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宦海无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三十八章渐渐浮现的矛盾
张绍才的张氏建筑集团公司,仿佛是政治上的晴雨表。刚刚到淮扬市落脚的时候,一切都是非常顺利的,顺利的有些反常了,张绍才抓住了机会,大力扩充实力,承接了很多的建筑工程,赚的钱成倍增长,有实力了,也就能够大力拓展关系,这些都是成正比的。但是,近两年来,集团公司的发展势头慢慢有些缓慢了,承接到的工程,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不过,在淮扬市,张氏建筑集团公司还是首屈一指的。
其中的变化,张绍才是清楚的,丁原刚刚到淮扬市的时候,威信是很不错的,依靠着丁原的关系,张绍才抓住了时机,大力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个时候,张绍才可谓是顺风顺水,后来,集团公司有了一定的基础了,张绍才明白,不能仅仅依靠丁原,所以,他也注意处理好与黄海涛的关系。但是,想要摆脱丁原的影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商场上博弈,失去了官场的支持,是不能够想象的,特别是建筑企业。后来,随着黄海涛的渐渐强势,张绍才感受到了冲击,淮扬市的另外一家建筑企业金剑公司异军突起,好长时间以后,张绍才才明白,金剑公司背后的直接操纵者是黄思军,黄海涛的小儿子,不仅仅是黄思军,金剑公司的发展之路,就是官商联合的翻版,据说有不少的官员在公司入股了,这样的企业是最为可怕的,能够掌控局势,毫不费力得到诸多政府的工程。
如今,张绍才竭尽全力维持公司,依靠着厚重的人脉关系,和金剑公司分庭抗礼,徐少杰担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之后,张绍才低调了很多,他明白,徐少杰才刚刚起步,不能陷入到公司内部的事物中间来,否则,局势很容易演变为徐少杰和黄思军的直接对抗,所以,公司的事情,张绍才从来没有说过。
张绍才明白官场局势的变化,所以,时常旁敲侧击,告诉徐少杰一些自身的感悟,徐少杰是很聪明的,点一点就明白了,徐少杰没有过问公司的事情,张绍才很高兴,如果徐少杰迫不及待想着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帮助公司,才是张绍才着急的事情。
丁原终于拿到了政研室起草的淮扬市调整产业结构的材料,自从丁原提出了这个思路,政研室按照丁原的想法,结合淮安市取得的成绩,开始草拟材料,过程不容易。丁原已经预计到了会遭遇的困难,所以,加紧了和陆长征、郎世福的协商,两人完全赞同丁原的提议,淮安市已经取得了成功,下一步,可以在淮扬市选定一个县市,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和黄海涛商议了,调整产业结构,说起来是市委决策,政府执行,如果黄海涛提出过多的意见,还是难以在常委会上面通过的。
黄海涛进入丁原办公室之前,依旧和徐少杰握手,鼓励徐少杰好好工作,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余怀祥依旧在徐少杰的办公室,两人闲聊着,彼此都非常客气。
“老黄,关于淮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已经说过不少次了,如今,淮安市先行了一步,搞起了蔬菜大棚,改变了传统的以种植粮食为主的模式,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很成功的模式,所以,市委政研室按照淮安市的模式,起草了淮扬市关于在全市继续推行调整产业结构的意见,初稿已经送过去几天了,我想着和你交换一下意见。”
“哦,产业结构调整的事情,是大事情,所以,稿子我还在琢磨,没有来得及仔细思考,我还是有些想法的,虽然说淮安市的蔬菜大棚取得了成功,但是,也不能说就能够在全市推开了,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其中包括工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结构调整,所以说,淮安市目前也在探索的过程中,没有说完全成功,淮扬市下属的各县市,适合发展什么,不适合发展什么,都需要我们花费力气去研究和探讨,我个人认为,目前的时机还不是太成熟,等到淮安市淌出了一条好的路子,我们就可以在淮扬市大规模推开了。”
丁原极力忍住了怒气,黄海涛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就是想拖,两人都知道,调整产业结构,促使淮扬市尽快富裕起来,是大势所趋,可是,这个任务在哪一个领导者的手里完成,是有区别的,丁原到淮扬市5年时间了,如果不想着做出改变,不大刀阔斧做出来一些事情,等待的结果,极有可能是灰溜溜离开淮扬市。淮安市的转变,远远不能够掩盖整个淮扬市改革步伐的缓慢,现在,只要能够再有一个县市开始着手调整,那么,就可以证明,淮扬市已经从实验摸索的阶段,进入了实质性开始工作的阶段。黄海涛赞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针,却不同意马上实施,无疑就是想着拖延时间,表面看是想着稳妥,实际上就是不想淮扬市在丁原的手里发生什么实质性的转变。
