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七十二沽风情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一年,上官兄弟学武出师回到家中,因为我俩儿是儿时的玩伴儿,所以一回来就到我家找我。可巧我的老爹要我去福州催收一笔货款,大约是一千五百两,正收拾行李要出门。那年我二十一,他小我三岁,我俩儿正是年轻气盛之时,不知道世事艰难,行途凶险,上官兄弟也是少年心性,非要跟着我到福州一游。就这样,我俩儿一起去的福州。去时到没事,回程时被贼人盯上了,要不是有上官兄在,我险些丢了性命。”
众人听了,不由齐声问:
“被贼人打劫了么?”
张老琬押了一口酒,慢慢的道:
“是,那次要回的货款是一千两银票,还有五百两现银,现银太多,包裹显得沉重,出来第一天就露了白。在福州雇了辆长行的车子,同行的还有六七个客人,说好到漳州每人五钱银子,预付一半儿,在给车夫拿银子的时候,将包裹里的现银露了出来,谁知道这车夫的一双贼眼早盯上了包里的银子,嘴里还假意叮嘱我们:‘客人出门带这许多现银,可要小心收好,莫被歹人盯上。’”
众人听了纷纷说:
“可不是,车、船、店、脚、衙不死也该杀,让他们盯上那就有麻烦了。”
张老琬接着说:
“正是,那一天行近傍晚,路过一片山林中,突然自林中出来六七个贼人手持钢刀拦路打劫,那车夫停下车,一溜烟没了踪影,一看就知道那车夫必是与这些强盗有勾连,可那时那里想得到呢。当时吓得车上客人们似筛糠般的抖,我也是心中一凉没了主意,众贼人持刀围住车子,喝令客商们下车交出身上的银两。为首的贼人来到我的面前,将刀架在我的脖子上,要我打开行李,那时我只好乖乖的听命服从。谁知还没等我动,就见我面前这贼人突然捂着脸蹲了下来,血顺着他的手指缝流了下来,站在我身后的上官兄弟突然上前一步,伸手将贼人手中钢刀抓了过来,不等众贼人反应过来,已是挥刀将两个贼人的钢刀打落在地。原来上官兄弟见贼人围上来,早从身上摸出一枚铜钱藏在手中,一下子击中贼人面门,贼人护痛蹲下,才被上官兄制伏。另外几个贼人急忙围过来,挥刀就砍向上官兄,谁知这几个贼人根本不是上官兄的对手,只几个回合,这几个贼人手中钢刀落地,已被上官兄伤了四五个,领头的贼人已是满脸的鲜血,见事不妙,打声呼哨,爬起来领着众贼人逃之夭夭。这些贼人手持钢刀都被赤手空拳的上官兄打得落荒而逃,那时我才知道上官兄的武功多么厉害。”
上官月微笑着接过来说:
“让大家见笑,那时我也是充一时之勇,年轻,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再说刚自南少林出师回家,手正痒,也赶上这几个蟊贼晦气,让我一试拳脚。”
众人闻听哈哈大笑,
“好,为上官兄的豪气干杯。”
转天,船老大又召集了随船来的众客商,来到离码头不远与福建会馆相邻的妈祖庙,摆上祭品,率众人焚香,磕头礼拜,感谢妈祖娘娘的保佑。
自到了爪哇后上官月不用操心,自有人帮着将他带来的货物出手,竟获利三倍,三四百两的货物出手后,就是一千二百多两。不到一个月,施文缄又将那“一成利”送了过来,竟有一万三千两。上官月一再推辞,张老琬在一旁打个圆盘,劝他:
“上官兄只管收下,这一成利在谁手里也不算回事儿,可众人汇在一起就可观了,下南洋的商客免不了用这个法子来帮助生意亏本的商客。你在南洋还要生活,还要做生意,没有本钱是不行的。”
上官月连连摇手道:
“我只是出来避难,并非想着要长久做生意,再说我对这出洋贸易生疏的很,原只想挣个吃喝钱就行了,不成想这回倒要将我逼上洋货贸易这条道了。”
“上官兄,事已至此也要入境随俗,贸易生疏不要紧,有我在,众人都会帮你,一回生,二回熟,很快你就会入了行。”
没办法上官月只能听之任之。在这里是用银币结算,就是所谓‘鹰洋’,银色很足,这一万多银币分量不轻,只好存在张老琬的商行里。
上官爷俩儿出脱了那点货,没什么事儿,落得清闲自在,到市面上逛逛,各处看看爪哇的异域风情。
