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九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太后言重了,皇太后和皇上的浩荡皇恩,微臣纵使粉身碎骨,也难以为报,此事本是微臣职责所在,微臣岂敢望朝廷的恩惠。”
“海统领,你也不必如此谦虚,你做的事情朝廷和哀家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偌大的朝廷,如果要再找出一个比你海东青海统领更加忠心的臣子,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哀家今天对你说的此番话,一则是勉励你的意思,二则你也实在是当得起朝廷的恩典。不过眼下国事蜩螗,还不是给海统领叙功加恩的时候,所以不等不放一放。”
“微臣惶恐,微臣一定为朝廷尽心竭力,报答太后和朝廷对微臣的知遇之恩。”
海东青又在地上磕了一个头,然后抬起头来启奏说:“太后,微臣是不是要和吴大猷同时出京呢。”
“恩,这件事情哀家还要好好的想一想,海东青海统领,依照你的意思是两人同时出京好,还是你们两人一前一后来到合适。”
“以微臣的意见,还是分开来比较妥当,应为好些人都盯着微臣,一旦微臣和吴大猷一起出京,虽然名为剿灭山西的流民,可是也会无端惹起很多人的猜疑,对朝廷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以微臣的意思不如让吴大猷先行出京师,然后以赞襄军务的名义派臣飞驰山西,前去帮助这个吴大猷剿灭山西的流民之乱,这样不易惹起朝廷中人的怀疑。”
海东青海统领的这番奏对极为称旨,我事先也考虑过,如果派两人同时出京师,动静太大,恐怕会引起袁震东大将军的注意。而另外的一层顾忌就不能和这个海东青海统领说了。我的另外一层顾忌是如果派海东青海统领和吴大猷一起出京师奔赴山西,虽然也说的过去,可是在于秦兰亭和吴大猷这对师生可能会做如此想。他们会觉得朝廷对吴大猷还是不放心,所以特意派遣御林军的海统领跟着吴大猷一起出京,名为副手,其实就是监视。
眼下朝廷中的许多大事还需要秦兰亭大人的支持,所以我不能让秦兰亭大人对我和朝廷在心里存在这么一个疑虑,所以海东青的这番奏对很和我的意思。所以我当下就依允了海东青的意思。
“海统领言之有理,这几天朝廷就会有恩命下来,让吴大猷飞赴山西会办赈务,然后再命海统领刻期奔赴山西,作为吴大猷的副手,镇剿作乱的流民。”
“太后圣明,如此则朝廷比如可以消弭大祸,保我宗国社稷万年不坠。”
“海统领,借你的吉言,希望朝廷这一次也能平安的度过这般的大劫难。”我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晋封袁震东大将军为朝廷的一字并肩王的上谕发下去之后,果然如崔文杰大人所言,举国的百姓都觉得这是旷代的恩典。所以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很多人都将此事作为一件消闲的趣事来谈。本来依照本朝圣祖皇帝的祖训,外姓是不得封王的。如今封了这么一个王爵,而已还是几乎可以跟皇上平起平坐的王爵,自然就引起了朝野的轰动。
袁震东大将军在边疆已然从我的透露的口风之中知道了朝廷要给他封王的意图,而且已然通过朝中的耳目知道了当时我和诸位大臣商议此事的情形,认为这次朝廷恩出特典,是对他这番功绩的最好表彰,所以不疑有他,已然上了谢恩的折子,不过折子里头却是力辞的意向。
我知道对于袁震东大将军而言,只要他不怀疑朝廷的此番封他做朝廷的一字并肩王的用意,自然不会这么早就举兵造反了。所以见到了袁震东大将军从边疆飞递过来的谢恩的折子,我很用心的看了几遍,推敲了一下袁震东的用意,不知道袁震东究竟是什么意思,当天晚上,我心事如潮,根本就无法入眠。倘若袁震东大将军不接受这项朝廷的恩命,那么袁震东大将军极有可能这几天时间内就要发兵征伐朝廷了。而吴大猷才刚刚派出京师,还在奔赴山西的途中,袁震东如果猝然发难,朝廷一无应对,那么局势必然对朝廷极为不利。我都有意发令让海东青派兵出镇京畿的意思了,不过最后想了想还是先和朝廷的宰辅崔文杰大人好好的商议一下,再做决定。
所以第二天我早早的便让崔文杰大人进宫,给崔文杰大人看了那份袁震东力辞恩命的奏折。
看完奏折,崔文杰大人将奏章交给了伺候在一旁太监。
