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太上皇更不太好整了,毕竟是以太子身份登基,不可能废帝号,那么就要有谥号——他不可能进太庙,庙号都不用。自古以来,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也就是说,太庙只能放七位皇帝,只有开国之君一定要在太庙,剩下6位就要遵循亲尽则祧,超出了与现任皇帝的亲缘关系,牌位就要被扔出太庙。这也就是历史上的嘉靖要改太宗为成祖的原因:他想把他爹兴献王请进太庙,但是编制已满,没办法必须要去掉一位。太祖肯定是不能动的,那么按照亲疏远近的关系,最远的就是太宗朱棣了。但是太宗在明朝的作用不言而喻,为了保留他的牌位,就把他的庙号改为成祖,谥号则从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的牌位保住了,他的儿子仁宗就成了倒霉蛋,被请出太庙,放在后殿角落里。
现在太庙里头供奉的只有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四位皇帝,编制还没有满,但是太上皇先是丧师辱国,现在又妄图夺门复辟,自然不可能把他请进去,否则将来还要扔出来不说,皇帝自己每次去太庙都觉得膈应。只不过明朝皇帝的谥号太长,一般是十七个字,如果没有庙号,这一长串念下来,估计礼部要大喘气;称“正统皇帝”肯定不行,谁又是“篡位皇帝”呢?那么就用谥号的最后一个字,历史上景泰直到明末都没有庙号,官方都称景皇帝。
礼部商量了好几个,排在第一的是怀,失位而死曰怀。历史上有著名的楚怀王,当然,有名的事迹是疏远屈原,相信秦国的鬼话,被扣秦国三年,其子自立为王,诸侯以无害于自己而不讨伐。不过他拒不割地,使秦国一不能得地,二不能以所签订盟约为借口攻打楚国。楚国暂得保。
相比起来,大行皇帝并不如楚怀王;毕竟历史上的怀宗,是励精图治、壮烈殉国的崇祯。
景帝扣着手指头,没有说话。皇帝不满意,那就另外再选,当然,荒、炀、戾、刺、虚、灵、昏等下谥也免了,毕竟是先帝的嫡子,正统的皇帝,不是蛮夷或者小人,景帝自己也要脸。
李贤建议定为“英”,景帝微微点头。
汪舜华很是不平:“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着曰英,明识大略曰英,属于上谥,他不配。”
李贤只好解释:“庙号与谥号不同。英字表面上看,是英睿果敢朝气蓬勃,但儒家推崇的少年老成端庄持重!因此,用作庙号,其实就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意思,另外还暗含了短命、惹事、麻烦的味道。此前宋英宗、元英宗只在位三四年,其中宋英宗闹了一场大礼议,元英宗闹了一场南坡之变,连命都丢了。”
上头坐着皇帝,李贤说的不那么清楚,但汪舜华在王勤的提醒下,算是听明白了,果然论文字功夫,谁也比不上天朝上国。这么好的字,背后居然暗含着这样的意思,真是深得孔老夫子春秋笔法的真传;又想历史上宪宗皇帝就给他爹上了这么个庙号,看来他也不喜欢他爹啊。又一想,宪宗刚继位,不仅为于谦和景帝平反昭雪,还废了他爹辛辛苦苦为他选的老婆,估计早就对他爹不爽了——也对,于公,这位天子接手的可是大明开国以来最好的基本盘,经过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四代人努力缔造的太平盛世,结果两次被他搞到亡国的边缘,让他弟弟和儿子不得不捂着鼻子给他擦屁股;于私,这人当年说是从快死的弟弟手里抢回的皇位,其实是把皇冠从他儿子头上抢过来,就这还打算废太子,甚至连儿子的名字都写错。虽然说当儿子的不好给老子难堪,但是个人心里都会有想法吧?
只是她还是有点不甘心:“虽这么说,只怕有人不读书,真以为是英明果敢呢。”
按说这样的大事,没皇后什么事;但皇帝染病,皇后在身边伺候,她与太上皇有仇怨,大家都知道。
景帝叹了口气,示意下面再挑。
最后是胡濙的建议,定为“隐”。
不明误国曰隐,陷拂不成曰隐。
汪舜华很满意,别的不知道,隐太子实在有名,因为他有个实在太有名的弟弟;就算不听解释,也知道绝不是一个好谥号。
景帝闭上眼睛,长长地舒了口气。
——江山药丸教的左护法,走好不送!
这个字定了下来,谥号也就可以定下来:自然没有天地文武一类的字词,只是简洁的尊为敦仁广孝隐皇帝;钱皇后的谥号比她丈夫倒是好一些:贞惠安和隐皇后。
比起历史上风光隆重的后事,确实差太多了。
残忍吗?
