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悠梦笔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午餐吃了冬笋炒菌菇,虽然不是炒肉,但也是鲜嫩香脆,连文先生也是赞不绝口。
饭后,文先生便下了山,直到傍晚才回来。
堂屋饭桌上,苏见尘也不避着苏攸攸,直接问道:
“可有了合适人选?”
“有有有,寻得两人,可选其一,不过要明日才得见。”文先生边吃边说了起来:
“我原想着明日把那二人都带上来,让见尘老弟和攸攸姑娘瞧了,中意哪个留下便是。后又觉着不妥,不若明日咱们下山去,选中了哪个再带上来,便与联络之人商定了一个地方,明日去了便成。”
“嗯,还是下山看了方好,不知先生与那人定在何处?”
“便是烟雨楼内的一个……”
话到此处,文先生突然尴尬起来,苏见尘也是面色有异。
“咳咳!……文某此次便是托了烟雨楼的莫愁姑娘打探消息找的人,因此定在了烟雨楼,倒是疏忽了,见尘老弟与攸攸姑娘眼下不适合去那声色场所……,不然明日改个地方,我先去将那二人……”
“罢了,”不等他说完,苏见尘打断道,“明日文先生带攸儿过去便是,那二人如何选,先生与攸儿酌情定夺即可,见尘相信文先生自有判断,我便不去了。”
“既如此,也罢,文某定不负见尘老弟所托!”
沉吟片刻,苏见尘又道:
“稍后待我取些银两,文先生明日带去送与那莫愁姑娘,权当谢礼。”
“哎~见尘老弟不必如此,那莫愁姑娘所在之处本就鱼龙混杂,最是消息灵通,这事于她而言,举手之劳罢了。”
想了想又道:
“见尘老弟若定要送谢礼,倒不妨送一块丰伯制的腊肉与她,必定欢喜。”
苏见尘闻言,当下吩咐丰伯,将腊肉备好,明日一早交与文先生。
苏攸攸也算是听明白了,这是要给自己找个佣人的意思。原本觉得自己有手有脚,哪里用得了别人伺候,但经过这几天的山间生活,看着老爹忙里忙外地伺候自己,委实不易。
一方面,自己年纪小,有些时候的确需要人帮忙,即使能自己洗脸刷牙洗澡,但端水,洗衣服,都还是有难度的,自己的衣服,总不能让老爹或丰伯洗吧。
另一方面,这时代的生活确是没有前世那般便捷,没有家用电器,没有热水器和淋浴,没有冲水马桶……,日常生活颇为繁琐耗时,再者,老爹毕竟是个男子,有诸多不便。
所以现在若是有个得力的人,能替老爹分担些,帮她做做杂务,也未尝不是件好事,于是便对明日下山心怀期待起来。
翌日,苏攸攸穿了方氏给她制的棉布素服,老爹给她梳了头,头顶绾出两个小辫,垂在两侧,一朵白花别在鬓边。
在堂屋用过早餐,丰伯将一块约三四斤重的腊肉用宽大竹叶裹起,再用细绳捆紧,交与文先生。
苏见尘又从里屋取了一个连着风帽的斗篷,将苏攸攸从头到脚罩住,叮嘱了一番,方才目送二人下山。
苏攸攸脚伤虽有好转,但仍不能走山路,由文先生背着,从石径向东南一路辗转而下。
文先生脚下生风,健步如飞,约莫走了两刻钟,前方一湾青潭,如一面碧绿镜子,静卧山谷,岸边泊着舟子。
文先生将苏攸攸轻轻放上小舟,解了系在岸边树上的绳子,又将小舟向水中推进一些后,一跃而上,拿了竹竿撑舟前行。
不多时便到了对岸,苏攸攸见对岸也泊着一方小舟,想必是黎安之前带方氏三人下山用的。
二人弃舟登岸,行至不远处,但见前方峭壁林立,完全无路可寻。
苏攸攸心下讶然,正环顾间,只觉文先生脚下起动,却并不是笔直向前,而是忽而左行几步,忽而前行,忽而向右,忽而退后,苏攸攸只觉天旋地转耳边生风,那些峭壁似在周身旋转环绕。
如此行了片刻,文先生脚步渐收,风声渐止,放眼瞧去,前方豁然开朗,一片密林小径,陡坡直下,之前那些挡在前方的峭壁,已在身后。
苏攸攸心中剧震:好家伙,传说中的奇门遁甲之术!
难怪苏家在山中久住,宛如世外桃源,并无外人打扰,原来是设了“结界”啊,这想必是出自苏老爷子的手笔,看来自己这位爷爷,不仅仅是个神医,简直堪称方外高人呐!
穿过密林小径,一路陡坡下行,远处村落已隐约可见。
文先生脚步不停,快速走过一个村落,又行了不到一柱香的时间,街道逐渐热闹起来,路旁各种铺面已开门营业,也有摆小摊的,或挑着担子叫卖的,苏攸攸不禁问道:
“这可是到了清江镇的镇上?”
文先生答曰:
“正是!”
随即又道:
“待会儿去县城,小攸攸是想乘船呢,还是坐马车?”