我问道:“我问道,崔文杰大人,依照你的判断,袁震东大将军上的这份折子到底是什么意思,袁震东大将军是不是不想接受朝廷的这份恩命呢。”
崔文杰回奏道:“皇太后,臣的看法却是相反,这份袁震东大将军力辞的奏章其实不过是袁震东大将军故作姿态而已,当不得真的。”
“崔文杰大人既然如此说,必然是有所根据的。不知道崔文杰大人怎么会如此认为呢。”
崔文杰不慌不忙的说道:“据臣和礼部堂官昨日聊天,打听到了一件事情,从这件事情上,臣知道这个袁震东大将军上这个折子不过是故作姿态而已。”
我大为好奇,连忙追问道:“崔文杰大人,你不妨把你打听到的那件事情和哀家说一说,哀家听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皇太后,臣昨日和礼部尚书说闲话,礼部尚书说他这个礼部尚书可能当不了几天了,臣非常诧异,问他的原因。他说他得到消息,礼部的一个侍郎平素最喜欢钻营了,如今为了登上吏部尚书的位置,钻营到了袁震东大将军的门下,据说袁震东大将军已然写书信命他赶紧缝制王爷的补服,而且让他准备好一字并肩王的仪仗用具。”
“此话当真。”
“当真,臣在礼部衙门都看到了一字并肩王的前导的仪仗用具了。看来此事不是捕风捉影,是确有其事的。”
想来这个礼部的侍郎一定是袁震东大将军的党羽,想了这样子的事情袁震东一定在信中是向他透露了口风。
既然摸清楚了袁震东大将军的底牌,知道袁震东大将军这番做作是让朝廷再次的推恩于他。既然知道了这个意思,我觉得朝廷不如顺水推舟,继续在这件事情上布置一番,让袁震东真的以为朝廷对于这件事情是认真的,没有其他的用意。所以我便命令崔文杰大人写了一道私人的信件,督促他接受朝廷的恩命。
果然没过几天袁震东大将军上了一个折子,不再推辞,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这个恩命。
既然事情已然到了这的地步,朝廷中的礼部的官员,其中有些人也是袁震东大将军的党羽,早就知道了袁震东大将军的态度的人。就欢欣鼓舞的准备将一字并肩王的仪仗和袍服都拿了出来,准备袁震东大将军进入京师的时候用。
袁震东大将军在上了一道谢恩折子之后,带着自己的一小队亲兵,兼程赶到京师以西的郊外,在一座官府的驿站贤良寺安下了... -->>
“皇太后言重了,皇太后和皇上的浩荡皇恩,微臣纵使粉身碎骨,也难以为报,此事本是微臣职责所在,微臣岂敢望朝廷的恩惠。”
“海统领,你也不必如此谦虚,你做的事情朝廷和哀家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偌大的朝廷,如果要再找出一个比你海东青海统领更加忠心的臣子,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哀家今天对你说的此番话,一则是勉励你的意思,二则你也实在是当得起朝廷的恩典。不过眼下国事蜩螗,还不是给海统领叙功加恩的时候,所以不等不放一放。”
“微臣惶恐,微臣一定为朝廷尽心竭力,报答太后和朝廷对微臣的知遇之恩。”
海东青又在地上磕了一个头,然后抬起头来启奏说:“太后,微臣是不是要和吴大猷同时出京呢。”
“恩,这件事情哀家还要好好的想一想,海东青海统领,依照你的意思是两人同时出京好,还是你们两人一前一后来到合适。”
“以微臣的意见,还是分开来比较妥当,应为好些人都盯着微臣,一旦微臣和吴大猷一起出京,虽然名为剿灭山西的流民,可是也会无端惹起很多人的猜疑,对朝廷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以微臣的意思不如让吴大猷先行出京师,然后以赞襄军务的名义派臣飞驰山西,前去帮助这个吴大猷剿灭山西的流民之乱,这样不易惹起朝廷中人的怀疑。”
海东青海统领的这番奏对极为称旨,我事先也考虑过,如果派两人同时出京师,动静太大,恐怕会引起袁震东大将军的注意。而另外的一层顾忌就不能和这个海东青海统领说了。我的另外一层顾忌是如果派海东青海统领和吴大猷一起出京师奔赴山西,虽然也说的过去,可是在于秦兰亭和吴大猷这对师生可能会做如此想。他们会觉得朝廷对吴大猷还是不放心,所以特意派遣御林军的海统领跟着吴大猷一起出京,名为副手,其实就是监视。
眼下朝廷中的许多大事还需要秦兰亭大人的支持,所以我不能让秦兰亭大人对我和朝廷在心里存在这么一个疑虑,所以海东青的这番奏对很和我的意思。所以我当下就依允了海东青的意思。