——历史上景帝不明不白的死后,被剥夺了皇帝的身份,仍为郕王,追谥戾,郕戾王;直到侄子宪宗继位以后,恢复了他皇帝的身份,追谥恭仁康定景皇帝;南明时期,安宗朱由崧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因为反对景帝换太子而被废的汪氏差点被拖出去殉葬,幸亏大学士李贤坚决反对,认为汪氏已废幽禁深宫,况两女年幼,应不予殉葬。英宗同意,加上周贵妃母子劝说,这才让她将财物带出宫,搬回郕王府居住。但是不久,想起自己的一件玉玲珑来,听说被汪氏拿去,命人去拿回来。汪氏怒道:七年天子,不堪消受此数片玉耶!将玉玲珑丢进井里。英宗大怒,命人没收其全部财物。正德元年,汪氏薨逝,以妃嫔之礼入葬,以皇后之礼祭祀。遂合葬汪氏于金山景泰陵,上谥曰贞惠安和景皇后,弘光帝改谥号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是政治,不是儿戏。
处理好这些事情,已经二月初。
sp;太上皇更不太好整了,毕竟是以太子身份登基,不可能废帝号,那么就要有谥号——他不可能进太庙,庙号都不用。自古以来,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也就是说,太庙只能放七位皇帝,只有开国之君一定要在太庙,剩下6位就要遵循亲尽则祧,超出了与现任皇帝的亲缘关系,牌位就要被扔出太庙。这也就是历史上的嘉靖要改太宗为成祖的原因:他想把他爹兴献王请进太庙,但是编制已满,没办法必须要去掉一位。太祖肯定是不能动的,那么按照亲疏远近的关系,最远的就是太宗朱棣了。但是太宗在明朝的作用不言而喻,为了保留他的牌位,就把他的庙号改为成祖,谥号则从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的牌位保住了,他的儿子仁宗就成了倒霉蛋,被请出太庙,放在后殿角落里。
现在太庙里头供奉的只有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四位皇帝,编制还没有满,但是太上皇先是丧师辱国,现在又妄图夺门复辟,自然不可能把他请进去,否则将来还要扔出来不说,皇帝自己每次去太庙都觉得膈应。只不过明朝皇帝的谥号太长,一般是十七个字,如果没有庙号,这一长串念下来,估计礼部要大喘气;称“正统皇帝”肯定不行,谁又是“篡位皇帝”呢?那么就用谥号的最后一个字,历史上景泰直到明末都没有庙号,官方都称景皇帝。
礼部商量了好几个,排在第一的是怀,失位而死曰怀。历史上有著名的楚怀王,当然,有名的事迹是疏远屈原,相信秦国的鬼话,被扣秦国三年,其子自立为王,诸侯以无害于自己而不讨伐。不过他拒不割地,使秦国一不能得地,二不能以所签订盟约为借口攻打楚国。楚国暂得保。
相比起来,大行皇帝并不如楚怀王;毕竟历史上的怀宗,是励精图治、壮烈殉国的崇祯。
景帝扣着手指头,没有说话。皇帝不满意,那就另外再选,当然,荒、炀、戾、刺、虚、灵、昏等下谥也免了,毕竟是先帝的嫡子,正统的皇帝,不是蛮夷或者小人,景帝自己也要脸。
李贤建议定为“英”,景帝微微点头。
汪舜华很是不平:“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着曰英,明识大略曰英,属于上谥,他不配。”
李贤只好解释:“庙号与谥号不同。英字表面上看,是英睿果敢朝气蓬勃,但儒家推崇的少年老成端庄持重!因此,用作庙号,其实就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意思,另外还暗含了短命、惹事、麻烦的味道。此前宋英宗、元英宗只在位三四年,其中宋英宗闹了一场大礼议,元英宗闹了一场南坡之变,连命都丢了。”
上头坐着皇帝,李贤说的不那么清楚,但汪舜华在王勤的提醒下,算是听明白了,果然论文字功夫,谁也比不上天朝上国。这么好的字,背后居然暗含着这样的意思,真是深得孔老夫子春秋笔法的真传;又想历史上宪宗皇帝就给他爹上了这么个庙号,看来他也不喜欢他爹啊。又一想,宪宗刚继位,不仅为于谦和景帝平反昭雪,还废了他爹辛辛苦苦为他选的老婆,估计早就对他爹不爽了——也对,于公,这位天子接手的可是大明开国以来最好的基本盘,经过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四代人努力缔造的太平盛世,结果两次被他搞到亡国的边缘,让他弟弟和儿子不得不捂着鼻子给他擦屁股;于私,这人当年说是从快死的弟弟手里抢回的皇位,其实是把皇冠从他儿子头上抢过来,就这还打算废太子,甚至连儿子的名字都写错。虽然说当儿子的不好给老子难堪,但是个人心里都会有想法吧?
只是她还是有点不甘心:“虽这么说,只怕有人不读书,真以为是英明果敢呢。”
按说这样的大事,没皇后什么事;但皇帝染病,皇后在身边伺候,她与太上皇有仇怨,大家都知道。
景帝叹了口气,示意下面再挑。
最后是胡濙的建议,定为“隐”。
不明误国曰隐,陷拂不成曰隐。
汪舜华很满意,别的不知道,隐太子实在有名,因为他有个实在太有名的弟弟;就算不听解释,也知道绝不是一个好谥号。
景帝闭上眼睛,长长地舒了口气。
——江山药丸教的左护法,走好不送!
这个字定了下来,谥号也就可以定下来:自然没有天地文武一类的字词,只是简洁的尊为敦仁广孝隐皇帝;钱皇后的谥号比她丈夫倒是好一些:贞惠安和隐皇后。
比起历史上风光隆重的后事,确实差太多了。
残忍吗?
——历史上景帝不明不白的死后,被剥夺了皇帝的身份,仍为郕王,追谥戾,郕戾王;直到侄子宪宗继位以后,恢复了他皇帝的身份,追谥恭仁康定景皇帝;南明时期,安宗朱由崧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因为反对景帝换太子而被废的汪氏差点被拖出去殉葬,幸亏大学士李贤坚决反对,认为汪氏已废幽禁深宫,况两女年幼,应不予殉葬。英宗同意,加上周贵妃母子劝说,这才让她将财物带出宫,搬回郕王府居住。但是不久,想起自己的一件玉玲珑来,听说被汪氏拿去,命人去拿回来。汪氏怒道:七年天子,不堪消受此数片玉耶!将玉玲珑丢进井里。英宗大怒,命人没收其全部财物。正德元年,汪氏薨逝,以妃嫔之礼入葬,以皇后之礼祭祀。遂合葬汪氏于金山景泰陵,上谥曰贞惠安和景皇后,弘光帝改谥号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是政治,不是儿戏。
处理好这些事情,已经二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