苏攸攸想了想,道:“哪一个更快些呢?”
“相差无几。”
“那就乘船,待回来的时候坐马车,可好?”
“那便听小攸攸的!”文先生爽朗笑道,迈步朝江边码头走去。
清江镇不大,只步行了片刻,便到了码头。
码头上早有船家在等候,文先生背着苏攸攸随意选了一条船,船家是位矮瘦精干的老者,向船家道了目的,便立刻启程。
苏攸攸从老爹那里了解到,这条江名曰洛春江,流经整个江州城,沿江乘舟而行,便成了江州一带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而洛县便是以洛春江得名,地处江州东部,与隔壁宣州的泾县相邻。
苏攸攸在船上坐观两岸风景,秀美怡人,不觉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路前行,江面愈发宽阔起来,几乎望不见岸边的景致,颇有烟波浩渺之感。
又行了约莫一柱香的时间,前方渐闻丝竹之声,岸边所过之处,房屋林立,隐现高墙庭院,车马廊桥,更有楼阁亭台,伫立水中。
“敢问客官是在哪里下船?这边的烟雨楼,还是北码头?”船家放缓速度,开口询问。
“烟雨楼停靠便可。”
苏攸攸心道:烟雨楼竟然还是个停靠点,倒是方便。
那老者应声驱船向前,不一会儿便见岸边人来船往,此处俨然是个很大的码头。
紧挨着码头旁边,一座临江而立的楼阁,阔大高耸,很是气派,江中所闻丝竹之声便是从这里传出,想必这就是传说中的烟雨楼了。
在此靠了岸,文先生掏出一块碎银扔给老者,抱着苏攸攸下了船,苏攸攸趴在文先生肩头,看着那老者接过碎银,面露惊喜,随即躬身朝他们抱拳施了个大礼,而此时他们已走出很远。
苏攸攸虽然对当下的银钱没什么概念,但看那老者的反应,显然是多给了不少,心道:这文先生出手阔绰啊!
出了码头,沿一条宽阔的街道走了百十来步,便行至楼阁近前,抬头可见楼阁上方“烟雨楼”三字巨牌高悬。
门口车水马龙,各色人等骆驿不绝。
苏攸攸估算了一下时间,从出门开始算起到现在,差不多有一个多时辰了。
也就是说,以后自己若想出门到县城逛个街,路上来回就得花去四五小时,这还是文先生脚程快的情况下。
不过转念一想,从山上到山下,又从镇上到县城,仅用一个多时辰的话,这距离实不算远,已经很便捷了。
午餐吃了冬笋炒菌菇,虽然不是炒肉,但也是鲜嫩香脆,连文先生也是赞不绝口。
饭后,文先生便下了山,直到傍晚才回来。
堂屋饭桌上,苏见尘也不避着苏攸攸,直接问道:
“可有了合适人选?”
“有有有,寻得两人,可选其一,不过要明日才得见。”文先生边吃边说了起来:
“我原想着明日把那二人都带上来,让见尘老弟和攸攸姑娘瞧了,中意哪个留下便是。后又觉着不妥,不若明日咱们下山去,选中了哪个再带上来,便与联络之人商定了一个地方,明日去了便成。”
“嗯,还是下山看了方好,不知先生与那人定在何处?”
“便是烟雨楼内的一个……”
话到此处,文先生突然尴尬起来,苏见尘也是面色有异。
“咳咳!……文某此次便是托了烟雨楼的莫愁姑娘打探消息找的人,因此定在了烟雨楼,倒是疏忽了,见尘老弟与攸攸姑娘眼下不适合去那声色场所……,不然明日改个地方,我先去将那二人……”
“罢了,”不等他说完,苏见尘打断道,“明日文先生带攸儿过去便是,那二人如何选,先生与攸儿酌情定夺即可,见尘相信文先生自有判断,我便不去了。”
“既如此,也罢,文某定不负见尘老弟所托!”