因为地处热带,当地土人比中国人略黑一些,衣着穿戴有些不同,这里天气炎热,无四季之分,只分为雨季和旱季,因此土著们无论男女都打赤足,着木屐,短衣裤,头戴硕大的斗笠。
所住的房屋也多是编竹笆当墙,以芭蕉叶苫盖屋顶防雨。只有象张老琬这样来经商的有钱华人才保留中国的传统,修筑砖瓦房,住深宅大院。
由于来此年头多了,张老琬早已将脑后的辫子剪掉。已在此生活几代的华人,不在乎中国国内的改朝换代,有些人剪掉了辫子,有些人还保留着留发束发的习惯。
看街上的店铺,一家挨一家,吃、穿、用各色店铺一应俱全。招牌多半用的是汉字,这也是华人千百年来在此经商、生活留下的印记。张老琬告诉他们,
“千百年来,华人到这里讨生活的很多,特别是自打明代永乐年间朝廷派三宝太监下西洋到了这里之后,来这里的华人越来越多。”
张老琬又介绍说:
“华人在此大多以经商为业,也有经营砖瓦窑、烧石灰,以及木器作坊、酿酒、造船的手艺人。来这里经商的华人比起土著来要富裕的多,当地土人多零散卖一些蔬菜、瓜果、鸡鸭、土产之类。”
张老琬告诉上官月,他在这里开了货栈、粮行、钱庄,还有船厂、糖厂、酒厂和榨油作坊。自家盖了一栋别墅,五进院落,百十间房屋,娶了一妻三妾,雇了仆人、侍婢伺候着,过的甚是逍遥自在。
张老琬领着上官月爷俩儿在这里逛一逛。先是看到了一座庙宇,建筑式样仿的是闽南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画脊,山门前的香炉上香烟缭绕。
“这是明代三宝太监的庙,”
张老琬给爷俩儿介绍,
“三宝太监来这里已经过去近三百年了,可当地土人还是很信服他,给他修了庙宇。”
说着指着庙宇院子里的一口井说:
“你看这口井么?据说这是三宝太监来到这里后命人挖的。这里人奉他为神,所以这口井也被视为神井圣水。”
爷俩儿一看,果然有土人到这里恭恭敬敬的行礼后才自井里取水带走。出来又带爷俩儿去看看他的作坊和工厂,对上官月说:
“这里盛产甘蔗,我就建了榨糖厂,每年可得三千担的红糖和白砂糖,另外我还有酿酒作坊,就用这甘蔗糖,用酒曲发酵,产出的酒极烈,名唤‘亚力酒’。那些荷兰人就爱喝这亚力酒,因此他们将这亚力酒包销,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到西洋诸国销售,获利颇厚。我这里榨油作坊用的榨油机都由中国运来,比当地人的土法榨油要多出油两成。”
领着上官月爷俩儿来看船厂,船坞在背风的港湾里,两座船坞里正在修造的船已经基本成形,造船的工匠们紧张的忙碌着,一边堆放着十几丈长的大木。张老琬指着这些木料说:“这里出产造船用的优良木材,要造远洋的大船,龙骨必得十几丈的大木才行,这里的铁力木、松木都足够长大,价格也便宜的很。因此在福建造一艘两千担的船,要比这里贵四成。所以也有人多了个心眼,在这里买新船,带上货物,回到了中国,不但出手货物,连船也卖掉,又多了四成利。”
上官月连连点头赞叹,
“唔,看来经商之人头脑就是灵通,如此算计也是精明到家了。”
张老琬又说:
“只是有些造船材料这里不出产,还需要从中国运来,这次我就让伙计在福州采购了铁钉、桐油、砺灰、棕和麻等物。在这里不光是造船、榨油,就是烧砖瓦、烧石灰还有晒盐之法都是自中国传来。不过这里烧石灰不用石头,而是用遍布海滩的牡蛎壳,烧出的石灰蛮好用。”
上官月听了十分感兴趣,
“不同的国度国情不同,连制作原料都不同,改为就地取材。看来下南洋经商贸易处处充满商机,掌握的好就能致富。怨不得人们不畏艰险也要出洋贸易,有此厚利值得冒险。”
张老琬深以为然,点点头说:
“乡亲们来南洋贸易,图的是厚利。许多人尽管知道下南洋千难万险,在厚利面前还要放手一搏,甘冒生命危险下南洋,但只要侥幸不死,能顺利回去,那就是一个财主。数百年来也有不少人就如我一般,到了这里安家落户,从此就不思回乡了。有许多咱们闽籍同乡都留在这里扎下根来,如今已经形成一个福建同乡帮了,建了会馆,老乡们可以在一起互相帮助扶持。”
说着,似陷入沉思仰头一声长叹,
“唉!就是不知何时我能回乡看看,也不知这些年家乡又什么变化?”