“海统领言之有理,这几天朝廷就会有恩命下来,让吴大猷飞赴山西会办赈务,然后再命海统领刻期奔赴山西,作为吴大猷的副手,镇剿作乱的流民。”
“太后圣明,如此则朝廷比如可以消弭大祸,保我宗国社稷万年不坠。”
“海统领,借你的吉言,希望朝廷这一次也能平安的度过这般的大劫难。”我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晋封袁震东大将军为朝廷的一字并肩王的上谕发下去之后,果然如崔文杰大人所言,举国的百姓都觉得这是旷代的恩典。所以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很多人都将此事作为一件消闲的趣事来谈。本来依照本朝圣祖皇帝的祖训,外姓是不得封王的。如今封了这么一个王爵,而已还是几乎可以跟皇上平起平坐的王爵,自然就引起了朝野的轰动。
袁震东大将军在边疆已然从我的透露的口风之中知道了朝廷要给他封王的意图,而且已然通过朝中的耳目知道了当时我和诸位大臣商议此事的情形,认为这次朝廷恩出特典,是对他这番功绩的最好表彰,所以不疑有他,已然上了谢恩的折子,不过折子里头却是力辞的意向。
我知道对于袁震东大将军而言,只要他不怀疑朝廷的此番封他做朝廷的一字并肩王的用意,自然不会这么早就举兵造反了。所以见到了袁震东大将军从边疆飞递过来的谢恩的折子,我很用心的看了几遍,推敲了一下袁震东的用意,不知道袁震东究竟是什么意思,当天晚上,我心事如潮,根本就无法入眠。倘若袁震东大将军不接受这项朝廷的恩命,那么袁震东大将军极有可能这几天时间内就要发兵征伐朝廷了。而吴大猷才刚刚派出京师,还在奔赴山西的途中,袁震东如果猝然发难,朝廷一无应对,那么局势必然对朝廷极为不利。我都有意发令让海东青派兵出镇京畿的意思了,不过最后想了想还是先和朝廷的宰辅崔文杰大人好好的商议一下,再做决定。
所以第二天我早早的便让崔文杰大人进宫,给崔文杰大人看了那份袁震东力辞恩命的奏折。
看完奏折,崔文杰大人将奏章交给了伺候在一旁太监。
我问道:“我问道,崔文杰大人,依照你的判断,袁震东大将军上的这份折子到底是什么意思,袁震东大将军是不是不想接受朝廷的这份恩命呢。”
崔文杰回奏道:“皇太后,臣的看法却是相反,这份袁震东大将军力辞的奏章其实不过是袁震东大将军故作姿态而已,当不得真的。”
“崔文杰大人既然如此说,必然是有所根据的。不知道崔文杰大人怎么会如此认为呢。”
崔文杰不慌不忙的说道:“据臣和礼部堂官昨日聊天,打听到了一件事情,从这件事情上,臣知道这个袁震东大将军上这个折子不过是故作姿态而已。”
我大为好奇,连忙追问道:“崔文杰大人,你不妨把你打听到的那件事情和哀家说一说,哀家听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皇太后,臣昨日和礼部尚书说闲话,礼部尚书说他这个礼部尚书可能当不了几天了,臣非常诧异,问他的原因。他说他得到消息,礼部的一个侍郎平素最喜欢钻营了,如今为了登上吏部尚书的位置,钻营到了袁震东大将军的门下,据说袁震东大将军已然写书信命他赶紧缝制王爷的补服,而且让他准备好一字并肩王的仪仗用具。”
“此话当真。”
“当真,臣在礼部衙门都看到了一字并肩王的前导的仪仗用具了。看来此事不是捕风捉影,是确有其事的。”
想来这个礼部的侍郎一定是袁震东大将军的党羽,想了这样子的事情袁震东一定在信中是向他透露了口风。
既然摸清楚了袁震东大将军的底牌,知道袁震东大将军这番做作是让朝廷再次的推恩于他。既然知道了这个意思,我觉得朝廷不如顺水推舟,继续在这件事情上布置一番,让袁震东真的以为朝廷对于这件事情是认真的,没有其他的用意。所以我便命令崔文杰大人写了一道私人的信件,督促他接受朝廷的恩命。
果然没过几天袁震东大将军上了一个折子,不再推辞,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这个恩命。
既然事情已然到了这的地步,朝廷中的礼部的官员,其中有些人也是袁震东大将军的党羽,早就知道了袁震东大将军的态度的人。就欢欣鼓舞的准备将一字并肩王的仪仗和袍服都拿了出来,准备袁震东大将军进入京师的时候用。
袁震东大将军在上了一道谢恩折子之后,带着自己的一小队亲兵,兼程赶到京师以西的郊外,在一座官府的驿站贤良寺安下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