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wu.cc,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入座、开始答卷。

    这是她执政以来第一次殿试,自然格外重要。此前,内阁学士拟了几个题目,汪太后都不满意,最后总算定了下来,不是探讨礼乐刑政的关系,而是开门见山的说现在国家存在的种种问题,问怎么解决。

    当然,内阁学士按照她的说法做了润色,但还是简单直接。

    只是于谦皱了皱眉头,他想到了那天汪舜华的话,看来真的是势不可挡了。

    只是,能成吗?

    读卷官连夜去批改试卷了,汪舜华则走到奉天殿的丹陛前。

    殿试落定之后,暴风骤雨就真的该来了。

    今年考生很多,汪舜华下旨,多给了读卷官一天的时间。

    三月初三,汪舜华在文华殿亲自查看殿试答卷。

    “三民问题”已经提了两年多,朝野口耳相传;去年底又大张旗鼓的宣传了一次,自然这回的答卷很多以此破题。

    于谦等推荐了王一夔等人的答卷。答卷不是不好,总觉得过于空泛,不是她想要的。

    直到户部尚书张凤念了一份答卷,她觉得很有点意思:“臣闻帝王之治,欲攘外者,必先安内。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自古极治之时,不能无夷狄盗贼之患,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则虽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唯是百姓愁苦思乱,民不聊生,然后夷狄盗贼乘之而起。盖安民可以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其势然也。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兴废存亡之本也。”

    这篇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国家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的路径,当然他的着力点放在了粮食上面——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那么必然是野有饿殍,流民作乱,天下不安;朝廷穷于应付,放松了国防建设,给了外敌可趁之机,最终遭致败亡。因此必须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但是如今的状况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什么原因?一是天灾,连年的水旱相仍;二是课税依然沉重,虽然太祖皇帝定的赋税标准很低,但是还有很多苛捐杂税,外加地主的佃租;三是土地兼并,宗室勋贵寺庙内宦凭借特权,大肆兼并土地;一些小民贪图利益,甘心投献土地。官府为了完成税额,不断向普通小民摊派田赋,更加剧了投献土地的风气。以致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不仅极大地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导致大量农民纷纷逃亡成为流民,国家为了忙于镇压,导致边防空虚,胡虏为患;为了平息局势,镇压流民作乱,朝廷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国库空虚,于是加重农民赋税;由此,成为恶性循环。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推行仁政,一是稳固农业。要清理苛捐杂税,限制地主佃租,着力减轻农民负担;要招抚镇压并用,引导流民回乡从事生产;要严厉打击土地兼并之风;要大力兴修水利,让农民安居乐业;二是发展经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国家还是需要赋税来源,从哪里来?——从工商业那里来。要严格盐税、茶税的征管,还要加大对工商税的管理。重农抑商不是一句玩笑话,历朝历代加税都是拿商人下手,不过他提到了要适当放开对工商业的限制,允许他们扩大生产。这样,他们不仅能贡献更多的赋税,还能吸纳一部分流民就业、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最让汪舜华惊讶的是居然提到了要开放海禁——他举的是南宋小朝廷的例子。南宋偏安一隅,但就是靠着关税,可以长期和蒙古抗衡;此外,他还提到了要废除宝钞,因为这东西现在在民间基本上已经不流行了,跟废纸没什么区别,但是富商巨贾可以拿着宝钞来纳税,朝廷不能不收,但这东西又没有购买力,因此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又不能不印刷更多的宝钞,结果造成恶性循环。三是发展教育。要严格官学准入门槛,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教化人民有道德观念,有仁爱之心,有孝悌之心,有爱国之心,愿意为国家贡献力量,尤其是国家面临困难的时候,更加需要团结。四是修练武备。对国内的造反派,要抚剿并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对北方,要抛弃幻想,随时准备战斗。五是整饬纲纪。纪纲不肃,法度不行,则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情可顺而不可徇,法宜严而不宜猛。张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法所当加,虽贵近不宥;事有所枉,虽疏贱必申。

    用词很文雅,汪舜华听了第一句觉得很提神醒脑,听到中间的时候,就坐直了——说的太好了,说出了她的心里话。尤其是听到开放海禁和废除宝钞那里,更是激动的从座椅上站起来——毕竟这些话以前基本上没什么人说。

    张凤还没念完,汪舜华从珠帘里头走出来,大家都有点发愣——太后这是生气了?毕竟这文章写的有点不合时宜,只是限制土地兼并和废除宝钞很得他们的心意,因此商量后放在了中间,准备碰碰运气。

    张凤也有点抖,只好低着头,强自镇定的念了下去。

    等他念完呈上稿子,汪舜华接过从头到尾细看了一遍,说了三个好字,这才收了卷子,赞叹:“真是宰相文章。”

    ???!!!

    群臣相互看了一眼。

    张凤奏道:“太后,臣等也觉得这篇文章观点颇新,只是有些提法不合祖制;文辞也有些稚嫩,所以推荐为二甲。”

    汪舜华看了他一眼,笑道:“这样的文章放在二甲,委屈了。殿试是选官,尤其是选择未来的肱骨栋梁,胸怀气度和眼光格局才是最要紧的;至于文辞,到可以往后放一放。”

    又看了一眼,赞道:“真是一笔好字。”

    她走到案前,取笔批了第一甲第一名。

    萧镃提醒了一句:“太后,鼎甲的文章按例是要刊印全国的。这文章,文辞如何到底不论,只是其中提倡‘开放海禁’一条,违背了太祖皇帝‘片板不得下海’的祖制,臣以为最好放到二甲或者三甲去。”

    汪舜华哦了一声:“我记得太宗宣宗年间,不是有郑和七下西洋吗?既然都是祖宗传下来的,也不算破例。”

    萧镃等人立刻紧张起来。

    于谦想到汪舜华说的那话,站着没有动。

    彭时立刻出班奏道:“太后,下西洋劳民伤财,请太后千万不要再提此事。”

    商辂等人也站出来这样说。

    汪舜华笑道:“怎么突然提到了下西洋劳民伤财?我又没有说要再下西洋。这文里说的是汉隋唐宋历代王朝都在发展海外贸易,尤其南宋把它作为重要的赋税来源,也没有提下西洋。你们多虑了。”

    她看着于谦,又看着萧镃等人:“我看这文章写的很好,见旁人所未见,言旁人所不敢言,挺有意思;他的提法,你们也可以参考。”

    选定了状元,其他榜眼探花就好说了。

    汪舜华回宫,将其余各卷交由内阁决定名次,并赐读卷官宴,宴毕赐钞。酒足饭饱的读卷官们退到东阁拆看第二甲、三甲的试卷。逐一抄写名次,封送到内阁填写皇榜。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