一时眼神黯淡,向北方看了看,神情陷入了深深的思乡之中。
那一年,上官兄弟学武出师回到家中,因为我俩儿是儿时的玩伴儿,所以一回来就到我家找我。可巧我的老爹要我去福州催收一笔货款,大约是一千五百两,正收拾行李要出门。那年我二十一,他小我三岁,我俩儿正是年轻气盛之时,不知道世事艰难,行途凶险,上官兄弟也是少年心性,非要跟着我到福州一游。就这样,我俩儿一起去的福州。去时到没事,回程时被贼人盯上了,要不是有上官兄在,我险些丢了性命。”
众人听了,不由齐声问:
“被贼人打劫了么?”
张老琬押了一口酒,慢慢的道:
“是,那次要回的货款是一千两银票,还有五百两现银,现银太多,包裹显得沉重,出来第一天就露了白。在福州雇了辆长行的车子,同行的还有六七个客人,说好到漳州每人五钱银子,预付一半儿,在给车夫拿银子的时候,将包裹里的现银露了出来,谁知道这车夫的一双贼眼早盯上了包里的银子,嘴里还假意叮嘱我们:‘客人出门带这许多现银,可要小心收好,莫被歹人盯上。’”
众人听了纷纷说:
“可不是,车、船、店、脚、衙不死也该杀,让他们盯上那就有麻烦了。”
张老琬接着说:
“正是,那一天行近傍晚,路过一片山林中,突然自林中出来六七个贼人手持钢刀拦路打劫,那车夫停下车,一溜烟没了踪影,一看就知道那车夫必是与这些强盗有勾连,可那时那里想得到呢。当时吓得车上客人们似筛糠般的抖,我也是心中一凉没了主意,众贼人持刀围住车子,喝令客商们下车交出身上的银两。为首的贼人来到我的面前,将刀架在我的脖子上,要我打开行李,那时我只好乖乖的听命服从。谁知还没等我动,就见我面前这贼人突然捂着脸蹲了下来,血顺着他的手指缝流了下来,站在我身后的上官兄弟突然上前一步,伸手将贼人手中钢刀抓了过来,不等众贼人反应过来,已是挥刀将两个贼人的钢刀打落在地。原来上官兄弟见贼人围上来,早从身上摸出一枚铜钱藏在手中,一下子击中贼人面门,贼人护痛蹲下,才被上官兄制伏。另外几个贼人急忙围过来,挥刀就砍向上官兄,谁知这几个贼人根本不是上官兄的对手,只几个回合,这几个贼人手中钢刀落地,已被上官兄伤了四五个,领头的贼人已是满脸的鲜血,见事不妙,打声呼哨,爬起来领着众贼人逃之夭夭。这些贼人手持钢刀都被赤手空拳的上官兄打得落荒而逃,那时我才知道上官兄的武功多么厉害。”
上官月微笑着接过来说:
“让大家见笑,那时我也是充一时之勇,年轻,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再说刚自南少林出师回家,手正痒,也赶上这几个蟊贼晦气,让我一试拳脚。”
众人闻听哈哈大笑,
“好,为上官兄的豪气干杯。”
转天,船老大又召集了随船来的众客商,来到离码头不远与福建会馆相邻的妈祖庙,摆上祭品,率众人焚香,磕头礼拜,感谢妈祖娘娘的保佑。
自到了爪哇后上官月不用操心,自有人帮着将他带来的货物出手,竟获利三倍,三四百两的货物出手后,就是一千二百多两。不到一个月,施文缄又将那“一成利”送了过来,竟有一万三千两。上官月一再推辞,张老琬在一旁打个圆盘,劝他:
“上官兄只管收下,这一成利在谁手里也不算回事儿,可众人汇在一起就可观了,下南洋的商客免不了用这个法子来帮助生意亏本的商客。你在南洋还要生活,还要做生意,没有本钱是不行的。”
上官月连连摇手道:
“我只是出来避难,并非想着要长久做生意,再说我对这出洋贸易生疏的很,原只想挣个吃喝钱就行了,不成想这回倒要将我逼上洋货贸易这条道了。”
“上官兄,事已至此也要入境随俗,贸易生疏不要紧,有我在,众人都会帮你,一回生,二回熟,很快你就会入了行。”
没办法上官月只能听之任之。在这里是用银币结算,就是所谓‘鹰洋’,银色很足,这一万多银币分量不轻,只好存在张老琬的商行里。
上官爷俩儿出脱了那点货,没什么事儿,落得清闲自在,到市面上逛逛,各处看看爪哇的异域风情。
因为地处热带,当地土人比中国人略黑一些,衣着穿戴有些不同,这里天气炎热,无四季之分,只分为雨季和旱季,因此土著们无论男女都打赤足,着木屐,短衣裤,头戴硕大的斗笠。