“老黄,我不这么看,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问题,小平同志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了,淮扬市目前的时机,也许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调整产业结构是大势所趋,我们作为淮扬市的主要负责人,担负着省委省政府交给的发展淮扬市的重托,如果在工作中瞻前顾后,很有可能贻误发展的机遇,目前,淮安市已经有了成功的探索,所以,我的意思,在淮扬市立刻布置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当然,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在一到两个县市首先实施,要求他们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迈开步子求发展。”
办公室里面一时间有些沉默,黄海涛显然没有预料到丁原的态度,按照以往的惯例,丁原会原则性说出来意见,然后再次进行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意见,恐怕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了,但今天丁原的态度不同。
“丁书记,我是赞成调整产业结构的,这是大趋势,不过我认为应该稳妥进行,在我们有了充足的准备之后,全面启动淮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老黄,你的意见,代表了一种方向和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开展工作的时候,都是力求稳妥,害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有好处,可以保持局势的稳定,但也存在不足,就是我们发展的步伐太慢,跟不上节奏,现在,我们已经稳了很多年了,应该迈出... -->>
第一百三十八章渐渐浮现的矛盾
张绍才的张氏建筑集团公司,仿佛是政治上的晴雨表。刚刚到淮扬市落脚的时候,一切都是非常顺利的,顺利的有些反常了,张绍才抓住了机会,大力扩充实力,承接了很多的建筑工程,赚的钱成倍增长,有实力了,也就能够大力拓展关系,这些都是成正比的。但是,近两年来,集团公司的发展势头慢慢有些缓慢了,承接到的工程,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不过,在淮扬市,张氏建筑集团公司还是首屈一指的。
其中的变化,张绍才是清楚的,丁原刚刚到淮扬市的时候,威信是很不错的,依靠着丁原的关系,张绍才抓住了时机,大力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个时候,张绍才可谓是顺风顺水,后来,集团公司有了一定的基础了,张绍才明白,不能仅仅依靠丁原,所以,他也注意处理好与黄海涛的关系。但是,想要摆脱丁原的影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商场上博弈,失去了官场的支持,是不能够想象的,特别是建筑企业。后来,随着黄海涛的渐渐强势,张绍才感受到了冲击,淮扬市的另外一家建筑企业金剑公司异军突起,好长时间以后,张绍才才明白,金剑公司背后的直接操纵者是黄思军,黄海涛的小儿子,不仅仅是黄思军,金剑公司的发展之路,就是官商联合的翻版,据说有不少的官员在公司入股了,这样的企业是最为可怕的,能够掌控局势,毫不费力得到诸多政府的工程。
如今,张绍才竭尽全力维持公司,依靠着厚重的人脉关系,和金剑公司分庭抗礼,徐少杰担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之后,张绍才低调了很多,他明白,徐少杰才刚刚起步,不能陷入到公司内部的事物中间来,否则,局势很容易演变为徐少杰和黄思军的直接对抗,所以,公司的事情,张绍才从来没有说过。
张绍才明白官场局势的变化,所以,时常旁敲侧击,告诉徐少杰一些自身的感悟,徐少杰是很聪明的,点一点就明白了,徐少杰没有过问公司的事情,张绍才很高兴,如果徐少杰迫不及待想着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帮助公司,才是张绍才着急的事情。
