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神通异世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民间传说讲,说周家坐江山,定国号为林之后,是从死囚牢里启用了有大神通在身的刘伯温重修北京城。这俩人修出了八臂哪吒形,震住了京城里的孽龙。才使得京城是如今这个格局。
而周贤上一世也有传说,说北京城是刘伯温和姚广孝一同修建的,所谓八臂哪吒行,也是为了镇压孽龙。刘伯温和姚广孝差了一百多年呢!这就是民间传说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地方,好些人拿百十来年不当回事。
传说终归是传说。刚穿越过来没多久的时候,周贤还觉得,这个世界上有炼气士,有神通法术,那么关于京城的这个传说有没有可能是真的?再一对照资料,混不是那么回事儿。重修北京城的时候,刘伯温已经死了。
而姚广孝呢?周贤翻遍了手边的书,都没找见这个和尚的名字。也对,这是大林朝而不是大明朝,历史早就在向着他完全不了解的方向上疯狂地奔驰了。
这两个世界有那么多不一样,却又有那么多相似乃至相同的地方,周贤不觉得这是巧合,很可能,真的有某种必然吧。
就好像这北京城的重修。林朝没有迁都这回事,一开始定都就定在了这里。这可比周贤所知道的历史,提前了好多年。但京城仍旧修成了那个模样,连南城都有!
要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上,北京之所以会出现外城是因为北方多患,想向四面扩展,仍旧修一个矩形的外城包围内城。哪成想才修完正阳、崇文、宣武三关厢外城,没钱了,才是把北京城变成了一个“凸”字形。
可林朝的北京城偏偏就长成这模样。说一点儿都不差,那不现实,但重合度未免也太高了。
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周贤也没亲眼见过,一个活生生的,明代北京城。
如今,这幅繁华的画卷终于要展现在他的眼前了。
在永定门外查验过度牒,周贤和李桐光背着各自的藤箱,抚摸着城门洞的砖石,迈入了京城。
在这里入目最多的却不是中原百姓,而是来自各方的色目人。他们运送着各式各样的稀罕货物,操着奇奇怪怪的口音,从这里奔外城西坊去了。那里是胡人们聚居的地方,也有能停车囤货的商馆。周贤和李桐光自然不跟他们走一路,还是要找个落脚的地方。
自魏康当上宰相以来,他便十分重视商贸。广开商路,四海皆通,车队行船,轻薄徭役。当今圣上登基之后,做了摄政王的魏康手脚更是不凡。大规模开垦官田,鼓励发展手工业,推广各种高产的引进作物,如红薯、玉米。于此同时还打击那些囤积钱粮的地主,鼓励钱货尽量进入市场流通。
京城作为当今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如此繁荣富庶的景象,是魏康政令有成的最好证明。
周贤和李桐光当然不能和这些胡人走一路,他们又不是为了做同天节的生意来的。穿过外城,去南城。
周贤和李桐光两个像是从来没见过世面,刚进城来的土包子——可能就是——一样,被眼前的一番番景象晃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现在是冬月了,前两日刚下过一场大雪,街道还没被清理的很干净,仍有残雪。整个北京城都被包裹在了一片干净的白色里。
街道上行人往来,京腔京味的吆喝声不断。
“葫芦儿~冰——塔~”
“烤面饼子,胡饼饽饽~”
“一头热的馄饨挑子来嘞——”这一声声一句句跟唱戏一样,特别好听。
“师兄,来,过来。”李桐光伸手拦住了馄饨挑子,招呼着周贤过来,“咱喝碗热汤吧。”
周贤抬头看看日头,说眼见着到正晌午时了,在这儿吃点也好。尝尝北京街道上游走的小吃摊子。挑挑子的小贩来到街角,找了个不挡道又不堵门的地方,把挑子放下了。
即使是这样穿街过巷做买卖的小贩,一碗馄饨也是要分出三六九等来。什么馅的,一碗多少个,加不加辣椒,放不放香油,是清汤还是骨头汤的,都影响着价钱。但是周贤和李桐光对这个又无所谓,那就“顶配”。
说某个人单相思,有句话叫“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如今大林朝没有人知道这句话,毕竟当今圣上也没脑子转了筋,要人们剃出金钱鼠尾的发型。现在只有“馄饨挑子一头热”这说法。
馄饨挑子是两个大木箱。前边那个箱子底下挂着几个马扎,箱子盖打开,翻过来就是一个小板子,食... -->>
有民间传说讲,说周家坐江山,定国号为林之后,是从死囚牢里启用了有大神通在身的刘伯温重修北京城。这俩人修出了八臂哪吒形,震住了京城里的孽龙。才使得京城是如今这个格局。
而周贤上一世也有传说,说北京城是刘伯温和姚广孝一同修建的,所谓八臂哪吒行,也是为了镇压孽龙。刘伯温和姚广孝差了一百多年呢!这就是民间传说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地方,好些人拿百十来年不当回事。
传说终归是传说。刚穿越过来没多久的时候,周贤还觉得,这个世界上有炼气士,有神通法术,那么关于京城的这个传说有没有可能是真的?再一对照资料,混不是那么回事儿。重修北京城的时候,刘伯温已经死了。
而姚广孝呢?周贤翻遍了手边的书,都没找见这个和尚的名字。也对,这是大林朝而不是大明朝,历史早就在向着他完全不了解的方向上疯狂地奔驰了。
这两个世界有那么多不一样,却又有那么多相似乃至相同的地方,周贤不觉得这是巧合,很可能,真的有某种必然吧。
就好像这北京城的重修。林朝没有迁都这回事,一开始定都就定在了这里。这可比周贤所知道的历史,提前了好多年。但京城仍旧修成了那个模样,连南城都有!
