布局,那就说明他一定有自己的目的。
而慕容伏允则是更加简单。
他巴不得大唐乱起来。
这多有意思啊,大唐的太上皇谋夺大唐太子的利益,这对他来说,当然是好事。
毕竟吐谷浑想要恢复昔日的荣光,还是需要时间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最担心的就是大唐不给他这个时间,所以对于能搅乱大唐的事儿,他是一万个支持。
这并不难理解。
换句话来说,慕容伏允的动机是最清晰的,清晰到都不用李承乾去管。
真正让他为难的是李渊。
李渊到底要做什么?
这才是他最痛苦,或者说最无奈地。
“殿下,太上皇这是要搞事情啊?”尉迟宝林说道,“要不我带人……以除后患。”
说着,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道,“殿下放心,微臣一定做得干干净净。”
就是他老子当年亲自逼着李渊退位的,所以在这件事儿上,他的立场坚定得很,真要是让李渊东山再起,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尉迟家。
刘三也在一旁说道:“这事儿要是做得隐蔽些,也不是不可以,如今我们有这个实力,再说了,就算把这些家伙都杀了又如何?太上皇还能亲自跑到大明来找我们不成?
熬他个几年,等……”
“你快闭嘴吧伱1李承乾闻言,随手绰起书桌上的一个笔记本就砸了过去,“你以后少去少年军那边,都跟房老二一样嘴上缺个把门的了,什么话都能说的?”
他是真的无语了,这家伙,忠心自不用说。
李承乾决定了他未来所有的荣辱,他不忠于李承乾终于谁?
而且,他们这些家伙,到现在都还感念李承乾去年的救命之恩,就这一条,至少现在他们还是记得的。
但跟着李承乾这么久了,李承乾也确实不怎么看重规矩,搞得这些家伙说话是越来越没规矩了。
当然,也只是在私底下才如此。
不过他虽然嘴上不满意,但心里还是认同的。
正如刘三所说,现在把这些家伙全部给办了,李渊还能跑到日月山来找他算账不成?
而且,刘三说得也没错,李渊还有几年好活?等他回长安的时候,李渊坟头上的草都有半人高了吧?
“殿下。”吴安说道,“微臣倒是觉得杀人大可不必。”
听他这么说,李承乾问道:“说说你的看法。”
“据微臣所知,元氏和元谋旧臣的接触其实并没有遮掩的意思,都是放在明面上的,这说明他们并没有瞒着任何人的意思。”吴安说道,“而且,微臣从吐谷浑那边的拓跋部获悉,这元氏商行的族长,极有可能是孝文帝的嫡系后裔。
真要是在这个时候,对元氏动手的话,恐显殿下无容人之心。
搞不好,这才是太上皇的目的。
毕竟太上皇怎么说,那也是大唐的太上皇,他不应该也不会损害大唐的利益才对。”
李渊这个人,怎么说呢,他的确在当年玄武门之变中输了,也被赶下了皇位,但你要说他当时一点儿反抗之力都没,那也是扯淡。
李渊之所以最终几乎屁都没放一个,就把皇位禅位于李二,肯定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不希望大唐再动乱下去。
否则,他岂会拍拍屁股就自己从皇位上滚下来了?
真当他怕死么?
废话,他要是赖在皇位上,李二还真能杀了他不成?
不可能的,在那个时候,谁死了李二都不在乎,但就是李渊不能死。
所以从这点儿来说,李渊心里还是有大唐的。
而李承乾听他这么一说,当下也是点了点头。
这倒是给他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如果说,这是李渊抛给他的一个诱饵,也不是说不过去。
假如他真的为了以绝后患,将元氏甚至裴默等人都给杀了,那李渊会不会在草原上散布这个消息?
一定会的,他虽然没办法亲自来草原,但不代表他一个可用之人都没了。
到时候,大家会不会觉得他李承乾无容人之量,区区没落的皇族你都容不得了?
不单单是大明这边,大唐那边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元氏在中原这么多年,不管是南北朝的高家还是宇文家又或者前隋的杨家,如今大唐的李家,都能容他们,就偏偏你李承乾容不得他们?