沉吟片刻,苏见尘又道:
“稍后待我取些银两,文先生明日带去送与那莫愁姑娘,权当谢礼。”
“哎~见尘老弟不必如此,那莫愁姑娘所在之处本就鱼龙混杂,最是消息灵通,这事于她而言,举手之劳罢了。”
想了想又道:
“见尘老弟若定要送谢礼,倒不妨送一块丰伯制的腊肉与她,必定欢喜。”
苏见尘闻言,当下吩咐丰伯,将腊肉备好,明日一早交与文先生。
苏攸攸也算是听明白了,这是要给自己找个佣人的意思。原本觉得自己有手有脚,哪里用得了别人伺候,但经过这几天的山间生活,看着老爹忙里忙外地伺候自己,委实不易。
一方面,自己年纪小,有些时候的确需要人帮忙,即使能自己洗脸刷牙洗澡,但端水,洗衣服,都还是有难度的,自己的衣服,总不能让老爹或丰伯洗吧。
另一方面,这时代的生活确是没有前世那般便捷,没有家用电器,没有热水器和淋浴,没有冲水马桶……,日常生活颇为繁琐耗时,再者,老爹毕竟是个男子,有诸多不便。
所以现在若是有个得力的人,能替老爹分担些,帮她做做杂务,也未尝不是件好事,于是便对明日下山心怀期待起来。
翌日,苏攸攸穿了方氏给她制的棉布素服,老爹给她梳了头,头顶绾出两个小辫,垂在两侧,一朵白花别在鬓边。
在堂屋用过早餐,丰伯将一块约三四斤重的腊肉用宽大竹叶裹起,再用细绳捆紧,交与文先生。
苏见尘又从里屋取了一个连着风帽的斗篷,将苏攸攸从头到脚罩住,叮嘱了一番,方才目送二人下山。
苏攸攸脚伤虽有好转,但仍不能走山路,由文先生背着,从石径向东南一路辗转而下。
文先生脚下生风,健步如飞,约莫走了两刻钟,前方一湾青潭,如一面碧绿镜子,静卧山谷,岸边泊着舟子。
文先生将苏攸攸轻轻放上小舟,解了系在岸边树上的绳子,又将小舟向水中推进一些后,一跃而上,拿了竹竿撑舟前行。
不多时便到了对岸,苏攸攸见对岸也泊着一方小舟,想必是黎安之前带方氏三人下山用的。
二人弃舟登岸,行至不远处,但见前方峭壁林立,完全无路可寻。
苏攸攸心下讶然,正环顾间,只觉文先生脚下起动,却并不是笔直向前,而是忽而左行几步,忽而前行,忽而向右,忽而退后,苏攸攸只觉天旋地转耳边生风,那些峭壁似在周身旋转环绕。
如此行了片刻,文先生脚步渐收,风声渐止,放眼瞧去,前方豁然开朗,一片密林小径,陡坡直下,之前那些挡在前方的峭壁,已在身后。
苏攸攸心中剧震:好家伙,传说中的奇门遁甲之术!
难怪苏家在山中久住,宛如世外桃源,并无外人打扰,原来是设了“结界”啊,这想必是出自苏老爷子的手笔,看来自己这位爷爷,不仅仅是个神医,简直堪称方外高人呐!
穿过密林小径,一路陡坡下行,远处村落已隐约可见。
文先生脚步不停,快速走过一个村落,又行了不到一柱香的时间,街道逐渐热闹起来,路旁各种铺面已开门营业,也有摆小摊的,或挑着担子叫卖的,苏攸攸不禁问道:
“这可是到了清江镇的镇上?”
文先生答曰:
“正是!”
随即又道:
“待会儿去县城,小攸攸是想乘船呢,还是坐马车?”
苏攸攸想了想,道:“哪一个更快些呢?”
“相差无几。”
“那就乘船,待回来的时候坐马车,可好?”
“那便听小攸攸的!”文先生爽朗笑道,迈步朝江边码头走去。
清江镇不大,只步行了片刻,便到了码头。
码头上早有船家在等候,文先生背着苏攸攸随意选了一条船,船家是位矮瘦精干的老者,向船家道了目的,便立刻启程。
苏攸攸从老爹那里了解到,这条江名曰洛春江,流经整个江州城,沿江乘舟而行,便成了江州一带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而洛县便是以洛春江得名,地处江州东部,与隔壁宣州的泾县相邻。
苏攸攸在船上坐观两岸风景,秀美怡人,不觉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路前行,江面愈发宽阔起来,几乎望不见岸边的景致,颇有烟波浩渺之感。
又行了约莫一柱香的时间,前方渐闻丝竹之声,岸边所过之处,房屋林立,隐现高墙庭院,车马廊桥,更有楼阁亭台,伫立水中。
“敢问客官是在哪里下船?这边的烟雨楼,还是北码头?”船家放缓速度,开口询问。
“烟雨楼停靠便可。”
苏攸攸心道:烟雨楼竟然还是个停靠点,倒是方便。
那老者应声驱船向前,不一会儿便见岸边人来船往,此处俨然是个很大的码头。
紧挨着码头旁边,一座临江而立的楼阁,阔大高耸,很是气派,江中所闻丝竹之声便是从这里传出,想必这就是传说中的烟雨楼了。
在此靠了岸,文先生掏出一块碎银扔给老者,抱着苏攸攸下了船,苏攸攸趴在文先生肩头,看着那老者接过碎银,面露惊喜,随即躬身朝他们抱拳施了个大礼,而此时他们已走出很远。
苏攸攸虽然对当下的银钱没什么概念,但看那老者的反应,显然是多给了不少,心道:这文先生出手阔绰啊!
出了码头,沿一条宽阔的街道走了百十来步,便行至楼阁近前,抬头可见楼阁上方“烟雨楼”三字巨牌高悬。
门口车水马龙,各色人等骆驿不绝。
苏攸攸估算了一下时间,从出门开始算起到现在,差不多有一个多时辰了。
也就是说,以后自己若想出门到县城逛个街,路上来回就得花去四五小时,这还是文先生脚程快的情况下。
不过转念一想,从山上到山下,又从镇上到县城,仅用一个多时辰的话,这距离实不算远,已经很便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