要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上,北京之所以会出现外城是因为北方多患,想向四面扩展,仍旧修一个矩形的外城包围内城。哪成想才修完正阳、崇文、宣武三关厢外城,没钱了,才是把北京城变成了一个“凸”字形。
可林朝的北京城偏偏就长成这模样。说一点儿都不差,那不现实,但重合度未免也太高了。
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周贤也没亲眼见过,一个活生生的,明代北京城。
如今,这幅繁华的画卷终于要展现在他的眼前了。
在永定门外查验过度牒,周贤和李桐光背着各自的藤箱,抚摸着城门洞的砖石,迈入了京城。
在这里入目最多的却不是中原百姓,而是来自各方的色目人。他们运送着各式各样的稀罕货物,操着奇奇怪怪的口音,从这里奔外城西坊去了。那里是胡人们聚居的地方,也有能停车囤货的商馆。周贤和李桐光自然不跟他们走一路,还是要找个落脚的地方。
自魏康当上宰相以来,他便十分重视商贸。广开商路,四海皆通,车队行船,轻薄徭役。当今圣上登基之后,做了摄政王的魏康手脚更是不凡。大规模开垦官田,鼓励发展手工业,推广各种高产的引进作物,如红薯、玉米。于此同时还打击那些囤积钱粮的地主,鼓励钱货尽量进入市场流通。
京城作为当今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如此繁荣富庶的景象,是魏康政令有成的最好证明。
周贤和李桐光当然不能和这些胡人走一路,他们又不是为了做同天节的生意来的。穿过外城,去南城。
周贤和李桐光两个像是从来没见过世面,刚进城来的土包子——可能就是——一样,被眼前的一番番景象晃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现在是冬月了,前两日刚下过一场大雪,街道还没被清理的很干净,仍有残雪。整个北京城都被包裹在了一片干净的白色里。
街道上行人往来,京腔京味的吆喝声不断。
“葫芦儿~冰——塔~”
“烤面饼子,胡饼饽饽~”
“一头热的馄饨挑子来嘞——”这一声声一句句跟唱戏一样,特别好听。
“师兄,来,过来。”李桐光伸手拦住了馄饨挑子,招呼着周贤过来,“咱喝碗热汤吧。”
周贤抬头看看日头,说眼见着到正晌午时了,在这儿吃点也好。尝尝北京街道上游走的小吃摊子。挑挑子的小贩来到街角,找了个不挡道又不堵门的地方,把挑子放下了。
即使是这样穿街过巷做买卖的小贩,一碗馄饨也是要分出三六九等来。什么馅的,一碗多少个,加不加辣椒,放不放香油,是清汤还是骨头汤的,都影响着价钱。但是周贤和李桐光对这个又无所谓,那就“顶配”。
说某个人单相思,有句话叫“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如今大林朝没有人知道这句话,毕竟当今圣上也没脑子转了筋,要人们剃出金钱鼠尾的发型。现在只有“馄饨挑子一头热”这说法。
馄饨挑子是两个大木箱。前边那个箱子底下挂着几个马扎,箱子盖打开,翻过来就是一个小板子,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