而且,他们还不会思考任何其他的原因,比如说,元氏在中原的时候,掀不起任何的风浪来,但在草原上的元氏,那就是犹如龙游大海。
说实话,真正造成这一切的,恰恰就是李承乾自己。
如果不是他... -->>
第334章 卷四 李渊搞事,趁早坑爹。
王宫中,李承乾自然也听说了元氏商行的事儿。
他想不明白,不过一个区区商行开业,就能引起这么大的动静。
日月山的老百姓犹如朝圣一般的涌入商行,也许他们并没买什么,但总是给这元氏商行带来了足够的人气。
作为一个后世人,李承乾当然知道流量的重要性,当下也是皱了皱眉头。
“这元氏商行究竟什么来头?”李承乾问道。
李勤俭闻言说道:“听说是北魏孝文帝的后裔,对于这位,虽然毁誉参半,但在鲜卑族还是有些拥趸的。
哪怕过去这么多年,提起这位,大家还是有些感怀的。”
一听他这么说,李承乾脑子里迅速过了一下,北魏孝文帝他自然知道,拓跋宏嘛,都死一百多年了,当即无奈地摇了摇头,道:“果然在哪里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啊,无妨,在大明他们还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来。”
到了这会儿,他哪里还不知道老百姓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元氏出自名门,说白了,元氏于鲜卑人来说,那是另一种形势的名门望族。
他们之所以愿意捧场,说白了也就是凑个热闹罢了。
“微臣也是这么觉得的。”李勤俭说道,“之前微臣也去这元氏商行看了一眼,见他们商行发卖的都是吐谷浑的一些货物,尤其是盐,一看就是吐谷浑那边的青盐。”
“青盐?”李承乾一听倒是一愣,难道说元氏和吐谷浑有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得不防了,“他们是从哪里入境的?青盐又是从哪里弄来的?”
“入境倒是清楚,从大唐入境的。”李勤俭说道,“但微臣也只能查到这个,更多的,微臣就不知道了。”
听他这么一说,李承乾就明白了,这老小子是来暗示自己的。
也正常,随着大明的发展,大家都在索取更大的权利,对李承乾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或者说这样的氛围,才能将大明经营得更好。
不过此时,李承乾倒是没做什么表态,而是疑惑的自言自语:“大唐?”
这就有意思了,吐谷浑的青盐经过大唐进入大明王廷,属实有些说不过去。
大明和吐谷浑又不是不交界,没道理走大唐绕一圈才对。
“刘三,把吴安叫来。”李承乾说道。
刘三正准备去喊人,值守的士卒就进了大殿说道:“殿下,吴安求见。”
李承乾一愣,这是有情况埃
“传。”
不多时,吴安入殿,躬身施礼道:“殿下,微臣有要事汇报?”
“有关元氏商行的?”李承乾问道。
吴安一愣,但还是马上点头说道:“是。”
李承乾闻言,微微摆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
李勤俭见状,便知道自己今天白来了,当下也是施了一礼便躬身告退。
待大殿只有刘三、尉迟宝林等亲近之人时,李承乾这才说道:“说来听听。”
“有密谍发现元氏商行和裴默这些元谋旧臣有所勾连,而且,桃源那边也有消息传来,元氏商行此番入境的绝大多数货物,都是从吐谷浑过来的。”吴安说道。
和元谋旧臣有所勾连?
李承乾一愣,不过很快,他也就想通了。
如此一来的话,那么元氏商行的青盐倒是能够理解了。
据李承乾所知,李渊和慕容伏允还是有些私交的。
是的,你没看错,这两家伙是有私交的。
很讽刺的一件事,在李世民继位之前,吐谷浑和大唐的关系还算说得过去,而且,吐谷浑甚至还派兵帮李渊打过仗。
至少李渊在位的时候,吐谷浑从没有干过扣留大唐使者,起兵犯边的事。
大唐和吐谷浑真正交恶,恰巧就是李世民继位后的事情。
当然,你要说这两个家伙私交能有多好,那也是扯淡,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他们这种身居高位的人,哪儿来永远的朋友?讲的不就是利益么?
