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大唐坑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直到“那件事情”发生后,李显全家被流放,高处不胜寒的窘境才暂时告以段落。
“还有吗?”李显接着又问。
“其二,以您做英王时所展现出的才能来看,根本不会做出如此简单幼稚的事情,这只能说明您为了自保不惜自污名声,可惜天下没一个人能真正理解您的一片苦心!”
很多人都认为,李显在武则天亲生的四位皇子中是最窝囊的一个。论才没才,论貌没貌,既无李弘的仁孝廉谨、嫉恶如仇,又无李贤的才学出众、办事利落,更不像李旦在大臣中有极好的人缘。
难道是李显做了皇帝有些忘乎所以,非给他岳父韦玄贞官升侍中不可。当裴炎以为这样做有违朝廷先例,对他劝谏时,他却随口道:“就是把天下给了我岳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李显这话让武则天找到了借口,于是一个巴掌把他由皇座上打下来,废为庐陵王,流放到房州。
其实,李显早就看出来了,就是不说“把天下给了我岳父”那句浑话,他在皇位上也坐不长久。母亲总会找碴儿最终废掉他的。龙椅只能坐一个人,要下来的只能是他,坐在皇位上的必须是武则天,这才是事情的本质。
与其被母亲拿下,李显不如以退为进,自己将把柄送。
果不出李显所料,武则天后来做了皇帝。远在房州的李显识趣的奏表遥贺,这让武则天很满意。李显一家的生活因此大为改观,首先是圣神皇帝册封已废为庶人的李重润为庐陵王世子,制书由使者专程送至房州,这算是给了
李显一线生机,让他暗自松了口气!
京中隔三差五便有封赏送来,知州知县见此也不敢再过分刁难。打这以后,往日的那般难忍的贫寒也就不再了。
正因为李显表现的庸庸碌碌,所以他活到了现在。李氏家族中人在这十几年,死的死亡的亡。他们的命运比李显悲惨多了,不管怎么说李显也算因祸而得福了。
说真格的,当皇上有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别说两个亲哥哥死得惨,就是四弟李旦,名为皇嗣却被幽禁在东宫,其实过得还不如李显呢!
“当初我这么做,的确是有让母亲把我废了的意思!”说到这里,李显叹了口气道,“其实还有另外一层侥幸心思在里面,当时若有人支持我或许许就是另一种局面了!”
卢小闲眉头一挑:“您是指裴炎?”
李显点点头:“没错!”
高宗临终前遗诏命裴炎与两位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为顾命大臣以辅佐李显登基。李显继位后,裴炎作为举朝唯一的“顾命宰相”权高位重。
按惯例,一般是在门下省辟政事堂以供宰相们议事,太宗时代赫赫有名的宰相司空长孙无忌、仆射房玄龄和太子太师魏征等,都是屈尊到门下省来的。裴炎任宰相后直至任侍中时自然也是在这里议事的,但李显即位后改任他为中书令,政事堂就被迁到了中书省,这既为了裴炎的方便,更为了表示对他的尊崇。
尽管李显极力想拉拢裴炎,但裴炎却干了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高宗在遗诏中留了“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之进止”,意思很明显,不是全权委托武则天临朝管理国事,而是在有特别重要同时皇帝与大臣们又“不决”的“军国大事”时才能“兼取”她的决定。然而,裴炎却在高宗死后第三天、太子在灵柩前即位后第二天上奏,说是嗣君尚未正式受册封为皇帝,也未听政,不宜“发令宣敕”,所以建议“宣太后令于门下施行”:即一切政令都要以太后武则天令的形式发布。
大唐本没有这样的先例,借着裴炎的这个建言,武则天就顺理成章地取得了国事的处分权。
裴炎之所以这么做,或许没有取皇权而代之的意思,但肯定想最大限度地影响皇权,以实现自己经世治国的理想。李显即位时已成年,作为臣子想要完全影响他不容易,所以裴炎想增加太后的权力以制衡皇帝,从而为己所用。
在这种情况下,李显故意说那样一番话,也是对裴炎的一种试探。
聪明、智慧如裴炎者,不会听不出李显只是一时冲动说了气话,当不得真,他却积极主动地参加了废帝的行动,显然他认为李显难以制约,不如趁早废掉,换一个更能受自己影响的新皇帝,同时也能使武则天感恩于自己。
自以为是的裴炎当然不会想到,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使武则天掌权的地位更加稳固,并为李唐皇室埋下了祸根。
r />
直到“那件事情”发生后,李显全家被流放,高处不胜寒的窘境才暂时告以段落。
“还有吗?”李显接着又问。
“其二,以您做英王时所展现出的才能来看,根本不会做出如此简单幼稚的事情,这只能说明您为了自保不惜自污名声,可惜天下没一个人能真正理解您的一片苦心!”