所住的房屋也多是编竹笆当墙,以芭蕉叶苫盖屋顶防雨。只有象张老琬这样来经商的有钱华人才保留中国的传统,修筑砖瓦房,住深宅大院。
由于来此年头多了,张老琬早已将脑后的辫子剪掉。已在此生活几代的华人,不在乎中国国内的改朝换代,有些人剪掉了辫子,有些人还保留着留发束发的习惯。
看街上的店铺,一家挨一家,吃、穿、用各色店铺一应俱全。招牌多半用的是汉字,这也是华人千百年来在此经商、生活留下的印记。张老琬告诉他们,
“千百年来,华人到这里讨生活的很多,特别是自打明代永乐年间朝廷派三宝太监下西洋到了这里之后,来这里的华人越来越多。”
张老琬又介绍说:
“华人在此大多以经商为业,也有经营砖瓦窑、烧石灰,以及木器作坊、酿酒、造船的手艺人。来这里经商的华人比起土著来要富裕的多,当地土人多零散卖一些蔬菜、瓜果、鸡鸭、土产之类。”
张老琬告诉上官月,他在这里开了货栈、粮行、钱庄,还有船厂、糖厂、酒厂和榨油作坊。自家盖了一栋别墅,五进院落,百十间房屋,娶了一妻三妾,雇了仆人、侍婢伺候着,过的甚是逍遥自在。
张老琬领着上官月爷俩儿在这里逛一逛。先是看到了一座庙宇,建筑式样仿的是闽南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画脊,山门前的香炉上香烟缭绕。
“这是明代三宝太监的庙,”
张老琬给爷俩儿介绍,
“三宝太监来这里已经过去近三百年了,可当地土人还是很信服他,给他修了庙宇。”
说着指着庙宇院子里的一口井说:
“你看这口井么?据说这是三宝太监来到这里后命人挖的。这里人奉他为神,所以这口井也被视为神井圣水。”
爷俩儿一看,果然有土人到这里恭恭敬敬的行礼后才自井里取水带走。出来又带爷俩儿去看看他的作坊和工厂,对上官月说:
“这里盛产甘蔗,我就建了榨糖厂,每年可得三千担的红糖和白砂糖,另外我还有酿酒作坊,就用这甘蔗糖,用酒曲发酵,产出的酒极烈,名唤‘亚力酒’。那些荷兰人就爱喝这亚力酒,因此他们将这亚力酒包销,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到西洋诸国销售,获利颇厚。我这里榨油作坊用的榨油机都由中国运来,比当地人的土法榨油要多出油两成。”
领着上官月爷俩儿来看船厂,船坞在背风的港湾里,两座船坞里正在修造的船已经基本成形,造船的工匠们紧张的忙碌着,一边堆放着十几丈长的大木。张老琬指着这些木料说:“这里出产造船用的优良木材,要造远洋的大船,龙骨必得十几丈的大木才行,这里的铁力木、松木都足够长大,价格也便宜的很。因此在福建造一艘两千担的船,要比这里贵四成。所以也有人多了个心眼,在这里买新船,带上货物,回到了中国,不但出手货物,连船也卖掉,又多了四成利。”
上官月连连点头赞叹,
“唔,看来经商之人头脑就是灵通,如此算计也是精明到家了。”
张老琬又说:
“只是有些造船材料这里不出产,还需要从中国运来,这次我就让伙计在福州采购了铁钉、桐油、砺灰、棕和麻等物。在这里不光是造船、榨油,就是烧砖瓦、烧石灰还有晒盐之法都是自中国传来。不过这里烧石灰不用石头,而是用遍布海滩的牡蛎壳,烧出的石灰蛮好用。”
上官月听了十分感兴趣,
“不同的国度国情不同,连制作原料都不同,改为就地取材。看来下南洋经商贸易处处充满商机,掌握的好就能致富。怨不得人们不畏艰险也要出洋贸易,有此厚利值得冒险。”
张老琬深以为然,点点头说:
“乡亲们来南洋贸易,图的是厚利。许多人尽管知道下南洋千难万险,在厚利面前还要放手一搏,甘冒生命危险下南洋,但只要侥幸不死,能顺利回去,那就是一个财主。数百年来也有不少人就如我一般,到了这里安家落户,从此就不思回乡了。有许多咱们闽籍同乡都留在这里扎下根来,如今已经形成一个福建同乡帮了,建了会馆,老乡们可以在一起互相帮助扶持。”
说着,似陷入沉思仰头一声长叹,
“唉!就是不知何时我能回乡看看,也不知这些年家乡又什么变化?”
一时眼神黯淡,向北方看了看,神情陷入了深深的思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