李承乾只是略微一思索,便明白了。
这两老东西,现在是在玩守望相助那一套把戏。
虽然不知道李渊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但既然他开始在大明布局,那就说明他一定有自己的目的。
而慕容伏允则是更加简单。
他巴不得大唐乱起来。
这多有意思啊,大唐的太上皇谋夺大唐太子的利益,这对他来说,当然是好事。
毕竟吐谷浑想要恢复昔日的荣光,还是需要时间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最担心的就是大唐不给他这个时间,所以对于能搅乱大唐的事儿,他是一万个支持。
这并不难理解。
换句话来说,慕容伏允的动机是最清晰的,清晰到都不用李承乾去管。
真正让他为难的是李渊。
李渊到底要做什么?
这才是他最痛苦,或者说最无奈地。
“殿下,太上皇这是要搞事情啊?”尉迟宝林说道,“要不我带人……以除后患。”
说着,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道,“殿下放心,微臣一定做得干干净净。”
就是他老子当年亲自逼着李渊退位的,所以在这件事儿上,他的立场坚定得很,真要是让李渊东山再起,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尉迟家。
刘三也在一旁说道:“这事儿要是做得隐蔽些,也不是不可以,如今我们有这个实力,再说了,就算把这些家伙都杀了又如何?太上皇还能亲自跑到大明来找我们不成?
熬他个几年,等……”
“你快闭嘴吧伱1李承乾闻言,随手绰起书桌上的一个笔记本就砸了过去,“你以后少去少年军那边,都跟房老二一样嘴上缺个把门的了,什么话都能说的?”
他是真的无语了,这家伙,忠心自不用说。
李承乾决定了他未来所有的荣辱,他不忠于李承乾终于谁?
而且,他们这些家伙,到现在都还感念李承乾去年的救命之恩,就这一条,至少现在他们还是记得的。
但跟着李承乾这么久了,李承乾也确实不怎么看重规矩,搞得这些家伙说话是越来越没规矩了。
当然,也只是在私底下才如此。
不过他虽然嘴上不满意,但心里还是认同的。
正如刘三所说,现在把这些家伙全部给办了,李渊还能跑到日月山来找他算账不成?
而且,刘三说得也没错,李渊还有几年好活?等他回长安的时候,李渊坟头上的草都有半人高了吧?
“殿下。”吴安说道,“微臣倒是觉得杀人大可不必。”
听他这么说,李承乾问道:“说说你的看法。”
“据微臣所知,元氏和元谋旧臣的接触其实并没有遮掩的意思,都是放在明面上的,这说明他们并没有瞒着任何人的意思。”吴安说道,“而且,微臣从吐谷浑那边的拓跋部获悉,这元氏商行的族长,极有可能是孝文帝的嫡系后裔。
真要是在这个时候,对元氏动手的话,恐显殿下无容人之心。
搞不好,这才是太上皇的目的。
毕竟太上皇怎么说,那也是大唐的太上皇,他不应该也不会损害大唐的利益才对。”
李渊这个人,怎么说呢,他的确在当年玄武门之变中输了,也被赶下了皇位,但你要说他当时一点儿反抗之力都没,那也是扯淡。
李渊之所以最终几乎屁都没放一个,就把皇位禅位于李二,肯定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不希望大唐再动乱下去。
否则,他岂会拍拍屁股就自己从皇位上滚下来了?
真当他怕死么?
废话,他要是赖在皇位上,李二还真能杀了他不成?
不可能的,在那个时候,谁死了李二都不在乎,但就是李渊不能死。
所以从这点儿来说,李渊心里还是有大唐的。
而李承乾听他这么一说,当下也是点了点头。
这倒是给他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如果说,这是李渊抛给他的一个诱饵,也不是说不过去。
假如他真的为了以绝后患,将元氏甚至裴默等人都给杀了,那李渊会不会在草原上散布这个消息?
一定会的,他虽然没办法亲自来草原,但不代表他一个可用之人都没了。
到时候,大家会不会觉得他李承乾无容人之量,区区没落的皇族你都容不得了?
不单单是大明这边,大唐那边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元氏在中原这么多年,不管是南北朝的高家还是宇文家又或者前隋的杨家,如今大唐的李家,都能容他们,就偏偏你李承乾容不得他们?
而且,他们还不会思考任何其他的原因,比如说,元氏在中原的时候,掀不起任何的风浪来,但在草原上的元氏,那就是犹如龙游大海。
说实话,真正造成这一切的,恰恰就是李承乾自己。
如果不是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