丁原终于拿到了政研室起草的淮扬市调整产业结构的材料,自从丁原提出了这个思路,政研室按照丁原的想法,结合淮安市取得的成绩,开始草拟材料,过程不容易。丁原已经预计到了会遭遇的困难,所以,加紧了和陆长征、郎世福的协商,两人完全赞同丁原的提议,淮安市已经取得了成功,下一步,可以在淮扬市选定一个县市,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和黄海涛商议了,调整产业结构,说起来是市委决策,政府执行,如果黄海涛提出过多的意见,还是难以在常委会上面通过的。
黄海涛进入丁原办公室之前,依旧和徐少杰握手,鼓励徐少杰好好工作,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余怀祥依旧在徐少杰的办公室,两人闲聊着,彼此都非常客气。
“老黄,关于淮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已经说过不少次了,如今,淮安市先行了一步,搞起了蔬菜大棚,改变了传统的以种植粮食为主的模式,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很成功的模式,所以,市委政研室按照淮安市的模式,起草了淮扬市关于在全市继续推行调整产业结构的意见,初稿已经送过去几天了,我想着和你交换一下意见。”
“哦,产业结构调整的事情,是大事情,所以,稿子我还在琢磨,没有来得及仔细思考,我还是有些想法的,虽然说淮安市的蔬菜大棚取得了成功,但是,也不能说就能够在全市推开了,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其中包括工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结构调整,所以说,淮安市目前也在探索的过程中,没有说完全成功,淮扬市下属的各县市,适合发展什么,不适合发展什么,都需要我们花费力气去研究和探讨,我个人认为,目前的时机还不是太成熟,等到淮安市淌出了一条好的路子,我们就可以在淮扬市大规模推开了。”
丁原极力忍住了怒气,黄海涛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就是想拖,两人都知道,调整产业结构,促使淮扬市尽快富裕起来,是大势所趋,可是,这个任务在哪一个领导者的手里完成,是有区别的,丁原到淮扬市5年时间了,如果不想着做出改变,不大刀阔斧做出来一些事情,等待的结果,极有可能是灰溜溜离开淮扬市。淮安市的转变,远远不能够掩盖整个淮扬市改革步伐的缓慢,现在,只要能够再有一个县市开始着手调整,那么,就可以证明,淮扬市已经从实验摸索的阶段,进入了实质性开始工作的阶段。黄海涛赞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针,却不同意马上实施,无疑就是想着拖延时间,表面看是想着稳妥,实际上就是不想淮扬市在丁原的手里发生什么实质性的转变。
“老黄,我不这么看,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问题,小平同志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了,淮扬市目前的时机,也许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调整产业结构是大势所趋,我们作为淮扬市的主要负责人,担负着省委省政府交给的发展淮扬市的重托,如果在工作中瞻前顾后,很有可能贻误发展的机遇,目前,淮安市已经有了成功的探索,所以,我的意思,在淮扬市立刻布置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当然,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在一到两个县市首先实施,要求他们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迈开步子求发展。”
办公室里面一时间有些沉默,黄海涛显然没有预料到丁原的态度,按照以往的惯例,丁原会原则性说出来意见,然后再次进行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意见,恐怕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了,但今天丁原的态度不同。
“丁书记,我是赞成调整产业结构的,这是大趋势,不过我认为应该稳妥进行,在我们有了充足的准备之后,全面启动淮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老黄,你的意见,代表了一种方向和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开展工作的时候,都是力求稳妥,害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有好处,可以保持局势的稳定,但也存在不足,就是我们发展的步伐太慢,跟不上节奏,现在,我们已经稳了很多年了,应该迈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