很多人都认为,李显在武则天亲生的四位皇子中是最窝囊的一个。论才没才,论貌没貌,既无李弘的仁孝廉谨、嫉恶如仇,又无李贤的才学出众、办事利落,更不像李旦在大臣中有极好的人缘。
难道是李显做了皇帝有些忘乎所以,非给他岳父韦玄贞官升侍中不可。当裴炎以为这样做有违朝廷先例,对他劝谏时,他却随口道:“就是把天下给了我岳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李显这话让武则天找到了借口,于是一个巴掌把他由皇座上打下来,废为庐陵王,流放到房州。
其实,李显早就看出来了,就是不说“把天下给了我岳父”那句浑话,他在皇位上也坐不长久。母亲总会找碴儿最终废掉他的。龙椅只能坐一个人,要下来的只能是他,坐在皇位上的必须是武则天,这才是事情的本质。
与其被母亲拿下,李显不如以退为进,自己将把柄送。
果不出李显所料,武则天后来做了皇帝。远在房州的李显识趣的奏表遥贺,这让武则天很满意。李显一家的生活因此大为改观,首先是圣神皇帝册封已废为庶人的李重润为庐陵王世子,制书由使者专程送至房州,这算是给了
李显一线生机,让他暗自松了口气!
京中隔三差五便有封赏送来,知州知县见此也不敢再过分刁难。打这以后,往日的那般难忍的贫寒也就不再了。
正因为李显表现的庸庸碌碌,所以他活到了现在。李氏家族中人在这十几年,死的死亡的亡。他们的命运比李显悲惨多了,不管怎么说李显也算因祸而得福了。
说真格的,当皇上有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别说两个亲哥哥死得惨,就是四弟李旦,名为皇嗣却被幽禁在东宫,其实过得还不如李显呢!
“当初我这么做,的确是有让母亲把我废了的意思!”说到这里,李显叹了口气道,“其实还有另外一层侥幸心思在里面,当时若有人支持我或许许就是另一种局面了!”
卢小闲眉头一挑:“您是指裴炎?”
李显点点头:“没错!”
高宗临终前遗诏命裴炎与两位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为顾命大臣以辅佐李显登基。李显继位后,裴炎作为举朝唯一的“顾命宰相”权高位重。
按惯例,一般是在门下省辟政事堂以供宰相们议事,太宗时代赫赫有名的宰相司空长孙无忌、仆射房玄龄和太子太师魏征等,都是屈尊到门下省来的。裴炎任宰相后直至任侍中时自然也是在这里议事的,但李显即位后改任他为中书令,政事堂就被迁到了中书省,这既为了裴炎的方便,更为了表示对他的尊崇。
尽管李显极力想拉拢裴炎,但裴炎却干了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高宗在遗诏中留了“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之进止”,意思很明显,不是全权委托武则天临朝管理国事,而是在有特别重要同时皇帝与大臣们又“不决”的“军国大事”时才能“兼取”她的决定。然而,裴炎却在高宗死后第三天、太子在灵柩前即位后第二天上奏,说是嗣君尚未正式受册封为皇帝,也未听政,不宜“发令宣敕”,所以建议“宣太后令于门下施行”:即一切政令都要以太后武则天令的形式发布。
大唐本没有这样的先例,借着裴炎的这个建言,武则天就顺理成章地取得了国事的处分权。
裴炎之所以这么做,或许没有取皇权而代之的意思,但肯定想最大限度地影响皇权,以实现自己经世治国的理想。李显即位时已成年,作为臣子想要完全影响他不容易,所以裴炎想增加太后的权力以制衡皇帝,从而为己所用。
在这种情况下,李显故意说那样一番话,也是对裴炎的一种试探。
聪明、智慧如裴炎者,不会听不出李显只是一时冲动说了气话,当不得真,他却积极主动地参加了废帝的行动,显然他认为李显难以制约,不如趁早废掉,换一个更能受自己影响的新皇帝,同时也能使武则天感恩于自己。
自以为是的裴炎当然不会想到,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使武则天掌权的地位更加稳固,并为李唐皇室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